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TXT全集下载_2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TXT全集下载_23(1 / 1)

“姐,”跃进却不动,“陈建军配不上你!”鲁盼儿就笑了,“姐也这么觉得。”跃进认真想了想,“姐,你应该嫁给杨老师。”“你胡说什么呢!”鲁盼儿没想到弟弟能说出这样的话,赶紧斥责。“那么,姐想嫁给谁呢?我觉得没有比杨老师再好的人了。”“姐还不着急结婚。”鲁盼儿赶紧将话岔了过去,“要过年了,家里还什么也没买呢,你放假回来,正想让你去买点肉……”进了家门,双胞胎听到买肉就都凑了过来,“姐,还买肉呀?”这些天吃了不少次肉了,可鲁盼儿心疼弟弟妹妹,加上做列宁装挣了不少钱,就笑着说:“嗯,明天就让跃进带你们去买。还有,家里每人都要买双新鞋,毕竟过年了呢!”“今年过年我们买鞋?”丰美不相信地问。红旗九队家家都是自己做鞋穿,碎布头打袼褙,纳鞋底,再找几块布头做鞋面,一分钱不用花。不过自家做的鞋粗笨,商店里卖棉鞋就精巧多了,鞋面是条绒的,鞋底下面还粘了一层黑色的橡胶,又耐穿又好看,谁要是买了一双,大家都羡慕得很。今年陈婶儿没到自家捡碎布头打袼褙,自然也不会再帮大家做鞋,鲁盼儿原打算自己做的,她虽然没亲手做过,却觉得不难,不过还是放弃了——做一套列宁装的手工钱够买两双鞋,用的时间却要少好几倍,还是做缝纫活儿划算。“对,我们买鞋,每人都买。”“太好了!”丰美开心地跳了起来,“我们明天就去买吧。”“好,再看看家里还缺什么,该添置的就添置……”第二天跃进几个就出门了,可没多久又转了回来,“杨老师回来了,让我们也一起回家。”鲁盼儿就笑了,“杨老师这么早就回来了。”原本说是年前,现在离小年还差好几天呢。杨瑾将自行车停下,看着鲁盼儿也笑了,“小郭留我再住几天,可是我不知怎么,特别想回来,今天一早就骑车回来了。”鲁盼儿的心呯呯地跳了起来,脸上也热得很,竟有些不知说什么好,见杨老师正从自行车上搬东西就过去帮忙,将一袋白面放在厨房后才反应过来,“怎么搬过来了,应该送到知青点儿……”“就放在家里吧,包饺子我过来吃。”“这么多面能包好多顿饺子呢。”“那我就多吃几顿。”鲁盼儿的心越发欢快地跳了起来,“那好,我们今天就包饺子。”“正好,我买了肉呢。”杨老师又搬进来一大块猪肉。这回跃进和丰收丰美都惊叹起来,“这么多肉呀!”弟弟妹妹们不懂,鲁盼儿却知道,肉不是随便买的,公社里还好些,毕竟有收猪点儿,没有肉票限制,“昌平县买肉不是要票的吗?”“大家都多吃点儿。”杨瑾笑着先对双胞胎说,又悄声告诉鲁盼儿,“小郭有些门路,能买到许多东西,我就把年货置齐了。”年货置办得果然很齐全,大白兔奶糖、水果糖、布料……还有每人一双棉鞋——丰美把自己的红色条绒面的鞋抱在怀里,“真好看,姐姐也说今年给我买棉鞋呢。”“我就猜到你姐的心思,”杨瑾语气更加轻快,又拿起另外几双,“这是跃进的,这是丰收的。”最后一双递给鲁盼儿,“这双是你的,试一试大小,如果不合适可以到商店里换。”鲁盼儿心里有数,杨老师既然早想到了给大家买鞋,号码自然是对的,特别是自己的,根本不用试,就直接收在一旁。最后一只手提包,里面全是书,杨老师先拿了几套小人书给丰收丰美,“这是你们的。”又给跃进几本,“过去的高中教材和习题册,比现在的难,可以参考。”