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年纪心眼比筛子还多。“大少奶奶。”秋氏走了过来红着脸道:“大少奶奶,婢妾给您做了两个肚篼,您看合不合适。”“姨娘,做女红很费眼睛,你不用替我操心的。”在这个家里,真正辛苦的是秋氏,一日三餐任劳任怨去取,回头还要浆洗衣物,还要带孩子,没想到还替自己做女红,皆因为之前那个肚篼被江飞远揣进了怀里,她嫌弃直接让秋氏给江景远做了尿布。“大少奶奶,婢妾没事。”秋氏道:“要不是大少奶奶,咱们家哪有这样的好日子。”秋氏看得出来,江丽远这个大小姐看不起大少奶奶,但却又依附着她。这些世家小姐真正就像是吸血虫一样的,秋氏也看不起。做人,最基本的就是感恩,她不懂正说着话,江景远醒了,秋氏就将她抱了过来。“真乖,来,叫大嫂。”一岁多的小娃娃,长得白白的,虽然不胖,但也肉嘟嘟的,马如月真的很喜欢,只要在家就会逗她。“大嫂”软软糯糯的一声大嫂,还没长齐的牙,清口水跟着流下来。“哈哈哈,真逗。”马如月一边拿了自己的手绢给她擦着口水一边回头对秋氏道:“姨娘,看看二小姐真乖,一天一个样,以后就会长成大姑娘,长大后一定像姨娘一样温柔漂亮,姨娘,你的好日子在后面呢,你以后会享二小姐的福的。”“承大少奶奶的吉言。”秋氏听着这话心里很慰贴,是的,比起眼前的马如月,她至少有未来,她还有一个二小姐,可是,大少奶奶除了守着那个牌位,什么都没有,女人是同情女人的。马如月知道秋氏的心思,对同情一向是不屑的,她是马如月,她不需要同情,小小的江家还困不住她。要不是想着替原主报恩,这会儿早就远走高飞了,她不信自己还活不出个人样子。第九十二章 情况严重江智远果然去了学堂,有江二老太爷的默许,先生自然对这位半路弟子关照有佳,又发现人家确实是读书的人才,立即就告诉了江二老太爷。“那是我们江家的希望,有劳先生费心了。”送走了先生,江二老太爷心里矛盾异常。为公,他当然希望江智远能考个功名;可是,他也知道,一旦江智远考上功名,江家大族的很多东西就会有所改变。于私,他恨不能将大房压得死死的,大房就只有这么一个江智远,压住了他一切就没有变数了。想了半天,最后决定任其自然。“我告诉你,你去学堂有两个目的。”江二老太爷找来了孙子:“一就是跟着江智远,不管你是玩还是学习,时时刻刻跟着他;第二个,就是改变你之前的各种不着调的气息,让那马氏对你刮目相看,到时候水到渠成,我就让她转房给你当媳妇儿”“好的,爷爷,孙儿一定听您的。”跟着江智远很无趣,这人就是一个书呆子。不过,为了女人,为了那个还是黄花大闺女的小寡妇,他忍,他乐意看着江飞远出去的背影,江二老太爷叹了口气,这孙子太不是孙子了,心里就只有女人,学什么学,他几斤几两自己还不清楚吗让他跟着江智远,就是要耽搁他的时间,故意引诱他不上进,这也算是一个间接的法子。“大嫂,那个混蛋又来了。”江丽远看着江飞远心里就窝火。“他来他的,你和姨娘在屋里绣你的花,关什么事呀。”不得不说,江飞远的脸皮不是一二般的厚,江智远根本就不理他还是每天准时报道。他来的时候也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盯着自己不转眼了,不过,马如月依然从他的眼底看到了那份奸滑,狗又岂能改得了吃屎的习惯,哪怕拿着一本书和江智远相对而坐,也不过是挂了个羊头卖个狗肉。“二哥,看书累了吧”“二哥,不如,我们一起去打牌可好玩了,才学会的”“二哥,你喝过酒吗”悄悄的问着江智远,马如月就将这些话当放屁,如果江智远自己心性不坚被诱惑了也活该。人一生总会面对各种诱惑,你连你自己的目标都看不准,经历了这么多还不有学乖,那谁也没有办法的。“大嫂,您去哪”江智远突然问着马如月。“我今天不当值,我去马家村,明天中午直接去大伙房。”马如月意外的发现,现在她的先遣受限,不管去哪儿,江智远都会问一遍。暗恋中的小男孩,理解马如月的态度很是和蔼可亲的。