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福星高兆> 福星高兆 分节阅读 3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福星高兆 分节阅读 346(1 / 1)

d嫡长子的三子,来福州三年,好不容易遇到京里来的人,那是他乡遇知音呀,恨不得天天来找高兴荣。他比高兴荣大一岁,一见如故,主要是吴长亮比他大不说,看着太斯文,蔡昌东已经被这里的斯文整的透不过气来,一看高兴荣,嘿我的小伙伴就是这样的。如果是在京里,不看公主府,高家他可不看在眼里,他父亲翰林院就职,他堂伯祖父是大理寺左少卿,年少在京里最欣赏花三郎,可惜花三郎嫌他小,不和他玩。小什么小,小了不到两岁就说小,说起来还是亲戚,他和花三郎是表兄弟。蔡昌东问过高兴荣认不认识花三郎,高兴荣说认识,来过高家。顿时,蔡昌东觉得和高兴荣更近一步了,时不时的来找他,吴驸马说正好,你俩就一处玩去吧。高兴荣想,他在吴家也别扭,大姐也顾不上他,正好和蔡昌东一起出去街上四处逛逛。第756章759 京里乱蔡昌东和高兴荣出去玩了几回,很快对他佩服起来,来福建这一路有多难他可知道,听说高兴荣路上是走路骑马,看看他手上的老茧,觉得这个小伙伴太厉害了。他马上让祖父给他找马,要跟着高兴荣学,知道他会功夫,缠着也要学。同龄人在一起才走意思,虽然祖父能给他找来师傅,可蔡昌东就愿和高兴荣在一起。然后说干脆住到他家,和他一个院,亲自去吴家说,高兆让弟弟年前回来。对外人高兴荣不会我大姐说,但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蔡布政使都时常叫他过来说说话,并让孙子好好和人家学学。吴驸马这次回来,族长和他商量重修家谱,年前他带着两个儿子就忙乎这事,高兆努力学习祭祖的准备事项。来到福州,她就给家里还有贾西贝写了信,说路上不方便去信,说了下路上风景,然后说过了正月十五回京。她的信还没到,京里已经发生突变。平武公主走了没多久,大皇子通过母亲淑妃,给皇上送了个法师,神神叨叨,以前皇上颇为信任静闲大师,可他呆在松山所不出来。这个大师并不是等平武公主走后才送进宫,机缘巧合,是大皇子妾室的二哥丁二老爷物色到,一路送进京。人老就爱胡思乱想,皇上最近总是做梦,梦见先太后指着他,一句话不说指着他,眼里的失望和悲愤让皇上惊醒后没法闭眼入睡。没几日就精神不济,两眼通红。这个法师法号虚明,和皇上谈经论道,他的博学和一些观念让皇上深深折服。虚明大师说,任何事物都是按天注定的轨道进行,谁想逆天必遭天谴,顺之,昌盛,逆之,天下乱。偏偏又发生了日食,皇上前一阵子没休息好,眼花头晕差点晕倒。再有一些其他迹象,皇上深深信了虚明法师的话。而外面,粮食开始紧缺,一点点涨价,民众开始抢粮,粮商开始限量售卖。虚明大师一点点的把矛头指向太子,皇上恍然大悟,觉得这个太子立的不对,外面大皇子开自家粮仓,挨个去求一些大户人家开仓救急,自有官员上朝歌颂大皇子的举措。贾老太妃察觉不对,想给侄子捎信,宫里已经进出不易,想方设法的捎信出去,贾宏光连夜赶往松山口。庆王爷进宫进不去,派人四处收粮的还没回来,京里混乱迹象开始。腊月底,皇上提出换太子,改立大皇子。朝中大臣一致反对,跪求皇上收回旨意。皇上大怒,更加认为这是太子私交大臣所为。严令太子不准出东宫。此时,宫里已经被大皇子和淑妃的人控制,进出都要严查。庆王爷在外跳脚都没用,急的几个飞鸽传书去福建,怕大皇子截信,又派了几对人马赶往福建。侯秉贵知道京里情况后,这才给常华县主说了文昌备不住和大皇子联合的事,常华县主立马坐车去了广信府,没开口哪,文昌县主说已经派人把她收集的粮送往京里给庆王爷。常华县主顾不得训斥她,又赶回杭州府。