很显然,张氏兄弟被弹劾之事,引起了张皇后早年间的伤心事。“还说什么‘后骄妒’!你父皇不纳妃,和本宫有什么干系!”“本宫到底是哪里碍了他们的眼!”若之前的伤心只有五分,现下便已有了十分。张皇后性子有些娇,对弘治帝却是一心一意,掺不得半分假。弘治帝每次发病,她也是食不知味,睡不安枕,同样像是大病一场。帝后夫妻多年,鹣鲽情深。除了心软护短,张皇后实无多大过错。偏偏就是护短,成了帝后之间的一根刺,更成了张氏兄弟的庇护伞。在父母去世之后,两人仗着张皇后心软,愈发没了管束,变得横行霸道,张扬跋扈,引起众怒。这些年来,不是没有朝臣弹劾这对兄弟,锦衣卫和东厂的证据都堆了厚厚一摞。只因张皇后之故,弘治帝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番含混过去。弘治七年,李梦阳上言弹劾寿宁侯,皇后连哭多日,弘治帝只能违心将其投入锦衣狱。虽经阁臣求情,最后无罪放出,仍闲置多年。天子顾念夫妻之情,张氏兄弟却越来越过分,招纳无赖、蓄养奴仆倒也罢了,竟是大咧咧的侵占民田,还是在京师重地!说句不好听的,在京城行走,随便咋下块瓦片,都能砸中个五品官。说不准还同哪门勋贵功臣沾亲带故。仗着外戚身份,张氏兄弟简直是肆无忌惮,明火执仗。弘治帝重病之后,两人略有收敛,之前做下的恶事却没法一笔勾销。朝中御史言官尚未来得及动作,被弘治帝重新启用的李梦阳挺身而出,直言进谏,条陈张氏兄弟恶性难改,怙恶不悛,请朝廷严惩。条陈刚送入内阁,并未抄送宫中。奉弘治帝之命,朱厚照在内阁观政,经阁臣之口,对两个舅舅的行径也颇为不喜。有弘治帝压着,身为皇太子的朱厚照只是爱玩,并未被刘瑾等人彻底带歪。缺点只在心太宽,遇事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压根不放在心上。张皇后哭了许久,见儿子只是绷着脸坐着,压根不给回应,怒道:“照儿!”朱厚照嘴里发苦,对舅舅很是不满。但母后气成这样,着实不能再火上添油。“母后,此事自有父皇定夺。”“你父皇重病,压根不见我!”张皇后又开始垂泪,“我心焦,却是连他的面都见不着!”自称“我”而不是“本宫”,张皇后已是心急如焚,有些失了方寸。张氏兄弟的事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见不到天子的面,根本不知道天子的病况,如何能不心焦。秘闻天子开始服用丹药,张皇后更是夜不能寐。“母后,”斟酌片刻,朱厚照小心道,“不是儿子疑心舅舅,只是李郎中的上言尚在内阁,并未抄送乾清宫。舅舅既不上朝,又是如何知道?”寿宁侯日间入宫,必是向张皇后告状。张皇后护短,见不到弘治帝,回头就把儿子叫来哭。呆坐小半个时辰,朱厚照无比烦躁,话里终于露出几分不满。他总算明白,为何每次母后哭,父皇都是束手无策。话重不得轻不得,委实是难受。“你说什么?”“母后,”朱厚照深吸一口气,道,“儿子在内阁观政一月,大小事情也知道不少。三位阁老的态度,想必母后也清楚。若是舅舅再进宫,母后劝着收敛些吧。”“你、你怎么能这么说!你舅舅……”张皇后有心为两个兄弟辩驳,却发现,压根无言辩。和弘治帝苦求,尚可撒娇痴缠,和儿子哭能一样吗?“母后,的确是舅舅做得不对。”朱厚照继续劝道,“殿试将要放榜,京城流言纷纷,连己未年的舞弊案都扯了出来。弹劾之事可大可小,舅舅不安心呆在府中,硬要跳出来,若被有心人利用,连母后也会被带累。”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张皇后默然。“母后,舅舅只想着李郎中的上言,可曾想过母后?”“你是说?”“内阁没有抄送的朝臣奏疏,舅舅知道得一清二楚。