江飞远总会来山上,大嫂离开也是好事的。“大嫂,路上小心一点,注意安全。”江智远说完这话就将眼睛转到了自己的书上,老天知道,此时的他很想目送她离开,但是,江飞远就坐在他对面,他不敢很多事他都不敢。就如得罪江飞远,大嫂说没必要,坏人总会有很多招数防不胜防,好不容易摸清楚了一个,为何要挑明了呢,不如就装着糊涂也好应付。还有大嫂,自从遇狼事件后,江飞远内疚尴尬了不少时间,经常一宿一宿的失眠。一方面觉得对不起大哥,一方面却又觉得这是对的。是的,大哥没了,大嫂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挑起了大房的大梁,待他有出息之时一定要照顾大嫂。不是那种单纯的照顾,而是娶她为妻,照顾一辈子,疼她一辈子。就如她自己所言,她再强悍也不过是一个女人,她可以坚强她不愿意逞强。女人该做就是相夫教子,就是躲在男人身后享福。大嫂经历的苦难,他一笔笔记在心中,她付出了多少自己以后加倍的偿还。马如月去马家村的路上遇上了江三老太爷。“嗯,上了一趟街,买了十斤油,才远家的,咱们现在情况有点严重,你和方氏在炒菜,油可得省着点花,这油我是计划着用到明年二月间的。”江三老太爷语重心长:“你是不知道,外面好多地方都说饿死人了,咱们江家还好还有族中照料”饿死人的事马如月也听说了。事实上,江家大坝也快要饿死人了。听人说十六叔家里的有个一岁多孩子饿得天天躺在床上,爬都爬不动了。马如月想着一岁多的孩子就该如江景远一样一说一个笑,口水长流,蹦蹦跳跳,再想着那个可怜的孩子,心里就难受得慌。“如月,吃吧。”谭氏今天煮的是稀饭:“天天吃黄瓜你也吃不够吗”“娘,这黄瓜估计也吃不了几天就没了吧”这都是秋天了,所有的瓜果都都开始凋零了,好在谭氏又种下了不少的红萝卡白萝卜,也该要种小春了,到时候一定会多种麦子。而且,在马如月的叮嘱下,他们栽下的红薯也收获了不少。相对于马家来说,江家大坝今年连红薯都没有栽下,一点红薯种下到地里全都没长出来。都说是因为天干长不出来了。可是马如月总觉得是族中的某些人干了杀鸡取卵的蠢事,将红薯种给偷回去吃了。现在好了,全族的人都饿饭。“放心,饿不着你的。”谭氏担心的说道:“也幸好你喊了你九叔来守园子,这些天,园子外面好些人晃悠,有马家村的,也有外村的。你九叔昨晚一宿都没睡,绕着林子挨个儿看了的。”江昆林是一个老实人,也很负责任,每一次马如青去江家或者马如月回去的时候都会给他家带瓜果带菜,而且在这儿看守园子也能减少家里人的用餐数量,他很感激马如月的照拂。“是得防范紧一点了。”情况越严重,马如月越担心马家园子的安危:“娘,咱家存了多少粮”“据如海说,可能有四五百斤谷子,有一百多斤米。”谭氏道:“现在外面的米卖二十文一斤了。”米价飞涨,寻常人都在挨饿,自家情况很不错。但是,江家大坝的人是撑不了几天了。与其将特资囤积在少数人手中,不如搞垮了它,分了各过各的,说不定还能一条活路。第九十三章 有一碗水马家的情况好,还因为他们配合的妙。马如海一直牢牢记住要将土里的菜和庄稼管好,一家人用的每一口水都没有浪费掉,悉数倒进粪桶里留着浇灌。幸运的是,马如海在山沟里发现了一个小洞,那个洞长一直有水流出来。“就一个碗大小,水满了就不流了,舀了一会儿就满,我们叫它一碗水。”谭氏笑道:“有这一碗水,只要我们苦一点累一点,保证这个园子的菜不受灾还是可以的。”一碗水可以浇两窝菜。整个山沟里的水都干涸了,连马家村古井里的水都越来越少,每一天去古井里挑水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她们在山上居然还有水源,这肯定是上天眷顾了。马如月亲自跑去看了,清澈透底,马如海用木瓢舀后,一会儿功夫又满了,神奇的是,满了并不溢出来。