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TXT全集下载_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TXT全集下载_46(1 / 1)

“不累呢。”杨瑾便打开包被的一角,看看女儿的小脸,“她倒睡得香。”鲁盼儿把女儿给了杨瑾,转头去接梓恒,他跟在自己身后,迈着小短腿儿正要从火车的踏板上走下来。“我来,”杨瑾弯腰用另一只手将儿子抱了起来,脸贴住脸,“爸爸好想梓恒呀!”“梓恒也想爸爸呀!”梓恒环住爸爸的脖子,这一次他没有忘记爸爸。父子俩额头相碰,一起笑了。跃进便接过梓恒,扛在肩上,“梓恒想大舅了吗?”夏天的时候,梓恒就常常坐在大舅的肩膀上,现在重温了过去感觉,也就认出了大舅,拍手笑了起来,“想了!”丰收丰美下了车,“哥哥!姐夫!”蔡颖随后也带着小豆儿下了车,蔡家也来了两个人,蔡大哥是见过的,另一个是蔡二哥,大家打了招呼,此时此地无暇细说,先一同到托运口取东西,道别后各自回家。杨瑾到北京后买了一辆自行车,跃进也借了战友的车子,两人将托运的东西捆好,由跃进和丰收骑回家,而杨瑾带着妻子、梓恒和丰美到火车站前坐上拖着两条长辫子的无轨电车,大家二十多分钟后在一个胡同口汇合了。胡同口的墙上钉了一块铁皮牌子,上面写着“剪刀胡同”四个字,大家就都笑了,“还有这么奇怪的地名?”“老北京的胡同就是这样,叫什么名的都有,以后你们见多了也就习惯了。”跃进就说:“可不是,东边的那条胡同还叫牛毛胡同呢,还有绒布胡同、裤子胡同、烧酒胡同、麻花胡同……”大家听着他念着一串地名,跟着进了胡同里,只见小路十分狭窄,残雪堆在墙边,又占去了不少位置,一家人只能排成一队向前走,而两旁青黑色的房屋也十分陈旧,丰收一路看的尽是繁华景象,此时免不了问:“北京怎么还有这么旧的地方?”杨瑾笑着给大家讲,“老北京有一个说法,叫‘东富西贵,南贫北贱。’这里正是南城。过去贫苦人在花市、鸟市、磁器口、闹市口、天桥这一带谋生,也就把房子盖在这里了,房子不大,胡同也特别狭窄。”“解放后,北京许多地方经过改造,已经建起了楼房,但这一带的旧房子还保留了不少。我们家要买房,只能买这种老私房。”鲁盼儿也笑着说:“大城市人多,住房就金贵。先前我去上海,见上海人住的弄堂比这胡同还窄,房子也更小。”丰收点了点头,便又想到,“姐夫,北京的房子是不是很贵?”确实贵,杨瑾手边的钱不够,因此只交了定金,等鲁盼儿带着钱过来才能办理买房手续。不过,他只笑笑,“你们都不用担心,有我和你姐姐呢。”毕竟是孩子,丰收也就放了心,推着车子走在前面,突然又停下来,指着旁边一扇大门上面说:“看,砖上有花纹!”门楣上的砖上果然刻了花纹,杨瑾笑着说:“那是砖雕,图案是松竹梅岁寒三友。”大家细看,果然不错,又一路看下去,许多人家都有砖雕,凤戏牡丹、五蝠捧寿、卍字不到头、荷花种种,都十分好看。走了几十米,到了一扇斑驳的朱红色大门前,杨瑾停下了,“这就是我们在北京的家。”“我们家的砖雕最漂亮!”丰美开心地凑上前细看,门楣上五块砖雕,连在一起正组成一幅画,“这个是葫芦,这是是蝈蝈,这个是蝴蝶,这个是天牛……”梓恒也认出了一样,“那个是纺织娘!”丰茂的葫芦叶中垂下许多葫芦,又有好多活灵活现的小昆虫,杨瑾便不急着开门,先将梓嫣交给鲁盼儿,抱着儿子举起来,让他看得更清楚,“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与福禄同音,所以这些砖雕的寓意就是福禄万代。”