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 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 分节阅读 18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 分节阅读 181(1 / 1)

d”“嫂子,景无明白了。”江景远点了点头,觉得她嫂子真是太厉害了。“呵呵,我们的小景远才是最厉害的。”马如月觉得江景远的聪明可能是遗传到秋氏,结果江智远严重抗议,说他兄妹的聪慧都源自于父亲。好吧,他是状元是聪慧的,但是江丽远就不一定了。“丽远那是因为受了打击耽搁了学习的时间。”江智远道:“她能在石府站稳脚跟不就是聪慧的表现”对江景远,江智远也渐渐的喜欢了起来。原来小时候对她的冷淡都是装出来的。“嫡庶有别,更何况她还有姨娘在,我要是表现得那么强烈,岂不是没有威严了。”江智远的话让马如月气笑了,这哪儿跟哪儿了,闹了半天,威严靠装秋氏,不,叫周氏,在宜安州府的绣品已经是出了名的好,和李巧娘的生意红火得起。女人果然还是要靠逼,走出江家后,她就完全变了一个人。现在是精精明明的一个女掌柜。“也幸好当年的她低调不出门见人。”江智远道:“她不是那招摇的人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如果当年的秋氏哪怕是有一点的算计的话,江智远也决不会容她有这般的好日子。“说起来,她最该感激的是你。”江智远道:“若不是有你这么一个好心人,她依然还在当着她一个妾室。”而且是守寡的小妾室,真正是没有天理埋没人才的万恶旧社会。马如月怀孕了,江智远作妖的机会也就没了。不过,这也不防碍他向马如月讨教发展经济的问题。农庄是大肆做起来了,养殖业或许是来得最快的。就像养鸭这件事,不到三个月就能兑换成银银了。鸡和猪要慢上一些,不过也不要紧,反正是很顺利。“种养能解决一些问题,但真正的问题还在于拉动经济。”江智远想着过年大庙会的事。“大庙会是可以搞,但是端午节不也是一个机会”去年的端午节时马如月就特意留意了一下的。也有包粽子划龙船的风俗。而且,宜昌县城外那条河可真是一个好地方。河水并不深,但是很宽,两岸也是空坝子。“离端午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准备。”马如月让江智远像操作大庙会一样卖摊位,另一方面张出告示,宜昌县举行划龙船比赛,冠军亚军季军都可以得奖励。“还要我们出银子”江智远有点抠。都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他来上任,钱大人留下的家当本就不多。在马如月的帮衬下,搞这样搞那样也深深的让他体会到了无钱寸步难行。一个大庙会让县里的帐面上终于有了一点点存银,结果一年的时间,各种救济什么的算下来所剩无几。现在马如月又要让他出银子。“你还真是够可以,想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马如月气笑了,这男人怎么这么小气当然,她也知道这小气不是针对自己,确实是公家那点银子不够看造成的。“再说了,放的是长线钓大鱼,你不出银子不给点甜头谁会来呢”马如月道:“老人们常说,一文去万文来,有去有来才是正常的。”而且,这银子其实根本不用自己出:拉赞助。“江氏米行和洛氏米行、江家武馆都可以出银子。”马如月道:“条件是所参与的船队上都挂上这些店铺的旗帜。”江智远一下就有点傻眼,船上挂旗帜干什么呢“提高知名度,人一买米就会想到江氏米行或洛氏米行,要学武就会想到江氏武馆。”马如月挑眉:“有了这些知名度,生意就会更上一层楼。”“娘子果然是满脑子的赚钱门路。”江智远简直甘拜下风。宜昌县要举行龙舟大赛,参赛队伍初步设定八支,前三甲者分得奖金一百、五十、三十两银子。