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他好厉害。”艾草坐在凳子上试着将脚抬起来,结果差点将自己掀翻。“姐,他没有手但是用脚做出了手该做的一切。”艾风若有所思:“姐,我只是脚不方便,我有脚也有手的,姐,我不该比他差。”这就对了,目的达到。艾香是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孩子们,当你感慨鞋不合脚的时候,有些人还没有脚。不要以为你很惨,有些人比你更惨。大街上缺胳膊断腿的人不少,食不裹腹衣不避体,整日里端着一个破碗乞讨。艾风虽然是爹不喜娘跑了,但是遇上了一个好大嫂。没有当大少爷的资本,至少还有能解决温饱。方茹对他与艾草绝对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半分的偏袒。投胎本就是技术活,没有投好胎也就算了,但是后天靠的全是自己的努力。艾香讲这个故事的初衷就是要告诉艾风不要放弃。当然,教导一下艾草艾蒿也只是顺便的事。一个故事讲完,三个小屁孩若有所思。正在这时屋外有人在找向妈妈。向妈妈去看时,却是艾香上次救过他们命的那婆子带着孩子来。这次是送的蛋和一些菜。向妈妈说这一家人还真是很懂感恩,每一次卖东西都要送,固执得很。要是向妈妈不收下她就不走。“菜是送给我们吃的,蛋卖给我们。”向妈妈笑道:“我又怎么能占了他们的便宜,可是每次她都说菜是自家种的不值钱,卖蛋只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是啊那么大一家子,没个来源生计,肯定不容易。“老奴瞧着那孩子倒是一个精明的。”向妈妈抬眼看了一下艾蒿:“哥儿身边倒是可以留一个知根知底的人。”向妈妈的意思是将这个孩子买进府中来。这种事倒不好说了。从长远来说,府中的下人肯定要签身契的,但是对别人家来讲,让人卖儿卖女的也不太好。“向妈妈,这事儿留意着就好。”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向妈妈这样的打算可以说是为他家着想,但是事实上也中为了艾蒿好。“老奴放出话去说府中要给哥儿挑两个玩伴可好?”向妈妈征询着她的意见。“且等等看。”盲目的添置下人未必是好事。奴才花钱就能买到,朋友却是要讲究缘份和可靠。艾香想起了喻先生就要来了,教一个是教,教三个也是教,那多几个呢?办一个对外开放的家学,为了就是让孩子们多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了解外面的情况。世家大族很多东西值得学习,但是那也得等艾蒿定性的时候再放出去。艾蒿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出生的时候就有了她这个姐姐罩住,没有受点苦。没有受罪也就不懂得民生疾苦。如果让艾蒿与徐家湾的人打成一遍,一是不会忘本,二也能懂得民生,更能体会人生百态,不当一个纨绔的公子哥儿。当天艾长青下差回来,艾香就向他提议这个问题。“办一个学堂倒是没有问题,关键是看喻先生同不同意。”毕竟当时去请他的时候说的教导自家几个孩子,现在又冒出村上的人,这可能会让喻先生心理不舒坦。第三百八十八章师德可嘉有些事换一种方式去办效果就不一样。徐家湾的老族长得到消息艾家请了先生教导自家孩子,特意求上了门。“小老儿厚着脸皮想求了艾大人为族中的孩子寻一个机会。”徐族长的意思就是哪怕是旁听也行:“徐氏一族在此居住有数年时间,可惜的是没有本事无力请先生办学堂,导致了族中儿郎们没有出息。”“老族长言重了。”艾长青听出了老族长是将这个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只要孩子们好学上进那就是好事,只不过,此事还容我与喻先生通融通融。”“这是自然!”徐族长连连点头:“小老儿就等着艾大人的好消息。”艾长青将徐族长的话传达了。“大人,当日你只说教导府中的公子,若教导的子弟多了怕会耽搁了公子们的学习。”喻先生道:“若大人同意,老夫倒无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人师者最大的荣耀当是桃李满天下,也就不在乎多几个了。”喻先生明白,如果艾长青不想让自己教导村上的孩子自然就不会提出这个问题。