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农家小中医> 《农家小中医》TXT全集下载_18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农家小中医》TXT全集下载_188(1 / 1)

这一席话瞬间就将中年老男炸行了,他说白氏药坊是以权压势,以大欺小等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有开始议论纷纷的,白氏药坊门口里三层外三层的就站满了看客。这个世道就是这样,无论平时你做得多么的好,一旦被人攻击舆论就偏向自称为弱者的那一方。“白氏药坊有点霸道了。”“你也不看看是谁开的药坊!”“也是,皇后娘娘亲赐的牌匾,欺压了小老百姓也正常!”“就是,他们这样做就存心是不想让其他药店活!”“是啊,自从白氏药坊开起来院后,京城好多药铺生存都举步维艰!”……艾香仔细听着这些议论,无奈的摇了摇头。世上无完人,无论你做得有多么的好,在别人心目中依然是有缺憾的,而且抓住一件小事无限放大。艾香倒想看一下黄大夫怎么处理这事。“都静一下。”黄大夫索性让小童搬了一张凳子过来,他一个干瘦的老头儿到这年纪了还玩了一把童 真,爬上了凳子站在上面,双手示意大家安静:“大家静一下,感谢大家对老夫开的药方的关注。在坐的各位也有不少在我这儿看诊的,今天这位患者家属说我医术不好,在此呢,我自然有必要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对,要解释要说法,这是必须的。第八百四十三章优劣有别“这位家属的父亲患的病大家刚才也听见了。”黄大夫重复道:“他今年是六十有三,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病并不严重,严重的是为何吃了三个月不好。“他来白氏药坊找我是三个月前,仅此一回再无二次。”黄大夫扬着手中的处方道:“此方为证,他适才也亲口承认。”这又有什么关系。“但是,他说吃了三个月的药,而且这药渣老夫也翻看过,确实为日前所煎之新鲜的药渣。”那又怎么样。“老夫就好奇了,老夫三个月前开的三剂药方,他能吃上三个月,你们说这是什么情况?”黄大夫道:“是他太孝顺了,一剂药每日里吃都要吃上一个月吗?”“噗呲”人群中爆发出轰堂大笑。“别说药了,无论是什么吃三天都会发霉变味吧。”“是啊,三剂怎么吃也吃不了三个月,这样说来人家黄大夫还真是冤枉。”……吃瓜群众头脑又开始渐渐苏醒过来了。“老夫当日开药是剂,下面注意事项写得清清楚楚的,三剂后再来复诊,斟酌加减药方。”黄大夫拍着手上的药方道:“此方无论是给哪一个大夫看绝无不妥之处,老夫行医三十八年,该以项上人头担保。”艾香听到这话的时候鼻子发酸,做大夫已逼着赌咒发誓的程度上,这到底是谁的悲哀。“三剂药自然吃不了三个月,我照着你的药方在我们安清镇上的药坊抓的药。”中年男子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这并没有不妥之处。”“错。”黄大夫很生气语气也变得不客气起来:“你以为你在镇上买了药就是对你父亲的孝?大错而特错了。你不来复诊是错在其一;你不来白氏药坊抓药是错在其二;你来质问我药不对症是三错,步步都是错。”“合着就只有你白氏药坊的药才是药,别人的就不算了?”中年男子大声的质问着黄大夫:“你们开药坊是为了治病还是赚钱啊?”“悬壶济世,治病救人。”黄大夫轻篾的看了他一眼:“大夫也不是神仙,也需要养家糊口,赚点钱也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白氏药坊要赚钱,但从不赚黑心钱。”这一点艾香经常挂在嘴边,这种理念也深深的印入了所有大夫们的心间,他们从不避讳也敢于讲出来:“我们当大夫的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开这个药坊的白大夫是不缺钱,所以,你不用质疑我们白氏药坊的东家和大夫们赚钱的目的有多么的不单纯,这都是正常的。”人群一片哗然。“诸位,既然他找上门来,而且故意坏我的名声想要砸白氏药坊的招牌,这是老夫不能容忍的。”