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公主喜嫁>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23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公主喜嫁 分节阅读 236(1 / 1)

d,平安就好。刘琰问:“驸马还好吗”说到这个桂圆又笑了:“驸马全身发僵,坐都坐不稳,想抱孩子,结果手伸出来之后倒把接生嬷嬷吓了一跳,公主你猜怎么着他的手指头不知怎么并拢在一起,伸不直也展不开了。”“哎哟,别是真吓出病来了吧”“太医说没大碍,说让他歇一会儿,再让人扶着走动走动就好了。”说真的,桂圆也理解不了怎么有人能因为妻子生孩子就紧张到这个地步。以前听人说会有人吓得手足无措,魂不附体的,桂圆觉得那都是夸张的说法,没想到今天真见着活生生的例子了。“赵驸马还真是个性情中人。”桂圆连忙附和:“公主说得是,赵驸马和三公主真是恩爱,要不是关心情切,赵驸马哪会急成这个样子,这可做不得假,太医都叫他吓坏了,一面盯着产室里的三公主,一面还要盯着产室外的这位驸马呢。”可怜的太医,不过相信回头曹皇后会给他一份绝对不薄的赏赐。毕竟三公主给皇上和皇后又添了个外孙女嘛。刘琰第二天才看见这个小外甥女。这孩子看起来还有些皱巴巴的,头发稀疏,皮肤发红,眼睛紧紧闭着,呼吸的时候小鼻孔一张一张的。不如二姐姐的女儿好看曹皇后倒是很高兴:“这孩子生得秀气,你看,鼻子嘴巴都小小的,脸庞生得也好。”刘琰去探望刘芳。刘芳精神倒还好,笑吟吟的靠坐在榻边,赵磊笨手笨脚的端着一碗汤喂她。不过这活儿他显然做得不熟,舀起汤来吹了吹汤被吹回碗里去不少,可能还滴洒出去不少,最后喂到刘芳嘴里的时候还要再洒个几滴。这么下来一碗汤刘芳能不能喝到一半都难说。但是刘芳看起来就很高兴,瞧她的样子,这汤是什么滋味儿根本不重要,哪怕赵磊这会儿给她喂的是白水,她大概也喝得有滋有味的。刘琰觉得自己这会儿进去挺多余的,于是她在门外头站了一站,就转身原路回去了。从上到下,人人都喜气洋洋的,没谁不开眼的提起三公主一心想要儿子却得了女儿这件事。刘芳是这么和刘琰说的:“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就这么睡在我旁边,我就这么盯着她看,一看好半天连眨眼都忘了。以前只听说,什么捧在手里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现在我算是明白了,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对她好,就想把我所有的全给她。”别人都没提起的事情,刘芳自己倒是说出来了:“一开始我就想要个儿子,可是生的时候我就在想,只要能好好的生下来,孩子也太太平平没灾没病的,那儿子或是女儿都无所谓。等到现在看着她,抱过她了,就算谁给我十个儿子跟我换,我也不能换走她。”第五百一十三章 尝鲜“就是得从现在起就给她攒嫁妆了”刘琰被她逗得直笑。这刚刚生下孩子才一天不到,孩子还没睁开眼呢,她就惦记着嫁妆是不是想得也忒长远了“别笑,我又不是在说笑话。女子活在这世上太不容易了,要是娘家不得力,嫁妆又不丰厚,那将来的日子就跟在黄连水里泡着一样。”刘琰有些疑惑起来:“三姐姐,是不是赵磊欺负你了”“没有没有,”刘芳连忙解释:“驸马他挺好的,我也没受过什么委屈,不过出了宫以后经的事情多,见的人也多,象咱们这么好命的人天底下能有几个呢多数还是要受气的。”这个刘琰倒是不反对。姑娘家不管出嫁前过得如何,出嫁之后总归是到旁人家生活,一应生活习惯,亲戚妯娌姑嫂全是陌生的,而且她对于婆家人来说,也是个外人,上来先给几个下马威,立起规矩来再说。刘芳正在琢磨:“我得多攒点地,再让驸马多画点画。”刘琰忍着笑说:“攒地的话,现在京城附近也没什么无主的地了,你要买田可要当心,大姐姐不就差点儿被人坑了至于画画,其实画儿这种东西呢,也和其他东西一样的,少了才稀罕,一多了、滥了,那就不值钱了。”