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温春兰一说,让艾香心里“咯噔”一下了。“我哪来什么病啊,没病,瞌睡少一点而已,都是正常的。”艾长青听女儿说要给自己看病也拒绝。“爹,我只是常规的把把脉而已。”艾香道:“看了我才放心一点,就为了让我能心安,您老也要配合。”好吧,拗不过女儿,艾长青伸出了手。确实也没什么病症。“我就说嘛,没事儿,睡不着是老年人的普通症状,以前我就知道,你爷爷他们每天不到寅时就起来干活了,都说瞌睡少,现在也轮到我了,老了老了。”艾长青还是有几分感慨的。“能不老吗,外孙都比你高了。”温春兰笑道:“你不老孩子们怎么长?”是啊,老的一天天老去,小的一天天长大。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一代代的赶着来了。春兰娘和书生爹真的就步入了老龄的阶段了。听爹说不到寅时就醒了,但这样对身体也不好啊。艾香想了想,决定交给他一个小绝招。“这里,就是太渊穴,太渊穴直上约一大拇指横指处,试摸有小圆骨与第一掌骨,两骨之间凹陷处,就这个穴位,您摸到了吗?”艾香边自己做,连指导着老爹。“嗯,摸到了。”不仅艾长青,连温春兰也在摸。“对,就这个位置,这个经络叫大鱼际,就是拇指下肉厚的部分,每天坚持按揉大鱼际,直到不酸不痛为止,坚持按,时间久了你的失眠和早醒就会好的。”艾香道:“不用吃药不用扎针,挺有效的。”“那行,我试试”嘴上虽然说瞌睡少是正常的,可是天知道别人都睡得很香甜的时候自己醒了有多么的无聊。而且温春兰睡眠也不好,他都不敢动一下,就怕惊扰了他。能治好固然好。不过,温春兰还是表示了怀疑。“是这样的,每天这个点醒来,是肺火旺导致的,心肺好哦,而心肺这两条经都是从大鱼际那儿的,只要长期坚持按,心肺之火就能祛除了。”艾香解释着原由:“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对它进行搓搓,长期搓还会对身体有很好的益处呢,预防感冒,对咽痛、打喷嚏、鼻塞、咳嗽都有益处。”越说越神奇的,不过女儿说方法简单,她们自然是要试一试的。自家的女儿医术很高明,那不是说说就是的,那可是绝对的。艾长青长久以来都没有和同僚们有多亲密的关系。除了潘大人以外,其他的都谈不上要好。当年的艾长青只是一个乡下来的小官吏,没人看得起;后来的艾长青是国丈,没人高攀得起。再加上他性子一直那么冷淡,有心高攀也没有机会。潘大人就笑言,说艾长青以前是别人对他爱理不理,这以后是别人高攀不起。艾长青笑着说自己永远是那个艾长青,变的只是别人而已。就像潘大人,从一开始就和自己说得上话,这之后不也是朋友吗?两人关系很好,艾长青这么多年也只和潘大夫走得近。潘大人就多次夸赞艾香的医术高明。当然,这不是他夸不夸的问题,而确实是这样的。奇怪的是,艾香的医术得到的是两种人的认可,一是皇家二是百姓。京城世家大族来看诊的却很少。艾长青曾经仔细想过这个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她是女流之辈。她给皇家也好,易王府的人也罢,看诊的事都是秘而不宣的。哪怕是给刘府的人看,也不会大张旗鼓的说出来。所以,世家大族有个什么事,他们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请太医。能请得到太医,那就是荣耀无比的事。唯有潘大人总在有意无意间推崇着艾香。“潘大人莫不是说笑?”其间一个姓苏的大人就乐了:“你说定安侯夫人艾香我信,毕竟那是皇后娘妨的亲姐姐,可是这白艾怎么又是艾香了呢?”“那是因为她医从白大夫,白大夫祖传的家规是传内不传外,要学医必须先改姓氏。”潘大人道:“在我们古榆县,白大夫、杨大夫、李大夫还有一个云婆婆,那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四下里众官员就好奇,都知道潘大人在古榆县从政多年,与艾长青交情匪浅,仔细打探一下艾家的底。