黄大夫抓起一把药渣到:“诸位当中,或有行医的,或有懂药的,大家大可以来看看。在这张药方之中,老夫开了厚朴这一剂药。厚朴具有下气宽中,消积导滞的功效,可也有燥湿消痰,下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就是湿阻中焦,脘腹胀满。”人群中有点头称是的,懂的人还是挺多的。“老夫再一次以项上人头做担保,此药方绝无过失。”黄大夫道:“过失在于,他自己私下里买药,随便找一个药坊买药,买到了劣药还要赖老夫医术不好,质疑白氏药坊的赚钱目的,实属有些可恶。”逼着斯文人骂人,看来黄大夫确实被他气狠了。不过,这个结局倒是让大家意外了,连艾香都没有想到。“同样是厚朴,依然有好坏优劣之分。”黄大夫唤了小童取了白氏药坊的几块厚朴举在手中:“大家看,这个厚仆外表灰褐色,有明显的圆形皮孔及绉纹,间有裂隙和药斑点,内表面紫油色或棕褐色,有纵直纹理,刻划可见油痕,质紧硬不易县折断,断面有油性,气辛香,味辛辣微苦,品质以身干、肉厚、油性足、气辛香,嚼之渣少者为佳。”又抓了那把药渣举在了众人眼前。“虽然他是煎熬过的,可是依然可以看出此药渣中的厚朴是劣质品,根本无法达到想要的功效。”黄大夫道:“厚朴产地多,分门别类也多,药效却是大为不同的,他抓的这味药里的是药名叫大叶木兰,气香味辛辣苦涩,同样是药,药效都不同,还想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你不用狡辩。”看着中年男子涨红的脸黄大夫并不打算就此放过:“你可以随意找两个这里的民众做见证,随你一起去你抓药的药店取同样的药材来和我白氏药坊的做一比较,如果那厚朴和白氏药坊的一样,这民从的工钱我们支付了,如果不一样,那就由你来支付,并且当着众人的面向老夫和白氏药坊道歉。”赔偿经济什么的黄大夫还没有想过,他只想要一个公平公道。“怎么样啊,要不要去比较,我倒是比较闲,对药材也略知一二的。”旁边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立即就站了出来。“我也懂一点,我也可以看。”一个中年妇人道:“要不,拿过来大家都看看?”还看什么看,既然黄大夫都敢当着众人的面这样谈,那肯定就是自己买到药假了。锦衣男子倒也爽快,立即就承认他是在外面买了药材。“我想着京城离家远,同样是药店,就在镇上买的也一样。”锦衣男子道:“我爹吃了药就觉得好一点,不吃就难受,可是长期吃也没有效,一生气之下,我就找上门来了!”“对不起,是我错怪黄大夫了,错怪白氏药坊了。”道歉也快,锦衣男子倒也不是那鸭子死了嘴壳硬的人,见黄大夫从凳子上下来,他索性爬了上去:“黄大夫,众位乡亲,是我蒋大不对,我确实带着我父亲来了白氏药坊开了药方,因为离得远,老人受不得颠簸,我没有再带他来复诊,只想着反正都是药,就在我们镇上的药坊买了同样的药来用,结果效果不好,我就错怪黄大夫和白氏药坊了,对不起了,是我错了。”黄大夫脸色好看了一点。行医三十多年,第一次遇上这种事,他先前是愤怒的,找到原因解开了这个症结心里也就好过一点了。第八百四十四章良心有安黄大夫也好,白氏药坊也罢,都没有因为这个自称蒋大的人一闹就慌了阵脚,艾香在旁看了觉得心里甚是安慰。一直以来,艾香就将这种理念灌输到了每一个大夫和工作人员的头上。这个药坊是悬壶济世,是救治病人。当然,也是为了赚钱。这是私人开的药坊,没有拿朝廷半文钱的补贴,也不是庙门普渡众生不求回报。艾香不缺钱,但是也不能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上去。好歹能自负盈亏,不让她往外掏钱就好了。所有的单位企业都不是做慈善,赚钱是存在的唯一道理。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估计没有一个脑子正常的人想要干。唯有赚了钱才能有月银和福利下发,让大夫和勤杂人员能够生存下去;只有赚了钱白氏药坊才能更好的维持下去,解决更多的疾患劳苦大众。毕竟,吃得起药的有钱人少,病不起的穷人更多。白氏药坊长期以来肩负着减轻贫困患者的艰巨任务,放眼京城内外,没来看诊过的人家估计是极少数了。