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点头附和,“确实,这正是天书的魅力之处,不然我们大汉也不会信任她,开始推行那些东西。”
无论哪一种,甚至在一开始选择续播,都是信任的体现。
刘彻抱着手里的竹简,“真想和天书偷师她这个能力,用在谈判就很好。”
特别是战争之上的谈判,又或者是出使他国,都很需要这份能轻易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甚至还可以再反过来渲染知识。
刘彻已经不知道第几次派人去大宛了,他是真的很想要汗血宝马,奈何总是失败。
要是有天书就好了,肯定第一次就能带到。
然而并不能,所以刘彻的好马之梦还得再做一会儿。
天书什么时候换成了已经看过的内容,这改变甚至有人根本没发现。
那就是之前出现过的阿斗。
刘禅很努力了,现在丞相仙逝,朝中各项事宜都在按着丞相规划的来。
天书说他以后会因为听信太监的话,而把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折腾地雪上加霜。
天书没有讲述他最后的结束,但是刘禅也不是猜不出来。
甚至都不需要猜,宠信宦官的结局,汉末已经给出来了。
宦官专权,挤压正常从政人士的生活状态,朝堂急转直下,遇到事情也很容易扛不住,然后国家直接倒台。
刘禅能想象的到,但是想象不到会在自己手上倒台。
但凡让他在往下传一传呢?
而上次在天书那里被安利了新的办法,阿斗很乖,已经运用起来了。
天书讲得含糊其辞,刘禅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
他在朝堂上的官位设置,从一开始的丞相独揽大权,这一点是为了配合诸葛丞相,变成了丞相权力下放,实则是互相监督。
这样即使刘禅自己有不喜欢,但是能力很强的大臣,也可以先放进去历练。
还有什么会议还是什么,刘禅没听懂,但是有臣子稍微明白了些许,于是蜀汉开始每周开会。
在国都的开,不在的就不开。
刘禅次次旁听,偶尔分享点自己的意见大家相处的很是和谐。
而今天这场大会是在分析,北伐需不需要再继续下去。
北伐是诸葛亮的心病,也是先帝刘备的心愿。
姜维北伐之举,按道理来说是会被大家支持的,只不过。
“天书给的舆图上,地方那么大,我们没必要只看到中原那一亩三分地,打打外面呢?”
“几次北伐虽然小有成果,但是咱国库也吃紧,一直撑下去的话,怕是要成为累赘。”
……
“所以我们是分析,是北伐,还是对外打,邻居?”
刘禅受天书影响还蛮严重,天书习惯性把隔壁都称为邻居,实际上不在隔壁,天书也这么称呼,刘禅现在也跟着这么叫。
至于为什么影响这么深。
刘禅对比其他帝王,娱乐活动更少,看看天书打发时间是最常做,也最安全的事情。
蜀汉的小会议讨论的如火如荼,南北两宋的百姓也在疯狂讨论。
那自然不会是讨论国事,他们在讨论这“螺蛳粉”。
宋朝除了宋词引以为傲,另一件事便是它丰富的瓦舍勾栏文化,换做现代,就类似于依靠大型商超和电影院建立起来的周边设施。
其中卖吃食的店是最多的,那个时候的宋朝,甚至已经有外卖小哥这样的人出现了!
《清明上河图》中便有端着大海碗的外卖小哥在跑腿,这足以能代表宋朝的美食文化。
而螺蛳粉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宋朝已经很普及了。
只不过啊,和天书上那种简单快捷的还是有些不一样,螺蛳酸汤一般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牛骨熬成的汤水,另一半啊是热汤煮成的螺蛳,当时是没有米粉的。
现在这些卖螺蛳酸汤的店家,聚在一起紧急商议,要不要根据天书,加上一道这螺蛳粉?
“难得天书上有我们力所能及的东西,现在正是大家都对天书关注的时候,我们推出了同款,想必赚的也会更多!”这是想利用天书热度赚钱的。
“就是那米粉不知道什么样的比较合适,还得多试试。”这是专精于做美食的。
大家一个个嘀嘀咕咕,像是在商议什么家国大事,当然,民以食为天,确实重要。
赵匡胤十分满足了,他咽下了嘴里的螺狮。
没有被骂,真不错啊,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