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点不着急,安慰媳妇说以后会有小子。这个儿媳偏偏自己从来不着急,后面连生两个儿子,一个随爹一个随娘,太妃说的就是随了娘的慢性子。“我就是看中尤夫人性子直爽,没什么弯弯绕绕,她儿媳更是不紧不慢,心里有数,人不傻。这样的人家小蝶要是还过不好,那她自己受累不怨别人。金豆还小,让小蝶跟着纪先生读几年书,起码要超过十六再嫁,多学点东西,别成天看人的眉高眼低,不像。小蝶我见的少,以前不知,早知道早该给她请个先生,她娘就有点那样,她又遇见她爹那事,说起来也是你当祖母的错,以后就多费点心,别只是见了金豆就呲牙乐,她也是你孙女。”平武不敢反驳,但心里有气,公主府的小娘子有什么委屈做那委屈做派。“你也别气,儿孙都是债,你我就看得惯了你和你弟,我操心你最多,我找谁抱怨去找你爹”平武急忙赔笑。第911章914 报仇了太妃见女儿赔笑,不再说她,免得把她说急了,反而更加难办。“长远媳妇是我挑的,不能说是我挑的,当年娘欠杨老太医一个人情,就曾暗示过他,会娶她杨家一个闺女,没说是你还是你弟家,后来见长远如此,怕娶了高门女,让两家结了仇,不如娶杨家女,门第是低了点,好处就是人家会多担待。不过娘也是见过书娘才给定下,书娘嫁进来做的不错,换个人,你府上能安省小蝶像她娘又像她爹,喜好文才,就是嫁嫡长也担不起事,尤家子我见过,长的不错,斯文做派,小两口合得来其他也就能忍下,你回去让书娘来一趟,我给她说。”她是怕女儿去说再让杨书桃多想,女儿也就在自己面前收敛点,别好事让她说的让人不高兴。太妃在宫里,就像当年外孙媳妇说的那句话一样,人靠演技,所以更加喜欢性子爽利不让人琢磨的人,像西贝和外孙媳妇,都是明白人,又是有啥说啥、错了就道歉,下回还有啥说啥,没有藏着掖着,一句话说半截,啥事总要让人猜。太妃心想,我都七老八十了,猜了一辈子,不想再猜,以为我不知道说我偏心眼那你们为何不琢磨琢磨为何偏心眼我偏疼的是什么人为何不像她们学学非得在我面前表现一副大家闺秀的矜持斯文,暗示自己才是合格小娘子,她们那样的太出格不值得我偏心。脑袋是用来装豆腐花的吗太妃想想就气,说你们傻还非得以为自己聪明,哎呦这样的小娘子嫁出去婆家会教她做人的。能让贾老太妃生气的除了自己的儿子外,那就是娘家人。贾西贝有个庶妹,叫贾如夏,贾宏光给嫡孙女起了名,其他不管。太妃偏疼西贝,一是因为她陪着侄子到处走,二是她性子活泼直爽,再就是西贝有点爹不疼娘不爱,她爹娘就她一个嫡女,她娘偏心儿子,她爹偏心庶女,所以太妃对西贝格外心疼,娘家小辈里见她有最多,最熟悉。太妃知道贾家会有人吃味,就是西贝她娘都有抱怨话,只不过太妃不计较糊涂人。贾如夏定给了庆王妃娘家华家一个同辈庶子,嫡母贾史氏带着她来王府,贾史氏一脸的不情愿,一看就是被夫婿所迫,贾如夏一副学来的做派,庶女学嫡女,她以为有父亲的偏疼就是底气,却不知这个世道巴结嫡母比父亲偏疼更为重要。自以为聪明,说话说一半藏一半,三句话都要挂上父亲说,来突显在父亲面前受宠。什么父亲痛惜姐姐,让她要争气,什么意思西贝哪里不争气了都不愿听她那话,早早把这一对糊涂嫡母庶女打发走。难怪有点脑子的姨娘都要让亲女能受到嫡母教导,这个贾如夏,亲娘傻蛋,父亲眼瞎,嫡母糊涂蛋,所以就长成这样,嫁出去丢了贾家的人。以往在宫里见到这样人,太妃只会乐,这么傻还往外带,轮到自己娘家侄孙女,太妃气哟气的贾老太妃把侄子叫来一顿骂,头一回骂得这么凶,说他也别光看周易,看看自己儿孙吧,别以后歪到天边去了。骂完后,太妃气呼呼,更加心疼贾西贝,有这样的爹娘还长成如此快活模样,太不容易。派人给贾西贝送了一堆首饰,你爹娘不疼,我当曾姑祖母的心疼。想到这再看看女儿,觉得女儿也没做错,让我心的人我才会去心疼。