“再细看砖雕里面,许多小图案也都有象征意义的,蝈蝈趴在鸡冠花上就是官上加官,蝴蝶落在瓜蒌上就是瓜瓞绵绵……”鲁盼儿也十分喜欢,“寓意先不管,这种生机勃勃的意境最适合我们家了。”看过砖雕,杨瑾放下儿子,拿出钥匙打开大铜锁,推开两扇木门,一道高高的门坎后面是小小的院落,青砖铺地,干净整洁,两间平房并东南角、西南两角的小仓库也都是青砖建成。再打开房门,两间屋子都不大,比起在红旗九队的家要差得远了。不过,大家都知道了北京的房子来之不易,便不提一句不好,只纷纷寻找优点,“哇,新家有自来水,真是方便!”“这张床可真大,简直像一间小屋子了,床栏上面还雕着花呢!”杨瑾进了门先把炉子点燃,再放上一块蜂窝煤,便笑着说:“房主虽然把家具都留下了,可是他们家人口少,床不够用,之前我在磁器口市场见过这张黄花梨雕花床,当时就很喜欢,想买却没有地方放,这次重新找了回去,又见了这张桌子和四把椅子,索性一起买了回来——你们看正是一套,花纹都一模一样,应该是明代的家具。”这张床是不错,当然桌子和椅子也是好东西,虽然历经几百年了,可木头还特别光亮,但就是太大了,几样东西摆在屋里,便占了大半的地方,其实并不很适合自家。可是鲁盼儿知道杨瑾最喜欢古物,也最看不得古物被毁掉,就逗笑地问道:“躺在古物上睡觉,感觉是什么样的?”“昨天搬进门我就回学校了。今早见有几处榫卯松了,跟跃进一起固定,还没住过呢。你们来了正好试试。”杨瑾也笑。鲁盼儿就把梓嫣放在床上打开包被,“还是让女儿先试吧。”不想梓嫣已经醒了,正含着一根雪白的手指头自己玩儿呢。突然看到大家,乌黑的眼睛便溜溜地转了一圈,张开小嘴笑了。杨瑾爱得不知怎么好,在女儿粉妆玉琢的小脸上亲了又亲,“梓嫣生下来就会笑,我第一眼见她,她就向我甜甜地笑了,动人极了。”这些话大家都听了许多次,先前并不大相信,刚出生的孩子就会身着爸爸笑,不大可能吧?一定是杨瑾自己想像出来的!但是,眼下梓嫣已经五个月了,笑起来的的确确非常好看,竟让大家觉得也许当爸爸的眼光就是好,早早就看出来了也未必可知,不由个个赞同,“我们梓嫣真是爱笑的漂亮宝宝呢。”梓嫣笑了一会儿,突然扁了扁嘴,鲁盼儿赶紧将女儿抱了起来,将那哭意止住了,“她是饿了。”换了尿布,顺便将大家支出去“你们去把带来的东西摆好,再拿出两只鸡,一会儿炖了吃……”“你们坐车一定没休息好,先不急着开火,等梓嫣吃了奶我们到外面吃午饭,尝尝北京的涮羊肉。”杨瑾说着带大家整理东西一一粮食、鸡鹅等送到仓库,日常用品摆出来,衣服收到柜子里……梓嫣吃饱的时候,房子里已经变了样,窗户上挂了窗帘;床上铺了被褥;桌上摆了搪瓷缸;大雕花床旁的小床上铺了梓嫣的小花被……到处一片温馨,这里真正成了他们的家。鲁盼儿转了转,处处都很妥当,便笑,“你们收拾得还真快!”“我们急着吃涮羊肉呢。”丰美笑嘻嘻地回答。大家都是第一次听到涮羊肉,的确好奇。“好,我们就走吧。”杨瑾把钥匙交给鲁盼儿,自己抱起女儿出门。丰收就问:“我们骑车还是坐公交呢?”跃进告诉他,“就在胡同口,走过去就行了——那家的涮羊肉在北京非常有名气。”丰收和丰美赶紧问:“好吃吗?”“他们一定没去吃呢。”鲁盼儿一面锁门一面说。果然,跃进点点头,“我和姐夫过来收拾房子,见到那家店,就商量着等大家过来一起去吃,我们只随便买了点烧饼油条垫一下。”第145章 让我心动走出胡同口向右一转, 便是火锅店。“离家可真近呀!”鲁盼儿十分感慨,“先前在红旗九队, 去饭店要到襄平县城才行,现在家门口就有,比襄平的国营饭店还大!”