想他堂堂六品官员,让府中唯一的嫡子和平民百姓的孩子一起学习,这本身就传递出不凡的信息。喻先生也知道不能小看了这个六品官员,他女儿可是低调的进了宫的。接到请贴的时候他也是做了一番功课的,冲着艾长青这一家子的低调行径觉得确实值得托付。“先生师德可钦可敬。”艾长青微微一笑:“请先生是因为知道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教导孩子自有一套方法可行,寓教于乐深得孩子们的喜欢。既然先生不怕麻烦,多几个孩子还热闹一点。”喻先生同意了,束修的事倒也不是问题。比起梅先生 ,喻先生的束修只增不减。这一点艾香也能明白,一是事过多年物价自然也上涨了一圈。第二个就是京城的什么都比当年古榆县的贵,喻先生一年两百两银子加四季衣服也是正常的。艾家请先生,喻先生只收艾家的银子,至于艾家要拿一些什么孩子来教导是艾家的事。老族长拜见了喻先生后特别高兴,小心的征求着艾长青的意见。“但凡是爱好学习不会成为拖累的都行。”艾长青道:“我听闻学堂一年是几两银子,只不过当年我上学堂的时候却是因为我岳父大人恩重如山,如今虽然我没有从事先生这一行当,却也可以效仿一下当年岳父的大义。”有钱出钱,没钱出力,以物抵资都行,也不认钱材的多少,就凭心而论。此消息一出,全徐家湾哗然。“艾大人,草民也没别的本事。”一个中年男子立即求上了门:“以后府中烧的柴火就由草民负责,只求了先生让草民的三个儿子也来跟着识几个字。”是的,要求不高,能识几个字就好。“将孩子带来让喻先生看看。”他是同意了,但是具体能不能让喻先生留下那就得看孩子们自己的本事。喻先生也没有考核什么,就是寻常的和孩子们说上几句话。但凡孩子是聪明的,品行好的喻先生全都留下。短短两天时间学堂里就有了二十四个孩子。喻先生虽然不刻薄呆板,上课却也很严。“晨时到学堂,上课不得打闹喧哗,同窗之间必须团结友爱,尊师重教……”喻先生宣布了课堂纪律,而且让他们不得搞特殊。这个搞特殊大约是针对艾蒿来说的吧。毕竟,这些人都是陪他读书。艾蒿启蒙早,而且是艾叶教导的,资质自然不一般。学习进步也不同。面对启蒙的东西,他有点蒙逼。“先生教导的太简单了。”艾蒿最先闹起了意见。“那是因为你启蒙早的原因。”艾香道:“那些学过的知识你也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万不可骄傲自满,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如果实在是觉得学得不错了,可以向先生提出学更深一点的东西。”艾香是支持艾蒿去开小灶的。艾蒿果然向喻先生提了出来。喻先生考验一番后对艾长青道歉。“是我大意了,贵府公子确实不再需要学这些皮毛。”喻先生问起了艾长青对儿子的教导方向。“识字明理,仅此而已。”儿子早已经不需要像自己当年为了考功名而背负压力。但是,儿子又必须比自己付出更多一些,因为他面临的大环境更复杂一些,要保持内心的那份坚定,不能成为两个女儿拖累。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安安稳稳,这样的要求在世家大族实属是罕见的。“让先生见笑了。”艾长青不好意思的笑道:“连之就是农户出身,幸得皇恩入仕为官,别无他求,安稳就是福。”“老夫明白了艾大人的意思。”面对这么聪明,家里又有条件的孩子来讲却没有想过让孩子乘机上进,要求却这么低,看似不舀,实际上最是难事。不为官不从政不经商但可以做学问。就在这一刻喻先生为艾蒿的未来定了性。做一个大学问家,文人墨客有史以来是人们最为尊崇的另类。无官无品,却最深得当权者在野人士的追捧。身为师者,一辈子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弟子那就是本事。喻先生想起了梅先生,一介女流之辈,所教导学子寥寥可数,但是,知情人都知道,她未来的声名肯定远播大江南北。喻先生无缘得见宫中贵人的面,但从艾家人的点滴看到了与世家大族不一样的地方。如果艾长青不再三强调自己出身低廉的话,喻先生甚至以为他们是刻意为之,所求甚高。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喻先生自然对艾蒿要求更严更高,而至于其他的学生则尽到为师之责即行。第三百八十九章老家人事艾家府上办学堂选的是一个单独的小院来做的。不过每到课余休息时间喧嚣声也能传进内院。