当听说艾香十二岁就在千金堂坐诊的时候众人都不信。“不信你们可以去古榆县打听打听,那时候是不是十二岁坐诊,诊费还很贵,一两银子一个病人。”潘大人道:“专看女人病,排着队等她看诊的人就多得很!”这一下众人听了暗暗称奇,苏大人还问了是不是这么神奇?“感觉你就像是收了他们的银子专门来当托的。”苏大人笑道:“说得比唱得还好听。”“我说实话你们总是不信。”潘大人摇了摇头:“罢了罢了,他人笑我太痴颠,我笑他人看不穿!”居然被人误会说是拿了钱帮艾香宣传,潘大人真想吐他几口口水,艾香缺钱还是艾家缺钱?艾长青连官都不愿意升,他图个啥?名和利在他眼里淡如水呢,人家是实实在在的民为治病,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结果呢,算了算了,他再不讨这个神,爱信不信。第七百一十七章自打嘴巴苏大人怎么也没想到,报应来得又快又及时。回到府中,就听闻嫡长孙又病了。“请了刘太医看过了,开了药。”苏夫人道:“这孩子身体不好真是让人心焦。”身体不好,又是嫡长孙,门户怎么能撑得起来呢。“怎么回事,三天两头的病,中恺家的是怎么养孩子的?”苏大人皱眉:“是奶娘不尽心还是下人的疏忽?你也别那么善良了,该换的换,该罚的罚。连一个孩子都没办法养好,还有什么用呢?”苏夫人落后两步的脚步一愣,老爷这话里的意思是儿媳没用,下人不行?连带着自己也没有半分的功劳了。天地良心,那孩子因为是嫡长孙,自己和中恺家那媳妇儿半点都不敢假手他人。很多时候都是亲力亲为。结果,孩子还是老生病。“刘太医不行那就换人。”苏大人一团的火气:“我就不信,太医院没有一个有本事的人能治得了他的病。”孩子不到三岁,太医都成了为苏府的常客。是孩子的体质不行,还是太医的医术有问题。“还能怎么换啊?”苏夫人苦着一张脸:“能请到大夫,还是用的老太爷的名贴,宫中的太医都已经请了一个遍了,常常轮换着请,当时好了,没几天又犯。”有一个嫡长孙却是药罐子,这让苏夫人心力憔悴。“都请遍了?”难不成宫中太医就这个本事,实在不行,就请京城民间的大夫看看呢?民间有名的大夫也多,比如艾香!一想到这个女人,苏大人脸上露出了几分尴尬的神色。他今天才和潘大人顶了几句,说他是托呢。原来无意之中,自己其实已经认可了他的医术,却又自己觉得不相信。真要请她吗?这岂不是自打嘴巴?“妾身倒是听说定安侯夫人医术了得,开的那个白氏药坊口碑很好。”苏夫人道:“不知道请她行不行?”想起潘大人说的十二岁就坐诊,苏大人决定请。“苏府?”门口的小童又换了一个,看着名贴抬眼看了一眼来人:“你找白大夫什么事?”“小哥,老婆子是来请白大夫到苏府给我家小少爷看诊的。”蓝妈妈知道艾香的身份,也尽量将自己的身段放低再放低,就怕惹了艾香不高兴。“原来如此!”小童将名贴直接塞到了蓝妈妈的手上:“白氏药坊有规矩,所有的大夫都不出诊,只能送到医馆来。”艾香当时定下这个规矩的时候想的就是不参与到高门大户内宅的隐私。别小看了看病,其实也是会看到很多不想看的东西。不出诊,送到医馆来,就是单纯的看病,至于其他的就万事不管了。什么?蓝妈妈有点蒙。“您请回吧,如果要看病请将病人送到药坊。”小童道:“这是我们这儿的规矩。”规矩?确定不是针对自己的?想了想,苏大人自己都觉得自己无聊,他和潘大人争辩了几句,潘大人不至于就眼巴巴的跑去告诉她吧。再说,就算是告诉,前前后后也不过两个时辰的时间,没那么快。又或者,是真的有规矩的?“老爷,要送去吗?”苏夫人拿不定主意。“再看看吧,明天还没有好就送去看。”但愿医术真如潘大人吹得那样厉害。第二天苏大人去衙门里当差时还特意去看了一眼孙子。“回老爷,小少爷的病时好时坏,奴婢们从不敢怠慢。”这是想将自己的责任变小一点,不是奴婢不尽心,而是大夫医术有问题,药不治病。“今天将人送到白氏药坊去看看。”苏大人当差坐在马车上突然间“哎呀”一声。“老爷怎么了?”马车夫钟老头边忙勒住了僵绳回头问。“没什么,走吧。”