刘芳点头感慨:“你说得是。”前年福玉公主府就险些出一桩丑事,有人打着公主的旗号在外头买地。说是买,其实就是想强占,幸好福玉公主及时发现,不然这黑锅一定是她在背了。那些御史言官才不管这事儿是不是福玉公主的主意呢,哪怕不是,她也得落个御下不严的错处。“三姐姐,你可还疼吗”刘芳轻声抱怨:“疼,怎么不疼呢,不过比昨天是好多了。而且就算是疼,看着这个孩子,疼也就忘了。”刘芳毕竟才生过孩子身子虚,说了会儿话,她就靠在床头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刘琰出来之后还找太医问了问,确定刘芳这样只是因为产生身子虚弱,只要好好调养就没事了,这才松了一口气。等刘琰回到安和宫自己寝殿里,倒头结结实实的睡了一觉。不知道为什么,一入秋她总是困得很,人家说春困秋乏,刘琰觉得,也许是一个炎热的长夏过完,因为胃口不好,睡的也不踏实,所以身子疲乏,要在秋天找补。不过她今天特别疲倦,完全是因为昨天的事情太多了。小哥携着袁氏认亲,三姐生孩子。尤其是后一件。以前生孩子的人也有,但是刘芳不同啊,早上见她的时候,还挺着个大肚子,等到晚上,肚子空了,孩子生出来了。这世上突然就多出了这么一个小人。要说新奇也不算新奇,因为这世上每个人都这么生出来的,十月怀胎,一朝瓜熟蒂落。等刘琰睡醒,李尚宫进来说,四皇子妃打发人送了两道菜来。“送菜”李尚宫笑着说:“说是她老家岱郡那边儿的菜色,跟京城的风味一样,特意让人做了送与公主尝个鲜。”“四嫂倒是有心了。”认亲的时候,袁若秋当然是给见面礼的。之前的嫂子们,朱氏太早了不提,后头的马氏、萧氏,小朱氏,都是按规矩来,送的都是针线,不过是不是亲手做的那就不好说了。马氏那个有八成是她自己做的,萧氏的就难说了,至于小朱氏,刘琰总觉得这个人有点捉摸不透,当时小朱氏送的也就是一双鞋子。昨天认亲袁若秋送的也是针线。“是什么菜”“一道是豆腐,一道是汤。都还热着呢,公主要不要尝尝”“成,端来我尝尝吧。”确实只是尝了尝。豆腐是红通通的,刘琰尝了一口,鲜辣那辣味儿呛得她直接就打了一个大喷嚏,吓得李尚宫赶紧说:“撤了,快撤了。”刘琰摆摆手说:“没事儿。”说是没事儿,可是那股辣乎乎的热气不光冲了鼻子,还在往上蹿,刘琰眼圈儿都红了,看起来委屈得都要哭了。其实真不是委屈,就是那辣劲儿冲的。“没想到岱郡那边菜色这么”刘琰想了想,没找出一个贴切的词来形容:“以前光听说岱郡那边民风彪悍,没想到这做菜的口味也这么暴烈。”虽然暴烈这个词不是用来形容菜肴口味的,可刘琰这会儿实在想不出别的词儿来了。“公主可吃不惯这些,那汤我也让人一道撤了吧。”“我再尝一口吧。”李尚宫亲自给刘琰盛汤,真的只盛了一口,还嘱咐刘琰:“公主慢慢的喝,别烫着。”其实这汤做好了又送来,再烫也烫不到哪儿去了。刘琰出于谨慎起见,浅浅的抿了一口。噫刘琰的脸皱成了一团,这道汤怎么这么酸岱郡人的口味和京城这边实在差太多了。“公主,是不是也辣得很快喝口水漱一漱吧。”“这个倒不辣,就是酸。”刘琰摇头:“这个一般人真是吃不惯。”李尚宫赶紧让人把汤也一道撤了,难免在心里抱怨起四皇子妃来了。这四皇子妃行事也太没谱了,她身边的人难道也不会教导劝诫吗虽然民间刚过门的新媳妇,也有洗手做羹汤的习俗,四皇子妃成亲之后还住在宫中,送一两道菜肴过来也算是应景,可这菜也不能乱送啊。她让做的这些家乡菜,一般人都吃不惯,更不要说公主一直锦衣玉食,哪里吃得下这些。到底是四皇子妃不用心,还是有人从中做了手脚啊刘琰倒是没生气,喝了口茶冲淡了嘴里的酸味儿,笑着说:“这菜做的确实挺新鲜,以前没尝过。岱郡太远我是去不了,不过却能在宫中尝到了地道的岱郡口味,回头见了四嫂我倒是得谢谢她。”李尚宫觉得自家公主就是脾气太好了,四皇子妃这菜送的鲁莽,换个人指不定怎么动气呢,结怨结仇都是可能的。第五百一十四章 游园刘琰收下了四皇子妃送来的两道岱郡的特色菜,也让人回送了她两道菜。