皇后在宫里急的团团转,太子是她亲儿子,大皇子是淑妃生的,如果大皇子登基,太子能有什么下场她几次去找皇上,根本不让她进,又去东宫,还是有人拦着。皇后拿了把剪刀对着脖子一步步进去,可是进去又有何用。但她守着儿子孙子不出去,怕大皇子母女下黑手。太子在东宫一偏院软禁。有一天,宫人来说,淑妃娘娘让太子妃带着孩子们去给她请安,皇后拦着不让,宫人让侍卫进去搜人。太子妃抱着最小的儿子,其他几个紧紧围着母亲。皇后拼命拦在前面不让走,她带来的宫人把太子妃母子们护着。领头的不耐烦,伸手要抓太子妃怀里的小儿,皇后上前咬住那人的手,疼的那人使劲一甩,皇后被甩老远,头跌在地上,一脸鲜血。皇太孙大叫皇祖母要扑上去,被一个侍卫拉出来。太子妃抱着小儿又要去拉大儿子,没看到有侍卫偷偷拿着刀捅上去。跟着爬起来去拽皇太孙的皇后看见了,扑上去挡着。这时贾老太妃带着宫人进来了。她高高举着成宗帝书写的一幅字,和一个金牌,无人敢拦,闯了进来。又凭此带着太子妃母子和受了伤的皇后回到福秀宫。临出门,刘良娣冲出来拉着皇后一道走,皇后一把把她推向那些拿刀的侍卫,刘良娣惨叫一声倒下。皇后恨,她看见这个侄女躲在一旁,眼睁睁看着她受伤不曾出来,这会了想跟着逃生,让她去死淑妃得知后惋惜,说应该早点对付那老不死的太妃,让她坏了事。大皇子笑道:“没事,正好,一窝子在一起,不供吃喝,看他们能坚持几天,那也是老天看不过去收了,省得我出手。”淑妃得意的大笑,只夸皇儿聪明。贾老太妃把人带回来,赶紧给皇后医治,太医是叫不进来了,幸好她宫里药材有,简单的医术也有嬷嬷懂。皇后是为母则强,咬牙硬挺着,等听到宫人说,福秀宫被人锁了,不能进出,也没人送吃的,皇后瞪着血红的眼大叫一声昏倒。醒来后给太妃说淑妃这是要饿死她们所有人。贾老太妃安抚皇后说道:“没事,我这有粮食,你好好养伤,都说我是成宗帝护着的人,不怕,老天不会这么早收我走,你放心,一切都会好。”皇后见甄嬷嬷给她端来一碗粥,这才相信了太妃的话。贾老太妃自从那次和平武公主回忆小时候父亲每年都会藏粮食,勾起了怀念之情。让甄嬷嬷每天要点米,说喂鸟,甄嬷嬷和宫人为了哄太妃高兴,每人都会要点回来,贾老太妃攒着,让甄嬷嬷藏好。甄嬷嬷以为太妃人老了思旧,她小时也经历过苦日子,家里藏粮的日子她也过过,就什么也不问,把收集起来的粮全藏起来,想大不了过完年拿出来出去食粥。谁知这个关键时刻用上了。第757章760 对与错福秀宫除了伤了的皇后,太子妃和四子一女,还有两个小娘子。高家的巧云和陶芊希。丰源公主曾带着巧云和陶芊希去给贾老太妃请安,太妃对巧云很有好感,见了陶芊希也稀罕的不行。让巧云和陶芊希有空来宫里玩。那日,庆王爷进不去皇宫,只好来找高文林,让巧云和陶芊希进宫,看能不能进去,如果进去了,让巧云把话带出来。进是进去了,出不来。所以,巧云和陶芊希一起被锁在福秀宫。巧云那天看到贾老太妃听了个信,拿了东西出去,贾老太妃让她带着陶芊希藏好。等看着皇后一身血的被太妃带回来,她紧紧抿着嘴,想起大姐说的:有事冷静,乱只能让自己恐慌。她使劲咬了下舌尖,一丝疼痛让她害怕的心平静。陶芊希是吓得捂着嘴紧紧拉着她,巧云说:“别怕,有我。”她等宫人把皇后放平,首先上前检查,告知把衣服解开。贾老太妃赞赏的看她一眼,甄嬷嬷和另外一个嬷嬷把皇后衣服解开,看见肚子上方有个刀口,还在流血。清洗,上药,包扎,巧云不错眼的盯着,等皇后换了嬷嬷的衣服被人抬到里间,巧云才坐在贾老太妃年面前问道:“外祖母,接下来做什么”“你去和甄嬷嬷看看我们的粮食有多少,算下人数,按照一个月来算,每天要用多少。”巧云点下头,带着陶芊希下去了。贾老太妃自言自语的说道:“老了老了要尝尝饿肚子的滋味,也好,好日子过久了,忘了世上还有不平坦。”她知道皇上的心结,但不知道先太后死前发生了什么。先太后临死之前,给了她一个金牌,说如果有万一,请保太子。贾老太妃直接问不怕她私自用了金牌吗为何不直接给太子。先太后说太妃不是这样人,金牌在太子手上无用,到时父命难为。