这也是因为白氏药坊有一个规矩,所有的坐诊大夫不出诊。达官贵人富家门第自然就找愿意上门的御医名医了,这也算是没有独揽生意的原因之一。这样的白氏药坊是艾香开办的初衷,而且得到了很好发扬和传承。所以,对外,所有的人从不避讳为了赚钱这个名头。但是,他们真正是赚得良心有安。所有的诊费药价都是平民消费。在夏家的药材拿大批量的批发价,加上管理费运费什么的少量加价也堪比外面的一般药铺费用相当了。就这样高规格医术专业的药坊来讲,已属于极品中的极品。当然,他们靠什么赚钱。好药,补药。因为能吃得起好药补药的都是不缺钱的主。艾香在初定价的时候就学了白爷爷这一套。比如说加价上来讲,常规用药加价就是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利薄得无语;甚至遭到了帐房的反对。但是,好药补药的加价则高达百分之五十到八十之间,因为这些药材在外面或许还要更贵一点。有一点可以保证,白氏药坊的好药补药绝对是货真价实的。为此,很多达官贵人豪门贵喟要送礼要用好药的时候都来白氏药坊买 。这就成了他们盈利的主要来源。这样的赚钱方式是白氏药坊大夫们都认可的。毕竟,能用得上的人都不缺钱。而让他们在劳苦大众身上捞钱,鸡爪上刮油的事没人干得出来。总之,在艾香的眼里,白氏药坊的员工都是有良心的。不过,艾大的这一闹,让艾香有了扩展药坊开分店的想法。说难听一点,不为赚钱,而是为了病患们能花钱买到真药,能解决病患的问题所在。白氏药坊第一次召开了员工大会。艾香看着连大夫和勤杂人员、小童在内一共二十四人还是挺感慨的。“这些年我东奔西跑的,白氏药坊能正常的运行,我感谢各位的付出!”艾香向大家鞠了一躬:“在商言商,我一直信俸这么一个道理,锅里有碗里有,大家将白氏药坊看成是自己家的一样,勤勤恳恳的干,认真负责让我感动万分。”艾香这个老板,说难听点简直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影子。“我们都是从医的人,学医从跨进师门的那一天就有一个理念入心:医者仁心。”艾香道:“我们都有一颗心怀大众的心,以前是没有能力,现在的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一些,为此,我决定多开药坊。”这是要干大的意思?十二位大夫相视一眼,他们何去何从。“诸位都是我们请来的有志有本事的大夫,也来自天南海北。”艾香的意思很简单,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让您们长久的背井离乡是我做得不够好,不够对,如果,您们有心想回各自的家乡,那么,请带着白氏药坊一起回去。”什么意思?就是各自的家乡开办白氏药坊。“唯一的条件就是您们回去办了就要独挡一面,全面支撑起药坊的各项事务来。”比之在京城当坐诊大夫来说就不太单一了,责任更重大了。“白大夫。”最先开口的是黄大夫,经历了蒋大一事他也是颇有感慨的,开办药坊没有意见,可是让他管就难了:“黄某这一辈子就只干了这么一件事,看诊开药方,真正是管不来药坊,老夫家在滇西,离京有一千多里,那儿也贫脊,为了老夫那些苦难的父老乡亲,特别愿意在家乡开一个去,但是,要管真的是没有这本事。”这倒也是,术业也专攻。“黄大夫的意见我记下了。”艾香点了点头:“这样吧,滇西这家店必然是要开的,到时候我会派人专门负责管理,您还坐诊开处方,您看可行?”行,那可是太行了!黄大夫感激不尽。年岁越大越想落叶归根,虽然来京城的时候艾香允许他携家眷并且还给他安置了一个院子,可是家里大大小小数十口人,习惯了那边的生活方式,最后还是只有他一人带着一个下人远赴京城,每年捎回去几百两银子以养家糊口。有了黄大夫带头,众人就纷纷说话了。十二个大夫,有六个都是外地的,都有心思开,都表示没信心能管理好。“既然如此,那我就这样安排,你们看行不行?”艾香的意思是统一开店统一管理,由她培训管理人员,然后这些大夫顶着医术这一块。“没问题,这样就是极好的。”六个大夫都高兴不已。当然,分铺白氏药坊,让这六个大夫独挡一面,也给了他们好处的,每年分两成的红利给他们,这也算是拉拢人心的招数吧。