这两道菜是刘琰的家乡口味现在在宫里头的御厨们,要说谁不会做两道皇上的家乡菜,那这御厨真是白干了。现在公主一声吩咐,膳房的人可不敢怠慢,赶紧做两样拿手特色菜送与四皇子妃,不到片刻就备齐了让人送去了。四皇子今天在做什么呢他在带着新婚妻子逛了逛皇宫。婚礼是在宫中办的,但是他马上就要迁出宫外了。想着妻子虽然嫁进了皇家,但是除了崇德殿,她根本不知道皇宫是个什么样子,这实在说不过去。所以尽管要做的事情很多,四皇子还抽出了半天功夫,带着新婚妻子把皇宫走一走。其实宫苑虽大,大部分却都处于荒废之中。除了前朝三大殿部分,后宫的大多数宫院都是空置上锁的。后宫的东半部分还好,宜兰殿,御花园,春和殿等等地方都修缮维护得不错,过了春和门就是东苑,这边公主们正在居住和曾经住过的地方也都修整的十分整齐,东苑的花园湖泊虽然没有御花园那么大,但是精致之处更胜一筹。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当初皇上和曹皇后才把东苑安排给公主们居住,这儿与后宫隔了一道春和门,也更清静,人事纷乱也少了许多。四皇子带着袁若秋,从崇德殿出来后向西行,绕过宜兰殿去了御花园。御花园里景致美不胜收,虽然才下过雨,但是湖水明澈,松柏苍翠,桂花已经开了,那股特有的甜香被秋风吹着一阵阵的飘过来,让人觉得格外清爽舒畅。“前面就是千波池,以前我和三哥、还有姐妹们在这里乘船游湖,千波池里的鱼儿极多,现在已经到了秋日,若是夏日到来这里,荷花荷叶铺满湖面,美不胜收。”袁若秋左顾右盼,笑着说:“这儿可比长明湖还要美,且清静。”四皇子笑了。那是自然的,千波池是皇家宫苑,每天有专人打理,而且除了宫中寥寥数人,旁人哪里能来这里游赏长明湖那儿可是够热闹的,游船花舫昼夜不停的在湖面上穿行,游人来来往往,湖边不但有住户、商铺,还有不少有钱有势的人修建的花园、别苑、豪宅,嗯,还有不少勾栏瓦舍。“热闹有热闹的好,清静也有清静的好。”从千波池边经过,四皇子带着袁若秋绕过牡丹园、御宴台、枫林阁,红石林,在烟波亭歇息。“这些亭台楼阁很多都是一直沿袭下来的旧称,父皇没有另改过名字,有很多地方的匾额都没换过,烟波亭就是,上面的匾额是前朝皇帝手书,父皇有一次到这里,笑着说,虽然做不好皇帝,倒是写得一笔好字,这匾就一直挂在这里。”袁若秋也抬起头瞧这块匾。不说写字的人身份怎么样,字确实是好字,笔触优美柔软,烟波亭三个字写的很有意境。袁若秋说:“父皇胸襟豁达,非常人能及。”四皇子笑笑:“这是自然的。”喝过一杯茶,他们打算掉头回崇德殿,毛德已经差人过来传信,说四公主回送了两道菜给四皇子妃。另外,外头四皇子府第那边过来禀报,说先行送出宫去的物件和奴婢都已经安置妥当了,就是书房的布置下头人不敢自作主张。四皇子和袁若秋本来也已经要回去了,该是用膳的时候了。宫里规矩大,所有的事情都有定规,几时起,几时睡,几时用膳几时读书,误了时辰总归是不大合规矩的。毛德跟在辇轿的后头走着,脸上面无表情,心里却在不停的猜度权衡。皇子妃进了门,以后要办的事情就更多了,皇子妃身边的几个人,毛德早就打听清楚了。贴身伺候的人里头,只有一个是原来袁家的人,其他全是内宫监当时拨过去的宫人,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这些人本就是宫里的,规矩熟,人面熟,皇子妃虽然才嫁进来,但是有这些人在身边儿帮衬着,能少好些麻烦。但同样的,这些人不象袁家的奴婢那样对她忠心,一般的事情没问题,若是袁氏想做点儿什么有风险的事,这些人会不会惟命是从那就不好说了。迁居宫外之后,府里的事务会分成两部分,外头的事情毛德自知不可能管得了,但府内后院的事情,毛德一定要抓在自己手里,对皇子妃嘛,毛德当然要恭敬,但恭敬不代表袁氏的话他一定要听从。反正他的主子就四皇子一个,皇子妃嘛,毛德可不买她的账。袁氏可能不久之后就会发现,她能管的只有她自己屋子里的人和事,内院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