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公主喜嫁>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6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62(1 / 1)

d桂圆说:“赏他。”打发了豆羹出去,桂圆问:“公主也是这么想的吗”“嗯,有一半儿。”桂圆在一旁轻轻替她打扇:“那另一半儿呢”“我觉得小哥应该不会喜欢袁大姑娘那样儿的。”刘琰跟小哥的关系不是一般的近,四皇子的性格喜好她不说全都知道吧,也总有个七八分准。那个袁若锦不是不好,以大多数人的目光来看,她挺好,四平八稳,从头到脚都照着“好儿媳妇”“贤妻良母”的规范长的,一分都不错。福玉公主夸过她,其他人提起她也都是满满的赞不绝口。这样的人他们身边已经太多了,大太监们,年长持重的尚宫们,身边的教习、师傅们这些人也都是在严格的规矩下面过了十几乃至几十年的,一抬手,一迈步,一躬身,全都精准的象尺子量出来的一样。刘琰自己对这些人没什么厌烦,因为他们那四方板正的样子跟身边的桌子椅子没什么区别,没活气儿,都不大象人了,谁会莫名的去厌恶一件器物呢可是刘琰觉得,小哥应该不会想要娶一个四四方方板板正正的老婆。都说娶妻娶贤,但真娶了这么一个穿着规矩顶着道理的媳妇,也只能供在家里当当摆设,反正男人可以有不少女人,妻子不喜欢还能纳妾,总会遇着可心的。小哥应该不会想要娶一个姑娘回来当摆设。看小哥平时身边交往的人,呃,当然他们都是男的,可是一个人的喜好总是能看出来一些的。大郑小郑兄弟俩就够没规矩的,大郑还好些,小郑在家有母亲祖母婶子一起宠着,等进宫做伴读,四皇子待他也十分宽厚,他一直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四皇子也都乐呵呵的从来不生气。还有曹家表兄,孟驸马,赵驸马,以及宗室内和他尚算谈得来的刘笱,再加上一个陆轶,全都不是爱守着礼教规矩的人。“嗯”刘琰有点事情想不大明白,在榻上翻了个身,忽然说:“叫豆羹进来。”刘琰打发豆羹去四皇子那儿一趟,找他毛德哥哥也好,小罗弟弟也好,总之要打听打听四皇子今天究竟和袁姑娘说什么了。“奴婢就这么去打听”“就这么打听,”刘琰理直气壮的说:“要是小哥知道了,你就说是我让你去的。”第三百五十章 人选“毛公公,公公你看。”毛德一回头就看见豆羹正站在门边儿对他挤眉弄眼,看见他转头还笑着打了个躬。毛德笑着骂了一句:“猴崽子,站门口做什么还等我请你进来”豆羹当然不是空手来的,他带了一小包茶果来,正巧毛德这会儿歇着,刚沏了茶。“坐。”毛德给他他倒了一杯,豆羹本来已经坐下来,赶紧欠起身两手把茶接过来:“多谢,多谢,我这是有口福,赶上好茶了。”他带来的茶果是雪白白的粉酥,清甜不腻,格外爽口,配毛德沏的这茶正好。就有一点儿不便的是,粉酥外面那层细细的粉面儿会粘在手指上,豆羹就搓了搓手指,毛德干脆把把手指头上的粉面儿给吮了。“你是来打听袁姑娘的吧”豆羹满脸堆笑:“毛哥哥就是毛哥哥,您这双眼把我的心肝脾肺都看透了。”“不是我看你透,”毛德意味深长的说了句:“你已经是第四个来打听这事儿的了。”豆羹一愣,随即笑着问:“前三个都是谁啊”毛德看他一眼:“你真想知道”豆羹把这句话一品:“不不,我不想知道。哥哥还是指点指点我,我回去跟我们公主好回话儿啊。”“其实没什么,袁姑娘是来向四皇子道谢的,说她弟弟袁若清在宫学里生病,承蒙四皇子照应才没出大事。”“还有这事儿呢我都没听说过。”“不是什么大事儿,宫学里现在风气也渐渐不好了,没背景,家世不行的,总要受点排挤,我们殿下若能拉一把手的,也不会坐视不理。”豆羹机灵的捧了一句:“咱殿下一向待人宽厚,这个,还用得着特意来谢”袁姑娘看着可端庄哪,这么多人看着,她非得赶今天道谢当然了,也有可能人家觉得错过今天就没机会再见着四皇子了。