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敛垂眼淡淡:从未记住。你卫焦震惊。他怎么敢在父王面前这样说话?!卫焦能当上太子,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最会讨楚王开心。当其他兄弟都天天惹祸让父王烦心,他只要安安静静不添乱,什么也不做,零分也是满分答卷了。总比其他兄弟负的好。全靠同胞衬托。将讨好楚王视为掌权唯一手段的卫焦,无法想象世上竟还有人敢对父王如此猖狂。卫焦本是想替楚王出气,可卫敛这般回击,反叫楚王更生气了这个逆子真是一点儿没变,还是那么无法无天!楚王强忍着一口气:谁让你回来的?李夫人附耳轻声道:陛下,依妾愚见,七公子应是被秦王赶回来的。当初把七公子送去是为了两国和平,如今又打起来了,他可不就被送回来了么?卫敛似笑非笑:确实愚蠢。李夫人身子一抖。距离这么远,她说的这么小声,公子敛是怎么听见的?卫敛在楚国一向低调。他自幼便懂得韬光养晦,后来又有师傅那个预言,便一直收敛下去。整个楚国少有人知道他的厉害。如今那预言已解决了,他又有底气,自然懒得虚与委蛇。李夫人在深宫泡了二十多年,终日所见只有那一方天地,想的自然简单。浑然不知两国再次开战,质子根本不可能被好端端的送回来,质子人头被送回来还差不多。卫焦见母亲被嘲讽,语气一沉:七王弟,你真是变得无可理喻。父王,儿臣看七王弟如此不知礼,恐怕心已在秦人那边,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此番回来指不定是想当内奸,应该将他拿下,押入大牢,严加审问!楚王点头:焦儿言之有理不管是什么原因,就凭卫敛三番四次以下犯上,他就容不下这个儿子。卫敛轻嗤一声,低低说出两个字。更蠢。哪个当内奸的敢像他这样嚣张。他是来篡位的好么?第112章 太子卫焦气得半死,还想说什么,卫敛又道:我有话要单独对父王说,闲杂人等,还是退下罢。这个闲杂人等,当然是包括了李夫人、吴姬、卫焦与在场所有宫人。楚王脑壳一痛,他不想听这个逆子说话。李夫人立刻道:七公子,你未免越俎代庖了。陛下都没发令你凭什么叫我们退下?卫敛启唇:我有秦国的消息。楚王立即改口:你们都退下!李夫人:李夫人狠狠剜了卫敛一眼,不甘不愿地从楚王身边起身。卫焦眼神带着敌意,和母亲一道甩袖离开。吴姬地位最低,这里没她说话的份儿,闻言麻利地走人。只是与卫敛擦肩而过时偷偷觑着卫敛完美的侧脸,心道这位公子敛还真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好看。等殿中人散去,楚王又端起架子:你当真有秦国的消息?卫敛语气恭谨:岂敢欺瞒父王。楚王冷哼:孤看你没什么不敢的。昔日是儿臣冒犯,父王恕罪。卫敛躬身又一礼,做足了姿态,儿臣到底是楚人,心向着楚国。这些时日在秦国忍辱负重,骗得秦王青睐,对儿臣放松警惕。儿臣已偷看过秦国兵布图,将之记下绘制出来,连夜离秦,只为我楚国尽力。楚王精神一振:你有兵布图?兵布图可是重要的军事机密,知道了就等于抢占先机,届时秦军又有何惧?卫敛道:是。楚王眼珠微转,仍保留几分狐疑:听闻那秦王待你不错,你如何想要背叛他?该不会是同他联合起来诳孤罢?卫敛垂眼,笑容颇有些惨淡:他是待儿臣不薄可也不过是待一只鸟雀,一条鬣狗那样的宠爱罢了。儿臣须眉男子,岂会因雌伏男人身下苟且偷生而自豪?毕生所愿,不过是将其诛杀,一雪前耻!末八字咬牙切齿,犹如滔天之恨。楚王半信半疑:兵布图这么重要的东西,秦王会让你看到?卫敛低头,略微难以启齿:秦王他贪恋儿臣之身。时常不分场合他神情屈辱,儿臣也是在趁他酒醉后在床笫间问出来,等他入睡后偷看到的。卫敛演技太过逼真,楚王瞬间就信了八分。英雄难过美人关,看来秦王也不外如是。这个儿子有多漂亮,他可是知道的。