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放心吧,他们不仅得了赏银,还是双倍的。”马如建觉得娘眼里只有二哥有点吃味:“我也给了一锭银子。”多少马如青和谭氏都瞪眼看向他。“一锭啊,我手中只带了一锭。”马如建道:“人家正嘀咕着说娘给少了呢,我听见了怎么也得将这面子给扳正了。”一锭银子当赏银,还真当自己是大户人家了。谭氏气得心口疼,她好想一巴掌打在马如建的头上。“你当这银子是天上掉下来的”谭氏道:“咱家还穷着呢,连房子都买不上。”谭氏和江丽远打听了一下,若是要买一个像江智远这样的院子,少说也得五六千两银子才成。她就算将马如海挣的,马如建赚的,马如月送的加起来也不到三千两银子,这宅子还真是一个大问题。“二哥,你也觉得多了吗”马如建觉得自己在老娘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下降啊,早知道读书能吃香当年就认真的去读了。“对别的人家来讲一点儿也不多,不过,我们家情况特殊,你是有点大方了。”马如青温和的一笑:“二哥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给我挣面子,其实,如建,面子是给别人看的,我们要的是里子,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由着别人怎么说去。”这些年他读书没有挣过分文,只是有了功名后才有所好转,之后中了举让家里减轻了负担。眼下要订亲要买府第要成亲,要花的银子也是不菲的数目,靠的还是大哥和三弟,真是没脸去指责他。“嗯。”好在二哥是讲理的,不像老娘那样只一味的责备:“娘,二哥,我有钱了”之前押马如青的时候他不让元西告诉家里人。但是这一次不同,这可是幸运的大喜事。马如建掏出厚厚的一撂银票放在了桌面上。“你哪来的”谭氏疑惑的拿起数了数,好家伙,这么多“如建”饶是马如青性子好也没忍住出声:“如建,京城人员复杂,你可千万别做什么傻事”“二哥我能做什么傻事”马如建倒想请教一下做什么傻事能这么快速的赚到银子:“就算是将我卖了也赚不到这么多吧。”“那你哪来这么多钱”谭氏和马如青异口同声,然后看向了元西:“你带着如建去干了什么”“老太太,二爷。”元西脖子缩了缩:“还是让三爷告诉您们吧。”他可不敢说“你押注,你去赌钱了”谭氏和马如青震惊不已:“你来京城第一个学的就是赌钱”“娘,二哥”别这样说好不好:“当时二哥下场考啊,我就觉得二哥会中探花郎,既然有这种想法为何不去赌一下呢,也不说别的,咱赌的就是一个运气好。”“再说了,其他的赌我是一点儿也不沾的,不信你们问元西。”马如建道:“我岂是那没有分寸的人。”“是,三爷不会去赌的,奴才作证”元西连忙表态。心里其实后怕不已,马如建去押注还是自己给带的地儿呢。只不过,谁也不知道他会押自己的二哥,这么一个大冷门的人物,真的就中了。“老太太,二爷,您们是不知道,当时赌坊的人都以为三爷疯了,怎么就单单押二爷。”元西想起了马如建的话:“三爷说,二爷是他的哥,他相信他有本事夺得探花郎,就是这么有信心的押下去了。老太太,二爷,三爷厉害吧,一比八十的赔率,三爷中了”元西也后悔啊,当时自己要是跟上哪怕一两银子也好啊。“那你怎么没有押。”听马如建只押自己的时候马如青气笑了,转头问元西。“奴才没有银子了。”他的银子都押了江培然江大公子了,赔率少多多少少也赚了一点。“不是,是你不信你二爷我会中探花郎。”马如青一语道破其中的秘密:“如建你这次是有点冒险了。”马如建扯了扯嘴角,用大姐的话说,不问过程只管结果,结果是中了,是发财了就行了。不过,这会儿,马如建倒想知道马如青考下来有没有觉得自己考得这么好。“考得好是知道的。”马如青道:“其中的一篇策论是姐姐和我说起过的。”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看着这个命题的时候,马如青狠狠的揉了揉眼睛,不会这么巧吧姐姐到底是状元夫人啊,和自己解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说了好几个重点问题。