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公主喜嫁>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6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165(1 / 1)

d点吃。甜羹里一粒粒银杏焖得绵软糯香,刘琰以前不爱吃银杏,总觉得味儿有点怪,但是后来也不知是口味变了,还是膳房做得格外精致,银杏吃着也挺香的。乐署的人热热闹闹的又唱又跳,刘雨让人给了笔赏,打发他们出去了。桂圆还说:“乐署这几年也很会偷懒了,也没有什么新曲新舞乐,整天就是老几样翻来覆去的演,早就看烦了。”李尚宫笑着说:“那是皇上不好这个,乐署那边现在拢共就一二百人吧还要算上乐师、教习、管事,剩下的人全都算上能有几个前朝皇帝喜欢大乐舞,哪一场不得几十上百人那会儿乐署占了南宫靠宫门处的一片宫院,足足有近千人呢,每天的吹拉弹唱练功吊嗓子,热闹归热闹,可是也太不正经了。”桂圆心说那确实不象个样子了,也怪不得前朝要亡。李尚宫还说:“你年纪小,没赶上,我那会儿才进宫没几年,跟着大宫女做事。前朝最后那几年,宫里也乱得不成样子了,我们晚上睡觉都提心吊胆,就连白天都不大敢出院门,生怕惹祸上身。现在好些年轻的孩子总抱怨宫规严,过得苦,让她们到那时候看看,就知道现在日子过得多舒坦了。”桂圆以前不敢问,现在李尚宫自己提起来了,她小声问:“那几年京里也都是乱兵,李姑姑你们那会儿是怎么躲过来的”李尚宫抬起头来,表情有那么一会儿尽是茫然:“我自己都不去想,那些事情都跟恶梦一样。那会儿皇帝跑了,能跟着一起跑的人不多,倒有九成人都扔在了宫里。那些娘娘们平时多神气,那会儿一个个哭着喊着不成样子,好多人趁乱就逃出宫去,还有一多半没逃出去,心里还抱着指望,觉得那些人不会打进宫里”那时候的情形李尚宫一辈子也忘不了。这宫苑象是变成了修罗场,认识不认识的人尸横满地,血淌的到处都是,闭上眼也躲不开那冲鼻的腥骚焦臭味儿。端肃的宫门洞开着,帘栊帐幔撕扯得七零八落,还有她过去曾见过的,那些高高在上的娘娘,赤身露体狰狞惨死的情状李尚宫经过那样的世道活下来,不知道有多感激现在的太平。但是象桂圆她们这个年纪,甚至更年轻一些的宫人太监,不知道战乱时人命如草芥,朝不保夕的惨痛,一门心思想着好吃好穿好排场,哪里知道这太平日子有多不易。莲子从外头端了个托盘进来,还有一小壶酒:“姑姑今天也忙了半天了,快歇一歇吧。”李尚宫把菜倒是留下了,酒放到了一旁。虽然今天是五公主芳辰,她哪怕喝那么一两二两的酒也没事,况且酒也都是淡酒。但是李尚宫这人对旁人严,对自己也不宽纵,越是这样人多事杂的日子,越不能掉以轻心。上次宜兰殿不就是过年时候出的事旁人能忘,李尚宫可不会轻易就忘记了。结果她这小心还真没白担,晚膳之后,东苑这边一天的热闹也都散了,各处宫门一闭,东苑这边顿时冷清凄凉。毕竟这边地方大,人却少,两位公主,再加刘纹他们姐弟俩而已,一共就住了三处宫院,人气不足。白天还好,晚上这里灯火零星,看着跟荒山野岭一样。“有人在水边烧纸”豆羹点头:“华子他们看着火光亮,没敢离太近,在假山后面看了看,说象是两个女子他留了小李子在那儿等着,自己先回来报个信儿。”宫里是不许私下烧纸祭祀的,敢违规犯法的抓起来最轻也是二十杖,身上的差事也得剥了,罚去做苦役。但是宫人、太监都离乡背井的,十个里面倒有八个身世飘零的,这种偷偷想给家人烧个纸的不止今天才有,月月都能逮着几个。当然这事儿不是豆羹他们管,逮了这烧纸的不算什么功劳,要是心情好放过去也未尝不可。毕竟东苑这一片儿,大家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是他们安和宫的人,那有可能是麓景轩的人,要不就是郡主姐弟俩手下的人,真举报了,逮了,那逮着熟人的机率比较大。豆羹这么回禀之后,等李尚宫吩咐。他觉得这事儿也是小事儿一桩,李尚宫未必会管。果然李尚宫略微沉吟,就说:“让小李子也回来吧,不用管只要没把火烧到树上就行。”豆羹应了一声赶紧出去了。