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福星高兆> 福星高兆 分节阅读 47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福星高兆 分节阅读 475(1 / 1)

d年她婆家也忙,过阵子给她捎个信。”高翠问道:“叫啥名字”高阳荣:“叫木兰,乐木兰,算数比我好。”他简单说了乐木兰身世,江氏和高翠唏嘘,连说可怜。就这样家里平静的接受了高阳荣的亲事,没人对乐木兰的出生挑剔。江氏想到没娘的孩子可怜,父母家人都没有更可怜,以后嫁进来好好对人家。高翠是想到自己一个大归姑太太,家里人都不嫌弃,外人也没说三道四,她哪有权力去挑侄子媳妇的不是,再说家里事都是兄弟做主,兄弟都同意,也轮不到她发表意见。高阳荣放心了,开始闭门苦学,争取今年下场考出个好成绩来。高兆过年除了初二回娘家,初三去庆王府,一直在公主府不出门,给好友的节礼都是温妈妈送去,贺年帖子也由温妈妈送上门,不用亲自过府拜年。金豆要到二月份去武馆,每天和金旺一起,她很有兴趣的给弟弟读书,天天摇头晃脑念三字经。高兆没有让他们天天去荣禧堂,怕打扰婆婆,除非婆婆派人来叫他们,正月公婆不得闲,辈分太高,来亲自拜年的人多。丰原长公主带着陶浙涌每年来,如今陶浙涌十五岁,他比巧云大一岁,按照过了年算一岁,巧云十四了,六月十四生辰,明年及笄。陶浙涌如今是抽条年龄,显得清秀,相貌俊美,高兆看到想:难怪当初丰原长公主对他父亲一见钟情,念念不忘。丰原大长公主对高兆一直和善,感激她当初救了涌哥儿,又是通过她和陶家太婆婆怜惜,才能和儿子团聚。每次来给大长公主请安,都会来馨园见高兆,给金豆金旺带好些礼物。高兆比她高一辈,叫她大长公主,丰原说太客气,只好叫她名字。“丰原太客气,每回来送金豆这些首饰,平时时不时送礼物过来,金豆说要好好当面谢谢表姐。”金豆规矩行礼,说太谢谢表姐。高兆同样给一些礼物,有涌哥儿的,有万若男的。陶浙涌如今大了,吴长亮陪着在书房俩人坐着沉默,吴长亮给他一本书看,自己也看书,实在不知要说什么。丰原也不是话多的人,每次来问候话说完,每回说说高家情况,因为陶府在柳树巷,巧云和陶芊希玩得好,多年来一直来往,所以丰原对高家熟悉。出嫁女回娘家少,丰原来就会说些高家事,说也是一切都好。今天,丰原主动说起刚在荣禧堂遇见一个堂妹,叫陈华原的,带着嫡长女来给大长公主请安。这个陈华原高兆知道,但没交往,在婆婆那见过两回,她私下问了问大嫂,是哪门亲戚。听名字就知是没有封号的皇家女,就不知为何这几年年年来给大长公主拜年请安,带着女儿好进门,不然大长公主一句话打发出去。陈华原是清河郡王府的庶女,所以没有县主封号,先帝抠门,嫡出的才会给个封号,像乐安县主,兰容县主,庶出的再得宠,她父王再给上折子找理由请封,门都没有,别说县主,就是公主,也只有嫡出的有封号。兰容县主是她嫡姐,就是尤太夫人亲姐蔡老太太的儿媳,性子敦厚,尤太夫人给姐姐出主意,让姐姐嫡长孙娶了阜阳郡王府的嫡孙女陈喜婉,好对抗那姐夫护着的庶出那一房。高兆见过陈华原,估计像她亲娘,长的花容月貌,三十多岁跟二十多岁一样,和她嫡姐兰容县主一点不像。听说正因为如此,她在娘家时比嫡姐要得清河郡王疼爱,给她取名华原,原本就是想给女儿请封华原县主。别说先皇不愿意,就是太后那会也不愿意,自己嫡亲公主女儿叫丰原,他给个庶女请封华原太后可不是好脾气的人,把郡王妃叫来好一顿训斥,清河郡王闹得一脸灰,缩头呆在府里好几年没出门,原本仗着是先皇还算亲热的哥哥,比阜阳郡王和先皇关系好,给爱女一个保障,谁知成了京里笑话。平武大长公主对此嗤之以鼻,那陈华原嫁到范家,就是以前的太子太傅范家,和尤太夫人闹翻的,鲁国公夫人的原未婚夫范家。太子太傅早没了,国公夫人的原未婚夫是他的长房次孙,没成亲没了,嫡三孙就是陈华原的丈夫。