苏大人能说他在府中忘记交待送孙子去白氏药坊的时候将马车上的“苏”字标识给摘下来吗?他实在是觉得送孙子去白氏药坊看诊就是一件丢脸的事。前一刻还在讽刺她,还在怀疑,后一刻就要求着她救命,要是被潘大人知道了该是怎么样的丢人。苏大人一上午都有点魂不守舍的,也不知道孙子的病能不能治。这孩子,如果再这样下去,那就只能放弃了。苏夫人听着小童说是规矩怄得不行,蓝妈妈脸一红,她昨天怎么就没想到给小少爷预约一个号呢。“要不,我去找白大夫,求求她给我们看诊?”苏夫人决定豁出这张老脸,来都来了不可能空手而归。当然,为了孙子她也是拼了的。“不用求了。”小童叹口气道:“实在要看也行,得诊费加倍,二两银子一个号,药费另计。”加,立即就加,一二两银子的不缺那么一点。艾香不知道外面的事,等她看着一个三岁的男童被抱进来时就皱眉,这孩子喘得真厉害,几乎只有进去的气都没有出来的气了。一看就是病得很严重。“白大夫您好,我们是苏府的,我是……”苏夫人想要和艾香套个近乎。都知道她有一个郡主的亲娘,是皇后娘娘的亲姐姐,能认得自己混个脸熟。“好,我知道了。”艾香才没耐心看她:“你们是给孩子看病的?这孩子喘?”“是啊。”苏夫人道:“一直都是这样,看着心急如焚。”我看未必!艾香一边给孩子把着脉,一边皱眉。“看过哪些大夫,吃过什么药?”是哪一个府来着,孩子病成这样难不成都没有看诊,不可能啊,能说府第名称的都是大户人家才对。苏夫人原想说没有的,后一想,干脆如数给和盘托了出来。宫里的太医都看了一个遍,孩子还是喘得这么厉害。不可能!第七百一十八章无知要命这孩子是哮喘病。这是气道慢性炎症的长期存在,哮喘患者对生活过敏原呈高敏反应,空气中的花粉粉尘,烟雾,冷空气刺激,食品中的牛奶,鸡蛋等,都极易导致呼吸不畅、咳嗽、憋气,喘息等现象。小儿哮喘这是常见病症,嘟是声响,喘是气息,故通称哮喘。小儿哮喘四季常见,冬春尤其多,病情顽固,治愈不易。且年龄越大根治越难。究其病因,不外乎就是和体质关系,有些小儿护理不当则易患哮喘;用药不当也会患 。不是艾香抵毁谁,她觉得太医都看了,或许有这方面的问题。太医是谁,医术界的泰斗。自然是想药到病除,出门来看诊并不比在宫里,只要对方钱给够了,就会开出速效药。比如看这病,蛮用收敛止咳的诃子,五味子,岩白菜之类的,这些药物都是酸涩收敛之品,右时间内因肺闭而暂时咳减或不咳,而有的却愈闭愈咳。日久结成顽痰,造成哮喘的后果。而在这个春天,这个时节的花粉温度天气变化都会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哮喘是难治的病,但难治不代表不能治。艾香仔细问了一下这个孩子的情况,下意识的就觉得出在了过敏源上。通过他发病时间不分春夏秋冬,艾香就知道不是花粉造成的。有一种可能,这孩子是对鸡蛋过敏。因为伺候他的婆子说小少爷每日里都要吃一个鸡蛋,还要喂些奶,从十个月开始就是这样的待遇。而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大家发现这个少爷的体质越来越弱。一不小心就又生病了。“这病具有长期性,反复发作性和部分可逆性等特点,是需要长期进行治疗。”艾香最后对苏夫人道:“要吃 我的药,必须按我的要求忌嘴。而且坚持吃,至少要吃三五个月不等,你们看在这方面有没有问题?”艾香觉得这个病也很值得研究一番,回头得将案例拿出来好好给艾风讲讲。之所以告诉她吃得久,是想要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坚持长期治疗,按时复查。大夫只能看诊治病,但是治不了命。一般来说,三岁以前的孩子内服中药治疗哮喘,长期坚持治了是可以得到缓解的,甚至能够自我痊愈。三到五岁相对也还容易治,但是一旦超过十四岁以后则变得难以治疗了,可能会伴随终生。所以,艾香要求他们必须坚持吃三个月到半年,否则药都不想给他开。“吃,我们一定坚持吃。”什么药要吃这么久,苏夫人有些不明白,但是想着既然来了,先吃点药看看情况吧。