楚王打心底就轻贱那些当娈宠的男子,觉得这种身份卑贱如泥,立刻就能理解卫敛的恨意。一想到这个儿子还是自己亲手送到秦王榻上的,这会儿却还愿意回来为楚国效命,楚王顿时唏嘘:我儿受苦了。卫敛手里还有他需要的兵布图,利益驱使下,楚王不介意施舍一点虚伪的父爱。为国尽忠,儿臣不悔。卫敛低声道,父王将儿臣送去秦国,儿臣是有怨过,才对父王那般大逆不道。可后来儿臣想明白了,父王有何错?错的分明是那残暴不仁的秦王,儿臣岂能恨错了人。而今将功补过,父王可还怪我么?青年在众人面前还是一副冷硬桀骜的模样,在他一人面前却软了语气放低姿态。楚王立即油然生出一股满足感,连声道:不怪不怪。他一顿,神情又有些迫切:那兵布图是在你这儿?可否让孤看看?卫敛称是,呈上半张兵布图。楚王细细端详,图倒是绘制得很精细,不似作假,只是怎么只有半张?楚王急切地问。儿臣还有一个私心,想要父王答应。卫敛直视他,若是成了,儿臣自然会拿出另外半张兵布图。你说。楚王毫不犹豫,孤什么都答应。卫敛一字一句:儿臣想要太子之位。原是为了这个。楚王一听就放松了,卫敛有所图谋还好,就怕他什么都不要,楚王反而不敢信他的忠心。忠心是世上最不可靠的东西,利益才是最坚固的纽带。换一个太子罢了,卫敛若是敢骗他,再废掉就是。比起毫无建树的太子焦,眼下卫敛显然更有价值。好!楚王没有多想,大手一挥,孤这就拟旨!卫敛勾唇:谢父王。楚王快速写好圣旨,将要递给卫敛时,又收了回去,眼中仍有疑虑:你真不是在诓骗孤?儿臣人都在良城,无权无势。卫敛镇静道,若图是假的,父王直接处死儿臣便是。儿臣犯不着为秦王豁出命。至于怎么确认兵布图的真假,就要看接下来的战役会不会胜利了。这其中的时间足够久。足够卫敛将良城拿下。楚王想想也是,这才将圣旨给了他:孤会命人昭告天下,正名你的身份。-出了华鄄殿,卫敛逐渐面无表情,心道抹黑姬越都快成他的日常了,不知道姬越得知后会不会又气得把他按在榻上。答案是一定会。演这一场戏不过是缓兵之计,卫敛不稀罕太子之位,他看上的是王位。卫敛从来都不是无权无势,只是离开楚国太久,想要造反也是需要时间筹谋准备的。楚国与梁国不同。梁国的信仰是国巫,国巫已死,秦军压境,梁军本就濒临崩溃。他弑君之后,梁人会彻底丧失斗志。但楚国此时还未到穷途末路,万众上下一心抵御秦国。他若毫无准备地弑父杀兄,名不正言不顺,成的是千古罪人,还会引起激烈反扑。宫中御林军尚在,他未必能只身走出王宫。他需要一个名目。卫敛今日争取的不是太子位,他争取的是时间。兵布图是卫敛在路上随手绘制的,足以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真按照那图来,楚军会身陷绝境。不至于全军覆没,却会被困于山岭,难以反击。他给楚军留了投降的余地,相信姬越不会赶尽杀绝。战争总要死人。若是没有兵不血刃的良策,那就将伤亡降到最低。至于楚王会不会用那张兵布图那是肯定的事。毕竟以姬越的作战能力,以及楚国如今人才凋零的情况,若是不能未卜先知,楚国绝不是秦国的对手。楚王一定会赌。-我倒要看看,他能和父王说出什么名堂?大殿内,卫焦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一个弃子,他凭什么这么嚣张?焦儿是太子,他还能越到你头上去不成?李夫人道,再多花言巧语,也撼动不了你的地位。话音刚落,宦官携着废太子的诏书来了,并着重强调如今的太子是卫敛。卫焦:李夫人直接白眼一翻,倒在地上晕过去了。-太子?!颜妃听到消息,只觉得心一梗。她的衍儿这么多年都没能当上太子,卫敛是给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摇身一变就成太子了?卫衍也愣了好一会儿,嫉妒之色溢于言表:他怎么配!父王是怎么想的?颜妃见了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心里一万个后悔。