“这家火锅店不只是大,而且有两层楼呢!”丰收和丰美兴奋地说。孩子们第一次见二层楼的饭店,进来免不了好奇地四处张望,杨瑾便笑着说:“我们上二楼吃吧。”此时还没到正午,饭店里客人不多,他们便选了二楼靠窗的一张大圆桌, 居高临下,正能看到大片的青砖房子, 两端翘起的屋脊,鱼鳞般的瓦, 暗红色的大门、莹白的雪堆隐在青砖黛瓦间,而窄窄的胡同则宛如一条长蛇,匍匐蜿蜒伸向远处。“这里房子可真多呀!”丰收丰美不急着坐,一直站在窗前眺望, “那是我们家。”又将梓恒带过去指给他看。这边杨瑾已经点了六盘羊肉、两盘粉丝、两盘白菜, 三十个烧饼——火锅店的菜是已经准备好的, 马上便端了过来:泡好的粉丝整齐地码成一盘, 雪白晶亮;白菜俱是菜心;最令人称奇的是羊肉, 切得薄薄的,能透出盘底的青花。“这羊肉可怎么切出来的!”鲁盼儿十分赞叹, 细细地一看,“应该是先把肉冻上再切……”经常做饭的人当然知道新鲜的肉软软的切不出形状,而冰冻后变硬了就容易切了。“不错,”杨瑾就告诉她,“听说老北京的时候没有冰箱,店里要把肉一层层地与冰码在一起,然后再切片……”正说着,服务员送来一个大铁盘,盘里盛了浅浅一层清水,正中放着一个样式奇怪的铜锅。紫红色的铜锅亮闪闪的,中间有一根上下贯通的圆柱,圆柱里正烧着炭,淡淡的青烟从圆柱上方袅袅升起,偶尔还冒出几点火星,而下面也时不时落下几点炭灰。鲁盼儿便看懂了,其实火锅就是一个小火炉,只不过十分精巧而已。杨瑾又取了好多调料: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每样取了点盛在碗里拌匀,“一会儿涮了肉蘸着吃。”自火锅端过来,孩子们再顾不上看房子,早回来围着桌子团团坐下,便学着他的样子每人也调了一碗,调料香咸的味道进入鼻中,大家不由得将目光落在了火锅上。杨瑾揭开铜火锅的盖子,环形的锅里汤已经煮沸了,海米、口磨、姜片、葱花轻轻地翻滚着,“可以涮羊肉了。”说着他便夹了一片羊肉,在火锅里轻轻一涮,鲜红的肉一下子就变了颜色,再放在调料上蘸了蘸递过来,“你尝尝?”鲁盼儿正抱着梓嫣,女儿到了店里四处张望了一会儿便睡了,她便坐得离桌子略远,本打算过一会儿再吃,没想到第一片羊肉送到面边,只得张嘴,“嗯,又香又嫩,真好吃!”“大家吃吧,我们要了六盘肉呢。”杨瑾说着又涮了肉给梓恒。跃进便走过来,“姐,我抱着梓嫣,你先吃吧。”丰收丰美便也过来,“还是我们抱吧,哥不会抱孩子呢。”“不用了,你们先吃。”鲁盼儿摆手,“梓嫣才睡,换了人会醒的。”杨瑾笑了,“你们都回座位好好吃饭,我给梓恒和你们姐姐涮肉。”鲁盼儿吃了几片肉便摇头,“你一直忙着我们,自己还没吃呢。”“我还不饿——一家人重新在一起了,真是高兴!”隔了一个学期,一家人重新聚在一起,又热热闹闹地吃着老北京的美味,果然是非常开心的事。而且,老北京的涮羊肉特别好吃,粉丝和白菜在火锅里煮了也好吃,就着火锅汤吃烧饼,更是美味!“北京可真好呀!一出家门就能吃到涮羊肉!”丰收丰美由衷地赞叹,“无怪知青们一定要回来呢。”鲁盼儿就突然想了起来,“章丽雯回北京了吗?”“没有,”杨瑾摇摇头,“蔡颖回北京的时候她也回来了,也四处跑审批,可是她已经是省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完全不符合政策,就是走后门也没有用。”“真没想到呀!”居然是这个结果,鲁盼儿叹了一声,“当初她就留在红旗九队,什么后门也不走,现在已经回北京了。”“当初谁能看出形势会这样发展呢?