“最先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有活水来,这个坑里长满了青苔,我寻思着有一点是一点,我就去舀到了粪桶里面,舀完才刚站起来,发现又有水来,多等一会儿就满了,连忙又舀,如次几次,我就发现了这里面的秘密,姐,你说我们的运气是不是很好啊”那是当然,长满青苔并不溢出水来,也是马如海心细勤奋,若不然就不会发现。现在的小坑就如一个大碗一般,石底都被舀得透亮了。“姐,我们可不可以将这个坑挖大了点,这样的话水就多一点”马如建道:“我之前就说要挖,可以借了青山叔的工具来搞整,可是娘和大哥都不同意。”“别动”别说谭氏了,就是马如月都不同意动它:“就让它保持原样就好,不要贪心。”如果一动,万一将泉眼给堵了怎么办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肯定是不行的。“有这一碗水,咱们这个园子不缺吃了。”马如月道:“这事儿也别往外讲。”谭氏连连点头,她觉得这是菩萨保佑他们呢。从来没想过要买山,女儿偏偏要买了,修个房子在半山腰,还将买的二十亩山给围了起来,种了各种瓜果蔬菜就能养活自己一家人。“这水应该可以吃了吧”马如月上前捧了一把,十月的天有点凉,忍了一下,算了吧,万一喝了冷水闹肚子怎么办。“可以吃,很干净,我有时候渴了就捧了喝。”马如海笑道:“咱家不怕天干。”当然不用怕。有余粮,有水源,还有能挣钱的大园子。马如建也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他觉得做生意比种地比读书要好一点。“姐,我不想向二哥那样读书,我有点笨,记不住。”目前为止,他只学会了二十多个字:“我要去经商,做小生意,以后咱们家的东西都由我来卖,要买什么我也来买。”让马如月意外的事,马如建居然找粮行的老板谈了一笔生意。“米价就定在十八文钱一斤,我一次性买一百斤,每天背多少走给多少斤的钱,那掌柜说我小小年纪会能说会道的,很喜欢我,也同意了。”关键是,他每一次卖给粮行老板的瓜果菜蔬都要便宜一点。现在的米价涨到了二十文一斤,说起来也是马如建赚了。“做生意你也得学认字,回头被人卖了什么办”马如月笑道:“不可能一辈子只卖这些东西,要做生意,就要学做大商人。你不会算账不会认字连契约协议什么的都不懂。”姐说的好像在理“记不住不要紧,多学几次就会了,江智荣他们不也一样吗,现在好歹也能识得几十个字了。”马如月道:“你们可不能当睁眼瞎,别说你们了,就是我,也在跟着学呢。”马如月虽然对繁体字有点头痛,连蒙带猜的还是会一点,说跟着学一点儿也不假。好吧马如建不得不认真面对。这样安排挺好的,马如海种地;马如青做学问;马如建做生意。“街上的面粉已经卖到了十六文钱一斤了。”马如建叹息一声:“那糕点店一文钱一个的糕点还说要亏本,他们已经准备不做生意了。”等等,那糕点是什么等马如月知道是类似于现代的包子馒头的时候眼前一亮。这生意,她们可以干。而且,还能干得不错。马如月让谭氏将大黄南瓜蒸了,等冷却后就掺进了面粉里面,揉了做成南瓜馒头,又甜又软的,味道好极了。“真好吃啊”马如建道:“娘,姐,如果我们拿到镇上去卖,一文钱一个肯定很好卖的。”“娘,您有没有试过,一斤面粉能做多少个馒头”马如月道:“别人都亏本不做的生意,咱们可不能栽在上面了。”“我今天用了两斤粉,半个大南瓜,一共做了五十个馒头,个头还这么大。”谭氏笑道:“镇上卖的可比这个小得多吧,我以前上街的时候仔细看过的。”只不过,当时是一文钱两个。“嗯,个头比这个小,味道没这个好。”他们上街卖东西,有时候饿了就会买来吃,姐姐说过了,虐待谁也不能虐待了胃,吃一个糕点完全不用报备。“如果按他们做的标准来的话,我得做六十个了。”谭氏笑道:“我这做馒头的手艺还是跟着你幺奶奶学的,光是发酵这一招就很有讲究。”没用酵母粉发粉也能发得胀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