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答应再说下文。行,只要你吃,那就开药。艾香这一次开了三剂药,交待她吃完了一定要复查,她会根据病情再来增减药物。“好,多谢白大夫。”苏夫人嘴上应答得很好,心里却是很反抗的,再来复查,到时候看一次又是二两银子,还让吃三个月到半年,谁说定安侯夫人心善来着,坑钱的手段高着呢。看着他们的背影,艾香突然再次想到了忌嘴的问题,追出去再三交待。“记住了,吃我的药期间不能吃蛋,否则会出人命的,到时候别找我打官司。”艾香特意将问题的严重性提高了很多,就是要让他们引起足够多的注视:“切记切记。”其实这也是艾香得了强迫症的原因。她明明在开的药方注意事项一栏上就重点写了服药期间的禁忌问题,还特意重点将忌食鸡蛋等一切蛋类食物几个字写得大大的。如果这样都没找眼睛的话,艾香也拿她们没有办法了。“母亲,这个白大夫医术真的好吗?”胡氏忐忑不安的问道:“不吃蛋怎么行,青源从十个月起最喜欢吃的就是蛋呢。”“吃药期间不让吃,就忍忍。”苏夫人按了按突突的额头:“她让吃三五个月的药,你觉得有没有必要?”想着艾香对自己的冷淡心里窝着一团火,这么些年,在京城里面,高门大户的夫人不论高低多多少少还是对她怀着几分敬畏的,苏家虽然现在不得势,但好歹也是京城八大名门世家之一。艾香是她见过的最没有高傲的一位。这让她很是不爽。“母亲……”胡氏心里也没有底,药岂能当饭吃,但是又不知道艾香说的对不对,万一给儿子留下了病根怎么办呢:“母亲,媳妇儿听您的。”你听我的,我还不知道听谁的呢。回到府中,苏大人刚好下差回来。这一次,苏夫人主动的就将在白氏药坊的情况说给老爷听。“装神弄鬼。”下意识的,苏大人就说了这么四个字:“看样子也就是浪得虚名而已,药岂能当饭吃?”一是吃得久,二还要坚持,宫中太医也没谁说这样的话。“老爷,您看这三幅药?”既然老爷都不信,那以后还是不去看了吧。不过,花了三两银子又是药费又是诊费的,丢了吗?苏夫人这会儿完全没想到这个问题,她只是花了三两银子而已,请一个宫中的太医出手就没有少过十两的,还欠着天大的人情,对他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半点不敢有怠慢,惟恐得罪了。苏夫人这一次去白氏药坊,之所以心生不平,其实更多的是优越感在作祟。连带着对艾香的医术对艾香的话都很反感,还怀疑起了她的药的疗效。见苏大人开了口,胡氏连忙拿了药亲自去煎了。儿子是她的,儿子生病她也心疼。可是,在这个家里,最大的主还是老爷和夫人,她什么都做不了主。吃药不吃蛋,吃药不吃蛋,胡氏怕自己记不错,让自己身边的丫头婆子和苏青源身边的奶娘婆子都记了三遍。“记住了吗?”在喂儿子药之前,胡氏再次确定。“回夫人,奴婢(老奴)记下了!”一群人异口同声。记下就好,开始喂药。第七百一十九章机会在哪“不吃不吃。”苏青源看着浓浓的汤汁就想吐:“我不要吃。”“青源乖,青源听话。”胡氏小声的哄着他:“吃了药咱们身体就好了,就不喘了。”“不要!”苏青源倔脾气上来,手一扫,“咣当”一声响,连汤带碗就给打碎了。见干了坏事又怕被责罚,苏青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原本就喘,哭起来又累,没哭两声直接给憋晕了过去。“大夫,快请大夫!”胡氏吓得不轻。立即就有婆子去找苏夫人,让请太医。“怎么了这是?”苏夫人听说大孙子昏过去了急忙跑了过去,面对床上的小人儿,心里打翻了五瓶味。“母亲,都是媳妇的不是。”胡氏见婆婆的脸色变了变,心下大骇。像这种情况,不出声,不开腔,不去找太医,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他们想要放弃儿子了。一想到这种可能,当娘的心里就是一种绝望。苏家在京城是名门世家不错,但是一代不如一代,夫君连举人都没有考上,为此很不受公公喜欢。