还说,不见得用得上,就怕万一。谁知还就是用上了,也不算用上,她那天没法再去救太子,只能先把受伤的皇后和太子妃母子几个带回来。太子妃的小儿子才半岁,仓促间哪里顾得上奶娘,只好跟着喂米粥,开始几天不吃,哭的哀哀的,太子妃急的又不敢哭,巧云抱着,哄着,一点点喂。幸好太妃宫里还有点小食糕点糖果之类的,慢慢参杂一起,可时间久了坏了也不能吃。福秀宫院子里有个废井,之前是因为吴长亮的缘故,封了,这次重新打开。有水有米,坚持了几天后,淑妃听来人禀告,说里面的人还活着,淑妃紧张,因为宫里有流传,说贾老太妃是成宗帝护着的人,还有那个长得和成宗帝一样的平武公主。大皇子说没事,老太妃爱吃,备不住宫里有一些食物支撑着,平武公主不在京里,庆王爷传的信他都拦下了,再说,就算她在京里又如何不过是一个公主。贾老太妃一直在想,怎么就让大皇子轻易得手了因为谁都忽略了他,就是自己在女儿外出,有一种不祥预感,也没往宫变方面去想。朝廷内外一片安稳,皇上没多大魄力,也没多大本事,大皇子更别提,小心眼,闹出几个事也是贻笑大方,没有能动根本的大事。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两个没多大头脑的父子俩。贾老太妃并不慌乱,因为她觉得如果让这父子俩成事,那就太可笑了。她跟在晚年的成宗帝身旁多年是成宗帝老了,可并不糊涂,处理朝政清清楚楚,成宗帝说,他不求长生不老,再给他二十年,一定把大陈国带向更加昌盛。大臣是死都不愿意换太子,已经有撞柱身亡的忠臣,两下僵着。一些运到京里的粮食,庆王爷是想方设法运进来,偷着派人每家送点,免得去抢粮了粮价更高。高家陶家也乱了,两个小娘子进宫就没音了,江氏抓着老爷吓得直哭,高文林有史以来第一次训斥太太,说哭有什么用,好好把家看好,孩子照顾好。高翠害怕有人针对高家,和兄弟商量,把阳荣和天意送到鲁国公府,她让弟妹守着家,自己天天穿成下人衣服,专门收拾的邋里邋遢,出去打探宫里消息。花三郎也不管守孝不守孝了,和陈冬青唐沭阳碰头,去见五皇子。五皇子无奈,他也进不去宫。花三郎去见六皇子,宁妃可是和淑妃一伙的。六皇子成亲后,宁妃还在宫里,他不放心,进去看母妃,宁妃也吓死了,她虽然和淑妃结交,可没多余的心思,无非是皇后总针对她,她找个同盟罢了。宁妃再三嘱咐六皇子呆在府里别出来,别多事也别惹事。六皇子本来就是没主意混日子的皇子,将来的目标也是当个吃喝玩乐的王爷也好,郡王也好,遇到这么大事,哪里有主意,听母妃的没错。更何况成亲后,每天要和霍英桂斗智斗勇滚炕,没有精力想别的。可他不想,霍英桂想,出这么大事,正好是表现站队的时候,她霍家可是现在太子这边,也不是,是现在正统规矩上,这会大皇子做的事,是大逆不道。原本别人就以为宁妃母子和大皇子是一队的,你缩头不理,大皇子成了跟着享福,大皇子不成,还继续当享福皇子。哪有这么好的事花三郎他们走后,霍英桂是把六皇子一顿揍,自己亲手动手,说将来万一有事性命不保,先出了这口气再说。六皇子被打的满屋子抱头鼠窜,然后伤痕累累的躺着听霍英桂给他讲道理。说你要是大皇子和太子,对这个有事躲起来的兄弟会如何问他二选一,必须选一个,六皇子不选,说将来谁成事大不了去给谁赔罪,谁能拿他如何霍英桂说她肚里如果有了,她可不让儿子出来就没命,有了就落了他,免得来到世上受苦。六皇子急了,俩人争执,无法,叫来陈冬青问,因为外人知道,阜阳郡王前十几年来和大皇子也有联系。陈冬青斩钉截铁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破了规矩那就是不对,他站对的那一方,他阜阳郡王府也现在对的那一方。还说了郡王府把所有存粮都给了庆王爷又好动员亲戚们拿出存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