“我好像听到艾风的笑声了。”方茹原准备送了两个孩子来就回去的,禁不住温春兰的再三挽留决定住半个月,看两个孩子是否习惯。让她意外的是,居然能听到艾风的声音。“这些年,我们在县城还好,他至少和艾草兄妹们能说点话,一旦回到乡下,那孩子就会变得特别敏感,低着头一声不吭,到后来,他都不想回乡下。”方茹想起黄淑珍的那双眼睛就觉得特别渗人。孩子是无辜的,而且当年的事黄淑珍自己也要占很大一部分的责任。黄淑英丢下孩子跑了,黄淑珍和艾长东表面上还过得去,私下里完全就是仇人一般的。特别是最近几年,自家条件好搬到了县城。黄淑珍在艾梨的挑唆下想要找艾桔闹腾,艾桔就将皮球踢到了她面前。偏偏黄淑珍和自己过操她就没有赢过,皆因为当年接手艾风的时候有签字画押,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黄淑珍就固执的认为她之所以没办法享受到大儿子的福气全都是因为有了艾风这个克星。“这孩子腿虽然受了伤,到底还是聪明的。”温春兰叹息一声:“幸好有你。”“我也就是不让她冻着饿着罢了。”方茹笑道:“真正幸好的是有幺叔和婶子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艾长青这种情况就是如此。当他考上了秀才之后,整个艾家的人腰杆都硬了起来。随后而来的举人、入仕、升官,水道渠成,让他们从寻常庄稼汉出门也被人尊一声艾大老爷艾二老爷的,那得意劲儿别提多高兴了。“那一位在李家的日子不太好过。”方茹小声说道:“投的田被取消后,李家的人跑来问公爹,公爹一五一十的说了前因后果,气得她男人当场就要打她,还是公爹和二叔拦着的。二叔说,她是艾家的姑娘,虽然嫁出去了,到底还是姓着一个艾字,艾家的人只能我们自己可以教训,你们谁也没有资格的。”温春兰抿嘴。“我也不是那得理不饶人的。”说起艾长美温春兰叹息一声:“这些年来,很多时候我都能忍气吞声了,只是没料到她会越发的变本加厉。估计着也是我太好说话的原因,让她养成了自以为是的性子。”温春兰也是事后才知道艾长美居然找到了伍家去想要毁了这门亲,当时气得不行,后来那女人的事犯后也就没当一回事了。有些人不想让你过好日子,最大的反击就是漠视,上天总是公平的,它会帮你伸冤的。“现在李家的人对她气恼得很,又不敢休弃。”毕竟艾家在整个古榆县已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了。有这样一门亲事原本是喜,结果却边都沾不上一点,恼火得很,艾长美在李家的地位直线下降,几乎就当成了婆子使唤了,连她自己的亲生儿女都对她颇有微词。自作孽不可活!“我来之前公爹和二叔来找过我,托我带信给幺叔。”艾家的人想要拆了旧屋修新房子,修成几进几出的大院,不过,她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首先一个经济条件就不允许。二房还好,有艾茉莉这个争气的女儿。而大房,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想的就是敲艾桔一笔。“我们就两间屋的地基,修大院也没有地吧。”温春兰对向阳坝没有太多的感情和留恋。用艾香的话讲,一家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故乡只是一个远方而已。“呵呵,幺婶,您要修房子还需要担心地的问题?”虽然向阳坝不是艾氏家族的天下,但是出了一个艾长青,那就以他们为尊了,若是开一个口,别说几进几出的大院了,就是想将向家坝那个大坝子占了都没有人吭声说话:“听公爹的意思,三房人修一个大院,然后又各自独立。”早已分家很多年,这会儿却是想要拉到一起来,为了就是躲在艾长青的身后好乘凉。这一点谁都心知肚明的。“这事儿得你幺叔同意。”温春兰倒是无所谓。方茹也没有再提,修不修与她也是无所谓的。方茹来这儿很多天了,一直没看见艾叶的影子,一问之下说是不在家里。艾叶时常跟着先生一起出去的事方茹是知道的,只当是又和先生一起游学了。“婶子,咱家叶儿妹妹才貌双全性子也很好,也不知道谁家有这样的福气娶了她进门。”方茹感慨艾香能嫁进护国公府,一举成为定安侯夫人,而艾叶可能只会这个高不会低,没准皇亲国戚也是有可能的。“这也要讲缘份。”之所以没有告诉方茹艾叶的处向,皆因为宫中保持了惯有的低调,而且皇上又是在孝期,他不说,自己家肯定也不能提。