丽雯因为没办成回北京,还哭了好几场呢。”“最后她还是回省城了?”“她的户口和工作关系都在省城,就是再不想也只能回去。不过,省城条件并不差,而章叔叔也会替她继续想办法调回北京。”杨瑾说着又给儿子挟了涮羊肉,见他差不多吃饱了,又不喜欢听这些无趣的闲话,东张西望坐不稳,就笑着给他讲起火锅的故事,“传说火锅是忽必烈时就有的……”“忽必烈是谁?”梓恒马上问。“忽必烈是元代的第一皇位帝,他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孙子……”梓恒听得有趣,就是鲁盼儿、跃进和丰收丰美也都听了进去,原来一个涮羊肉还有这么多故事呢。这顿饭不仅好吃,还有意思呢。不过吃了饭,跃进便骑车回校了,原来军校与其它学校不一样,在校生要轮流护校,而他被选为年级的大队长,正负责这项任务,今天请假出来接姐姐,现在要赶回学校,还要过些天才能真正放假回家。杨瑾就让大家先休息,“昨晚在火车上睡不实,现在补一觉吧。”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身上果然是乏的,又兼吃了热气腾腾的火锅,大家都觉得困意上涌,马上打起了哈欠。丰收和丰美住到了西屋,那里放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中间隔了帘子。杨瑾便安排丰美自己住,儿子跟丰收住在大床,又帮梓恒脱了衣服盖好被子,“快睡吧,眼睛都睁不开了呢。”梓恒努力将眼睛睁得大了些,“我不困,还听爸爸讲故事。”“梓恒乖,醒了爸爸还给梓恒讲故事。”杨瑾把儿子哄睡了,回到屋里,就见鲁盼儿已经带着梓嫣歇下了。“这张小床是专门给梓嫣买的,四周带围栏,不用担心孩子摔下去。”他说着把小女儿抱到了小床上安顿好,自己上了大床,“我也歇一会儿。”鲁盼儿便觉出他的心思,“大白天的……”床上忽然黑了下来,原来杨瑾已经将床帐放了下来,昏暗中,他的声音里变得沙哑,“特别想你。”鲁盼儿心不由得跳得快了起来,其实她也很想很想——暑假时杨瑾虽然也回了家,可是那时她就快生了,所以算起来两人已经有差不多一年没在一起了。大床轻轻摇了起来,细碎的吱呀声中夹着他们的轻语,“这床真大真舒服呀!”“还有床帐,就像一间小屋子,真好!”鲁盼儿香香地睡了一觉,醒来就见杨瑾的脸就在眼前,嘴角还带着一丝笑意,自己到了北京,两人又在一起了,真好!她忍不住悄悄地在那好看的唇上吻了一下,杨瑾便醒了,“我们重新在一起了,可真好。”“我心里也正这么想着呢。”久别胜新婚,夫妻俩便又缠绵在一处。半晌,两人穿好衣服,却不起来,孩子们还都睡着,家里一片静谧,正好靠在床上说些家常。鲁盼儿便将自己一直不离身的提包拉过来,取出刻着杨瑾名字的饭盒,将盒盖掀开放在饭盒下面,露出里面的钱递过去,“抓紧把房子的事办了,心里也塌实。”家里这些钱是夫妻二人的秘密,并不外露,这一次正好能用到。杨瑾“嗯”了一声,却见饭盒里的钱又厚了一些,便点鲁盼儿的额头,“又做了许多缝纫活儿吧?”“其实没做多少——天刚冷的时候,我给刘南做了一件镶了一圈毛皮的呢子大衣,襄平县城里许多姑娘都喜欢得很,一定找我做衣服,手工费高也不怕,然后我也给自己做了一件……”鲁盼儿也笑着点他的额头,“只听有嫌钱少了的,哪里有嫌钱多了的!”“你带着两个孩子,又要参加劳动,又要管丰收丰美,还做缝纫活儿——”“平时我没下田,只参加了秋收;两个孩子都听话好带;丰收丰美都懂事不用我操心,还能帮家里的忙。