不过这话不能给女儿说,不然她更放肆偏宠金豆,对金豆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关于长子媳妇,平武开始是不愿意,母妃做主她也应了,后来儿子那样,平武对儿媳觉得愧疚,也不在意儿媳家的门第,反而对儿媳更加温和,儿媳一直做的不错,平武渐渐满意,又因为小儿子的事,重心放在小儿子身上,但心里知道,嫡长是嫡长,吴家不会做出把家业交给次子的事。可心里偏着小儿子那房,平武也无法控制。知道母亲说得都对,当祖母的做法过了,对孙女不公平。“娘,我知道了,明天让长远媳妇来一趟。”贾老太妃看看外面的高兆,又说道:“平儿,以后金豆怎么教,让她娘来,我看高家小的几个挺好,听说都是薰生媳妇带大的,身体好又懂事。以后薰生媳妇教孩子你别插手,一个教一个护,不长歪才怪。你瞅瞅京里有的跟着祖母长大的小娘子,我看那祖母跟孙女有仇,养成那样,再找个仇人嫁了,顶好,报仇了。”这话是外孙媳妇说的,和谁家有仇,可劲惯闺女吧,将来把闺女嫁给仇人,你闺女一人就能把仇人一家三代祸害了。想到这太妃笑,把这话说给平武听,平武睁大眼,还有这样说的扑哧一声笑出声。太妃还玩笑说:“你就使劲惯金豆吧,以后看谁不顺眼把金豆嫁过去。”平武也知母亲是接着玩笑敲打她,笑道:”金豆是我亲孙女,我可舍不得,再疼她,我也不糊涂。”“你明白就好,别做那老了就糊涂,仗着人老糊涂祸害自己子孙。”“我那么傻,驸马也不会任由我犯糊涂。”太妃点头,这倒是,这些年,多亏女婿,女儿才没有跋扈得人见人烦。等女儿走后,太妃把儿媳叫来,让她给娘家说一声,别看在她的面子,贾家女嫁过去,该严厉的严厉,以后是华家媳妇,代表华家脸面。庆王妃回娘家交代事不提。平武回府后招来长媳说太妃让她过去一趟,有关吴琼婚事。尤太夫人在女儿家也在说这事。如今除服了,守孝三年,不是整三年,是二十七个月,尤夫人除服,然后升级为尤太夫人。“太妃看中富哥儿,我是真没想到,不知何时太妃见过富哥儿,就他那性子慢吞吞,和他娘一样我都急,太妃看中他哪里公主府的孙女我见过,马上就是大娘子,和她大姑像,性子温和,不知太妃怎么想的。”国公夫人不以为然,自己走了闺女,肯定是想闺女嫁到好人家比什么都重要,国公府用不着靠女儿出嫁帮兄弟,公主府更不用。“那有啥,说明咱家好,家风好,我看中高家,除了贵宝是五月女的原因,还有高家不纳妾,嫁闺女当亲娘的都注重这个,我大哥虽然脾气急,从来不打媳妇,咱家这一支不纳妾,我爹我哥都是房里没人,大长公主的两个女儿出嫁没一个是看门第,轮到孙女自然不会从门第那挑,就是挑,咱家也不差。”第912章915 俏皮话尤太夫人可不这么认为,家风好的人家京里不是没有,反正她觉得太妃不只是因为这个。太妃做事,不由得让人多琢磨几遍。国公夫人问:“那太妃怎么说的”“太妃说:人老了不到闭眼不会撒手儿孙之事,总想着啥也不管,谁家的孩子自有她爹娘操心,可我就每个儿孙惦记,平武的长孙女,模样不差性子不像她祖母,像她姑,平武性子粗,我当曾外祖的就得多操心,不求曾外孙女夫家多显贵,只希望小两口过得好,婆媳融洽,妯娌们相处的好,平武也是疼孩子的,性子又要强,恨不得她啥都操心了,也不让子孙受累。不过平武这点好,虽然小时被她爹宠坏了,但她孝顺,我说什么她能听,所以我才多想着她点。这就是太妃说的话。”国公夫人无语,母亲回家琢磨了多少遍,能把太妃说的每句话记得这么清楚。“娘不会逗我吧,太妃说的啥娘听不出来”尤太夫人说:“我不是想不会那么简单吧,你们不知道,我年轻那会见过太妃,跟着你祖母进宫,太妃见谁都笑眯眯,根本不像传说中的受宠嫔妃,说话滴水不漏,那说话,没一个字夸我,可我就听得心花怒放,出宫了还迷糊,头一回听人说我好,哪都好,回家美了好几天,把你祖母笑得,跟着夸我,可我就听得出来,说的夸张。多年过去,越来越明白,那张巴厉害的、那表面看着多聪明的,其实真聪明人让你看不出来,经过几个事才知道人家啥样。好比我,瞎厉害,比我厉害的可没母老虎这个名声。