头胎是女,叫范云容,看着十四五岁,梳着双丫发髻,说明还没及笄。范云容长得像母亲,一个小美人,金豆见了都说这个侄女好漂亮。第1032章1036 去提醒高兆听丰原提起陈华原,别的没说,只说金豆夸范云容好看。丰原露出一丝鄙视,说了句像她娘,是好看,没再说话。高兆心想丰原不会无缘无故提起那个陈华原,又露出那样神情,是给她什么信号要好好琢磨琢磨。丰原知道堂妹为何来,觉得她异想天开。太子今年十六岁,范云容十五,这个堂妹打了什么主意,以为别人不知道因为陶芊希今年才十三岁,没有公布,等她及笄再公布太子妃人选,这几年陶府里有皇宫里派出的几位嬷嬷和女官在教导,丰原把陶府打理的密不透风,还有陶老太太坐镇,外人一点风声不知。范家,京里文人代表,名声不亚于翰林府,就是当年出了鲁国公夫人之事,一样有很多人站在范家这边,觉得好女不嫁二夫,只不过惧怕尤太夫人的性子,没人敢当众议论。范太子少傅过世后,他长子是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嫡长孙是中书舍人,正五品,陈华原丈夫是国子监司业正六品。高兆只知道中书舍人职任重要,极受天子宠信之人方可担任。范家能几代人收到朝廷重视,可见范家人能干才能如此受重视。所以当初尤太夫人无奈之下,只好把女儿嫁给鲁国公当继室,不然女儿没哪家敢娶。尤太夫人提起范家就吐唾沫,但不妨碍范家蒸蒸日上。梁梅雪小姑子的婆家,那个要把孙女送人的太婆婆范氏只是范家一个旁支,那也算是范家女,把礼教刻在骨子里长大的女子,以范家为自豪。丰原知道太子妃内定好了,可外人不知,她见堂妹带女儿来给大长公主请安,听高兆说这几年她们母女年年来,猜出堂妹意思。年前去见母后时,见了皇上哥哥,侧面说了这事,故意说不知是堂妹自己的主意还是范家的主意。皇上说有时妇人会办蠢事,范家自有范家的骨气,如今这样的局势,范家女当太子妃,范家男人只能退避,范家男人不糊涂,虽然顽固了些,家风死板规矩,对朝廷一片忠心,范家男人岂会甘心当个外戚皇上让妹妹不用操心,范家不会听一个妇人摆布,别说她是郡王之女,哪怕公主是范家妇,也得守范家规矩。丰原在高兆面前表露出,只是让这个表婶警觉下,不然她没接触过上层的那些弯弯绕绕,再被陈华原糊弄了。高兆没有丰原提醒,也对陈华原不感冒,头一回见,对她印象很好,温温柔柔,有点像母亲那种,顿时有了好感。等问了大嫂之后,没了好感,觉得她是黑莲花一朵,把自认为阅人无数、看人很准的她都糊弄了,莲花功力不可小看。那以后再见陈华原,高兆摆上长辈谱,拉开距离,金豆见母亲如此,心里明白这个表姐不可交,以后也含笑点头,多的话不说,不再和范云容近乎。反正一年见不了几回。平武大长公主对陈华原不熟,是晚辈,年年来给她拜年请安的晚辈不少,周嬷嬷都比她记得请谁家是谁家的,郡王妃有的她都记不清,别说小一辈的。因为陈华原每次带着女儿来,就这平武大长公主都没多想,以为她带女儿来怕是自己不见她,看在小娘子份上给她个脸。母女俩都是斯文温和,平武有着好感,每回留她多坐一会,看着范云容一年比一年大,出落的如花似玉,又是范家女,范家对朝廷几代人出力,平武自然会和气对这对母女。没往太子妃那方面想,那是压根不可能的事,如果不是范家女,备不住平武会多想,范家压根不会和皇家结亲,陈华原当初嫁范家,一个庶女而已,看哪个郡王会把嫡女嫁过去,范家也不会娶。高兆等了一会,跑去找婆婆了,她想通了,丰原来给她暗示,难道想通过她来提醒婆婆因为家里巧云的几句话,父亲和她分析过,备不住太子妃是陶芊希,根据这两年的观察,巧云的话里,陶芊希就是太子妃人选。高兆以为丰原是陶芊希伯母,不好在大长公主面前提醒,才来暗示自己,所以跑快快去了荣禧堂,连金豆都没带。平武见她单独过来,觉得奇怪,以为金豆金旺那有什么事,马上着急问道:“出了什么事”高兆连忙解释:“没出事,金豆带着金旺念书,我来看看,听丰原说,华原侄女来了,每年她费心给金豆好些礼物,我来谢谢她。”