也可能豆羹回去的路上猜着前头三个来冲毛德打听消息的人是谁。这不难猜。皇上身边的姚公公算一个,皇后娘娘身边的闵公公算一个,他们肯定会来问的,不亲来也得打发心腹来。那还有一个是谁呢这剩下的一个可就不好猜了。宫里虽然主子不多,但有势力的大太监和尚宫还是有几个的,比如内宫监那边儿的人,四皇子若要办婚事,那可轮到他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他们事先打探一下女家的消息也有可能。当然,说不定是宗正寺那边宗室里头颇有几位“事事关心”的多事人。豆羹就这么一路琢磨着回去了,如实把毛德的话一五一十的回禀给刘琰,自己没有增减一个字,更没有对这事自己妄加揣测和评断。刘琰点点头说:“知道了,你去歇着吧李尚宫那儿应该给你留着甜汤呢,他们都喝过了,你快去喝吧。”豆羹虽然才在毛德那儿喝了茶吃了两块粉酥,但是来回奔波这么一趟,那顶什么事儿啊。李尚宫让人把甜汤热了端给他,当然了,也顺便问了他刚才的差事。跟李尚宫说话,豆羹就比在公主面前要放得开一些。“姑姑,这袁姑娘干嘛找咱四殿下说话呢”李尚宫只是一笑:“你不知道那你说说,袁姑娘是个聪明人,还是个蠢人”豆羹笑了:“奴婢又不认得袁大姑娘,就远远看了两眼,哪能说得清楚呢。”“不要紧,你只管说。”豆羹试探着说:“很多人都夸袁大姑娘好,应该不是个蠢人吧。”李尚宫就笑了:“是啊,应该不蠢,那就是个聪明人了”豆羹只好点头。李尚宫终究没多说什么,只是凭着她在宫里几十年的阅历可以断定。“这事儿没完。”很快豆羹就明白了李尚宫这话的意思。都说出头的橼子先烂,没过几日,就听说了袁大姑娘落水的消息。她当然不是自己往水里跳的,据说当时有不下三个人都看见有人撞她下水。至于是无意撞上,还是有意为之,这就不好说了。之后豆羹还打听着,袁姑娘的那个妹妹,似乎也牵涉到这事儿里头,好象要被打发回老家了。没想到福玉公主请客那天没人落水,拖到今天还是有人落了一回。听说这消息的时候桂圆她们正好在茶房里待着。银杏哎哟一声,压低声音说:“这是,姐妹争夫”桂圆难得的没有呵斥她:“咱们也就是听说,未必准呢。”“这也太狠了,要是这袁大姑娘不会水,那这一下不就送了小命儿了”“送命是不至于,又不是在荒山野岭四下无人的地方,游园做客去的,人那么多,肯定会有人救她的,不过,倘若是由男子救她上来,那这名声”银杏忙点头:“对对,那可嫁不成咱们四殿下了想嫁好点儿的体面人家都难。”“是啊,所以这不是奔着要她的命去的,只要不让她当皇子妃就行。”可难道不取人性命就不恶毒了吗对一个姑娘来说,坏了名声嫁不成好人家,这辈子就毁了一大半啦。“好象还有别家,”莲子也凑近了插一句话:“想让女儿当上皇子妃的人家不少呢。”“四皇子要是听说这事儿,一准心烦的很。”桂圆摇了摇头。四皇子妃的位置被人如此争抢,这已经到了图穷匕现的时候了,不管最后是谁家胜出,谁家中选,这选皇子妃的过程中出了这样的事情,四皇子心里这坎只怕很长时间过不去。而且这些人家奔着名,奔着利,奔着权势富贵来的,四皇子肯定不想娶这样的人家的女儿吧。宜兰殿那边的反应很快,大约是怕夜长梦更多,隔了两天,就快刀斩乱麻定下了四皇子妃的人选,听说是皇上与皇后娘娘一起做的决定。定下来的人叫大家都十分意外不是端庄的袁大姑娘,不是有才气的章敏之姑娘,更不是先前有人猜测过的陈姑娘、张姑娘等人。而是那位听说因为涉嫌嫉妒陷害姐姐而险些要被送回老家去的袁家另一位姑娘,闺名唤作袁若秋。第三百五十一章 袁家不少人起先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又或者,写圣旨的人不熟悉袁家姐妹,把姐姐的名字错写成了妹妹的当然他们没听错,一个人或许会耳误,总不能一群人一起耳误了吧至于写错,那更不会了。写圣旨又不是蒙童写大字,错一个半个的不足为奇,这可是要命的啊哪怕不要命,降职罚俸甚至杖责下狱都有可能,哪怕他们把自家亲爹讣闻上的名字写错也不能把圣旨写错啊。