最后给鲁盼儿一叠,“以前的裁剪书,有许多服装样式。”鲁盼儿接了,却见一叠书中夹着一个牛皮纸包,这种牛皮纸正是商店里包东西时用的,轻轻拉开一个角儿,露出大红色的灯芯绒,抬头看杨老师正向自己笑着,心里就明白了,悄悄放在炕桌的箱子里,洗手和面包饺子。杨瑾吃了最喜欢的猪肉白菜馅饺子,心满意足,这些天小郭媳妇一直热情地招待自己,中间也包了饺子,但怎么也不如鲁盼儿包的好吃。晚饭也在鲁家吃的,又坐着说了一会儿闲话,看看天色,“我该回知青点儿了。”鲁盼儿就说:“我送你过去吧,顺便帮着收拾收拾东西。”“我们也去帮忙。”丰收丰美吃得太饱,也想出门转转。“你们就在家里玩吧,免得过去添乱。”“我们不添乱,也能帮忙的。”“你们能帮什么忙?杨老师和姐反要照顾你们。”跃进就说:“昨天我把冰车修好了,不如带你们去水渠玩吧。”跟着杨老师和姐去知青点儿很好,玩冰车也很有吸引力,双胞胎就改了主意,“我们去玩冰车!”看着跃进带着双胞胎走了,杨瑾便笑了。“你笑什么?”“你总算懂了。”鲁盼儿也觉得自己过去果然有些傻,明明早喜欢上了杨老师却不自知,便低头笑了,却又小声问:“那你什么时候懂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应该是在一起当老师的时候吧,也许更早,你准备上高中的时候?”杨瑾温柔地笑了,“那天我们一起读书,风从你的身边吹过,你的头发便拂在我的脸上,软软的痒痒的,那时我就想,我们要是能一辈子在一起多好呀!”“本来打算等你满十八周岁再告诉你,可是我实在等不及,便提前回来了。”这几天鲁盼儿落落大方,该做什么做什么,对九队的社员还是一样说说笑笑,让大家都知道她根本不在意二龙当众念了陈建军对于自己的评价。可是听了杨老师的话,她突然委屈起来,“明明我什么都不知道,可是陈建军就写信说我是农村户口,又是沉重的负担……”“陈建军见识不足,竟比不了陈婶儿。不论什么时候,人都是最重要的,比所有的都重要。你不但不是负担,倒是能负担起大事的好姑娘呢。”杨老师什么时候都支持自己的,鲁盼儿浑身都轻松了,“先前还有万红宇,就是吴红嫁的那个……所以吴队长从心里恨我。”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儿,杨瑾心疼鲁盼儿,也佩服她,“你年纪不大,却有主意,万家和吴队长终究没能把你怎么样,还真了不起!”鲁盼儿的心事就全没了,想再说什么却又想不起来,只满心欢喜地对着杨老师笑。杨瑾又郑重地说:“还有一个问题,我必须提醒你,我成分不好。”鲁盼儿当然知道,她同样没有放在心里,“你不是刚刚说不管什么,都比不了人重要吗?”杨瑾早猜到了鲁盼儿一定会这样回答的,他拉着鲁盼儿一起出门,叉天双腿撑住自行车,笑着拍了拍后座,“上来吧,我载你。”待鲁盼儿坐稳了蹬起车子,一转眼就到了大路上。“我们不是回知青点儿收拾卫生吗?”“我想知青点儿一定很干净,不用忙着收拾了。”是这样的,虽然杨老师说年前才回来,但是鲁盼儿还是经常过去抹抹灰,烧烧炕,可是,“你怎么知道?”“我当然知道了。”冬日夜晚,乡村的路上空无一人,唯有一弯月亮和数不清的星星伴着他们,杨瑾把自行车骑得很快,就像他的心一样就要飞了起来,平时一向稳重的他忍不住大声喊道:“我真高兴啊!”鲁盼儿靠在他的背上也高声喊了起来,“我也一样!”“对着月亮和星星,我们发誓永远在一起!”“我们发誓永远在一起!”