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再好不过。”白术的立马将做饭的活交了。白芨就将洗衣洗菜打扫卫生的活全包了。“那我干什么?”万月月惊讶的发现自己在白家成了混吃混喝的人了。“养胎啊!”白芨白艾异口同声的说道:“好好养着,生一个大胖小子出来就是大功臣了。”第一百零一章有人上门万月月有喜,所有人的人都高兴。温春兰作为媒人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媒人不仅要担心别人夫妻能不能过日子,还在关心后继有没有子女。总之,做个媒真的不是轻省的事。所以,哪怕黄淑珍和罗巧芳变着花样的让她帮忙说媒挑一门媳妇,温春兰是全都给拒绝了的。她才不会找那些破事做呢。“白爷爷还不知道这件事呢,要是知道了没准儿就会回来了。”艾香有点嫉妒,老爷子丢下徒弟自己去逍遥和当年的亲爷爷没有两样的。“你这孩子也真是的,有喜也不能四处说去。”温春兰嗔怪道:“一般都是要满了三个月胎像坐稳了才去报喜。”啊,白爷爷要三个月之后才回来啊?那自己是不是也要三个月之后才能真正的接诊?这两天有病人,艾香和艾芨都是往外推。解释多了也觉得累,艾香干脆找来一张大纸,龙飞凤舞的写了几句:白大夫潜心研习医学去了,百草堂暂时不对外接诊,有药方的可以买药。白术看了哭笑不得,还说白芨和白艾又在偷懒,不过呢,她们就算是偷懒自己也无能为力。“歇三个月就歇三个月吧,平日里你也挺累的。”温春兰心疼的说道:“别人家的孩子是怕苦,你倒好,偏偏怕太清闲。”“娘,我是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以后后悔。”艾香道:“能跟在白爷爷身边学习是一件幸事,只有多学才能懂得更多。”中医这玩意儿真正的是学无止境的,可没有一个尽头的。白艾想的是书生爹真要有本事考了秀才考举人,有了功名说不定他们就要离开临化镇,到时候上哪儿找这么一个好的师傅去。所以,抓紧时间抓住机会,一定要好好学,一定要多学。“行,只要你不累着了娘就不说你。”女儿懂事,温春兰觉得比什么都值。正说着话,听到艾叶喊了一声三姑。艾长美,她来干什么呢?“叶儿,你姐在不在家里?”艾长美的声音尖而细:“快叫你姐出来看病。”有病!求诊就是这个态度的?艾香可没有在山洞里替人看诊的习惯,直接就拒绝了。“香儿丫头,你这是怎么学医的?”艾长美不满意的:“学医的大夫都是宅心仁厚的,你怎么能见死不救?”“我没有学精啊,半罐子水,可不敢称为大夫。”艾香心里冷哼,姑侄相像,倒是真没有胡乱说的,这艾长美说话的口气和当日的艾桔艾梨是一样的,都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样子。觉得自己该给他们看诊,真是将他们看得高高在上的。“香儿侄女啊。”抱着孩子的是一个妇人,样子比艾长美要年轻一点:“婶子知道你师从白大夫也知道你挺厉害的,我家沁沁就是咳嗽,你给婶子瞧一瞧行不行,你放心,诊费婶子一个子都不会少你的。”这妇人是?“四弟妹,要什么诊费,都是一自己一家人。”艾长美朝艾香使着眼色:“快给沁沁看看吧,要吃药什么的趁 着天还没黑尽我们也好派人去镇上买一些。”“对不住,我……”艾香还想拒绝。结果那妇人差点跪了下来。“大侄女啊,求求你帮忙看看吧,镇上那三家医馆我都给看遍了,一点儿也没见好转。”妇人道:“这沁沁就是我的心头肉,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也不活了。”什么鬼,还是一个疑难杂症一竿子支到了自己这里?“前些天白大夫在镇上的时候沁沁咳嗽得不厉害也就没想去看;等咳得厉害了又看到了百草堂门口贴的告知书。吃了那三家的药,一点儿都没有效,大侄女,你好歹是白大夫的传人,一定有本事的。”妇人哭泣着说道。正说着话,那个约摸只有两岁的孩子就是一阵猛烈的咳嗽。唉,谁让自己是大夫呢?艾香伸出了手,把了一下脉,又看了一下孩子的舌头,再摸了摸额头,也没见发烧的迹象。问了一下这些日子吃些什么。