“每条船要十二人啊”“不对不对,还要有一个打鼓的人,得十三人才行”“这船有点大了”“可以收间自由组队参赛”“也可以由商家店铺名义参赛”“好家伙,就冲着那一百两银子我也要去争一争”说什么呢,赶紧的去县衙门口报名。县衙门口是排着长长的两个队伍。一打听,原来一边是商家摊位登记;一边是赛龙舟比赛报名。两边的人都多得不行。“大人,准备安置的摊位是两百个,现在看来有增无减。”因为只做三天,预赛初赛和决赛,所以只收取五两银子一个摊位,师爷已经计算过了,除掉奖金外,还余有好几百两银子,这还真是一个赚钱的好门道呢。“那就设四百个,两岸各两百。”之前的数量是江智远的保守估计,马如月直接给他说四百他还不信。三天时间就可以赚一千多两银子,这是绝好的生意。好是好,只是江智路很烦恼,他的人手太少,既要负责衙门的正常运行;又要保证赛事的平安稳定;更重要的还有一点是江里比赛的人的安全也得他来负责任。比赛的事谁也说不清,怕出意外,所以得找十来个人做救生员。而且还要维持秩序,怕观众挤进江里去。不够用啊,全都不休假也不够用。愁眉苦脸的他找到了江智远。江智远也觉得这是一个大难题,要不然找邻县借一点可是,借人要欠人情不说,好歹还得付银子。眼睁睁的看着你只进不出说不过去。“不用借人。”马如月在屋里听他唉声叹气笑了笑:“你去找江智荣。”江智荣一个缺腿的人能干什么“你傻啊,他的武馆现在有四十多号学员,这些人不用白不用,让他们干三天也是一种锻炼,完事的时候再请他们吃一顿饭就好了。”马如月道:“说不定你还可以在这些人之中挑出几个好苗子呢。”对啊他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江智远立即就让江智路找他哥哥去了。而且,条件很诱惑,表现好干得好的有机会进衙门当差来习武的人,都是为了奔一个好的前程,一听有这么好的条件,他们自然是全力以赴了。最难的事结果在马如月这儿成了最简单的。江智远真想问她脑袋瓜里装的是啥。让江智远想不到的是马如月还有绝招。“你那养殖场是不是有上千只鸭子”马如月问道。“是啊,一共有两千多只。”江智远道:“大家正愁着是怎么拿出去卖。”现在的猪肉是二十文钱一斤,鸭子虽然也是肉,但太瘦了一点,价格不太好,一斤只能卖上十五六文钱左右。而一只鸭只有两三斤,满打满算不到五十文钱。“不用愁了。”马如月出了一个主意,让在龙舟赛后增添一个项目:捉鸭子比赛。“参与的人每人交二十文钱,捉到的鸭子归他自己,而且,不管捉多少都不用添钱。”马如月想像中那个场面就觉得很壮观。“那我不是亏本卖”一只鸭子的价格五十文,结果捉鸭的才交二十文,亏,亏了一半多的呢。“我保证你赚”马如月笑道:“你信不信”自诩很聪慧的江智远这会儿转不弯来。明明是亏本的生意,她怎么就说赚了呢。不过,还是要按照她说的办。她说乡下有一句俗语叫婆娘管汉子,金银满罐子,实践证明,听她的真的没有错。“记住了,交一个钱放一个人进去,一定要拉警戒线。”马如月道:“到时间了才将鸭子丢进江里去,而且一定要是浅水的位置进行。你们的人还要注意看有没有溺水的,老弱病残一概不让进,每一个报名的人都要做好宣传,一定是要会水的。”安全教育还是不能少的。“好的,嫂子,我都记下了。”和江智远一样,江智路也是疑惑这样怎么能赚钱。“喂,听说了吗,龙舟决赛下午的时候是捉鸭子的比赛。”“是啊,进去的人只需要交二十文钱,不管捉到多少只都算是自己的”“这个划算”“我一定要去的”“捉到一只就是赚”“谁说不是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端午节“我也要去看,快去请徐大夫来帮我把脉”马如月养半个月的时候徐大夫来看过了让继续养,反正就是动弹不得。结果,这一养又养了一个半月,离端午节越来越近了,她心慌了起来。江智路当爹了,洛小乐出月子了,马如月还在家里窝着不能出来。“夫人,人多,您还是不要去凑热闹了,万一挤着您怎么办”秋菊苦苦相劝。“我”马如月很想说让两个人护着自己站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不就结了,最后想想人手都不够了,还要人护着她确实有点过了。