艾香一直觉得,不能只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所以白氏药坊的大夫医术极好,而且都特别的忠心从没有跳槽的先例,这得益于她的大方。她不靠这个赚钱养家糊口,在钱财上自然就看得淡一点。第八百四十五章学会感恩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白氏药坊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了。除了古榆县,每一个县城都有有一个,或大或小,都是统一管理的。“想不到妹妹动作这么大!”白芨感慨不已,爷爷当年虽然对艾香很严格,经常臭着个脸训她,但是,背地里没少说自己笨,抵不了妹妹一半的能干。这话还真是让他说对了。“你妹妹可不是凡人。”白术也老了,年轻时时时担心自己会死。没想到能活过老爷子。当年老爷子就说过,可是他死在老子的前面就是他老子的报应,若是死在他后面就是福气。老爷子闭眼的时候就拉着他的手笑了又笑,除了没见着艾香外凡事都有了交待,走得就特别的安祥。“就是,她一定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白芨觉得爷爷真是慧眼识珠,当年一个黄毛丫头求上门居然就真的收为了徒弟,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还带她结识了李大夫杨大夫和云婆婆这些有本事的人。是不是神仙说不好,但是她确实是在普渡众生。“你爷爷当年曾经说过,白氏一门没有可塑后生他闭不上眼睛。”白术道:“现在你妹妹不仅继承了他全部的本事,还青出于蓝胜于蓝了,现在开了这么多医馆,让白氏瞬间名扬大江南北,让平民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功德无量。”“那为什么古榆县没有开一个呢?”白芨好奇的问道。“你傻不傻。”白术真被儿子的榆木脑袋给怄着了:“古榆县有咱们百家的百草堂,有李大夫的千金药坊,还有杨大夫的杨氏骨科,她开到这儿岂不是要和我们抢生意?”噢,原来如此。白芨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唉,幸好白前不像你这个模样。”要说让白术最高兴的莫过于他的大孙子:“下个月白前要成亲了,给你妹妹写信告诉她了吗?”这些年,白家大小事情都要写信给艾香讲。这件事自然也不另外。“写了写了,快收到了吧。”白芨道:“嘿嘿,白前长大了,也有出息,爷爷还在的话一定会很高兴。”白术看了白芨一眼,没心没肺的样子倒是憨得可爱。好在他媳妇儿是个立得起的。老爹走了这么多年了,白术依然时时念着他的好。老爷子看人的眼光很棒,究其一生自己也赶不上他的十分之一吧。艾香打了一个喷嚏,皱了一下眉。学医的她一直注意着身体的,像这种打喷嚏都会让她心生警觉的。惟恐自己受了凉。“主子,临化镇有信来。”青莲走了进来:“白家的。”临化镇想想也是白家来信,方茹写信从来都是古榆县来信。每到逢年过节或者白术生日的时候艾香都会派人送信送礼物回去。至于白芨他们生日就管不了这么远了。而白家给她的来信那可是大小事都在说。白前出师了,白前定亲了,白前……对,白前成亲了。“这小子总算成亲了。”白前比明辉大好几岁呢,之前说是要全心学医,弟弟娶了妹妹嫁了他也不急。好不容易寻着一个合适的姑娘定了亲,结果运气不好,女方又守了三年孝。白前是白家的长子,艾香这个作为姑姑一般的存在,自然比其他孩子成亲时的礼要厚上三分。别说她偏心,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在富贵人家,长子分家都占尽了便宜呢。更何况,白前担负着振兴白家的重任,艾香自然是要扶持。库房里好面料给翻了十二匹出来,一些珍贵的适合的摆件取了出来,再将一些好补品给白术准备,再就是给了一根镶嵌宝石发簪给新娘子;给白芨备的是两坛好酒,给万月月的则是一些养颜丸之类的补品。林林总总装了满满一车直接让人送到临化镇去。“这是送到哪儿去呢?”艾长东以为自己听错了消息。“回大老太爷,送到临化镇的。”就要启程了,车夫又再次检查了一下然后跳上了马车:“大老太爷要不要一起回去?”这车夫是故意开着玩笑的。