做几件衣服又算什么——”鲁盼儿说着嘟起了嘴,“我还要找你算帐呢,都是你,我现在不如蔡颖能干了呢!”“你和蔡颖为什么要比谁能干?怎么又与我有关系?”杨瑾被倒打了一耙,便怔住了。“大家一直说我是最能干的,可是这次到北京来,我有许多事都没想到。可是蔡颖一个人带着小豆儿,却准备得样样齐全,后来我倒要向她学,才想着托运些粮食……”鲁盼儿将事情说了,拿着拳头捶杨瑾,“就连蔡颖也说因为你的缘故。”两只拳头并没有用力,打在身上软软的,杨瑾一手一只握住了,凝神着鲁盼儿,还是好多年前,自己就心疼她,直到现在还是一样。若说有什么不同的,那就是鲁盼儿学会了胡闹,让自己拿她越发没办法,“你不用那么能干,一家人来北京要用的粮票我已经准备出来了。”平时省一些,再找饭量小的女同学换一些。鲁盼儿岂能猜不出来粮票的来历,“不是早说了,不许你省吃俭用的!”“一等奖学金三十元,足够用了,有同学还每月给家里邮回一半呢。”“我们家可不用你的奖学金,全留着自己用!”鲁盼儿坚决地说:“现在我做的镶毛皮大衣,一件手工费就六元钱!”杨瑾看她说到做衣服时眼睛亮晶晶的,可见真心喜欢,再说不出反对的话,便将人拉在怀里,笑问:“你怎么想到要在呢子大衣上镶一圈皮毛呢?”“最初是舅舅提醒我的,后来我给舅舅写信时又说起来,舅舅便在林场帮我裁好了皮毛邮来,我做衣服时用上,效果可真好,来做大衣的人络绎不绝——我也做了一件,你见我穿的新大衣好看吗?”“很漂亮,”杨瑾却不是在说衣服,“我在火车站刚见到你时就想,你怎么比过去还让我心动了呢?只是那里人太多,不方便说话。”第146章 公共电话这次出门, 鲁盼儿自己感觉也不错,在火车上, 在北京站,还有刚刚去火锅店,都有人用羡慕欣赏的目光看过来,“我可不是第一次去上海时的农村丫头了。”“人有了见识便会不一样,”杨瑾也赞同,因此他当老师时就一直鼓励鲁盼儿走出红旗九队,走出红旗公社,走出襄平县。当年鲁盼儿第一次去上海时免不了有些局促和不安, 但这一次来北京却自如多了,不过, “我不只喜欢现在的你,也喜欢那时候的你。”杨瑾的爱意鲁盼儿一直感觉得到, 不管怎么样,他都是喜欢自己的,于是她垂下眼睛笑了,“我就知道……”看着鲁盼儿的脸染了一层红晕, 就连小巧白皙的耳朵也变红了, 杨瑾张口便咬住了, “真想把你吃了。”“爸爸, 爸爸!”急促的脚步声从西屋传了过来, 正是梓恒,“我要找爸爸讲故事。”杨瑾急忙打开门, 将张着小手扑过来的儿子抱起,亲了亲放在床上,“梓恒醒了——爸爸再给你讲一个忽必烈与北京城的故事……”丰收丰美便也醒了,笑着过来,“梓恒睡觉前就惦记着听故事,竟比我们醒得还早。”顺势也在床边坐下一起听故事了。接着梓嫣也醒了,屋子里越发生动起来。看看时间,鲁盼儿便张罗,“中午吃多了,下午又睡了一大觉,晚上我们熬点大米粥,再炒个萝卜丝就好了。”家里有自来水,做饭很容易,鲁盼儿淘了米放在屋子里的炉子上熬粥,让大家看着火,自己又去厨房炒了个萝卜丝,还将家里带来的绿豆拿出来泡了半盆,“过两天我们就能吃到绿豆芽了,”突然又想了起来,“明天挖点沙土,钉个木头箱子种点儿蒜苗……”吃过晚饭,杨瑾才有空与鲁盼儿继续说房子的事,“这房子是钱进堂弟家的,因为钱进担保,我们才能先住进来。现在钱带来了,我们今晚去找钱进,请他传个话儿,明天就办手续。”“是应该早些办的,两边都早些放下心。”鲁盼儿早知房子是钱进帮忙联系的,很是感谢,“我们去钱家总要带些礼物,拿两只鸡和两斤花生,行吗?”北京物资供应还算充足,但并不能随意买肉和副食,杨瑾点点头,“很实用的,钱家一定会喜欢。”