不变则痛,善变则通,困则思变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你姐告诉你这些的”谭氏不相信。“娘,我姐就是厉害啊”马如建眼里闪着星星:“姐就说过,凡事不能太拘于形式,善于变通将不如意化解为如意,由困境进入顺境的人便是成功者。”是啊,姐姐就是这样的人。当年她嫁入江家不是一个悲剧吗爹爹为此悔恨痛心而死。但是三年的守孝时间,她不仅让马家过上了好日子,还供养出了江智远这个状元,更重要的是,成功的由小叔变成了夫君。困境并没有困住她,只会让她越挫越勇。“姐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马如建点了点头,和姐姐探讨过这个话题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之所以得了探花郎的名次,一定是这篇文章被今上看中。治国治邦为人处事,此今据典,在写文章时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那是一篇绝妙的文章。“所以,娘,二哥,你们也别管我这钱是怎么来了的,咱们今天就去看宅院,如果赶得急一点的话,还可以在新宅院里给二哥订亲的。”马如建其实早看好了几个院子了,无奈钱有点多,他吃不下来。这一把赌对了,马家宅院也就有了着落。“由着你折腾吧。”总不能说这笔银子不能花。谭氏看着两个儿子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都长大了,各有各的主意。她这个所谓的老太太什么都不懂,那就好好的享享福气。“好小子”马如青拍了拍兄弟的肩膀:“二哥相信你做事有分寸,以后万不要去沾赌了。还有,此次买宅院就写你的名字,这是你赚回来的银子。”马如青觉得亏欠了大哥和三弟,也不能占他们的便宜,以后自己有俸禄了就能挣钱买自己的院子了。“二哥,娘在兄弟不分家,说什么你的我的。”马如建道:“这个宅子就写咱娘的名字,买大一些,回头一家子都能住进来的。”其实,马如建想的是回头等二哥成了亲自己就赶紧的回宜昌县去,再不回去兰英可就要成别人的新娘子了。想到这儿,他才惊觉自己还没有给她写信。正好,家里有这么大一个大喜事,赶紧的一并告诉她去。马如建连招呼都没打就跑回了自己的院子,看得谭氏和马如青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么多银票也不管就跑了。”谭氏看着桌上的银票道:“如青,这银子真的能用,会不会惹上什么麻烦事”“娘,能用的。”马如青笑道:“别的赌坊也就罢了,这一家倒是实诚,如建这次真的是靠着好运气。”好运气也光临了自己,想着自己考的名次,马如青腰板挺得直直的。这样的他和江家订亲又多了两分硬气。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容小觑马如青最后在京城翰林院谋了一个编修的职,属正八品。这个职位的得来并没有靠裙带关系,而是凭着他真正的本事。会试才子很多,士家大族根深蒂固,能得以留京的机会却不是人人都有的。像马如青这种没有根基的却能幸运的留下来还没有靠江家的运作,那就是真正得的得了人赏识了。离翰林院不远的林荫街尾,正好有一个三进的宅院要出售。马如建看了又邀请马如青和谭氏去看。“我看挺好的,离你二哥当差只有一条街的距离。”谭氏不看摆设不看风水就看远近,才刚路过翰林院的时候马如青指给她看了自己就在那儿当差,于是她一眼就相中了个这宅院:“如建,基是可以的话就买这个吧。”当然可以,位置好价格也不低。足足要七千多两银子。一大撂的银票换回了沉甸甸的一串钥匙,还有就是一张房契。“娘,您看,您的名字,您就是这房子的主人。”马如建讨好卖乖的送到了谭氏面前:“您现在可就是正儿八经的老太太了,有钱的老太太。”“贫嘴。”谭氏摸着房契笑得合不拢嘴,转而又想起了当年分家时分到的柴棚三间:“要是你爹还在就好了。”这些年马如建已经习惯了,只要家里有什么喜事大事,娘都会念这么一句。