生平最恨的就是搞特权的人,自己不要成为那一类型的。那就只好放弃这么一场大型活动的策划者,只能躺在床上靠想象,马如月真是唉声叹息。“嫂子,要不景远去看,看了回来告诉您”江景远安慰道:“景远看了也就当是嫂子看了一样。”小丫头也会骗人了,这个时代又没有微信,怎么能当自己看了一样的。但是确实也没有法子了。就算是在后衙,马如月仿佛都能听到江边震耳欲聋的各种战鼓呼啸声。“原本说是八只队伍参加的,预赛有三十二只,留了一半明天初赛,后天的决赛才是最为关键的。”江智远这个父母官也抽空去看了看,江两边人声鼎沸,商家们都喜笑颜开:“据悉来看的人有上万,邻县也有不少人来看。”“最精彩的当数最后一天的捉鸭子。”马如月笑道:“赚的最多的也是你”怎么讲江智远还是没有想通这其中的关键问题。“你一共有两千一百只鸭子对不对”马如月问道。“是的”江智远道:“我感觉我会亏掉不少钱。”傻蛋,这帐怎么算。“你觉得会有多少下山水去捉鸭子”这才是关键问题所在。第三百三十四章 效果特好端午这一天,因为是龙舟赛的决赛,入选的八支队伍都想要夺冠,气氛空前热烈。再加上下午有捉鸭子的便宜占,来观看龙舟的人就有两三万。而交二十文钱下江去捉鸭子的足足有一万有余。这样的收费口子一共开了二十个,饶是如此还是人满为患。两千多只鸭子简直就是卖出了高价,比真正去卖要多出一倍的钱。关键是,大家都还兴趣盎然。“我捉了两只。”提着战利品,有人笑得特别开怀。“你小子厉害,我一只都没的捉着。”“我才是,明明捉着一只的,结果旁边的人一挤我就给掉了,后面一个人捡了一个漏”“这玩意儿得眼疾手快”“就是,要动作快,慢了就没有办法了。”这些下水的男子不管老少都是清一色的男子,起来浑身湿透了脸上五彩斑澜。有兴奋、有失望、还有愤怒更多的是遗憾。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所有的这一切都掉进了马如月设计的圈套。又或者说,同样是二十文钱,花在这上面他们觉得很喜欢。“嫂子,您是没看见,那些人噗通噗通吓下去,就像您煮饺子一样,两千多只鸭子还没来得及跑远就被逮完了。”江景远是在秋菊的带领下找江智路开了一个后门,躲在他们报名收费的一个口子边看的。回来的时候一张脸红彤彤的,可见还是受到了气氛的感染。活动节束了,商家们赚了个盆满钵满,还说明年一定再来。“大人,咱们这次又赚了”连奖励出去的钱都不是县衙出的,相当于是白赚了几千两银子呢。“是啊,又赚了不少。”这样的快钱让江智远也赚起了瘾,他甚至和商家一样回家问马如月还能干点什么出来。“有啊,节日多着呢,比如传统的中秋月圆时,你也可以搞活动去赚钱。”马如月知道这种活动让民众参与的机率性不大:“还有啊,春节的大庙会、端午的龙舟,你一定要继续坚持搞下去,让这两项活动成为宜昌县的传统节日,这两笔收益也就是固定的。”想要让经济运转起来,最主要的还是吸引人气。宜昌县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那什么人杰地灵在这儿根本就谈不上。马如月曾经还特意四下去看过的,没有名胜古迹,那什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种发财的机会是没有的。不过,有了这两个活动后的宜昌县在四周的县份上还算是有了名气。最大的受益者是,江氏洛氏米行的人气大增,买米的人十有八九会去那里。而江氏武馆增加了一倍多的学员。有些人是看宣传;有些人是看维护秩序的学员干得井井有条的。最主要的一点是,江智远真的让江智路在这些学员中挑选了三个各方面都优秀的人员补充到了衙役里面来。江氏武馆学了武有机会当公差,这一消息传出来了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男孩子都奔着这个目标而来。“嫂子,我们都知道,去衙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