不过这个天儿草树都还没尽枯,不是天干物燥的时节,想烧起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水边烧纸的人究竟是谁,李尚宫心里能猜着个五六分。但是话说回来,这事儿跟安和宫又没关系,她何必多管闲事呢,管也没好处啊。不光是她,豆羹心里也有点数。旁人他不知道,但今天是五公主的生辰也是五公主那个短命的生母崔嫔的忌辰了。崔嫔这个人,宫里向来没人提,五公主如果想让人给烧点纸钱表表孝心,那也不奇怪。第三百五十七章 重阳重阳节,九月初九日。刘琰挺好奇的打量着袁若秋。之前也见过,可那时候袁若秋还不是她嫂子,现在不一样了。袁若秋的相貌真的很标致,很讨人喜欢。她话也不多,旁人说话的时候,她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听丰,脸上常带着恬静的微笑,一点儿也不会讨人厌。当然她也不是从头到尾沉默不语,偶尔说上一两句,虽然没有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是言之有物,看得出来从前的教养必定不差。好些东西容易做伪,可是一个人的本质不会因为穿上绫罗锦缎的衣裳,戴上满头珠翠首饰就会变得不同,而言谈举止,眼界气韵,这些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得来的。而且这位袁姑娘还不是个死板无趣的人。有人说看戏,她也能跟着说上一两句行头贵贱。有人说花木,她也知道什么季节当赏什么花,这花若插瓶又该如何摆设。总之,目前看来挑不出什么毛病。过了重阳之后福玉公主邀她们一起去骑马,袁若秋骑马骑得也好,竟然不象一般书香门第的女儿那样娇怯怯的,她们那骑马哪能叫骑马不过叫人搭个软鞍,侧身坐着,前头还得配个牵马的,走起来四平八稳,慢慢悠悠,那也叫骑马那跟坐人抬的软轿也差不多。刘琰就好奇问了这问题,袁若秋笑着说:“我在乡下庄子里住了好几年,但凡庄子上孩子会的我都学会了,不光骑马,钓鱼、捉虾、爬树、逮兔子,挖坑烧火烤芋头烧麻雀没我不会的。”刘家姐妹顿时对她好感大增她们也是乡下姑娘出身,这些贵女们琴棋书画的玩意儿都是后来恶补的,这些年固然过得富贵已极,可是要说自在,还是早年在乡下的时候过得更自在。她们出来的时候赶早,登山的时候太阳才刚刚升起,道旁的草木枝叶上头凝结的露水沾在身上,不多时就将头发衣裳都打湿了。到了护国寺头一件事是先换衣裳,头发也用软布擦干。刘琰为了骑马方便,就没让人再给她梳髻,不过将头发分作两股,辫成了眼下京中比较流行的葡萄辫。纵然公主对穿戴不上心,身边的这些人却不能不上心,这看似普通的辫子,也用明珠编在上头,发梢还缀上了金缀角。刘琰自己扯过辫子看了看:“很不用讲究,我就怕骑马的时候不当心会掉了。”说起马,她这马鞍子做得也精致,鞍辔上的流苏缨络和银铃铛也都讲究得很。两个太监伺候着公主的枣红马,照料得比伺候祖宗还精心。就怕再出个什么坠马、刺客之事,两人盯着这马眼都不敢眨。公主上了马,后头的侍卫太监们连忙跟上。刘琰没有跑远,就沿着河岸边跑了一段路,秋风微凉,秋天的太阳也与夏天不同。没有夏天那么炽烈酷热,却显得更加灿烂明朗,满山的叶子被秋风一吹,变得花色斑斓,红的黄的绿的,那颜色在阳光下浓艳的象要溢出来,干爽的草叶被秋风吹得呼啦啦的作响,连秋天的河水都更加清澈,映着蓝蓝的天色,水面有如一条彩绸,变幻着形貌,一路奔流远方。刘琰就在桥边停下,这会儿太阳早升起来了,今天重阳,来护国寺上香,赏秋景的人着实不少,走路来的,骑马的,坐轿的,还有小贩挎着篮子兜售香烛、吃食。刘琰也打发人去买了一份儿重阳糕来。其实就是白米糕,上面撒上点儿菊花瓣儿,下面垫的是菊花叶,染了菊花香气,就叫做重阳糕了。刘琰本来是想尝的,可是豆羹赶紧抢上前一步:“奴婢今天早上出来的急也没吃什么东西,这会儿肚里正饿,公主赏奴婢先尝一块吧。”难道随便买块糕里面还能有人下毒害她可是看豆羹那一脸焦急殷切的样子,刘琰也不是为难人的性子,示意他取了一块糕。豆羹把一块糕分了三口吃品的那叫一个细,象是要凭自己的舌头把里头的所以配料工序全尝个明白不可。“这面磨得细,糕也打得结实,”豆羹把糕咽下去:“虽然没搁多少糖,可是米糕天然也有点甜味,做得算不错了。”