别说方茹了,就是徐家湾的人也只知道艾叶被豪华马车接走了,具体去的哪里没人说得清 。艾家人保持了一惯的低调,除了那一次流泪外也没见着有什么不适。流泪大约也是因为不舍的原因吧,他们自主补脑觉得一定是这样的。“一家有女百家求,婶子,咱叶儿妹妹肯定有不少的人上门提亲吧。”方茹也只是好奇看有没有她想象中的富贵人家来提。“呵呵,她在京城少有出门,鲜少有人看见她的真容。”温春兰觉得自己都快应付不下去了:“再说了,叶儿那长相,也就是咱自己人觉得还行,这就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吧,在京城,世家小姐们谁不是从小就娇养着长大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也大有人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叶儿还真算不得什么的。”温春兰知道自家女儿好,却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也知道了自家女儿好了呢。只要一想到女儿的情况她就心如刀绞,这会儿,也不知道她好不好。“夫人,哥儿他们下学了。”向妈妈知道温春兰不擅长说谎帮忙将话题强行岔开。第三百九十章关于理想艾香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二十四孝超级奶妈。在温春兰和方茹闲聊故乡事时,她就在自己的院子里喂着两个宝宝。出来一看,院子里就来了三个小孩。“姐,我想好了,我要做大学问家。”这是今天喻先生关于未来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讲话:“村里好多孩子说要当小二,要当掌柜和帐房。”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视野决定了眼界,徐家村人见过最大的官就是艾长青。当官他们自认不行,那就经商做生意总是可以的。小二掌柜帐房先生这些都可以谋生。有这样的想法一点儿也不觉得惊奇。不过艾蒿的变化就有点大了,之前不是口口声声说要和姐夫一样当将军吗,怎么改了口味了?“先生说做学问的人最值得尊重。”艾蒿道:“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姐,不做将军了,我要做大儒。”理想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孩子没个定性,关键在人的引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喻先生教导着艾蒿朝这方面走倒也有可能。“艾草,你呢,你想做点什么?”方茹看着艾蒿的眼神透着亮光她也眼热了,急切的问着儿子。“我,我不知道。”这话在课堂上先生问起的时候他就是这样说的,其实在他的心里有一个想法,但是打死都不能说出来的。他从小就看张爷爷切菜炒菜做出一桌桌香喷喷的酒席来,一直就觉得张爷爷很厉害,所以,他想要接张爷爷的饭碗,但是有一次不小心给爹说了,爹狠狠的瞪了他两眼。“这孩子。”方茹心里苦笑一下,艾草是自己的大儿子,性子完全随了艾桔,说老实吧,调皮捣蛋总是第一。他还时常干了坏事将责任往艾风身上推,被她狠狠的揍过几次就老实了一些。要说他有什么想法对未来有什么期待,估计着是自己想多了。“艾风,你呢?”见自家儿子脑子不开窍,方茹也不想再逼他了,转头问起了她奶大的小叔子。“我想……”看了一眼艾香低声说道:“我想当一个大夫!”啥?此言一出,大家都惊讶了。特别是艾香,这小孩子不错啊!“我仔细想过了,当小二要跑腿,我腿不方便;当掌柜要一表人才也要和客人打交道,就我这样走路都难的人不行的;而当帐房吧,还得打一手的好算盘,金银什么的都得保管,有点麻烦。”艾风解释道:“我觉得当大夫倒是可以的,可以坐诊,病人上门就行,不用我去迎接。”充分考虑了自己的身体要素,而且有理有据的。“我想要像姐姐那样做一个好大夫。”艾风道:“我听蒿哥儿说姐姐不仅能看诊,还能配制药,还会给人接骨……”总之在艾风的心里,艾香是无所不能的。“姐姐,您可不可以收下我当徒弟?”艾风最后鼓足了勇气提出了这个请求。呵,好小子,不仅有了目标,连拜师的对象都有了。