第72章 气愤难平鲁盼儿回到家时有些晚了, 招呼弟弟妹妹们睡下,自己也赶紧洗漱躺下了。可是她怎么也睡不着,杨老师——不, 以后在外面自己才叫他杨老师呢, 在家里自己就叫他杨瑾,而他呢,叫自己盼儿, 刚刚他们许下了海誓山盟,而且在回家前,他还亲了自己一下。鲁盼儿轻轻地抚着自己的唇,觉得上面还有杨瑾的温热,心里甜蜜得根本睡不着觉,她忍不住在炕上打了个滚, 对自己说:“我太开心了!”接下来杨瑾天天都到鲁家来,与他们一起做饭吃饭, 一起看书,还帮跃进打下手整理碎布, 小年那天,他们一起把准备结婚的消息告诉了弟弟妹妹们, “以后,我们就一家人了。”丰收、丰美都兴奋极了, “杨老师跟我们是一家人, 太好了!”“我早就知道了!”跃进很有些小得意,“姐的眼光果然好, 跟我一样。”他年纪大些,想的事儿也多,又笑着说:“姐,你嫁给姐夫,就搬到知青点儿住吧,那处房子比家里的新,也宽敞。丰收丰美就交给我,免得生产队里有人说闲话。”“小小的年纪,怎么就有封建思想?”鲁盼儿就说弟弟,“你好好上学,家里的事还不用你管呢。”杨瑾也笑,“那些闲话儿不必理,我也一向不信老观念,我和你姐结婚,就不要再分彼此。虽然知青点儿的房子新一些,但你还要在高中读书,丰收丰美也小,所以先在这边住着。以后你们都长大了再分开。”鲁家的情况就摆在这里,杨瑾都清楚,这些天,他与鲁盼儿每天都会找机会说些甜蜜的悄悄话儿,顺便也把将来的计划都商量好了。盼儿的弟弟妹妹还小,需要他们抚养。杨瑾看着这几个孩子长大的,真心把他们当成弟弟妹妹疼爱,愿意陪着盼儿把他们培养成人,“一家人总要把劲儿往一处使。跃进,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对此,跃进很有信心,“只要红旗公社有一个名额,我就一定能考上!”丰收赶紧说:“将来,我也要考第一!”于是丰美也下了决心,“我一定好好学习,不比哥哥们差!”杨瑾和鲁盼儿相视一笑,“将来你们都能考上大学!”腊月二十五,章丽雯来了。外面下了雪,她进门抖了抖身上的雪花,“知青点儿锁着门,我就想你会在这儿!”生气地对杨瑾就说:“我不是给你传话让你去找我吗?你怎么没去?”又转身问鲁盼儿质问:“你是不是没告诉他呀?”杨瑾刚回来时,鲁盼儿确实忘记了,不过她很快就想了起来,也把话转达了,只是这几天杨瑾和自己天天在一起,哪有空儿去做别的呢?但这些话倒不好告诉外人,便笑着说:“丽雯姐,先到炕上坐吧,暖暖身子——盘子里有炒瓜子和炒花生。”杨瑾笑着说:“鲁盼儿已经告诉我了,只是最近有点忙,再加上天气不好,就没特别过去,想着明后天我们去公社供销社时顺路去见你。”“你们?”大家正在一起做粘豆包——红旗九队这边过年都要做黄米面豆包,而且一次要做很多,蒸熟了冻起来慢慢吃,所以一家人都围在炕桌前忙着。“对呀,就要过年了,我们要一起去代销社,看看是不是进了新货。”丰美笑嘻嘻地告诉丽雯姐。章丽雯脸色就不大好看了,“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你,你却不以为然,还要顺路才能过去!”当初丽雯姐可没说有重要的事。鲁盼儿正将一块面揉好了揪成大小差不多的面团儿,边做边笑着说:“真是麻烦丽雯姐了,又特别过来一次。”丰美把姐姐揪好的面揉得圆了,按成圆饼,杨瑾接过去再擀成面皮,叠在一旁,鲁盼儿将面都揪好了,拿起一块面皮放在手上,舀一勺豆沙馅放在面皮中心,再一转就做成一个圆滚滚的豆包,放在面案上,再搓上一搓,很快就摆出一排排耸立的小圆宝塔。