“前几天,我娘家兄弟从县城里过来看我们,给带了几包糕点,沁沁喜欢就多吃一些。”妇人道:“吃了那天晚上就开始发热,发热了好又咳嗽……”孩子不能吃多了,不能吃杂了,而且,这糕点八成是上火的东西制成的。对这种咳嗽的症状艾香倒觉得无所谓。白爷爷有独门的治咳药包,另外再配点中药就行。借了书生爹的笔墨,然后准备开方子。对了,先说断后不乱,诊费要谈好了才行。李家不是有钱吗,她收一两银子的诊费不算贵吧。“香儿丫头。”艾长美尖声大叫:“这可是我四弟妹,是你的婶娘,你怎么能收诊费呢?”意思是让你看病是看得起你,你居然还想要收银子。“不好意思,我学医是为了治病同时也是为了能挣点生活费,如果不收诊费,或者说你觉得不值一两银子,那就另请高明。”艾香气笑了,之所以收一两银子,就是被艾长美气的:“或许说,你觉得我没有那个本事值一两银子,让这位婶子给你二两银子,你开一幅药方给她,也能保证她药到病除。”“你个死丫头,我又没学医,我开什么方子。”艾长美还想骂下去,瞧瞧温春兰教的什么东西,眼皮浅还没礼,连三姑都不会喊一声。“嫂子,看诊本就要给诊费,别说一两银子了,就是十两银子,只要沁沁能治好我都舍得给的。”妇人连忙掏出一个碎银送到艾香手中:“侄女,快帮婶子将药方开起。”“婶子,你真信我?”艾香第一次正式收诊费,突然间有一种肩负重任的感觉了。“信,婶子信你的医术,你可是白大夫的高徒。”妇人姓沙,随丈夫住在县城,这次回乡是因为要给公公过七十大寿没成想女儿却病成这样,想要回县城吧,丈夫还不让。艾香的名声她听过,无意之中才知道是嫂子的侄女,她也自告奋勇的带自己来看诊,结果说话总是得罪人。第一百零二章治咳良方白爷爷有治咳秘方袋,这秘方袋里的药物目前并没有告诉自己。每一家大夫都有自己的秘密,老爷子不告诉白艾也不问。只以代号标注,唤作白氏一号,每一次治咳必用,可见其重要程度。在老爷子的眼皮下,白艾开出了数十幅治咳的方子,无一例外全都用上了白氏一号秘方袋。这一次也不例外,白氏一号秘方袋外加京夏、屏风、牛虱子、桔梗、白前、无忧扇、元宝贝、土茯苓、赤芍、金牛儿。老爷子说他的药方与寻常大夫有所不同:医咳不止咏,治泻不止泻,但是疗效却很显著。很大功劳估计都在白氏一号袋上里。不过,老爷子交待的熬药方法与注意事项可比自家那位爷爷还要精细。自家爷爷是熬三次,三次混在一起分次吃。而白爷爷却要求只熬两次,当然,熬药前的凉水浸泡都是是必须的。白爷爷说熬药一定要小火熬,这样才能让药效成分熬出来,第一次熬好分四次服完,药罐冷却后才能熬第二次,第二次熬好分两次服用,一天一剂方子,一天服六次。这样的方子与自家爷爷服三次是不同的。艾香想的是白爷爷现在是古人,他的方子定然比自家爷爷要精深。古代传承的东西,越往后走就越发变了样子。再加上现代的一些不良习性的充斥最后变成了三不像的样子。就像现代,所谓的中西医疗法被自家那位爷爷鄙视的不行。爷爷说什么西医诊断、中医治疗,这完全是中医西化到居然不敢相信自己的地步。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被西医充斥和替代,是中医人的悲哀。爷爷说现在的中医沦为了被大部分人不屑的程度,那是因为老百姓在医院里碰到的绝大多一半的都是只会写论文,只会答题而不会看病的假专家假大夫,其疗效之差直接影响了中医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使不相信中医的人越来越多。爷爷说真正的中医必须达到三条标准:望闻问切诊断;辩证处方;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实际上,真正具备这三个本事的中医少之有少。白艾当年就发誓她要成为这样稀有动物之一。结果……罢了,多想无益,在这儿继续,说不定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方子开好了,再交待熬药事项和吃药禁忌。“记住了,吃药期间不能吃鸡鸭鱼鹅牛羊肉;不能吃各种蛋类带骨头的汤也不能吃,所有的酸味食物;所以的生冷、水果、饮料都不能吃,芝麻油、冰糖、蜂蜜、葡萄糖不能吃;不能吃白菜、番茄、连藕、绿豆、绿豆芽、香菜、魔芋;燥火的食物也不能吃的。”