现下父皇不知,还可转圜。若是父皇知晓,母后可曾想过后果?”“我……”张皇后神情微怔,寿宁侯的哭诉和朱厚照的话充斥脑海,颠来倒去,已不知如何是好。见状,朱厚照暗暗松了口气。李相公果真料事如神。不是李相公提点,当真不知该如何同母后应对。未料事有不巧,张皇后刚有松动之意,即有宫人禀报,文华殿中官马永成求见太子,说有急事。“马伴伴?”朱厚照微愣,什么事这么急,不能等他回文华殿再说,偏要寻到坤宁宫。张皇后亦是皱眉,但人既然来了,总要见见。“奴婢拜见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弯腰走进暖阁,马永成即刻跪倒,像是被人打折了骨头。内廷规矩大,皇后可以随便哭,宦官宫人却是轻易不能掉眼泪。哪怕挨着板子,也不能大声嚎。“马伴伴,怎么回事?”见到马永成的样子,朱厚照拧眉。“回殿下,方才司礼监来人,将刘瑾带走了。”司礼监?“为何?”“回殿下,未说缘由。”回忆起当时情形,马永成微微打颤,颇有兔死狐悲之感,“是刘辅带人,二话不说,绑了就走。刘瑾要见太子,直接被堵嘴。奴婢想问明缘由,险些一并被绑。”朱厚照尚未出声,张皇后已是怒急。这是什么规矩?未通禀太子,直接闯文华殿拿人,可有将他们母子放在眼里!说句不好听的,打狗还要看主人!“钱兰。”“奴婢在。”“你和这奴婢去司礼监,传本宫的话,将刘瑾带来坤宁宫。”“是!”钱兰领命,马永成不敢立刻就走,眼巴巴的瞅着朱厚照。见后者点头,才忙不迭起身,跟着钱女官退出暖阁。“母后……”朱厚照张张嘴,不知该如何劝说张皇后。事出突然,没有李东阳提点,哪怕知道不妥,也是无计可施。张皇后郁气难消,司礼监正好成了出气筒。不能拿李梦阳如何,还不能处置几个奴婢?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司礼监敢直入文华殿,其中必有缘故,最大可能便是奉天子之命。奈何张皇后正在气头,便是想到也顾不得了。不出了这口气,她连觉都睡不着。几个奴婢,还能翻上天不成!司礼监暗室内,一灯如豆。刘瑾瘫坐在地上,面色惨白。提督太监王岳和掌印太监戴义分坐上首,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宦官拢着袖子,上下扫着刘瑾,很是不怀好意。“可能让他开口?”“您瞧好吧。”老宦官抽出手,应得爽快。刘瑾抖得更加厉害。除了天子下令廷杖,内廷处置犯错的中官和宫人,向来不许见血。老宦官品阶不高,却是在司礼监暗房呆了半辈子。但凡落在他手里,不死也要脱层皮。“刘瑾。”戴义冷声道,“你可知嘴不严实是什么罪?”“戴公公,奴婢冤枉!”“冤枉?”戴义仍是冷笑,“当日暖阁中,除了你和谷大用,伺候的只有宁公公和扶公公。天子说的话,隔天就传遍京师,必是有人嘴不严实。”“谷大用是个棒槌,你可是机灵得很。”王岳半眯着眼,烛光摇曳下,满脸沟壑,难掩阴沉。刘瑾汗流浃背,嗓子发干,想要争辩,却是半个字都说不出来。推到宁瑾和扶安身上?哪怕出了司礼监,也是死路一条!谷大用……对,谷大用!“不是奴婢,是姓谷的,谷大用!”刘瑾已是六神无主,为了活命,不惜拿别人垫背。趴伏在地上,刘瑾瑟瑟发抖,声嘶力竭,眼中却闪过狠毒。只要他能熬过这遭,只要能保住这条性命,他日必要手握实权,将王岳、戴义通通踩在脚底,抽筋扒皮!戴义正要再说,暗室的门忽然被敲响,一个中年宦官走了进来,在戴义耳边低语两声。“坤宁宫?”声音虽低,仍清楚传入刘瑾耳中。太子就在坤宁宫!刘瑾瞬间升起希望,只要离开司礼监,自己的命就能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