梓恒和梓嫣交给丰收丰美,夫妻俩儿换了衣服,拿着东西去了钱家。钱进家并不远,就在一个胡同里,房子也与自家仿佛,他们到时,钱家人刚吃过晚饭坐在一起闲话。钱进靠在床边拿了本书在看,见了他们夫妻便站起来笑着介绍,“杨瑾你们都认得了,这是杨瑾的妻子,鲁盼儿。”“你们小夫妻真是郎才女貌,天生地设的一对儿。”钱婶儿细细打量了一番,笑着拉着鲁盼儿坐在自己身边,“小进能考上大学,真要谢谢你们小夫妻俩儿呢。”“正是呢,妈一直唠叨着小进能跟你们复习实在太幸运了。”钱进的嫂子也笑着说,又端了茶水送到鲁盼儿手边。鲁盼儿接了茶笑着说:“钱进能上大学是他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小鲁不要再谦虚了。”钱婶儿笑着,“要不是跟着你们夫妻一起学习,他没有课本,又没有人指导,恐怕现在他就在家里当待业青年呢——他三舅家的表妹现在还没有考上大学,又分配不到工作,家里愁得不行。”“可不是!当初我们担心他在农村学习条件不好,还让他回家与表妹一起复习呢,幸而小进知道你们水平高,坚持留在那边了。”钱叔也笑着说,又叹了一声,“只是小鲁可惜了,要不是没发挥好,肯定能上大学,小进说你比他学得好呢。”妻子其实考上了大学,还是燕京大学,可是为了自己和梓嫣放弃了。杨瑾每想到此事便觉得难过,才要开口,却听鲁盼儿笑着说:“我不觉得可惜,毕竟有了梓嫣——而且,我们已经商量好了,过一两年孩子大一些,我再参加高考。”一句不提当初放弃上学的事,更没有丝毫悔恨不平。鲁盼儿正是这样的女子,满心阳光,无论生活给了她多大的压力,她都能笑着面对。杨瑾侧头看她笑晏晏的,心里刚刚升起的郁闷之气立即就消散了。钱进亦不知鲁盼儿藏起录取通知书之事,便笑着说:“你一定能考上的!为了你们能在北京团聚,杨瑾连房子都要提前买了。”在钱婶儿看来,鲁盼儿的确很可惜,与知青不同,她没能上大学不只少了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户口依旧还在农村。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差距太大了,为此,钱进插队期间,她再三嘱咐儿子一定不要找对象,特别是农村户口的,更不能结婚。可是见到了鲁盼儿之后,尤其是听了她的打算,竟转为赞同,“小鲁说的不错,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为了他们什么都是值得的。尤其是现在实行计划生育,如果当时没生,现在就不能再生了。至于学习,你们还年轻,还有更多的机会。”又笑道:“先前听小进说小杨娶了农村姑娘,我还替他不平,如今见了小鲁,才知道我竟然是井底之蛙,少见多怪了。”钱叔便也说:“哈哈,我刚见了小鲁也这么想的——当初我们就不应该反对小进找对象,免得现在二十□□了还是光棍!”“叔叔阿姨不要着急,钱进这么优秀,一定会找到情投意合的对象。”鲁盼儿便笑着说。“你们怎么说到我身上了!”钱进急赤白脸地说:“我现在还是学生,找什么对象!”“行,行,我们不说你了。”钱婶儿向儿子摆摆手,又问鲁盼儿,“你们已经决定买钱力的房子了?”鲁盼儿知道钱力就是钱进的堂哥,点头笑着答应,“是呀,我们今天过来也是想请钱进帮忙通知房主办手续。”虽然听儿子说过小杨要买钱力的房子,可钱婶儿还是有些信不过,一千二百块钱呐,两个小年轻怎么拿得出来!但是现在亲眼看着小杨和小鲁从容的神情便不再疑惑了,“那房子真不错,当年钱力的太爷爷用了一辈子的积蓄为独生儿子结婚盖的,用的都是上好的青砖,整条胡同里也数得上……要不是家里钱不够,我都想买下来给小进结婚用呢。”