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关于工部和火器,最近可有透露过什么口风没有”张璟突然问道。“这”李进忠闻言,看了眼屋子周围,皱了皱眉头,欲言又止。张璟一见,便知有戏,连忙行礼求道:“公公放心,鄙府内并无闲人,不用多心隔墙有耳。而且我问这件事情,也没有其他意思,主要是为陛下做事,若是领会错了心意,把事情办砸了,不是凭白惹陛下生气不是因此才有此问,就是想好好把事情办好,让陛下高兴,希望李公公知道什么,不要藏着掖着,张璟感激不尽”“好吧既然国舅爷这般忠心,大家都是为皇爷做事,那咱家也就说了。”李进忠这才点头,同意道。“咱家识字不多,那些奏折也没看过,只是在皇爷大婚前,听过几次皇爷念叨关于工部火器研发的事情。”“好像是皇爷怪罪工部的火器研发很慢,朝廷每年都拨了银子,但比神宗显皇帝那时候,根本没改进多少,而且边地购买工部的火器也越来越少。”李进忠思索道。“火器研发慢购买量少”闻言,张璟自言自语了两句,若有所思起来。看来,等帝后大婚的假期一过,正式去工部上任,他该有办事的方向了消息到手,张璟客套了几句,打算再留李进忠喝会儿茶,然后就在府中用膳,以表谢意,反正李进忠有任务出宫,可以偷懒休假。谁知,这收银子不手软的中年太监,听到张璟这话,眼神一肃,却是毫不犹豫的拒绝道:“咱家在宫里忙得很,能出宫的时间不多,就不打扰国舅爷了,先回宫了。”“公公这是何意,昨天皇帝皇后都入洞房了,怎么还这么忙莫非是李公公瞧不上我府里吗”张璟闻言,眉毛一挑道。按理来说大婚都过了,就算帝后婚礼之后还有什么礼仪,但也不该让李进忠这么忙才是“国舅爷误会了,皇爷和皇后这几天事情不多,但备不住每件事情,宫内各司都要提前派人去各处收拾,增添些必要的物件不是”李进忠解释道:“就比如,今天是皇爷和皇后大婚后的第二天,按礼,今日皇帝和皇后需要穿戴礼服去拜见长辈,陛下生母孝和皇太后不在了,那就只能去神宗显皇帝的刘昭妃处,和光宗贞皇帝的李选侍,她们的宫殿昨天皇爷和皇后去过了,今天再去,就又得加点装扮才行。”“还有明天是大婚后,第三天,按礼皇爷又要穿冕服,皇后仍穿礼服,再去拜见刘昭妃、李选侍,并且要行八拜大礼;然后婚后第四天,皇爷还需要穿衮冕到华盖殿,接受入宫的亲王拜八次,负责婚礼的官员拜五次,再到奉天殿,由文武官员上贺表,行庆贺大礼;到了婚后第五天,皇爷、皇后要行盥馈礼前后这些天,各个宫殿的设施东西,都得检查齐全,每天检查,不断添置,奴婢亲自忙完,检查好了,才能安心休息。否则,不忙完的话,心里不踏实,谁知道有没有粗心大意的人,坏了事情,到时候连累奴婢一起受罚不是”81、东林夜议夜晚的京师喧哗无比,毕竟帝后大婚的喜庆日子,往常严格的宵禁都被取消了,百姓自然玩得更畅快了。在城南一座大宅外,不少马车停留在宅子外面,瞧这气势,便知这宅子的拥有者,势力不小。这是首辅叶向高的宅子,而那些夜里有资格聚集在他家附近的马车,除了朝堂里的东林党中坚高层人物,也不会有其他人了。把皇帝大婚的这几日熬了,就该到他们进行下面的计划了,而要顺利进行,自然要谋划议论一番。所以东林众人特地约在了这日夜里,以吃饭聚会,为皇帝大婚庆祝为名,实际上却是在筹谋日后如何统一行动。首辅的家里,菜色自然不差,请来的是京师有名的大厨,众人吃得是津津有味,配上叶向高请来的京师有名的戏角班子,东林众人这顿饭吃得可谓是不亦乐乎。酒足饭饱后,宴席撤下,喝着叶府内美貌婢女端来的清香茶水,众人这才开始今日的正事。“酒菜都吃饱了,茶也喝了,现在咱们该谈谈皇帝大婚后,我东林该如何应对,如今这诸般乱局了。”坐在主首的如今朝堂的东林一号大佬叶向高,开起话题道。“叶相公说得极是,当先摆我东林第一要事,乃是袁大来一事,算算日子,熊飞白那厮得了中旨,召还京师,再过几日,也该进京了。咱们必须要想办法阻止这家伙复职辽东才行,否则千万不能覆修吾公之辙,丢了实权不说,还败了咱们东林门面”在场其他人都没敢立即说话,唯有光禄寺丞高攀龙当先说道。