平武哦了一声,孙子孙女没事就行,但也知道儿媳这么莫名其妙的来,肯定有话要说。“娘,范家小娘子该及笄吧,我想着要准备什么及笄礼物给她,金豆也说要给这个侄女礼物。就是不知道她娘给她定亲没有,及笄那天谁来给她插簪。”平武听儿媳那话,首先想到难道儿媳看上范家女,她娘家还有一个弟弟没定亲。又一想,不会,辈分不对,平武不知儿媳为何对辈分很在意,其实有的人家只要没有血缘关系,远一点的辈分也不会太在意,因为京里就这些人,姻亲太多,转过来备不住谁是谁的长辈或者晚辈。还有,儿媳后面见陈华原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不是看中她家女儿的模样,那会是什么事能让儿媳跑来提范家女及笄。好奇中。高兆继续说道:“娘,太子也到了舞象之年,日子过得真快,记忆里太子还十一二岁,不过我家阳荣都十六了,我记得太子差不多这个岁数,今年我还问我娘哪,给我弟弟看好了人家没有,我娘说我爹说等我弟弟今年下场后再考虑,反正我家不主张早婚,晚点也好。”高兆没法说太子有没有定亲,只好拿自己弟弟来说。平武这会明白了,儿媳以为陈华原惦记太子妃位置,她心里一笑,这个儿媳还是不了解政事,单纯了些。她也不说太子的事,就着儿媳说她娘家弟弟,问了问,又婉转说太子妃人选已定,陈华原来只是请安。高兆一副明白神情,堆笑告辞。平武大长公主笑,儿媳萌蠢萌蠢的样子可乐,幸好金豆不像她娘。高兆回屋,心想婆婆说太子妃人选已定,那肯定是陶府,没跑了,得回家告诉父亲,也告诉巧云,猜测成为事实。哎呀我的妹妹是太子妃闺蜜,以后的皇后闺蜜,哈哈没人敢欺负妹妹了。不过高兆觉得也没人能欺负妹妹,那个五六岁就说出:你想让我不好过那么你先去死一死的话的人不会任人欺负。第1033章1037 没长大过了元宵节,快到月底,高兆找个理由回了趟娘家,说问问弟弟二月下场的情况。平武以为儿媳紧张,毕竟是高家学文的头一个下场科举的弟弟。提前派人给娘家去去了信,所以父亲在家等着。一进去首先看见大姑神色带着神秘,觉得最近家里有事。“兆儿回来了,正等你回来说个喜事哪,阳荣要定亲了。”高翠笑眯眯道。吓这么快初二回来问还没影的事,年还没过完就要定下了“谁家的”“坐下让你娘说,一句话说不完。”江氏把事情说了,高兆惊,可以呀,有主意的二弟终于在人生大事上自己给自己做主了。“阳荣胆真大,我爹没揍他”“你们几个你爹揍过谁反正我看阳荣不出屋,说苦读,你爹估计罚他闭门思过。”高兆嘿嘿,父亲最爱说的就是罚你闭门思过,所以大姑都知道了。“我去找父亲问问。”高兆去了书房,见父亲正看书,见她进来,放下书,道:“正等你哪。”“爹,阳荣要定亲是咋回事他真的跑去松山口给自己找个媳妇”然后听父亲把事情讲一遍,和母亲讲的重点略微不同。母亲讲乐木兰孤苦伶仃,弟弟心生怜惜,父亲讲的是乐木兰是静闲大师抚养长大的孤儿,孟先生将认为养女。高兆那会听母亲说了对乐木兰有种亲切感觉,对家人接纳一个孤儿感动。因为她前世就是个孤儿,那会多少人家嫌弃,闺蜜妈妈有心给她介绍对象,一听她是孤儿就摇头,还别说这里更加注重家族。“爹,多谢你。”高文林觉得莫名其妙,阳荣的事,女儿谢她干嘛。“我替阳荣多谢父亲,还要多谢娘和大姑。我觉得乐娘子能嫁给阳荣,能有我们这样的家人是福气。”高文林笑了,明白女儿的意思,女儿嫁入高门几年,还保持善心,没有变得市侩,很好。“娘说二月去松山寺提亲,爹,向谁提亲总不能给大师提亲说求娶乐娘子吧,俗事得找俗人,那里咱家又没熟人,总不能派个官媒去,显得不重视亲事。”“那还用你想,爹也在考虑,路太远,不像在京城,请哪家女眷上门,那么远的路,不能麻烦人家。”高兆想起当年公主府最初是大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