跃进和丰收再把豆包摆在竹屉上,一圈又一圈,摆满了送到厨房锅里蒸熟,再放到外面冻住。炕烧得很热,厨房的水汽又飘了进来,屋子里有如春日般温暖,鲁盼儿没穿棉袄,薄薄的衣服显出她窈窕的身形,大约嫌两条大辫子碍事,在背后用一条头绳绑在一起,随着她的动作起起伏伏,略有些散乱,却越发耐看。杨瑾也脱了棉袄,只穿着白衬衫,袖子高高地挽了起来,两条结实的胳膊不停地忙碌,将肌肉绷了起来,擀皮是做豆包流水线上最累的活儿。这情形,还真碍眼——章丽雯皱了皱眉,“你知道吗?公社中学新学期要加英语课!我告诉朱干事你会英语,他已经就同意了,可是万书记推荐了一个留过洋的老头儿。现在,你得想办法活动活动,到公社当老师。”杨瑾一直没停手,听了消息却也意外地抬头看过来,“现在公社中学都要上英语课了呀?”“县里早就要求上了,万书记一直拖着,现在拖不过去,才让朱干事安排。”章丽雯知道杨瑾向来关心这些,就告诉他,“朱干事早认识你,一直说你很有才华,他其实愿意调你去公社中学当英语老师,但不敢反对万书记。不过,我有办法帮你应付万书记。”“我英语没经过正规学习,恐怕不如那位老先生呢。”杨瑾摆了摆手,“就让老先生去上课吧。”章丽雯很生气,想发火又及时收住了,毕竟在鲁家呢,“杨瑾,我们到知青点儿去说!”杨瑾就看向鲁盼儿。到公社初中当老师,可是比在生产队还要好的工作。但是很显然,若是要万书记同意,就要按丽雯姐的说法“走后门”。杨瑾肯定不同意。但他们间的事自己还是不插手的好,鲁盼笑着点点头,“一会儿豆包好了,丽雯姐过来一起吃饭吧。”章丽雯随便应了一声,连连催促杨瑾,“快些!”“我先把这些擀好,”杨瑾加快速度把做好的面饼都擀成面皮,放下擀面杖,洗了洗手,穿上棉袄和外衣,“走吧。”章丽雯虽然离开九队调到了公社,但下意识还觉得知青点儿还是自己的房子,抢先到了门口才想起来钥匙已经早留下了,就气哼哼地让开说:“开门!”杨瑾拿出钥匙开了门,“有什么话在鲁家说多好,我白天在那边,知青点晚上才烧炕,现在屋里一定很冷,热水也没有。”“难道你要在红旗九队乐不思蜀了吗?”章丽雯进了屋却是一怔,知青点儿大变了样,简直不认不出来了——被褥衣服都收了起来,炕桌上只放了两本书和一只空空的搪瓷缸,似乎这里平时没有人生活,“你一个人住太清静了。”“我是喜欢静。”“可是鲁家多闹呀,孩子就好几个。”“她家的弟弟妹妹都很懂事,并不闹人。”“算了,不提鲁家,我就是问你,想不想去公社初中当老师?”“当然也想,可若是要给万书记送礼,我宁愿不去!”“你就是跟鲁家人走得太近了,才对万书记有意见。”章丽雯就说:“我到了公社才知道,万家和鲁家的矛盾是早就有的,当年提拔公社副书记,万县长正是农林局的局长,主管农业,就想把弟弟推上来,可是罗书记硬是挑了鲁副书记;后来听说鲁盼儿与万红英也有矛盾——不过这些都与你没关系,你为了鲁家得罪万书记不值得!”杨瑾摇摇头,“鲁副书记是什么样的人?万书记又是什么样的人?你从九队出去,又在公社工作了很长时间,应该很清楚。”章丽雯不由得心虚,“鲁副书记是好人,一直很照顾我,我也感谢他。”但是,她还是坚持,“毕竟现在万书记掌权,我们就算装样子,也要讨好他,这样才能调回北京。”“章丽雯,我不想装样子讨好万书记。”“你清高,我庸俗!”章丽雯跺跺脚,“现在不用你出面,我爸会替我们办好——先把你调到公社初中,将来再调到襄平县里,以后我们一起回北京。”