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会。
原本就仕途不顺,加上天书认定的渣男,现在不仅仕途不顺,连婚约对象都找不到一个。
宋朝和其他朝代还有些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嫁女儿真的很费钱。
没听错,是嫁女儿费钱。
宋朝的嫁妆远远高于彩礼,是众所周知的厚嫁风,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嫁女儿会更为慎重。
十里红妆不是虚名,而是真实会发生在大宋的样子,连苏辙都骂过这样的制度,太昂贵了。
婚姻会慎重,大宋的不少女子会比其他朝代嫁人更晚些,也有可能是终身都不嫁人。
但是……即使在这种时候,也会有杀害女婴的情况。
很怪吧,无论是制度是否有利女性,最后被倾轧的都是女性。
正是话语权掌握的少的后果。
话说远了,现在的陆游是单身状态,单的不能再单人了。
不仅是唐婉的事情告吹,连他母亲看上的替补,也都纷纷表示没有这个意愿。
现在母亲天天在家生气,但是陆游却淡定了起来,每天撸猫,写字,抄经,作画,俨然是提前过上了隐居生活。
他的父亲像是也对他失望了,但是因为是独生子,没有小号可以培养,只在尽力帮他调整心态。
陆游倒是觉得自己的状态没有什么不好的,他放弃了爱情,准备专注投身事业。
国家正处于生死攸关之际,正需要有很多人投身到救亡图存之中,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回归到自己本身会参与的事业之中,甚至因为过早的感悟了得与失,现在情绪都淡了很多。
一整个专心且投入,谁都不能让他改变梦想。
【而人口迁移,比如洪涝灾害,在家乡已经活不下去的程度,于是背井离乡,从此家乡的人没了水喝,阿不,从此就从家乡到了南京,活着到了北京,诸如此类的,便是人口的移动。】
“也太促狭了,背井离乡。”
孔子都没忍住笑出了声,这和解释他“以德服人”一看就是同一个路数。
加上天书平时解释东西,也喜欢从字面上解释,怎么说呢,毫无违和,甚至觉得就是本人能理解出来的事情。
“老师,我的水平是不是要比天书厉害!”子路悄咪咪地蹭了过来,趁着老师心情好,想骗一句夸奖。
没想到老师这种时候了,警惕心依旧很强,反手就是一剑鞘,“厉害?你厉害个什么!之前谁解释了逝者如斯夫,死去的人就像他?你真会理解啊,出去别说是我教的!”
“这不是说着玩吗,老师,你说晚啦,大家早就知道我是你的弟子了。”子路开开心心说完,当场跑路。
留下孔子在原地,有些不理解,这个臭小子就是来气他一下的?
还是真想和小天书比?
要不要加开一门课呢,讲讲扬长避短,讲讲不要过度攀比?
【新华夏不是奴隶制度,也不是什么思想严格的类型,现在人口迁徙的倒是比以前更加频繁,有时候也没有那么古板。
别说什么为了猫从一个城市跑去另一个城市了,单为了吃的这么干的就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外国人,为了我们华夏的美食,常住华夏。
自然,也是有人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这自然是个人心里不同的想法。
像我,是完全的国家更好的,也希望国家能越来越好,因为只有国家更好,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更高,才能被所有人接纳。
而不是在旅游的时候被当做人傻钱多速来的冤种小白羊,可恶,钱袋子竟是我自己!】
我受不了网暴。
如果赵匡胤熟悉网络梗,大概会脱口而出这句话,只不过现在没机会,所以赵匡胤。
他一怒之下,撕了还没来得及扔的,打草稿的纸张,“天书就不能忘了这茬吗!我们已经强硬起来了!”
那确实,是真的强硬,对武将对文臣也是一视同仁。
如果是以前,打仗的时候还有什么互相使点绊子之类的想法,但是现在,大家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歪门邪道的想法,都是很统一的。
高低得干出一番事业来,让天书知道,他们大宋是从根上开始的强硬派!
至于后人出了软骨头,这和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已经很努力了。
嗯,这些人团结一致,只想让锅给后人背,心愿十分朴素了。
赵匡胤选择的第一站是金朝!