有时候他就在想,要是爹还在,没准儿马家还是那个什么都没有的马家。因为爹就是一个大孝子,一直不敢忤逆奶奶。奶奶把持着整人家的银两,大伯当着家,爹和三叔就只有听命行事干活的命。总之,吃亏的是他们,吃肉的时候就没有影子。那一年闹腾着分了家,爹铁了心的要让奶奶吐出姐姐的彩礼,闹大了他就直接去了。导致奶奶将这笔帐记在了娘和姐姐的头上。唉,过去的事不再提,但是还是有些伤感。是啊,之前的三间柴棚,现在京城三进的宅院,任谁都不会想到他马家也有今天吧。“老太太,明天可就是二爷订亲的日子了。”元西看这母子三人都自顾自沉浸在买了院子的兴奋里,将另一件大事给忘记了似的忍不住提醒。“是了,明天。”谭氏连忙道:“你快去找一下石家大少奶奶,让她来一趟马家。”这一次说的是马家,真正的马家,不再是女婿女儿的那个宅子了。江丽远抬眼着着门大大的匾额心下很是吃了一惊。马家的家底真的不厚实,怎么短短的时间里居然买下了这条街的宅子。她在石渐欣的熏陶之下也对房子珠宝了如指掌了。什么地方的房子什么样的价位,她一清二楚的。从来没料到马家能买这儿三进的院子。“全靠了如建挣来的。”谭氏自然不会说是因为小儿子押注赢的,但是一个如建挣来的就足够了。“马三哥倒是一个做生意的好人才。”江丽远成功的误会是马如建这些年做生意攒下的。心里还是很吃惊的,小打小闹的生意也能挣大钱,这在她心里有了强烈的这种想法。谭氏在江丽远的帮衬下将第二天订亲要用的东西准备齐了,然后还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婶子,您身边还没有伺候的人”这事儿还真是给忘记了:“现买已是来及了,明天我从府上带几个过来先应付着,回头您再添点人好好调教一番。”“好,真是太感谢你了。”谭氏在京城一直都有点缩手缩脚的感觉,江丽远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她鼓着劲儿。再想着马如月的交待,等接待江夫人和江老爷时,谭氏紧张的小情绪也就好上了那么一点点。新兴的马家,没有世家大族那些讲究的规矩,但是给人的感觉很随意。这样的马家最是适合女儿过日子。江大人和江夫人对这门亲特别的满意,交待了庚贴,商量着好日子,最后欢欢喜喜的离去。毫不夸张的说,能让江大夫她们满意的还有马家这个院子。一直以来,江府中就有很多人私下里笑话小九,说她嫁给了一个穷书生,没准儿还会倒插门。在京城连一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看看,马家短时间内还是什么都有了。功名不比谁差;宅院虽然不大,到底也是自己家的。最为关键一点是,谭氏一看就是那种很好相处的老太太。小九入得马家门不会受一点儿委屈。低嫁女高娶媳,要的就是这样的女婿。而且,女婿马如青虽然是乡下里出来的青年,谈吐上却也是不凡的。和儿子这个状元一起谈起了文章策论也是见解特。两舅兄似乎也有说不完的话题。难道是知已。马如建等二哥的亲事一定,就十万火急的张罗着做作坊。他要做小吃作坊。谭氏在马如月手中学到的那些小玩意儿本事全都派上了用场。一一教给了他手上。“你还不能只做,还要学会卖。”谭氏道:“你姐可是说了,卖不出去做再多都是将本钱砸在手上了。”“娘,您放心,我肯定能卖得出去。”这玩意儿又不是三两天就不能吃的,好好保管能存放一两个月呢。他专门走访了一些卖糖果的铺子,就推销起了自己的这些小吃。京城人不缺钱,缺的是吃个稀罕。很快马如建就打开了销路。江丽远带着人伢子来的时候,谭氏都累得瘦了一圈。“婶子,您可不能事事亲力亲为,这样会很累。”江丽远道:“您可以将本事教给一个签了身契的婆子,这样也不怕她将秘方传了出去,还能将您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我就正寻着这样的人儿呢。”这一点女儿是执行得很好,她总是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人伢子带来了六个人,两个婆子四个丫头。谭氏看后就留下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