这也是因为是太平盛世,一个车夫一个护卫就能将这些礼物送到古榆县临化镇,若是乱世,出京城没多久就会被抢了吧。送临化镇谁家去?等知道是白家的时候,艾长东低声嘀咕,白家也不知道给了她多少好处,送这么多去白家,也没见着送到向阳坝艾家。“你呀你。”黄淑英听到这话摇了摇头,拉过艾长东小声警告:“你可别胡说,你也不想想人家白家可是教会了她医术,那可是求生的本事;再一个我也听说过,白家的人还经常让她带肉回去吃。你光说你是艾家的人,那你也不想想,你们老艾家可管过他们?”黄淑珍当年干下的事黄淑英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对温春兰也是冷嘲热讽的。虽然当年她是为了自己,但是说句实在话,自己或许也做不到她那种程度的。“当年你们艾家对她没有付出过,相反,现在的你们全都靠着这一房人过日子,好日子过起来了也不能忘本。”黄淑英道:“再一个,有吃有喝有儿子孝顺,咱们还争什么争?”黄淑英经历得多,看得也淡了。特别是知道黄淑珍的死相这么难看后更是感慨不已。放着好日子不过去折腾那才是蠢的。有时候她做梦都要笑醒了。她最对不起的儿子现在为她养老,还将之后生的大宝二妞都接到了京城。在艾草的酒楼里帮工,黄淑英就叮嘱她们要好好干活,别给艾风丢人。“人啊,要学会感恩。”黄淑英道:“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现在觉得我过上了好日子,特别的幸福特别的知足。”艾长东看了一眼身边的小老太太,没再吭声。她说得都对。当年在京城一个不好摔了个半身不遂,也看清了人心,受尽了罪。也幸好有艾香和儿子的医术,再请了孙大夫的调理,现在他才又能走路说话,他确实没必要再争了。第八百四十六章治汗有方白氏药坊开遍天下,艾香更有事干。东西南北四处走走看看,美其名曰巡视药店。这一天到了通州,和赵掌柜谈了一些重要事情后去了白氏药坊。这个药坊坐镇的是一个姓赵的大夫,艾香没有问,但是怀疑也是龙牙宗的人。反正她现在见着有本事的姓赵的人就觉得是龙牙宗的。因为这个宗派的人神秘又低调,但是所有的人都特别的有本事。艾香来了见这里的病患不少,也没打算打扰她,就坐在旁边看。赵大夫也不认得她只当也病患。“下一个。”赵大夫看完一个又喊道。立即就有一个一个年轻农妇抱着患儿来到了赵大夫面前。“大夫,您给看看吧,这孩子一睡着了就出汗,我什么法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效。”新晋为娘亲,见着儿子没病没灾却老是出汗:“我听人说百氏药坊的大夫本事高,您给看看?”“坐下吧,我看看。”赵大夫一只手搭在了小儿的手上一边问:“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叫白东,一岁两个月。”妇人道:“前两个月起老出汗。”“嗯,我知道了。”赵大夫点了点头:“没关系,我开一剂方子,叫你一宿就止。”“可是 ,孩子还这么小,每一次喂药又哭又叫,老费力了。”年轻的亲娘最听不得的就是孩子的哭闹。灌点汤药听着孩子惊天动地的哭声,她也会跟着心疼跟着流泪。“无需汤药。”赵大夫道:“外敷。”赵大夫说完提笔就开了方子,交给学徒让他捡药。艾香倒是好奇了,什么外敷方子能够这么有效,一宿就解决了。她走过去想看看方子是什么,学徒却不让。艾香的举动惊扰了赵大夫。什么病人不看病看方?而且还不是她的方子。“赵大夫,我是京城艾香。”看样子不自报家门是不行了。“京城艾香又怎么样,我又不认得你。”赵大夫没好气的说道:“你是看病的就老老实实的等,想要捣乱走错了地方,这可是白氏药坊,是皇后娘娘亲笔赐下的白氏药坊,东家可是她姐姐艾香。啊,你说你是说来着?”“京城艾香。”这扯虎皮拉大旗的本事不错,说的倒也是事实,没有半点虚假。“你是……”赵大夫上下打量着艾香:“不会就是……”“正是京城艾香,也是白氏药坊的白大夫。”艾香微微一笑:“我可以看看赵大夫开的药方吗?”“啊……噢,您请,您请……”赵大夫还真没料到真人长这样,一直以为是富贵人儿,不过行医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优雅:“您什么时候来的,怠慢了,真是对不错啊……”“我随便转转看看,赵大夫您忙您的就好。”