东林党既然是朋党,自然也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这叶向高作为首辅,掀起话题,能接他这话的辈分资历自然也不能低,其他人只有等到这些老家伙说完话,才敢畅所欲言。这高攀龙别看现在只是个光禄寺丞,官职较低,但辈分不小,其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外人称其为“景逸先生”,赫赫有名的“东林八君子”之一。所谓“东林八君子”,乃是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和叶茂才八人。他们是万历年间,以顾宪成为首,标榜自己反贵族反大地主的政治团体,以“批评朝政腐败,批评朝廷政策,关心社会问题,关心百姓生活”为宗旨,因他们聚集于东林书院讲学,影响颇大,时人称之“东林八君子”。当然,东林这政治团体,到底反的是所有的贵族大地主,还是反的是和他们利益无关的贵族大地主,那就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高攀龙是在万历二十二年时,在上疏参劾首辅王锡爵的政治斗争里失败,被贬广东揭阳典史后,辞官回乡的。毕竟,对于这些多数好高骛远,志大才疏的东林党人来说,只有做大官才配得上他们,一个区区典史实在大材小用了,还不如鼓捣教书,利用士林舆论,为自己日后的再次起复铺路了。当然,若是高攀龙知道数十年后,他们这些东林党的登堂拜相者不计其数的徒子徒孙之辈,都不如江阴的一个典史时,也不知还有没有脸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反正,在泰昌、天启相继即位后,作为拥立的东林党得权后,自然要召回那些曾经为党付出,政治斗争失败离开朝堂的人,高攀龙就是其一,作为东林老人,第一批被召回朝中的。而高攀龙的资历辈分,可以说和叶向高不分上下,若非叶向高有着首辅的身份加持,是东林现在在朝堂的主心骨,而且是两次入阁,否则面对高攀龙,叶向高的资历辈分还占不了多少便宜。因此,只有高攀龙说话以后,其他人才敢继续说话,一直蠢蠢欲动的杨涟就是如此。杨涟是个性子急又烈的人,处理事情可谓是风风火火,当下就说道:“景逸先生说得极是,万不能因熊廷弼而使我东林名声受损,修吾的前车之鉴,我们必须记住。若是陛下大婚后还不同意大来追谥之事,那我们就抓紧在熊廷弼当初欺君诸事上下功夫,只要欺君这一点,熊廷弼洗不干净,那这就是个僵局,皇帝不让我们如意,我们也不让他如意。”他们话里连续提到的“修吾公”,不是别人,乃是东林党的元老李三才,其字道甫,号修吾,故被他们称为“修吾公”。要说东林能建起来,与两个关系甚大,一个是东林的民间大v公知顾宪成,建了东林书院,都能到了遥控朝堂的影响力;另一个,就是李三才,因为东林能顺利发展,靠得就是李三才的钱和权势。当时,李三才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淮河乃漕运枢纽,漕运又是国家命脉,手下还督管无数文武,地方重兵。随便捞捞,就把李三才捞成家产数百万的大富翁,还有钱捐献东林书院,深知让手下文武官兵,主动维护东林,使得其在任期间,就让东林书院成为淮河两岸的“圣地”了。换句话说,李三才是东林建立时背后地方官府的宣传保护伞,同时还是大股东,若没他的权势和钱,东林能建成如今规模,根本不可能,所以李三才的名气很大。不过,名气大也并非好事,就像后世的好人设明星,一旦有个什么出轨赌博吸毒嫖娼的渣男渣女形象,基本立马就乐子大了,李三才就是如此。那时,李三才已准备好入阁,这样便可以和叶向高联手,对于其他党派了。其他党派当然不能让李三才如意,费尽心机终于让他们查到了李三才偷盗皇陵木,皇陵木是帝陵修建所用,不得买卖,臣子更不能私用,不然那就是偕越。就这样,随着政敌立即弹劾李三才的偕越之举,这位本来意气风发入阁的东林元老,不仅因为偕越丢了实权官职,甚至还因为偕越之事给东林蒙羞了。