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袁若锦姑娘不应该才是中选的那个吗她落水之后,福玉公主还曾经打发人登门探望过,送了一份儿厚礼过去。谁都知道福玉公主经常替曹皇后办事分忧,这袁姑娘落水,福玉公主送礼,摆明了就是袁大姑娘中选了,福玉公主是替曹皇后看望未来的儿媳妇啊。而她妹妹袁若秋,以及一位张姑娘,明明是陷害袁若锦落水的罪魁祸首啊。这怎么好人落了选,坏心眼儿的倒中选了豆羹想到李尚宫说“这事儿没完”,是不是李尚宫当初就预见到了今天这一出豆羹当然知道自己没耳误,写圣旨的人也没手误,当然皇上、皇后娘娘和四皇子殿下肯定不会糊涂到一起挑错人。那也就是说,前几天的事儿必定有内情,事实真相肯定不是外面纷传的那些。豆羹极力回想袁家那位袁若秋姑娘的模样,但是他当时离得远,看得不真切。依稀记得个子不如她姐姐高,虽然脸庞也是鹅蛋脸,但是看着人要瘦些。之后姑娘们都在一处,豆羹就没多注意过她了。刘琰听到消息的时候反而没多意外。银杏可是意外死了,心里象揣着猫一样,抓挠得难受。难受也得受着。她可不想再被训斥,被责罚了。李尚宫早就把道理给她讲明白了,当奴婢就别好奇,知道的多了未必是件好事,话说多了更不是一件好事。刘琰和刘雨一起去宜兰殿请安说话。儿媳妇终于定下来了,这可值得恭喜啊。曹皇后面带微笑,先问刘雨晚上睡的怎么样,赵太医开的药有没有按时吃,又问刘琰:“程先生夸你最近画画有长进了,字也写的认真。”刘琰就笑:“不提程先生,母后,我就是想问问,怎么最后选的不是袁大姑娘,而是她妹妹”曹皇后让人给她们一人端了一碗羹汤:“这个啊,你们四哥本来性子就够安静的,象个小老头儿一样,应该给他娶个活泼些的媳妇,不然两个人你稳重,我更稳重,坐在一起哪有话说”刘琰坐到曹皇后身边儿去:“哎呀母后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这袁若秋姑娘,是你看中的还是小哥看中的那个落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一旁英罗笑着说:“瞧公主这话问的,一串一串的,倒是让人先答哪一个”刘雨在一旁也是满脸的好奇。“那就说最要紧的一个。”刘琰笑嘻嘻的:“袁若秋是小哥自己看中的吗”曹皇后戳了一下她的脑门:“就你机灵。”没错,这才是最要紧的关键啊。“你小哥是个端方持重的人,可不会做什么轻薄越礼之事。”曹皇后先定下调子,然后才肯定了刘琰的猜测:“你小哥和袁姑娘连话都没说过,就是袁家有个儿子托门路跟着到宫学来念书,你小哥帮过他,后来他为了表示谢意,送了两本古籍,你小哥也是个爱书的人,知道这两本书可比一盒金子值钱,没收,他说那是他二姐给准备的,原是她二姐生母的陪嫁。”“怎么他们还不是一个娘生的”英罗在一旁解释:“袁大姑娘的母亲是原配,二姑娘母亲是继室,袁家这位公子的母亲是妾室,他们家还有两个庶出的姑娘,一家兄弟姐妹五个,都不同母。”这可真是光听就知道袁家这情形清静不了。“所以小哥是从袁姑娘弟弟口中知道她的啊”英罗接着说:“事情都过去好几个月了,袁大姑娘在公主府游湖那天特意跟四皇子道谢,这谢也真是有诚意啊。”曹皇后问刘琰:“你好象一开始就不怎么喜欢袁大姑娘”“我就是觉得她既然是个恪守礼仪规范的人,就不该那时候去找小哥说话,她知道会有很多人看见,就算这事儿有个再光明坦荡的理由,别人依旧会议论纷纷,诸多揣测。为了她自己和小哥的名声她都不该这么做。”刘雨附和了一句:“正是这个理儿,若是一个直率的不拘小节的人做这事,倒说得通,她做就说不通了。”刘琰说:“而且吧,我以前听说袁家的一点事,就总觉得有哪儿不对,后来有事就抛到一边了,这几天再想,还是觉得有哪儿不对。”曹皇后问:“你什么时候打听袁家的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