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楚贺笑道:“皇上就别说这样的话了,存心不让人安心呢。”她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她而去,这感觉还真是不好受。雍正伸手抚摸她有些泛红的眼角,眸中闪过欣慰,“朕希望比你早走,希望你好好的,却又舍不得留你一人忍受离别之苦。但能看到你为朕哭,朕走的也就没什么遗憾了,可惜的是朕没法再安慰你了。”尼楚贺别过脸去。雍正笑了。珍儿啊,总是这般嘴硬,让人又爱,又无奈。雍正是在睡梦中去的。当时的尼楚贺正躺在他身边,刚睡下没多久,就被冷醒了。醒后,摸了摸身边人的手臂,胸口,都没温度了。……雍正四十三年十一月初五日亥时,雍正驾崩,丧钟敲响。慧亲王弘晏尊遗诏于灵前继皇帝位,将先帝梓宫移往紫禁城中的乾清宫。新帝与先帝众嫔妃子女俱于乾清宫举哀。停灵毕,奉先帝梓宫往景山寿皇殿,一月后将葬入泰陵,孝敬宪皇后附葬帝陵。新帝服丧满二十七日,于太和殿前举行登基大典,年号晟平,同时,尼楚贺被尊为寿宁皇太后,择日移居慈宁宫。先帝骤然驾崩,纵然尼楚贺并未多么伤心欲绝,也是一时不太适应,连日里精神恍惚。皎皎便住在宫里陪伴尼楚贺,也是开解安慰。尼楚贺已经移居慈宁宫。先帝其他嫔妃也都被尊封为太妃太嫔,有儿子的住进了宫外的王府,没儿子的就住在宁寿宫。新帝的妻妾也都搬进了东西六宫。嫡福晋富察氏为皇后,居承乾宫,侧福晋郭氏为纯妃,居永寿宫,其他女人俱为嫔、贵人以下。皎皎看着抱着猫的额娘,叹了口气,道:“皇额娘,您别难过了,皇阿玛已经去了,皇阿玛必定也希望您好好的。”如今的皎皎也已被封为怀柔长公主。尼楚贺淡淡一笑,“放心,额娘好好的。”她并不伤心,除了刚开始有点失魂落魄,后来就渐渐好了起来,而且她也没哭,怎么他们一个个就以为她很伤心呢?她还有孩子们,还有乌悦宸,就像她对雍正说过的,她会好好的。无奈孩子们觉得她不哭,是伤心太过,一个个都很不放心,时不时地来看她,安慰她,很是担心的样子。皎皎叹气,这怎能叫好好的?自皇阿玛去后,皇额娘一滴眼泪都没有,让他们怎能放心?就怕额娘郁结于心,再大病一场,还不如痛痛快快哭一次。也是,毕竟这么多年的夫妻,皇阿玛待皇额娘又那样好,难怪皇额娘受不了。看来她还要继续一刻不离地陪着皇额娘才是。皎皎抱住尼楚贺的胳膊,道:“女儿会陪着您的,您还有我和四哥六哥他们,不会孤单的。”尼楚贺摸了摸她的脑袋,但笑不语。这日一早,皇后富察氏与纯妃郭氏来慈宁宫请安。富察氏满目忧心,“皇额娘这些日子瘦了许多,可要好好保重身体才是,皇上近来很是担心呢。”终究是相伴了几十年,早已习惯了他的陪伴。尼楚贺承认自己是有些吃不下东西,这才瘦了。或许是因为少了那个宠她的人吧。她终究是习惯了被宠的日子。雍正可真是好样的。这么多年步步为营,还是把她算了进去。习惯真的是很可怕的东西。那些习惯不是轻易就能戒掉的。比如夜里醒来,下意识会伸手去抱那个人,却摸了个空,忽然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某日写着字,忽然就觉得那人还坐在旁边批折子。在御花园散着步,就仿佛他还陪在身边与她说话。那些记忆无处不在。想想她就烦恼地叹气,何时才能恢复平静的生活?或许出去走走能好点。不过,雍正刚驾崩,她若这时候离家出走,孩子们怕是要疯,指不定以为她想不开了呢。还是过些时候再说吧。那时候孩子们应该更容易接受。“哀家能有什么事,你们就是喜欢多心。”尼楚贺笑笑,看了看一旁安安静静,格外柔顺的纯妃,便道:“何时把绵惜抱进宫来吧。”绵惜是三阿哥永瑜的嫡长子,一个三岁的奶娃娃。三阿哥永瑜是郭氏的儿子。因大阿哥和二阿哥的孩子都大了,还要读书,尼楚贺也没兴趣让几个大孩子陪自己,才提出让绵惜进宫。纯妃微笑着应了声是,“臣妾明日便让绵惜进宫。”郭氏倒真是个温柔如水的女子,即便不年轻了,身上的气质也干干净净的,让人心生好感。难怪弘晏一直宠着她。好在富察氏是个贤惠的,这两个人倒一直相处和睦,没什么龃龉。这样很好。富察氏也没什么不高兴的。皇额娘能提出接皇孙进宫陪伴,这是好事,或许皇额娘的心情能好些。傍晚,新帝晟平帝来请安。“儿臣给皇额娘请安。”弘晏走到近前,利索打了个千儿。“起来吧。”看着眼前一身帝王服饰,平添几分威严和距离的弘晏,尼楚贺仍旧有些不大习惯。弘晏起身坐到罗汉榻的另一边,笑道:“儿臣听说皇额娘要绵惜进宫陪您?”尼楚贺瞪他一眼,“怎么?舍不得?”弘晏嘻嘻笑,“哪能啊,这是您瞧得起他,儿臣高兴还来不及呢。”“这还差不多。”尼楚贺笑了起来。宫里寂寞,有孩子在,能多些活力。她有点想念弘晏他们还小的时候了,她的宫里时刻热热闹闹的,孩子们趴在她的膝上,笑着,闹着,多好。如今,孩子们一个个都大了,孙子都有了。时间啊,真是个让人伤感又无奈的东西。弘晏道:“等天儿暖和了,儿臣就接您去圆明园住着,那儿地方大,心情敞亮。”尼楚贺点头。她也不喜欢在宫里住着,无聊,压抑,圆明园的空气比这儿要好多了。她还想念她的霁月清风,昭华殿了。看着又出神的皇额娘,弘晏不禁叹气。皇额娘是又想念皇阿玛了。他有些忧虑,“皇额娘,让太医给您请个平安脉吧。”再这样下去,他真担心皇额娘憋出病来。()侧福晋不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