艾香一口气说出了很多,这是在现代给爷爷当助理形成的条件反射,说完才发现有点漏陷。“饮料是什么?葡萄糖又是哪一样?魔芋长什么样?”沙氏立即追问。咳咳,说出来你不知道,带你去看又有点远。“反正不用管,注意我说不能吃的肉菜就行了。可以吃点新鲜的猪肉、猪肝,面食以及其他没有说到的菜蔬。”艾香自知言多必失:“另外,在服我的药期间禁止服其他大夫的药。”药与药之间会有反应的,谁知道别人开了什么药。“不吃了,那些药都治不好病呢,不吃他们的了。”沙氏连忙保证。“还有,在这其中不能洗澡,不能晒太阳,不能吹风。”艾香道:“这病中的护理也很重要,可不能马虎了。”夫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中医就是调节人体内的条件,调节阴阳、表里、寒热和虚实,通过人体内的平衡使病菌病毒无法在体内生存和繁殖。中药是不具有杀毒的功效的,它只是调整条件达到和平共处的程度。艾香想着沙氏其实也有点浮躁,开了别人的药就想要立即治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沙,镇上的大夫还是有些年头了,不可能连一个小小的咳嗽都治不好。肯定是她带有偏见,觉得这些大夫医术都不高。所以吃了张家的一两天换李家,李家又换王家,听说了白家好就跑到山上来求自己了。病的治得从根本上去调养,而不是布一样用剪刀一剪子下去就断根了。这样的神医世上估计没有吧。“药一共三幅吃三天,坚持吃。”艾香为防止她又中途换医坏了自己的名声:“按方服药,按规定护理,三天保证有效。”“好,我们一定照办一定照办的。”沙氏向艾香道谢告辞走了。艾香看着桌上的一两碎银心里觉得还是收少了一点。如果诊费收了五两八两的,估计着她就会看了吧。嗯,看了也不会不吃药,毕竟花了这么多年看病的,不吃真是浪费了。只有花了钱才会心疼的。哪知道,路上的艾长美却一直在抱怨。“四弟妹啊,你可别生气,这丫头一向刁钻,我家老幺性子软由着她,被她娘教坏了呢。”一点儿面子都不给,收了一两银子不说还啰哩啰嗦说得很神秘的样子:“才开始学医,我还真怕她治不好沁沁。”“嫂子,我觉得大侄女很沉稳。”沙氏是见过世面的人:“她说的话挺有道理,这一次沁沁的病一定能治。”艾长美有点想说不一定的,可是说带她来看诊的也是自己,这不是自己打脸自己吗。沙氏在李家几个妯娌之中是过得最好的。因为老四在县城里扎根了,也有本事,所以公婆都最喜欢他。沙氏娘家也是镇上的人,家境丰厚,嘴也甜,每次回来都给公婆买礼物讨好他们。艾长美一想到她就会想到自己那无用的娘家,穷成那幅样子还不知道努力挣钱,特别是老幺,整天还读书读书,温春兰那个女人一直幻想的就是成为秀才娘子,看她们还住在山洞里真是让人丢脸啊。“家里有房子不住,非要住山洞,都是被姓温的女人挑嗦的。”艾长美对沙氏道:“香儿这丫头性子就随母。”沙氏抿嘴一笑,她觉得随谁都所谓,关键是要治好宝贝的病。第一百零三章窥探秘方白芨拿着手中的药方看了又看,确定是白艾的字迹。“就是艾香开的药方。”跑腿的是艾长美的男人李达伦:“错不了,她是我妻子的侄女。”“好,你稍等,我给你抓药。”师妹不是说好了不开药方的吗,不过这是治咳嗽的,以前也见过这样的方子。白芨迅速的抓好药,算了帐,总共收了一两八的药物。“挺贵的。”李达伦心疼的说道:“谁说百草堂诊费不贵呢,让艾香那丫头开一个方子就收了一两银子,来抓三幅药又是一两八。”“嫌贵是吧?”原本是要递到他手上的药包全部收了回来丢进了柜台里:“嫌贵请去别家店铺上抓药吧。”师妹是谁,那可是爷爷的高徒,手把手亲自调教的。这人还说是侄女,一口一个那丫头,生疏成这样,艾香收他一两银子的诊费一点儿也不冤枉。要依着爷爷的脾气,没准儿就得收五两了。白家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护短。谁要说自家人不好,对不住,生意可以不做!李达伦心时一阵火光。“别家抓就别家抓,临化镇上又不止你一家。”拿着药单狠狠的瞪着白芨:“就你这样做生意,早晚会做垮。”