杨瑾怔了一下,章丽雯说的一起回北京,当然不只字面的意思,章叔叔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帮自己这么大的忙,除非……与章丽雯从小就是同学,又一起插队,实在太熟了,杨瑾从来没有多想过什么,今天他才醒悟过来。不过,自己不能同意。章丽雯却急了,回北京是非常艰难的,爸爸帮自己办都很费力,但是他特别看中杨瑾,也愿意自己嫁给他,才咬着牙点头了。没想到杨瑾居然没有立即答应,“难道你不高兴吗?”章叔叔帮自己回北京,是以为自己会与章丽雯结婚,但其实并不是的。到了这时,杨瑾只能当成没听懂,笑着说:“回北京当然是好事,可是我要是办,也不能只办一个人的——我就要与鲁盼儿结婚了。”“什么?”章丽雯不相信,“你要跟鲁盼儿结婚?她可是农村户口!”“是,而且我也会在九队落户,变成农村户口。”“你疯了吧!”“没有,我很清醒。”章丽雯狠狠地盯着杨瑾,“我知道你一直不喜欢我,还以为你还想着黄乐怡,没想到你却……”说到这里,她气愤难平,一把抓起炕桌上的搪瓷缸用力摔在地上,“你就一辈子留在农村当农民吧!”第73章 新搪瓷缸吃饭的时候, 只有杨瑾一个人回来了,“章丽雯还有事儿,先回公社了。”鲁盼儿笑笑, 并没有意外, 在碗里放一匙白糖,又少加了一点开水化开,挟一个豆包放在里面递给他, “你先趁热吃,这时候最好吃呢。”晚上,鲁盼儿就在知青点儿看到摔瘪的搪瓷缸了,白底红字的漆掉了一大块,露出黑黑的铁皮,就笑着说:“看来丽雯姐真生气了。”杨瑾苦笑, “我们几个知青都是一所中学的学生,章丽雯不但与我是同班同学, 我们的父母还是一个单位的,所以关系还不错。以前大家同病相怜, 相互帮助,现在观点不同, 谁也说服不了谁,她就发了大小姐脾气。”“其实也不只是因为观点不同吧?”杨瑾大吃一惊, “你怎么猜到了?”“杨老师, 你不是一直说我聪明吗?”鲁盼儿狡猾地笑了,自从明白了感情上的事儿, 她就懂得章丽雯也喜欢杨瑾了——所以她知道杨瑾要与自己结婚,一定会很生气。“是聪明!”杨瑾拍拍鲁盼儿的脑袋,“我还是今天才知道的呢。”章丽雯一直劝自己调动,甚至还主动帮忙,过去他以为是同学间的友谊,没想到她会这么想。杨瑾本不想告诉鲁盼儿,不想还是没瞒住。“其实,我也许更早之前就喜欢你了。”鲁盼儿垂下头低声说:“我还上初中时,听丽雯姐说起你,心里就很不舒服,还跟她别苗头了呢。”“哈哈!”杨瑾又吃了惊,然后笑得弯了腰,“怎么别苗头的,赶紧告诉我。”“我才不告诉你呢,”鲁盼儿一转身,两条黑黑的麻花辫甩了个弧线,从杨瑾面前划过,“我先回家了。”还没到门口,却被杨瑾拦住了,他的一只手臂紧紧地抱住她的腰,将她拉得退后了一步,两人的身子便也靠在一起。鲁盼儿就闻到了他的气息,很特别的味道,又混了淡淡的肥皂味儿,很好闻很好闻,她深深地吸了一口,觉得整个人都昏沉沉的,却下意识地挣了一下,“不要。”可是杨瑾却没有放手,而是将她箍得更紧,简直都要喘不上气来,而他的唇也落在了她的脸上,炙热得要将她烤化了,“杨老师……”杨瑾的手慢慢松开了,自己怎么会如此失控。他懊恼地拍了拍额头,但放鲁盼儿走又舍不得,“我们去爬山吧。”“爬山?”鲁盼儿晕乎乎地问。“想去吗?”“想!”不管去哪里,只要跟着杨老师就好。“那我们就走吧。”红旗九队就在山脚下,不过这山并不高,长了成片的野山杏,生产队里的人只有砍柴打猪草才会上山,而打猪草是孩子们的活儿。