艾香笑了笑:“这外间还有好多病患,你招呼他们就好,不用管我的。”艾香想起了现代一个老人对自己家员工说的话,要屁股对着老板,微笑送给顾客。说病患是顾客有一点不厚道,但大体也相差不多了。“那行,您请,我先将这些病人看了。”赵大夫也不是那阿谀奉承的人,见艾香随意他也就放心了,吩咐了学徒将艾香引进后院上茶伺候,又重新坐了下来看给病人看诊。验明证身就可以看处方了。艾香从学徒手中接过处方了一看就愣住了。这小儿盗汗只有一味药材:五倍子研粉敷肚脐。也是,五倍子的功效是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等病人都走完了,赵大夫来到了后院。“不知东家到来,多有怠慢还请海涵。”赵大夫这才算正式抱拳见礼。“赵大夫客气了,请坐。”艾香坐在主位上,这些年除了宫里走到哪里都习惯性坐主位了,没办法,身份有这么高,想要低调实力都不允许,慢慢的也就成了习惯了:“白氏药坊通州店还顺利吧?”“东家放心,一切皆好。”赵大夫微微一笑,笑里有艾香看不懂的自信。艾香揣测的不错,这个赵大夫也是龙牙宗第三代传人。他在回答艾香的时候就想到在通州如果有那不长眼的想要来捣乱,不管是官还是野都足以让他吃不了篼着走的。“有赵大夫我就放心了。”艾香想起了那一味方子于是虚心的请教起来。“这味单方我是开过几次的。”赵大夫道:“三个月前还开过一个,是我一个表兄的孙子,也就两岁大的样子,盗汗厉害。我当时开了这药他还觉得不信,不过到底没多问,按我说的方子连续用一周就痊愈了。这个孩子的病没那孩子厉害,所以用药一两次肯定就能好的。”原来是临床诊断的结果。“倒也不是,在《古今医鉴》中就有这道方子:五倍子末,津调味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赵大夫道:“此方治疗各种汗证,不论盗汗,自汗,亦或手脚心出汗,尤其是小儿服药困难,用此方更为方便。”“赵大夫果然是博学有经验。”艾香还真没有想到看到这一个方子。活到老学到老,古人诚不欺我也!艾香来巡查倒不是为了查帐,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医书而来的。每到一个铺子就会翻看处方留存联,对一些有病情独特的处方进行讨论辩证。每每艾香都会受益匪浅。“多谢赵大夫不吝赐教。”经过一番的辩证讨论后艾香站了起来真心道谢。“东家客气了。”赵家的人从来是低调的,但是赵家的人一般都不服人。但是,艾香例外,赵大夫觉得她身份高却没有摆架子,平易近人的就像邻家妹妹,啊呸,他想得真是太天真了,东家就是东家。这样的东家,他服气!第八百四十七章应用自如艾香在巡视铺子之中,发现白氏药坊请的大夫们真正是做到了专家级别的。这些大夫大多是祖传本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艾香知道在现代,祖传的本事却越来越少。无他,主是吃不了清苦啊。祖辈是干某一行营生的,年轻的后代就觉得清苦了,干腻了,不愿意再继续。艾香就感慨不已,别的且不说,农村里的泥瓦木石匠就渐渐的消失了。记得上辈子自己家装修,爷爷看着木匠用电钻枪在那儿做家俱一万个看不起。“你去看看我屋里的那张床,可有一个铁钉?”爷爷不屑的说道:“现在的是什么木匠,钉子木匠?”爷爷那张床是奶奶的陪嫁,据说奶奶当家是地主家的小姐,陪嫁相当的丰厚。但是,留下来的最后只有爷爷睡的那张床了。那是一张老式古床,雕花中月洞踏拔步四柱实木架子床, 榫卯工艺。这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爷爷那张床雕花精美,工艺精湛,老爹的一个朋友是做古董生意的,一次偶然得见惊讶不已,出价一百八十万要买下来被老爹拉着一边喝酒去了。开什么玩笑,再穷也不可能穷得卖他亲娘的嫁妆的地步上去。再有一个,老爷子还在呢,就想要卖他睡的床,估计着父子关系都别想好了。这事儿原本是一个插曲,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被爷爷知道了,然后就来了一个家庭会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