钱叔也说:“我还劝小力别卖呢,毕竟是老宅,住过几辈子人,不如留着。可他就是不听,说是出国了再不回来——你们买了也好,住着挺方便的,离火车站、前门都近……”鲁盼儿早知道机缘巧合才碰到这套房子,可听了钱叔和钱婶儿的话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当年钱力的爷爷新婚不久就出门做生意去了,结果这一去就再没回来。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家里也只当他出了事,还办了葬礼。不过,那时钱力的奶奶已经有了身孕,生下了钱力的父亲。其实钱力的爷爷并没有死,他被裹胁着离开了大陆,后来又去了美国,重新结婚生儿育女。几十年过后,两边重新通了音迅,老人才知道自己在老家还有一个亲孙子,便由着女儿陪同回来,一则探亲访友,再则要将长孙接过去。钱力的奶奶、父母都已经过世,在这边并没有太多牵挂,便下了决心彻底离开,连老房子也要卖掉。钱进家、周围几个邻居都有心想买,却凑不够钱,正好杨瑾也打算买房,钱进就帮他联系,又拿来了钥匙。如今钱力带着妻子与爷爷、小姑住在北京饭店,再过些时候就会去美国了,也急着将房子早些卖出去。很多细节杨瑾也才听到,便笑着说:“既然如此,我们就明天去办手续吧。”钱进点点头,“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打电话,与堂哥约好时间。”事情说定了,杨瑾和鲁盼儿便起身告辞,钱叔、钱婶儿和钱大哥钱大嫂都笑着送出来,再三招呼,“常来家里玩儿!”鲁盼儿和杨瑾答应着,与钱进一起出来,大家到了胡同口的邮电局打电话。交了五分钱的话费,邮电局的工作人员便给了一个号码,按号码拿起电话机,钱进就拨动带着数字的转盘接通了北京饭店,然后再转到了房间,与钱力通了话,约了明天上午九点在房产局。鲁盼儿在一旁隐约听到话筒那边一个男声与钱进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话,很快将事情定下了,“我原来还以为要去饭店找人,不想电话这么方便。”“北京公共电话点儿还挺多的,差不多两三个胡同都能有一个,”钱进在红旗公社插队,自然知道那边电话很少,鲁盼儿恐怕没用过,就笑着解释,“堂爷爷住的北京饭店,每个房间都有一台电话,更是方便极了。”“真好呀!”鲁盼儿不由得再感慨一声,饭店、邮电局、书报亭、商店、公交车站,都在胡同口……“怪不得知青们一定要回北京,哪怕北京的房子比生产队里小很多呢。”第147章 再不回来对于鲁盼儿的感慨, 钱进一笑,“我们家还不算挤, 我爸妈带两个侄子住一间,哥、嫂子和侄女住一间,我平时住校,只有假期回来——邻居家还有祖孙三代人住一间屋的。”“北京在的房子太贵了。”小小的两间房就卖一千二百块,比起红旗公社新盖的大房子贵上好几倍,鲁盼儿也心疼得很。“先前杨瑾家的房子特别大,那可是贝勒府呢。”钱进就说:“就在西城区,差不多有二十几间屋子……”“都是过去的事了。”杨瑾淡淡地打断了他。“算了, 不提了。”钱进果然笑着转了话题,“现在许多单位都开始盖楼房, 我爸我妈和我哥是一个单位的,去年新盖了两幢筒子楼, 可我家因为有这间房子,住房不算紧张,就没有分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