鲁盼儿长大了,算起来有好几年没有来过了。杨老师打着电筒拉着鲁盼儿的手爬到了半山。冬天的夜里爬山,身上穿得厚厚的,又看不大清路,但感觉很特别,鲁盼儿停下脚步,“看,天上的星星可真亮!”月亮不知去了哪里,满天繁星闪闪,令人心动神摇,杨瑾看了会儿,又转向山脚下的点点灯光,“那里就是红旗九队。”“我看到我家了,”鲁盼儿辨认了一会儿,“听说我家是后分出来的,所以第一个在山脚下盖了房子。”“队里给我新划的宅基地应该也在附近。”“离着近些挺好的,”鲁盼儿想了想还是问:“留在农村,你不会后悔吧?”虽然他们早就讨论过这个话题,但是今天章丽雯一定又会说起,而这也的确是现实,鲁盼儿担心将来他会后悔,到时候可就来不及了。“当然不会,农村并没有什么不好,种田读书,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听过过去我们杨家的门楣上就写着耕读世家四个字。”杨瑾坚定地回答,拉住她的手,“来,我们继续向上。”他们不但到了山顶,还爬上了最高的一块大石头,寒风凛冽扑面而来,可他们一点也不冷,并肩坐在石头上,紧紧地相拥着。“现在再向下看,是不是又与刚刚不一样了?”的确不一样了,九队变得很小,不远处又有一片发出桔黄色柔光的房舍,那是八队,再远一些应该是七队……月亮突然露出一弯,细细的,有如银钩,清亮的光辉下,鲁盼儿又看到了水渠、大路,蜿蜿蜒蜒,一直伸向到远方。“有没有觉得心胸一下子就开阔起来了?”杨瑾笑着问。以前鲁盼儿跟杨老师学过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现在只是登上了附近的小山,鲁盼儿就觉得这时候再说户口、成分什么的,根本没有必要,甚至有点儿可笑,“嗯,我明白了。”“从北京到红旗九队,我苦闷了很久。有一天我来到山顶,看到下面的苍茫大地突然就醒悟了,前途虽然渺茫,但最不应该失去的是信心。也许我不能上大学了,也不能实现年少时的梦想了,但是我要更坚强、更坦然地面对一切,掌握自己的人生。”“成分、户口、工作就像枷锁一样,可是为了挣脱这样的桎梏,汲汲营营地走关系、送礼岂不是把自己引入一个更大的牢笼?”“我父亲常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小时候听得惯了,也不觉得什么,现在想来正合眼下的境遇。历史的大潮流下,我能够在红旗九队平平安安地生活,又遇到心仪的你,一起过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还有什么不知足呢?”“杨老师,你说的真好——我也这么想的。”“我早就说过,你一直能比我更早地懂得人生的道理。”杨瑾笑着紧握鲁盼儿的手,“我们回去吧,太晚了跃进他们会担心。”鲁盼儿心里最后一丝丝的不安没有了,她快乐地哼起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创造世界要靠我们自己……”杨瑾与她并肩而行,一起唱起了《国际歌》。靠自己,我们一定会过得很幸福!第二天鲁盼儿在供销社替杨瑾买了一个新搪瓷缸,事情也就完全过去了。第74章 全部家产过年前, 杨瑾帮乡亲们写对联;鲁盼儿赶着将裁缝活儿做好了,因为做得最多的是列宁装,收的都是手工费, 裁下的大块布头也就都还了回去。旧布旧衣服少了, 便没有攒下多少碎布,也没让跃进去化工厂收旧工装,只做了不多的抹布。