火药已经摆脱了□□,想着□□上发展,威力是真的很大,就是作为投石机来说,需要的动力就更大了,很多时候只能攻城用,因为能利益最大化。
而面对骑兵的时候,还是……
“嘭!”大声的爆炸声像是地动山摇一样,在现场的人都傻了,金朝组建的骑兵团也傻了。
他们穿着厚厚的刀枪不入的盔甲,但是被这个不知道什么的东西,一照面就破了防御,眼睁睁看着同伴血肉横飞,看着同伴被马踩死,看着同伴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这是……
这是神迹?
大片大片的金朝士兵失去了战斗意志,跪拜在地上想着上天求饶,甚至连带队的将军都没能从中脱离出来,直愣愣地看着战场。
“这是,火药?”
文臣小心翼翼地问自己的武官搭子,他们人多,加上火药也多,是很豪奢地兵分了六路!
他们大宋不是没有用过火药,用,次数还不少,甚至金朝也用,只不过似乎是他们这里淘汰下来的结构。
有些时候,知道了反而比不知道,更让人觉得忧心忡忡,正是因为知道了之后,能看出来这个规格已经远超之前的了!
这绝对不是火药,那这是什么?
这肯定是神迹!
人都放弃打仗了,这场战斗自然是漂亮地拿下来了。
就是大家心里都觉得怪怪的。
“不踏实,太容易了,像是假的。不会是作秀吧?诱敌深入?”
这样的想法,让大家讨论是继续乘胜追击,还是修整一段时间在打。
好好的讨论会,一个人突然来了一句,“避战的行为好怂啊”。
这该死的胜负欲,当机立断开始接着走。
【当然,最主要的让人口迁徙的幕后因素,一方面是国家的需要。
有时候是真的很需要,地方需要有人开荒的!】
确实。
嬴政看着天书,感觉有的人真的,只管说不管售后的,他现在匈奴都在打了,把匈奴逼得节节败退,但是一想到,打下来是需要治理点,那匈奴的地盘。
嬴政第一时间能想到的,除了游牧民族正常去放牧养牛羊羊养马之外,还有不太正常的,那就是劫掠了。
那地方能种地吗?
秦朝不少臣子在想这个问题,没办法,他们都觉得可能是自己去治理,上到李斯,下到刘邦。
刘邦甚至信誓旦旦地跟萧何说,“收拾收拾,我们准备在陛下打下来匈奴之后,去接手了。”
态度之自然,语气之理所当然,就像是嬴政是特地为了他打下的这个匈奴一样。
把萧何和张良都给听傻了。
“嗯?”你没事吧?萧何的涵养让他把这个怀疑别人脑子的话,咽回了肚子,只不过眼神上的质疑和关怀是藏不住的。
张良侧头瞥了刘邦一眼,十分不懂,这人是疯了?
刘邦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飘然之感,特别是面对的是沛县最聪明的三个人的时候。
啊,范增又回来了,是和张良一样,失心落魄地回来的,像是自己错过了什么重大历史发展一样。
刘邦问他怎么了,是不是发现了流落在外的私生子私生女之类的,被范增一顿好打。
哼,谁像你刘邦啊,大汉玩得花,刘邦这个坏榜样功不可没!
范增自然是去见识了一下现在的大秦,很怪,明明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变化,又好像所有的东西都变了一样。
人从不敢高声语,变成了认认真真维护大秦,是真的想要大秦发展下去。
甚至范增跟他们说,天书预言大秦会二世而亡,都会被他们用“你这个人疯了吗,说什么傻话”这样的眼神看上半天,然后给他这个“野人”解释,造成那样事情的罪魁祸首是胡亥,胡亥已经被陛下踢出了继承人的队伍!
以后会是扶苏公子即位,我们的大秦会越来越好的!
我们的……大秦。
这是一个多么亲密的词语啊。
把范增给一举送回了沛县疗养。
刘邦见所有人都不买账,只自己美滋滋地想。
肯定是他,他反复提了萧何和张良在内政上很厉害,这种事情,肯定要给他们仨的!
【有时候则是另一个方向的,这种情况我只想说,当个正常人吧,三次元男性。
另一种就是自来水了,坚持更新就会有人来酸,没有看读者的昵称就判断出来的。
大部分时候的人口迁移会主动像富庶的地方迁移,嗯,毕竟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会主动追求更加轻松富足的生活的。】
这话让张良瞳孔都放大了,像是一直不愿意承认的事情被揭开了遮羞布。
主动追求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