白芨恨不能喊他爬。“放心,谁家垮了白家也不会垮。”白芨冷哼一声:“因为我白家有独门秘方。”李达伦才没管他说什么呢,拿了药单就去了王家。“这个白氏一号袋指的是什么药材?”王大夫听说是白家开的方子过来拿药就稀罕了。不过一个人的长相也决定了他的心相,王大夫抬眼看了一下眼前的男子就知道是嫌价格贵了。京夏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症;牛虱子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续筋接骨;桔梗宣肺止咳祛痰排脓;白前泻肺降气下痰止咳;无忧扇化痰止咳,和胃降逆……总之这是一幅治咳的方子。“不好意思,我这儿配不齐你想要的药材。”王大夫心生一计:“主要是这个白氏一号袋里装的是什么没人知道。”“她为什么不写清楚呢?”李达伦心里暗骂死丫头。“这个很正常的。”王大夫笑道:“各家药铺都有各家的秘密,他家的称呼在别家或许就不是这样的,所以最好还是哪家开方子在哪家取药最稳当一些。”李达伦不解。“呵呵,这是我们大夫之间的秘密,你不懂也是正常的。”王大夫指着无忧扇问知道是什么东西不?摇了摇头,他没听说过。“就是枇杷叶的别称。”王大夫道:“中药材有很多称呼,新鲜的是一种喊法,炮制后的又是一样了,所以关于他们那个袋子的我们也不清楚。”想着白芨那幅样子李达伦就来气,可是这药还得买回去,难不成回去求他不成。“怎么,你没有带足这么多钱吗?”王大夫笑道:“我倒是可以帮你付这幅药方子的钱,不过有一个条件。”不就是将药买了再给他看一眼吗,他就给自己付药费,也就是想要讨点经验。嗯,经验都是要花钱买的,挺好。李达伦虽然不想看到白芨的那张得意的小人脸,但是沁沁得吃药一定就得买。若不然老四还会觉得自己没用呢,连帮忙买三幅药都买不回来。不过呢,想着从中能得到的好处,他忍了。“你不是嫌弃我家的贵吗?”白芨看他递过来的单子接都没有接,有本事不来啊。反正药已经捡 好了,也知道他必定回来,除非不想治病。“不是嫌弃你家的药贵,是我手上没带足钱。”李达伦不好意思的笑道:“这不,才跑了一趟去拿钱了呢。”我信你个鬼!白芨知道他应该跑遍了临化镇三家药铺。算了,他拿钱自己给药,毕竟这是师妹开的药方子。白芨做梦都想不到的是,李达伦转身将药提进了王家的药房。“说好的,你给我付药费,二两银子呢。”李达伦伸出手道:“拿来吧,我就给你看。”王大夫立即掏了二两银子给他,然后接过了那一包药,展开来一一核验药单:赤芍金牛儿、土茯苓、元宝贝……最后才打开那个白布袋装着的机关,这应该就叫白氏一号袋了吧。“这……”打开一看,王大夫傻了眼。哪是什么药材,明明就是药粉一包!全是粉末,肉眼能看得出来成份必然是神仙。摸了闻了捏了,总之就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一点儿也分不出药材味道来。亏本的买卖!王大夫整个人都不好了,以至于李达伦怎么走的都不知道。白老头儿还真是厉害,居然防着这一招。想他花了二两银子,就看着一抱粉末,这老头儿真正是老奸巨滑。也怪自己太贪心了,窥探他人秘方,活该被耍了一遭。不过,谁说白家药方便宜的,就这味中药没有哪一样值钱却要收二两,可见黑心着呢。当然,他觉得黑心也有黑心的道理,问题就出在那药袋里,独门的秘方谁也不能配,病人花再多的钱也得愿意,否则就治不了病。与王大夫沮丧的心情不一样的是李达伦,跑这一趟简直太值了,得了二两银子呢。想他在家里,干活什么的都少不了,可是当不得家做不了主,在家听爹娘的话,在外要听兄弟的话,就没有一样如意的。连带着挣点银子也困难。想老四在县城里明说为公中做生意,谁知道私下里捞了多少好处。长美可是说了,在山上看诊给那死丫头就是一两银子呢。真正的是整冤大头,谁不知道,镇上一般看个病也就几百文钱还包括几包药,哪有花了二三两银子看病了,若是穷人家还不如死了算了。人比人气死人,自家爹娘也偏心啊。艾长美看着递给自己的二两银子眨了眨眼睛,当听说了经过后直夸男人会办事。“看我对你多好,这样挣的银子都没忘记给你,你还不好好伺候我一次?”