早知卫敛这么有本事,她方才就不把话说的那样绝了!-卫敛不关心他们的想法。他出了宫就施展轻功,甩掉身后那些各方派来跟踪的人,秘密出现在太尉府书房。乔鸿飞早已等候多时,见了卫敛,眸色一动,抱拳行礼:七公子不,太子殿下。他知道公子的本事很大。但着实想不到能这么大改立太子何等大事,公子是如何在短短半日内说服陛下的?不过陛下行事本就不靠谱,想一出是一出,将国事视为儿戏。段位和公子差了十万八千里,被忽悠得团团转也很正常夫君,妾身煮了汤,你一道柔和的女声从书房外传来,一名面容清丽的女子推门而入,见了房中青年,双目一怔,手里的汤碗就这么摔在地上。小七!卫湘不可置信地看着他,真的是小七?卫敛神色微微柔和,轻唤了声:阿姊。卫湘立刻提起裙摆小跑过来,上上下下打量卫敛:我听说你回来了,还迟迟不敢信。你怎么样?上回听鸿飞说你在秦国一切安好,可近来秦楚又不太平,你在秦国没受委屈罢?阿姊,我没事。卫敛宽慰她,我这不是回来了么?卫湘望着他微微失神,嘴里喃喃: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姐弟重聚,自然有许多话要提。只是时间不容耽搁,乔鸿飞见差不多了,轻声开口道:夫人,殿下还有正事。卫湘缓过来,点点头:我不打扰你们,你们商量罢。卫湘离开后,卫敛方问:赵将军可在府里?乔鸿飞神色一肃:将军早已接到消息,在密室内等候,殿下请随我来。这书房自有一条密道通往密室。乔鸿飞佩服地想,公子真是料事如神。早在半年以前,卫敛便以家书之名,托乔鸿飞传信给赵老将军。-将军亲启:秦国国宴生变,七国恐有异动,三月内必有战事起,楚恐亦未能置身事外。楚王冤杀将军满门,行事荒诞已令满朝忠臣寒心。楚国朝野尽是宵小,无人再谈精忠报国,何以立足于乱世?余公子之身,亦有驰骋疆场、纵横捭阖之心。家国兴亡,当义不容辞。吾王不堪大任,吾便堪任新王。若有朝一日余归良城,欲诛佞臣,斩昏君,还请将军助我一臂之力。太尉府一叙。若余迟迟未归,将军便当从未见过此信。让将军失望,对您不起。二月初七公子敛第113章 信仰卫敛半年前写下这封信时,原是为自己留的一条退路。彼时他与姬越尚未坦诚相待,解药的事也尚未解决,心里都留着最后一道防线。他便传了这封信,日后姬越若是负他,他待过了二十岁生辰不惧死劫后就回楚国去,踹了楚王自己当王,专门和姬越作对,叫他知道自己可不是好惹的。他一直都有称王的本事。若他与姬越一直好好的,便不回来了。那时卫敛想,若日后他一直不曾回来,留在秦国放弃王位,大概便是爱姬越很深了。只是未想到兜兜转转,卫敛还是回了楚国,却不是和姬越闹了矛盾,而是甘愿陪他一起戎马生涯。卫敛比当时想象的更爱他。-密室内,赵老将军见到卫敛,立即单膝跪地:老臣参见公子。卫敛上前一步将人扶起:将军请起。老臣与将士们,早已恭候公子多时了!赵老将军激动道,只等公子回楚,便可率兵直入王宫,拥公子上位!赵老将军曾是楚国的护国将军,一生对楚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在军中声望极高,还有一支亲训的精兵所向披靡,堪称楚国战神。临老却遭楚王忌惮,安了莫须有的罪名满门抄斩。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他一生忠君为国,接旨后也未起兵造反,只是心如死灰。时年十七岁的卫敛夜闯天牢,迷晕守卫,将赵氏一族直系血脉救出,替换上几个点了哑穴、易容过后的罪大恶极却逍遥法外的恶人,偷梁换柱、瞒天过海。至于那些旁系血脉,人数过多,目标太大,卫敛没能救下来。自那以后,赵老将军彻底对自己效忠的楚王寒了心,转而将公子敛视为新主,欲要拥护其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