“当大夫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而是很辛苦的事。”艾香想起了当年自己被老爷子虐待的往事:“不仅要练一手好字,还要有好的身体,最重要的是识药辩方背汤头歌。”“对,当年你姐学初学大夫时,每日里都在背那汤头歌,我们睡了她在背,我们还没醒她早就起来背了,是我们家最累的人。”温春兰点头道:“你要是想学,那就得做好吃苦准备。”是啊,想当年,她也是奋斗过的。一直以为自己是很聪明的人,直到发现艾叶的天赋之后被虐得体无完肤了。曾经也默默的叹息上天不公平,没有艾叶的容颜给个艾叶的脑子也好。结果什么都没有,只好拼命了。“我不怕吃苦。”艾风急切的转向艾香:“真的,姐,我能吃苦的。”“好,别的也不用说了,你现在就好好学习,要当大夫没有好的学问可不行。”艾香突然间觉得收下艾风这个小徒弟或许并不是坏事:“五年,五年之后,你要是有足够的学识,我可以替你找一个师傅。”艾风的眼神由明变暗,姐姐并没有想收下他的意思,可见也是有点嫌弃的。“艾风,还不快谢谢姐姐。”虽然不是儿子,但在心里和儿子也无异了,艾风的表情她都看在了眼里,方茹提醒道:“要是在向家坝在古榆县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机会?”“谢谢姐姐。”艾风也知道自己要求太高了,眼前的姐姐可是定安侯夫人啊,她可不是靠行医为生的。“谢倒不必了。”艾香看见了他情绪的变化:“如果你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等我有足够的时间亲自带你也是可以的。”艾香之所以一开始没想过收他,就怕误人子弟。毕竟自己行医现在几乎都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坐诊之类的事完全就谈不上。说起来,她当年的雄心壮志却被贤妻良母的身份折断了翅膀。“谢谢姐姐。”这一次艾风的谢带着足够的诚意和兴奋。“这孩子,是一个有福气的。”方茹感慨不已,她算不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儿子看样子都成不了大器,而这个小叔子没准儿还有所作为。“我是一个没什么学问的人,但是我知道一个问题。”温春兰点了点头:“就是人想要做什么事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无论遇上什么事都不要放弃。想当年,你们幺叔考功名的时候,他受的打击可大了,谁都说他考不起,可是有谁知道当年他受过什么委屈……”温春兰第一次向人提及当年功名被冒领的事,方茹和艾蒿艾风他们听得目瞪口呆的。“幺婶,这事儿我怎么从未听人说起过呢?”方茹惊讶的问。“我们从未向人提起。”温春兰现在想起来鼻子都还酸酸的:“当年你幺叔又气又急,还大病了一场呢。”艾香就向方茹讲起当年的情况,更说了爹当年回去后艾家那些亲人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呢?”方茹听得脸红,再想想现在艾家人所过的好日子,享受变得心安理得了,他们怎么好意思?第三百九十一章最终决定艾长青听了温春的兰话沉思良久,最终决定放弃在向阳坝修院子的事。“虽然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是现在修起来并不合适。”艾长青和温春兰分析着原因,一是手中紧。他相当于是在一个清水衙门里当差,俸禄并不丰厚。而且,就算有机会,他也严守着自己的分寸,绝不越雷池半步。艾香是他的女儿,女儿都多次提醒一定要小心官场的陷阱。勿忘初衷,这是他的信念。年少时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给春兰挣一个荣光,光宗耀祖显父母,有俸禄可以养家人。当真正考了功名后才发现当年想的是有俸禄养妻儿老小的想法真正是太天真。官场上的人谁不知道俸禄只够卡牙缝。这些年,他几乎没愁过钱,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女儿,香儿一直在想法设法做生意补替家用。现在,女儿们都有了好的归宿,他就只需要好好培养儿子即可,更犯不上伸手。他现在处于敏感地位,多少双眼睛羡慕嫉妒恨,又怎么可能自己往圈套里钻呢。家里现在修的院子的钱都是艾香和艾叶留下的金银。