不显山不显水,哪像我,就凭外表张巴,把人唬住。”鲁国公夫人笑,母亲以前说,我就要张牙舞爪让人顾忌,惹了我得想想,我可不管不顾会闹出来,没法,人太笨,耍不来聪明心眼。“你别笑,我听出太妃说看中咱家简单事少,图的不让曾外孙女受累,这是心疼家里小辈,我不是觉得会不会还有别的意思唉累,和人精说话,不得多琢磨几遍谁让我傻,不如人家。”国公夫人收起笑,道:“娘别多想,太妃体谅家里小辈,也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你老不是说了嘛,把不好的嫁给你当孙媳妇,不怕你老闹呀。”说完呵呵笑,尤太夫人笑着打了女儿一下。“那娘愿意不愿意我嫂子怎么说”“你嫂子说,挺好,说公主府大姑奶奶二姑奶奶都挺好,没什么不好的传闻,看得出公主府里没骄横人。我就奇怪了,公主府里没骄横人问你嫂子,大长公主如何你嫂子说,也挺好,闺女好,娘就不错,这些年没见大长公主对谁骄横,听外面的,外面人还以为我多受气哪。你听听,我算服了你嫂子,不过这个儿媳好,不然谁受的了你哥的脾气,说干嘛就干嘛,火烧火燎的。我开玩笑问你嫂子,富哥儿他爹如何,你嫂子说:挺好,家里没他太安静。笑死我了,学给你爹听,你爹说,以前有人说他必须夫为妻纲,回家揍媳妇一顿就老实了,你爹说:媳妇老实了,以后我皮痒痒你揍我呀。哈哈”国公夫人笑死,爹最会说俏皮话,逗娘开心,其实娘哪里舍得揍爹,只是瞎嚷嚷。“嫂子这点好,没啥事让她放在心上的,我是说不好的事,她笑笑过去了,要是我非得记在心里,何时见到要刺几句心里才舒服。”“你嫂子才是聪明人,这个媳妇没挑错,但性子慢人也不是那没用,刚嫁进来我还怕她受人欺负,尤家人多,隔房妯娌是非也不少。我想就冲着我别人也不敢欺负她吧,可就有人非得想柿子捡软的捏,可好,捏到老虎屁股了。你嫂子慢腾腾一句歪话不听,慢腾腾话里带刀子句句还回去了,根本用不着我出面,笑死我了,你嫂子给我说,人不立起来,就是婆婆夫婿在你前面挡着,以后让子女挡着当娘的干啥吃的没什么事,自然当个贤妻良母,有事不动手,让嘴闲着光会吃饭呀。你听听,这是笨人窝囊人说的话那以后我就放心了,你哥有你嫂子护着,以后孩子她也能护好。”国公夫人和嫂子姑嫂一直关系不错,当年范家让她守望门寡,抱着公鸡拜堂,她头一回听嫂子爆粗口。“守他娘的屁就是在家当一辈子姑太太也别去范家,小妹你放心,你不想嫁,就在家,我吃啥你吃啥,想嫁,嫂子帮你找人家,你别把这当回事,谁一生还不会遇上糟心事放在心上不值当,你过得好好的,气死范家。”国公夫人那会听了是抱着嫂子痛哭一场。守望门寡通常是女方自愿,有的男方家还劝阻,知道这一辈子不能图一时气节过下去,难熬,可范家是尤家不愿意,他们想强迫,有对外说看谁敢娶尤家女,到时婚礼闹场子,谁家也怕沾上这事,不得已,尤太夫人才求了庆王爷夫妻,把女儿嫁给鲁国公当填房,成亲那天庆王爷在场,范家哪敢闹事。国公夫人笑完给母亲说:“备不住太妃就是看中我嫂子,有这样的婆婆,儿媳过得舒心,再说富哥儿多好,长得好,性子好,给他当媳妇受不了气。”尤太夫人得意道:“那是,你两个侄子没不懂事的,谁嫁了谁有福。”说完侄子亲事,国公夫人又和母亲商量贵宝的周岁。“娘,公爷想大办,我说还是别太张扬,公爷说大长公主都说了那话,咱还不借梯子上呀,得给大长公主抬轿子,让人看看我家阿宝,就是孝女。现在公爷天天教贵宝背孝女经,说背不会不能去高家,背不会天意那天不来了,平时贵宝一哭公爷就抱着哄,要不抱着去高家了,这次任由贵宝哭闹,一副铁了心的样子,不就是背孝女经吗父女俩一起哭,我都看不下去。”尤太夫人这次赞成女婿的想法,说道:“女婿说的对,干嘛不办我家贵宝哪里错了就生的月份不好让人躲着办大办我带着你哥嫂来,还有你姨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