都被他这么仔细的品评过了,刘琰对这重阳糕也没多大兴致了。其实她出来也带着糕点,里面也有重阳糕。宫里的做法自然比外面要考究得多,面那是细磨的,磨好了之后还要筛个至少五遍,用的糖、油和其它配料全是最上等的,哪是外头这两文一块的重阳糕能比得上的刘琰歇了一会儿又翻身上马,绕过放生池、碑林,落雁泉、还去了看了看离护国寺不远的佛洞,这佛洞里外都是佛像,在山石上雕出来,有的显得粗陋,有的却极精致,大大小小,高低远近各有不同。这些佛像有的是富人家请人雕刻的,也有信徒自己发愿在这儿一雕就是好几年、十几年的。等她转了一圈儿回来,已经到了正午时分,福玉公主她们拜过了佛,上了香,还抽了签筒,这会儿都已经找人解完签了。刘芳求的是子嗣,是个中等签儿,不好也不坏,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说要耐心等候机缘。“我也给你求了一签。”刘琰端起茶喝了一大口,这茶不凉不热正宜入口。“这还能代求的”“当然了,”刘芳笑嘻嘻的说:“还求了个好签呢,我帮你问了姻缘,解签的那个师傅说,你好事将近了。”刘琰摇头:“你们肯定没少给香油钱,那解签的还不是净捡好听的话说。反正那些签文都云山雾遮的,好话歹话还不全凭他们一张嘴嘛。”刘芳不知怎么忽然想起赵磊同她说过的话,他说,那些求神拜佛的人,都是有所求的,日子过得总有不如意,所以寄望神佛能大发慈悲让自己的心愿实现。刘琰的日子可没有什么不如意,她就不怎么信这些。第三百五十八章 素斋护国寺里素斋做得是一绝,素八珍,干烧笋,莲藕汤,还有一道什锦饭。刘琰尤其喜欢素八珍和什锦饭。素八珍的汤汁浓浓稠稠的,十分鲜美。什锦饭就更不用说了,里面内容格外丰富,一掀盖子那香气就直往人鼻孔里钻,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这饭吃着比闻着更香。俗话说新米陈麦,米就是越新越好吃,将当季的新米和山药、荸荠、鲜菇、银杏、栗仁儿混在一起蒸熟奇就奇在放了这么多配料,味道却一点都不杂乱混浊,就这个饭,不用菜她都能吃下三大碗。刘芳都要劝她:“小心积食,逮着喜欢的也不能这么猛吃。真喜欢这个饭,回去叫膳房照样学着做就行了。”福玉公主笑着说:“膳房怕是做不出来,护国寺这几样拿手菜都是他们的独门手艺,外面也有人学着做过,配料都一样,做不出这个味儿来。”“那叫人抄一张方子带回去也是一样的,反正咱们又不会给他散出去抢了他们寺里的生意。”刘琰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天天吃就不稀罕了,下次再来也是一样。”反正今天是吃过瘾了。袁若秋在公主们面前吃东西也没有装斯文,换成旁人,可能做个样子吃上两口就说饱了,生怕被人说贪嘴,又怕吃东西姿态不雅让人看见。她虽然没有刘琰那么好胃口,饭也吃了满满一碗,还喝了一碗莲藕汤。福玉公主挺喜欢她这样的姑娘。那种整天饭不好生吃,看上去娇弱弱病歪歪的姑娘,福玉公主是满心看不惯。袁若秋被福玉公主这么一夸,也落落大方没做出什么羞怯之态来:“不敢当公主的夸奖,其实以前家里请的教习,还有现在宫里指给我的尚宫姑姑教起规矩来也都是很严格的,不过我想着,那些规矩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这会儿又没旁人,也不必为难自己。”福玉公主点头说:“说的没错,讲规矩本不是错事,但人不能被规矩捆住手脚。”还有一句话福玉公主没说,不过将来袁若秋嫁给四皇子,慢慢的也会明白。规矩这种东西也是因人而异的,越是有身份的人其实越不讲究这个。袁若秋现在还要学规矩,但是等她成了四皇子妃,规矩嘛,也就是那么回事儿,要紧的场合不出错也就行了。后半晌刘琰还舍不得走,领着人在护国寺的碑林后头差点儿玩疯了。这会儿山上的野枣儿、红山果,野葡萄都熟了,刘芳见她摘这个,还说:“这些东西酸得很,除了皮儿就是核,干巴巴的又没汁水,摘了做什么”话没说完就被刘琰往她嘴里塞了两颗野葡萄。别看这葡萄不大,样子也不好看,紫黑紫黑的,有的葡萄破了,汁儿淌出来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