艾香出嫁前还给自家留了制药的作坊,这也算是一棵摇钱树了。至于卤肉作坊早就处理了,又累又不赚钱的生意只能算是一个过渡而已。所以,缺钱是肯定的。在缺钱的时候犯不碰上还要拿钱去修什么院子。修着干什么呢,离他告老还乡至少都还有十多年,空置着最后还不是被蚂蚁给钻了了事。“相公,我听你的。”温春兰微微一笑:“那儿说是故乡,也不过是我长大的地方而已,实际上,我连祖籍是哪儿都不知道呢。如今那边唯一让我牵挂的不过是爹的那坐坟。”人也有,白家和余家,偶尔会有消息传来。万月月还真会生养,给白家添了两儿两女,直将一个白老爷子高兴得很,哪怕艾香写信让他来京城都不愿意。余家也成了当地的大户,只不过比艾家名声要轻微一些。无他,是因为艾香嫁了护国公府的伍二公子,随后又封为了定安侯夫人。而余有庆,也在边关升了职,余家人过的日子早就今非昔比了。“余太太说她最想的还是想要抱上余有庆的儿子。”温春兰轻声说道:“她曾对方茹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小的时候说亲吧,他不乐意;现在老大不小的年纪了,也有功名,再说亲,他也是一拖再拖的。相公,我觉得我们家真是愧对了这孩子。”“那是因为他们差点缘份。”艾长青何尝没有这种感觉呢,从小到大,他是真的当女婿来养的。教他读书识字也是很认真,结果呢,自家女儿看上了伍志帆:“回头他要娶亲的时候,咱记得添一份厚礼。”温春兰自然是同意的。就如艾香所言,有些情欠下了可以还,有些情却永远还不清了。“家里离得远,有些事不让他们知道也是好事。”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艾叶入宫的事在外人看来是好事,在她们看来却是不一定。如果让艾家的人知道自家出了一个嫔妃,以那狭窄的思维来看尾巴估计都要翘到天上去。在官家都没有大宣之前,艾长青也不想让艾家的人被这种事左右了情绪。就算以后传了出去,他也定然会三令五申的。“相公可真是一个怪人。”温春兰抿嘴:“别人对自家女儿得宠甚是欣慰,恨不能广而告知,你却还要隐瞒。”当年中举投田的事,除了余家和万家外一概不接受外姓人投,不少人背地里都说他很傲气。也有人说他迂腐,为人处事不够圆滑,这样的人当不了大官的。说起来他们也说对了一半,潘大人都升成从四品官了,艾长青的的位置却是挪都没有挪一下。这和他平时少应酬回家早很有关系。安师傅和向妈妈时常说起老爷又拒了哪位大人的邀请,拒绝的理由也冠免堂皇的,说是自家住在城外,喝了酒怕关了城门,这让那些人很无语。一次这样说也就罢了,多次这样说大家也就信以为真的,之后请的人越发少矣。背地里送了他一个艾木头的称号。艾叶入宫后又让那群人蠢蠢欲动,邀请也很积极。可惜得到的答案也是一样的。“春兰啊,你和我是夫妻,我心里想的不也和你是一样的吗?”艾长青长长的叹了口气:“我现在明白了很多事确实是身不由已。”他不想女儿入宫,一道圣旨下来,他连吭都不敢吭一声;他不想与朝臣们拉邦结派,长此以往,他自成一派,谁都孤立了他;他不想让家里人知道艾叶的情况,却也知道无法隐瞒。“相公,我明白的。”温春兰紧紧的依偎在艾长青怀里:“相公,今天蒿儿说他以后做一个大儒,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嗯,那就有劳喻先生的好好教导了。”艾长青心里想的却是觉得这样甚好,不从武不从文,不入朝为官,也就不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更不会被人利用。夫妻二人又说了些悄悄话,然后温馨相拥而眠。艾香此时将两个小不点哄睡让奶娘们照顾了,自己这才躺上床。她觉得自己每天无所事事,却又每天都累得不行。带孩子当是世间最累的事吧。亏得当年春兰娘这么贫穷的家还要拉扯她和艾叶姐妹俩。第三百九十二章京城旧事“二少奶奶。”王妈妈在伍夫人的派遣下到艾家送了帖子给温春兰:“夫人说四少奶奶生星哥儿不容易,生产当日四少爷也是险象环生,决定办一次酒席冲冲席,还请二少奶奶别介意。”介意什么?回过神来的艾香就笑了,她又怎么会介意呢。护国公府一向低调行事,就是兰氏生嫡长子也未曾大办过酒席,当日自己生下双生子满月酒也只是亲近的人而已。现在夏氏生了星哥儿,又是最小的,伍夫人要办酒席还得顾忌着前面三个媳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