有了儿子,他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可是儿子身体却差,让一家人都搞得狼狈不堪,为此自己也没少受内心的谴责。“大夫来了。”很快就有婆子回答。是的,这一次请的是大夫,是在苏府为家人看平安脉的常大夫。没再请太医,说明什么,胡氏心里已经有底。常大夫只说孩子呼吸不好,让尽量顺着点,不要让他生气,一生气对身体更不利。孩子是醒来了,常大夫也没有开药,因为他知道苏府只信太医,自己也没有自作多情的必要。苏夫人一声不吭的走出院子。在书房里,苏大人正在和苏中恺谈心。“青源是个不中用的,你和你媳妇儿的心思还是放在别的地方吧。”苏大人再见听到小孩子晕过去的时候就决定放弃了,所以苏夫人要拿了名贴去请太医让他拦下了。“是,父亲。”苏中恺本就是一个脑子没有主见的人,父亲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所谓的放在别的地方,不外乎就是造人,再生儿子。老大青源是儿子,老二青媚是女,生吧,再生一个。胡氏听到这话的时候眼泪止不住的流。“别哭了!”苏中恺看着女人哭得这个样子心里很生气:“你不生就算了。”说完摔门而去。胡氏的陪嫁婆子董妈妈心生不妙,朝着丫头宣儿使了个眼色。宣儿会意,打开门轻轻的走了过去。“小姐。”董妈妈走了过去,一边帮着胡氏擦着眼泪一边拼命的忍住自己没有劝解。这节骨眼上,说什么都无用。但是,有些事不得不说了。果然,一会儿功夫,宣儿就走了进来,向董妈妈点了点头。“小姐。”董妈妈让宣儿打来热水一边拧着帕子一边道:“小姐,有句话本不该由老奴说出来,但是,小姐,老奴真的忍不住了。”“董妈,您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胡氏接过董妈妈手上的帕子一边给自己洗脸一边红着眼睛鼻子一酸道:“董妈,您也看出来了,我是多么的无用。”“不,小姐。”董妈连忙摇头:“小姐,我们现在说什么都无用,当务之即是,我们要将小少爷的病治好才是正道。”事情如她所料,苏中恺摔门而去就是去了落月苑,那里住着的是他的两个妾室落姨娘和月姨娘,这两人是姐妹花,很得他的宠爱。更要命的是,落姨娘已经怀了四个月的身孕。虽然没有什么消息传出来,但是看她足不出户也没来显摆的份上,十成十的是一个小子。想一想,青源小少爷虽然是嫡长子,但是身体弱,谁也说不清未来是一个什么情况。如果等那得宠的人生也了儿子,万一青源少爷夭折,呸呸呸,董妈心里吐了几口口水,但是还是要考虑这个问题,想一想,得宠的人生了儿子,哪怕是庶子,也必然是宝贝。所以,小姐的前路艰难。“小姐,您是知道落月苑那边的情况的。”自家的小姐真是苦命,男人不疼,公婆也不喜,又摊上了这么个病儿子,连怀着青媚的时候都没个安宁:“小姐,我们一定要将青源少爷的病好才行。”“董妈,谈何容易?”胡氏心里好一阵绝望。她虽然不聪明,但也是明白人。适才苏中恺提出让她养好身子,青源院子里的事交给下人打理的时候她就知道,苏家是放弃儿子了。当娘的心那叫一个疼!男人摔门而去,她也清楚他会去哪里。“小姐。”董妈心急:“小姐,以前是没有希望,没准儿现在就有了机会呢?”机会在哪儿?“小姐,老奴看去白氏药坊的病患很多,他们谈起白大夫时都很推崇她的医术。”董妈妈知道苏夫人和苏大人都对艾香有偏见:“小姐,既然无路,那为何不试试这一条路呢?”别的不说了,青源少爷只要能治好病,三岁多总比那才出世的长得快得多。嫡长子的地位一稳,那再得宠的也无用了。试路?胡氏看向董妈妈。“小姐,咱们选择相信白大夫。”董妈妈道:“小姐要养身体,不如青源少爷那儿就交给老奴?”她主动请缨,也是不想让胡氏有违了苏家人的心意。“董妈,那是我十月怀孕生下来的儿子啊!”让她不管不顾养身体,再生儿子,余心何忍?“小姐,您相信老奴一定会伺候好青源少爷的。”董妈妈道:“您专心养病,多生几个儿子,也能给咱们少爷做个伴不是?”生,怎么能不生呢,机会可不能都让给别人。第七百二十章柳暗花明“少爷,咱们得吃药。”