说着就动起了手脚。“死鬼,你就知道干这事。”艾长青娇嗔的戳着男人的胸膛:“你说,这药有没有效果?”“管他呢,反正我是有效果了。”将手移到自己的身下:“不信你摸。”艾长美当然知道他猴急的样子了,当下就顺从的依了他。第一百零四章雕个印章第二天,白艾到百草堂的时候白芨自然就将昨天傍晚来捡药的男人的事说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白艾冷哼一声:“那可是我爹的亲姐姐,对我们家就像仇人一样,上次跑到山上欺负我娘被我爹骂了一顿没料还有脸跑来找我看病。”从沙氏的为人处世来看,艾长美在李家还真是没有地位。这样的一对夫妻没有地位也是正常的,太过于算计,自以为精明。真正的大户发家致富靠的不是这种耍小聪明,而是脚踏实的地做事,豪不浮夸的做人,这样的才能走得更远一些。“那我的药费还算便宜了。”白芨后悔的说道:“早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我就提高一倍。”爷爷教导过自己,做人不能太死板的。对穷人,三五文可以捡一幅药的,对富人,五两八两也行,这不是自己心狠,而是在帮富人做善事,帮他们布施。你想啊,他们富人五两八两当个屁,可是在穷人那里就能救命。劫富济贫是自己常干的事。这家少收一些,下家多收点回来补起,总之不能让自己吃亏。“嗯,那个孩子的娘倒是一个聪明的。”白艾道:“看在她的份上,这点银子就合适了。”说起来,这还是自己第一次处方子呢。诊费要不要交公呢?“呵呵,你拿着吧,又不是在铺子上开的方子。”白芨笑道:“不要这么老实,爷爷知道你家里缺钱用呢,他也不会介意的。”这样相当于是挣外水了,真的好么?“有什么不好的。”白芨想到一个问题:“对了,师妹,你还没有印章对不对?”拿印章搞什么?“你看爷爷都有一个,每一个方子开完就盖上自己的印章,这样就易于分辩呢。”白芨道:“你也去雕刻一个吧,以后我一看你的印章就知道是你开的方子了。”外面来的药方可得看仔细了,人家的药名不同自己也不敢轻易抓药。自己家的就不一样了,药名多多少少还是带了点暗号。“行啊,我等会儿就会雕刻一个印章。”好像是这个理,白艾想着各种大师,杰作完成的时候掏出来哈上一口气,然后盖上自己的大印,大功告成。光是想想就挺有大师的范呢。白艾一直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大医师,大药师。宏扬传统文化,国粹精髓,而不是做一个人云亦云没有底线的骗子。在中医中药这一方便,白艾了解得越多越是叹息现代的人纯粹是浪费。就在中医自己叫着要中西结合的时候,业界专业人士最感觉到了危险:中医西化到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地步,自己开始刨自己的根。她曾看到过一篇报道,每年中医院校毕业的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不从事中医,而转行干其他的。余下的百分之五中有百分之九十成为了医药代表,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中医教育的失败在了两个发展方向:第一要与国际接轨;第二要与市场经济接轨。就这两条肯定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在中医大学本硕连读七年,上了四年都没有见过《黄帝内经》的也大有人在。这样培养出来的就是中医的掘墓人。特别是现在喊中医西化,现代化、标准化的人都是中医的毕业生,都是中医圈里的人自己在折腾。每天都在喊要与时俱进褂是与西俱进,想在人家的碗里讨饭吃。这是中医发展的可悲之地。中医不仅仅是人出了问题,药也是乱七八糟的。一天到晚都在弄中药的有效成分,那中药的四气五味哪里去了呢?在对中药的管理 上也完全西方化,跟着洋人造反,邯郸学步,别人的没学会将自己的传统的东西也忘记了。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她白艾成了有志之士,愿意为献身于中医事业,得,结果献身到了这里。