因为接下来, 他们就准备结婚了。俩人都没有父母双亲,所有的事情都靠自己张罗。新房就用鲁家的西屋,年前已经打扫过卫生,鲁盼儿熬了一小盆浆糊,杨瑾拿来一叠报纸,打开报纸, 将浆糊涂在四边,然后一张张地糊在墙上, 屋子就焕然一新了;大红纸裁好,折成四折, 用剪刀剪上几道,打开后就是一个双喜字, 墙上、门上都贴了,再剪出红色的雪花图案, 贴在双喜字周围, 十分喜庆;杨瑾日常用的皮箱提过来,放在鲁盼儿的炕柜上, 就是所有的家具;炕席换了一领新的,浅浅的米色干干净净,鲁盼儿将新扎好的布铺在上面,把一朵朵雪白的棉花轻轻拉平放好,絮了两床新被子,两床新褥子,再用荞麦壳装了两个新枕头,再有新买来的新枕巾,上面印着红通通的并蒂花;杨瑾又去了两次襄平县,采买了好些日常用品:两个红皮壳暖瓶、洗脸盆、毛巾、肥皂盒……村里人陆续知道了他们的喜信儿,吴九爷主动上门,“你们上面都没有父母,要是不嫌弃的话,我替你们张罗婚礼吧。”杨瑾和鲁盼儿都是心里有数儿的人,结婚的事儿俩人早计划好了。鲁盼儿满十八岁生日的那天他们领结婚证结婚,在村里请大家吃酒席庆祝。不过,有吴九爷这样的老人家帮忙,自然更好,他们也就从善如流地听九爷的,“婚礼就在队部办——都是九队的人,结婚这样的大事当然要用队部,那边地方大,摆席也宽敞。”“请罗书记来主持最合适,虽然他现在不当公社书记了,可咱们生产队里的人都知道他是好干部!”“新房虽然设在鲁家,不过杨老师不算入赘,将来跃进几个长大了,你们再搬出去——盼儿这个长女做得好,杨老师也有情有义!生产队里的人们都敬服你你们!跃进、丰收和丰美都是懂事有出息的孩子,你们现在搭把手将他们养大了,他们一辈子都能记得你们的恩情。”“杨老师落户到红旗九队后,队里一定会批新宅基地,最好就批在鲁家附近,以后你们姐弟们来往方便。盖新房子也不必担心,到时候我还帮你们张罗,生产队的人也都能搭把手。”九爷的想法正代表红旗九队大部分社员,虽然有些老思想,却是满怀善意的。倒是万彩凤听了消息,匆匆跑到知青点儿找杨瑾,“结婚前可是要给彩礼的,钱只能交到长辈手里,盼儿的长辈正是我呢。”杨瑾先前倒是忘记了红旗九队这个风俗,此时便点点头,“我知道了,不过彩礼我会直接给鲁盼儿,不用麻烦别人了。”“我可不是别人,我是她奶!”“收彩礼时就想当我奶了?”鲁盼儿来知青点儿,正好遇到了后奶,不客气地说:“你别想了,杨老师早把彩礼给我了!我已经买东西用了!”万彩凤早知道从鲁盼儿那里占不了便宜,才打起杨瑾的主意。况且知青们从城里来,条件都比农村的好,杨瑾又当了好几年的民办教师,彩礼怎么也能有二百多块钱,自己若是要来,将来正好给两个孙子娶媳妇用。眼下听说那彩礼钱已经花光了,她倒心痛得像花了自己的钱一样,“你们哪里会买东西,还是给我……”鲁盼儿才不理她,与杨瑾将书打包,放在自行车上,又将后奶请出去,“我们要锁门了。”万彩凤只得悻悻地走了。两人推着自行车送书,进了家里鲁盼儿就说:“别听后奶的话,你买了那许多东西就算彩礼了,”又拿出二百元钱塞给他,“订酒席时用。”杨瑾笑了,“担心我没钱定酒席?”鲁盼儿果然这样想的,最近他买了那么多东西,花了几百元,哪里还能有钱?“你先用着,我们还分什么彼此?”正是呢,杨瑾也是这样想的,从一堆书中拿出一个饭盒,“我正要把它交给你——就当作聘礼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