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加上习惯性从别人嘴里得到信息,然后自己分析真假,郭嘉是能很自然和任何人聊天的。
甚至这些对他来说都不算动脑子,鬼才二字,评价他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比如现在,荀彧都还没反应过来天书的目的,当然,也有被曹操耽误了的原因在内,郭嘉已经想好怎么从中牟利了?->>?br />
“不是我,是我们的酿酒技术。”
吹玻璃这项工艺江思瑶完全没有向他们普及,导致一些必要的玻璃制的辅助器皿还是没能得到,但是用石头雕刻了类似的,却已经是熟能生巧的手艺了。
别说这种胸腔是中空的,就是让匠人们在里头雕花设计一番,都不算无能为力。
玻璃就比较难受了,现在的玻璃工艺并不熟练,能完整地根据天书给的仿古版步骤,做出绿色的玻璃窗,已经是很值得夸奖的事情了,把绿色变成透明无色,又是一个小进步。
官府比民间会快上许多,倒不是说政策偏向,而是人,就拿医生这件事来说。
因为天书,三国时期的医生大多在往曹操这里集中,别的地方也留有,但总归是少了。
官府的医师资源直接就比民间的高上了一大截,其他方面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
不过民间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士农工商,和士相关的资源都会往官府这方面倾斜,和农、和商相关的自然是民间更加厉害些。
曹操可是咨询了不少当地的种地老农的,才能有更快的进展。
也多亏了世家大族在书方面是有书就存,钟鼎之家、书香之族也偏向官府居多。
当然,这些人部分里面,即使天书助推,到底是放不下架子参与泥腿子的事情,不如在曹操这样的掌握话语权的人面前卖个好,万一曹家得势了呢?
在天书显示了魏文帝曹丕的时候,有这样想法的就更多了。
也不怪郭嘉在天书在助力分享知识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薅富商们羊毛。
实在是这段期间,有太多来献殷勤,试图谋个好处的了。
曹操本人是在等这段风气过去的,十分之低调,毕竟是下定决心再韬光养晦一段时间的人,能忍。
忍不了这段时间,也看不清这个局势,为了“魏文帝”来投奔的谋士,都被曹操扔给郭嘉处理了。
郭嘉是军师祭酒,本就是负责给曹操出谋划策的,而他的主意又多又灵活,处理这件事再好不过了。
于是,被曹操放权处理投奔之人的郭嘉,就给人扔到了所有或是成年已经在做实事的、或是未成年但是极为受宠的公子那里。
从那些投机者最想跟的曹丕到最受曹操宠爱,不一定无权争位的曹冲,都被安排了人。
郭嘉主打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打心底里想着让这群人混战呢。
而酒,则是这些时候来投奔的最少的商户,盐自大汉时期开始官营,天书公开授课,曹操无奈开放了,但也没完全开放,盐、糖、酒的定价还是由官府定价。
是一众谋士、武将在协商之后,投放试点检验过的结果,倒也没人闹事。
但是酒吧,大家一同学习,做出来的酒有各家自己的私藏手艺,风味是大有不同。
即使不如天书上展示的美观,但是有不少是实实在在让郭嘉这个酒鬼魂牵梦萦的好酒,闻着就很不错,试喝更是。
郭嘉这人,脑子活泛,搞出了试吃这一决定,当然,以防有人趁机谋害曹操或者是重要的人,是由死刑犯出来吃喝,死刑,但是死期还没到,郭嘉怕人之将死有这种好事直接给人加了信心,当场暴走。
这一规定,好在确实能判断出好或者不好,坏在一次性拉几个死刑犯出来,确实加大了危险性,也加大了他们平反的可能性。
荀彧为了保险起见,会挑选里面罪名不重的人,细查能否有平反的可能性,当然,也是能够有帮助的人。
谋士,有脑子,有三观,但还真不一定会对每个落难的无辜人都伸出援手。
比如行事作风一整个放浪形骸的郭嘉便是这样的人,他连自己都不救,更何况他人?
郭嘉献计分析战前局势,攻打刘备、袁绍不会相救,袁家会因为郭图这样的谋士陷入内斗,孙策会因为得罪豪强而被刺杀等等,都一一应验。
不是预言,只是他在蛛丝马迹中推断出了更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然而这世界还真就如他所料,一一发生了。
郭嘉有这样的能力,荀彧也有,荀彧更君子端方些,在人心上却不如郭嘉把握的准。
荀文若不会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郭嘉会,荀彧不会做不敬天地鬼神之事,而郭嘉做的出。
不过相同的是,两人并不会轻易干涉别人的事情,哪怕别人是奔赴的死亡,除非这件事是基于别的考量。荀彧为了更好地控制商户,于是配合郭嘉找了死刑犯们当质量衡量的人,并给了其中部分的人活的希望,从而稳定他们。
当然,再理智的人也有需要违背理智达成的事情。
比如汉室大厦将倾,荀彧坚持匡扶汉室。诸葛亮明知刘备最多三分天下,依旧鞠躬尽瘁辅佐。郭嘉也明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依旧随军直到死在路上。
谋士有谋士的算计,谋士也有谋士的坚持。
只不顾,再提“酒”一事,还是郭嘉本人提,曹操实在有些绷不住了。
曹孟德语重心长地劝自己的祭酒,“奉孝啊,太医令年纪也很大了,经不起你的摧残了,少喝点酒对身体也好,军中现在都很少有酗酒之事了。”
“那是因为他们觉得酒水可以消毒,于是准备留着救命呢!”
郭嘉看的通透多了,但是还是为自己辩解,“上次我装扮成死刑犯喝酒也只喝了一口,这次我保证,是纯商业行为,我不喝!”:,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