好在,她在这儿居然也有机会,而且,机会似乎比上辈子更甚,毕竟白爷爷才是真正的中医大夫,这可是一点儿洋味儿都没有沾上的人。中医就是中医,自己一定要踏踏实实的下苦功,将中医的东西学到手。白艾找到镇上的一个老头儿,问她用什么材料的印章。要依着她肯定是用翠玉玛瑙材料更好了,这不仅是一种身份,还可以传承,以后她的后代拿着这玩意儿就是古董。想想她成了一代大药师,子孙后代拿出这个印章说是祖传的,得多福气啊。当然,那也只是她单独想想的事。她可是经济不允许,还有就是雕刻老头儿这里材料也不行。白艾看老头儿桌上有犀角、陶、瓷和木头,最后她挑选了木头的。老爷子的印章好像都是木头的呢,她可不能太膨胀风头盖过师傅。“姑娘你稍等,一会儿功夫就能做完的。”镇上的生意不好,有时候几天都不开张,没想今天来雕印章的却是一个小姑娘。“行,你先雕着吧,我去买点菜,回头再来拿。”昨天挣了一两银子呢,买点菜到白家吃也算是打牙祭了,回头再带一些回山上去。白艾到市场上看时,却见有人卖大的草鱼至少有七八斤。“吃不完就可砍,只要你们谁家两个人自由组合,商量好要头要尾就行。”店老板道:“我同意给你们分,要不然这鱼估计卖不完,这可是河里捞起来的,新鲜着呢。”第一百零五章 别吃鱼胆“香儿,你买鱼?”人群中挤过来的是余三。“是啊,余叔叔。”白艾道:“要不,咱两家分一条来吃?”“呵呵,不分不分了,我家人多,一条还有点紧缺呢。”余三笑道:“这鱼比猪肉便宜一些,偶尔买一点来吃也行。”是了,余家的人可不少,且全都是壮汉。一条七八斤重的鱼估计着就只够卡卡牙缝。她想买一条砍成两段,带一段回家里,可是天气太热了不能放啊。“你买吧,买了我给你送回山上去。”余三道:“我走路快,一会儿功夫就到了。”这倒是实在话,余家人做事都是动作快的。“谢谢余叔叔。”白艾连忙道谢,买了一条鱼称特意让店家砍。“怎么个砍法,你要头还是尾?”店家问着白艾。“你砍成两段就行,都是我的。”鱼头可没什么吃头,不过呢鱼头煲汤那是绝对的美味,很适合孕妇补身体。艾香让鱼头砍了成一截,中间再砍了有一斤左右,余下的就交给余三请他帮忙带回家。“对了,鱼苦胆呢?”余三突然问杀鱼的人:“你可别给我拿走了,我要的。”鱼苦胆干什么用?“这大热天吃了鱼苦胆可以消火的。”余三道:“我买了的鱼都吃了的。”余三道:“香儿,你这条鱼的苦胆也拿回家去给你爹吃。”“余叔叔,鱼苦胆不能随便吃。”艾香真是吓了一大跳:“会中毒的。”“啥?”余三说他吃了不止四五次了都没事。“要中毒,去年我哥吃了就上吐下泻的,头晕目眩差点死掉了。”旁边一人道:“可不能乱吃。”余三就看向艾香。“余叔叔,鱼胆确实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医书记载,对温热黄疸;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痛;痢疾;尿路感染;化脓性骨髓炎;结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疥癣疮毒等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那是要经过炮制,而且和其他药材混合后外用才能起效,而不能内服。”原来是这样啊!余三恍然大悟。“余叔叔,以后断不能再吃了。”吃了没事那只是运气好而已,真要有事就是大事了。更何况,青、草、白鲢、鲈、鲤鱼这些鱼的鱼胆本身就有毒。“好,余叔听你的,再不吃了。”余三也是吓了一跳,道听途说的话还真不能信,也真是自己菩萨供得高,若不然都该去阎王那儿报道了。“呵呵,我说你这个人真好笑,我说要鱼苦胆不能吃你不信,这小姑娘一说就信了。”旁边那人觉得简直是对自己的侮辱。“你说你哥中毒,但是我吃了又没事,当然就不信了。”余三笑道:“不过,香儿说不能吃肯定就错不了了,因为她是白大夫的徒弟,她就是学医的,大夫的话我自然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