董妈妈端着一碗黑黑的汁汤蹲在了孩子的面前:“少爷,董妈妈也知道这药苦,可是我们少爷是男子汉,男子汉就一定很勇敢,不怕苦不怕累的,吃了药身体就好了。”“不要!”青源摇头,手却没敢再伸过去扫,上次打碎碗的时候母亲一会儿就不见了:“我要母亲,我要母亲!”“少爷。”董妈妈生气的将药放在桌上:“明给你吧,你母亲被你气病了,这会儿也在喝药呢,你要是不喝药,她也不喝药,你们母子俩的病都不能好,怕过了病气到时候谁都见不到谁。喝与不喝,你看着罢。”说完站了起来就向往院子外面走。“董妈妈,我喝,我喝。”青源急了:“您告诉母亲,让她也乖乖的喝药,喝了病就好了,就能见着青源了。”“好!”董妈妈背对着孩子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她赢了!孩子之所以这么倔,还不就是因为小姐和苏夫人的骄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一个被苏家人放弃了的孩子,如果再不将身体养好的话,谁也救不了你。孩子在孤立无援的时候自然也就懂得了求生存。“真喝了?”胡氏有点不敢相信。“真喝了。”当然自己撒谎的事也对自家小姐和盘托出:“小姐,我看出来了,青源小少爷没有您的陪伴会很担心,还请您配合一下,至少这三幅药没吃完前您不要出现在他的眼前。”就是要让他明白,喝药是不二选择。“好,我明白了。”胡氏点了点头,知道董妈妈的用心良苦:“对了,记住了,不能吃蛋。”“老奴省得。”董妈妈道:“老奴的记性还不赖。”好吧,自己的记性不好,那也是被气的。胡氏被董妈妈安排着养身体。儿子那边就完全交给到了董妈妈手中。董妈妈细心的照料着苏青源,该迁就的迁就,不该迁就的绝不心软。看似冷血,其实这才是最正确的爱。三幅药吃完,惊喜出现,青源少爷没有再喘。“真的没再喘了?”胡氏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敢确定。因为青源的折腾,三幅药一共吃了九天,这九天,胡氏只在院子外面悄悄的看着他,更是没有靠过一步,也没有被他看见。这会儿听说儿子已经不喘了,惊喜万分。“千真万切。”董妈妈也觉得小少爷再没有比前任何时候精气神都要好一点:“小姐,老奴建议您带着青源少爷再去复查,再请白大夫看诊。”“去,一定要去。”胡氏欣喜若狂:“宣儿,你去向夫人通报一下,就说我带着青源去白氏药坊了。”胡氏大步的往儿子院子里走。“母亲,儿子想您了。”看见胡氏,苏青源一头扎了进来,然后抬头看向胡氏:“母亲有没有乖乖的吃药。”吃药?一 愣,想起了董妈妈的谎言。“有,每日里都要吃三碗,苦,但是母亲不怕,青源呢?”胡氏问着儿子的感受。“青源也不怕苦,青源的病好了。”不生病的孩子话多精力好。“母亲的青源真是好样的。”胡氏一激动眼泪止不的流了下来。多好的孩子啊,薄情的苏家居然要放弃。“青源,你的病还要吃很久的药,你怕不怕?”三幅都有效,三五个月肯定能行的。想着艾香说要长久吃,坚持吃,才能治愈,不知不觉中,她信了。“好,青源听话,青源吃!”小小的人儿一边抹着胡氏的眼泪一边安慰:“母亲也别怕苦,母亲也吃药药,吃了药药病才好!”真是懂事的儿子!胡氏将小人儿搂在怀里好一阵激动。“小姐。”董妈妈走了进来,面色有些复杂,最后还是说了出来:“夫人说你身体不好,就不要出府门了,至于少爷的病,让老奴带去看看就好。”什么?胡氏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看着董妈妈。“小姐,这是原话。”董妈妈当然明白苏夫人是什么意思了,小姐自然也听得出来:“小姐,当务之急,咱们得顺着点她。”董妈妈的意思是,苏夫人已不重视苏青源,不让胡氏陪伴去药坊,那就自己带着去吧。反正,车夫能找到白氏药坊。她们要做的是不动声色的将青源的病治好,让他们大吃一惊,不给任何人让位。胡氏的地位很尴尬,苏夫人不让出府,如果她执意出去了就是不孝。不出去,对儿子又是有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