东林一直标榜他们个个清正廉洁,为民请命,忠心大明,反贵族反大地主,结果自己的元老人物敢偕越偷盗皇陵木,不敬皇帝和大明,这不是赤裸裸向天下自己打自己脸吗正是因此,才会让后来东林上下为李三才奔走,废了不少代价,将他偷盗皇陵木一事压下去,并且查无实据,才没事。至于所谓偷盗皇陵木,其实不少京师达官贵胄都在干,当然了,他们不是真的敢去派人开伐皇陵树木,那明显是故意找死的行为,他们的皇陵木,不过是从走私犯里买来的小树木而已。不过,皇陵木不得买卖,也不得随意开采,违反便是偷盗,哪怕你只是买一根,那也是偕越李三才这一下子彻底把他自己陷进去,还连累东林名声,这也正是东林众人如今害怕在帮袁应泰正名之事上,不仅没干好,反而会因此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原因。上首,叶向高听二人话后,点头认同道:“这正是我所想的,只是,这几日我都与方中涵谈过此事,让他安排当初那弹劾熊廷弼的浙党几人,继续上奏,可这老狐狸言语之中左右推诿,说既然以前已经帮我们撤了熊廷弼的职,和我们的合作两清了,不打算和我们合作了”“啪”的一声,杨涟拍案喊道:“老狐狸,该死什么合作两清,还不就是想趁现在我们急红眼的时候,好好讹我们东林一笔吗”听到杨涟这么不合时宜的动气,叶向高不由自主的皱了眉头,不过他对此并未批评什么,本身他就是老好人脾气,能忍着,再加上杨涟是党内中坚,这点小事,还不至于他破坏了和平,批评杨涟了。随后,叶向高应和着杨涟道:“确实如此,我和方从哲几番扯皮,他要我们荐一部尚书实职,给他们浙党,否则便不打算让参与弹劾熊廷弼的人,继续弹劾了。”“老匹夫竟然这么贪心,叶相公,咱们不能答应”其他人还在惊讶方从哲的狮子大开口,那边性子烈的杨涟,又一次“啪”的一声拍案喊道。声音惊人,直让杨涟旁边几人,耳朵一震。高攀龙捋了捋他自己留的长须,也是同样愠怒道:“确实不能答应,咱们东林自己凭本事,熬到了今天,怎么能把这种实权位置,拱手让人要推荐,咱们也得推荐自己人才行,我就不信,没了方从哲他们浙党,咱们拿着熊廷弼的把柄参奏弹劾,还能让熊廷弼无罪脱身不成”随着高攀龙这东林老人发话,在场其他看风向决定的人,也是跟着附和。叶向高看了眼在场多数人都认同不答应方从哲这一点,而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便不再拖着,开口同意道:“那再联合浙党一事,就到此吧接下来还得靠咱们东林自己,诸君回去就草拟奏疏,待皇帝大婚后,就轮番上书弹劾吧”“好”“是”在场众人,各自笑着应承,这弹劾别人,磨嘴皮子,动笔杆子的事情,他们可是最喜欢,也最拿手这边杨涟见熊廷弼一事完了,便连忙接着道:“诸君,熊飞白一事要弹劾,那宫中的恶妇客氏,也得准备了,宪台那里,这几日可是催了我不少次了”82、张璟不能为官“确实如此”叶向高闻言,捋了捋短须,点头认同了杨涟的话。他们既然要拉拢张国纪,让张国纪帮他们影响皇后张嫣,就必须要帮助张国纪和张嫣,只有张家欠了他们的大人情,他们才能顺利完成拉拢的目的。想了想,叶向高望向在坐的一名中年男人道:“真长,此事便交给你了,过两日联系汪文言,和他一起搜集罪证,弹劾客氏之事。”那中年男人闻言,回道:“叶相公放心,我一定不会让那贱妇客氏,安稳待在宫里的”“甚好,真长乃我东林干将,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叶向高听后,大笑赞道。这中年男人名黄尊素,字真长,号白庵,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乃是东林党内的智囊人物,中间支柱,东林诸般政治斗争,几乎都有他的参与谋划。而且这家伙是和杨涟一样的刚烈脾气,极擅谏言弹劾,故而,在东林党掌权以来,擢其御史之一职,掌监察百官之责,可谓是位卑而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