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明末好国舅>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6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61(1 / 1)

d主人家的礼仪面子,还能节省茶叶。谁知道,张璟完全不按规矩办,不仅不请示他换茶碗,重新泡茶,还直接一抓一大把的泡,简直就是暴殄天物。要知道你可是大明的国舅爷,是文化人,是知书达理的贵族,能不能不要这么无耻你的道德、节操,到底体现到哪里去了眼看着张璟又干了一碗茶,看这架势,可能还要换茶,方从哲心里仿佛在滴血,这些雨前龙井可都是无价之宝啊,早知道不拿出来显摆了心里面,方从哲顿时有些焦躁,碎碎念的暗骂起来。毕竟他作为主人,即使张璟这么无耻,但他也不能说拒绝张璟继续换茶不是当下,有那么一刻,方从哲心思就有些乱了,气红了脸,直欲怒斥张璟无礼。不过,老狐狸毕竟是老狐狸,混迹政坛这么多年,方从哲沉住气的功夫不低,很快就调整了情绪,让他自己安静下来。同时,方从哲看着依旧喝茶的张璟,心中却是惊讶万分,暗道这国舅爷不简单啊,自己和他打哈哈,没想到不知不觉就中招了。他明白,刚才他要是忍不住气,直接开口,那就中张璟的招了,张璟是在逼他发怒,从而开口今日的目的厉害厉害怪不得是让东林那帮人吃了暗亏的人看来还真的值得跟你合作。一瞬间,方从哲嘴里露笑,作出了决定。“国舅爷,听说是你向陛下提议起复熊廷弼的,若是我能帮你平反姚宗文他们弹劾熊廷弼的罪名,你能保住姚宗文他们吗”85、合作谋划保住姚宗文等人这是在和我提交换条件也太高看我了吧看着面前似乎一切了若指掌的方从哲,张璟觉得这老狐狸有些太高看他了,这种弹劾大臣,致使朝廷损失的重罪,他哪有那个能力“方相公真是太高看在下了,在下人微言轻,哪有那个能力让朝廷不治罪他们呢”张璟回道。“这可不对,若是换做旁人说他没有能力,我信,但是换成国舅爷的话,我可不信。”方从哲笑着说道。“不知方相公这是何意”张璟听后愣了一下道。“其实想要保住姚宗文他们,关键不在于朝堂诸人,而在于陛下。”“陛下”“没错。”方从哲点头道:“一旦熊廷弼官复原职,那么当初弹劾熊廷弼的姚宗文等人,必然获罪,只是这个罪名如何处置,是轻判还是重惩,也就看陛下的想法而已。”“可、可陛下真会饶了他们吗”“放心,国舅爷,只要有人劝陛下,他们自然不会有事情。毕竟,他们都有弹劾的权利,只是弹劾罪名的真实性,没有多加确认,形成诬奏而已。只要这事情陛下不想多加追究,那自然能保住姚宗文他们了,终究我大明每年风闻密奏的弹劾事情多了去了,那些奏疏里弹劾别人的罪名,又有谁知道真假呢所以,只要陛下不想多加追究,必然可以轻判。”方从哲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方相公,辽东败得那么惨,这里面就有朝廷换了熊廷弼的原因,陛下肯定为这事恼怒,现在想要让陛下轻判他们,恐怕很难”“而且,熊廷弼被他们弹劾罢官回乡,心里肯定有气,朝廷若是不给他一个交代的话,恐怕不能平其怨啊”张璟皱眉道。说实话,张璟可不信朱由校能忍得下这种气,放任姚宗文等人弹劾了熊廷弼,致使朝廷蒙受巨大损失,只要查清楚熊廷弼被诬奏,那么姚宗文他们想要安全的待在朝廷,不受什么大的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国舅爷说得没错,不过旁人或许难以说通陛下,但国舅爷不同。否则,袁应泰一事,东林党人数次上奏,追封袁应泰,为何陛下一直死死压着,非要先议其罪,再论其功”“若是先论袁应泰之功的话,那如何再论其罪倘若无人向陛下说清楚这些的话,恐怕如今追封袁应泰谥号的旨意便下了。”方从哲看着张璟,眼神发出摄人的精光,似乎将张璟看透了一样道:“敢问国舅爷,是谁说得陛下,在袁应泰追封一事上,死死压着叶向高他们呢”“这我如何能知道想来是朝中的有识之士吧”张璟含糊其辞道。“是吗也许吧”方从哲似笑非笑的看着张璟道,就好像他早已看透了一切一样,搞得张璟一阵不自在。而后,方从哲又继续道:“只要搞定了陛下,其他的事情自然就好办嗯了。像是熊廷弼本人,他自然是极恨姚宗文他们的,可是除非他不想起复,否则只有放过姚宗文等人,他熊廷弼才能快速官复原职,仅仅是这样的话,老夫相信熊廷弼一定会看得清楚的。”这一番话,说得张璟哑口无言,无从反驳。事实也确实是如此,皇帝不想严惩姚宗文等人,当事人熊廷弼也不想追究他们,他们很明显就会被保住了。想明白了这点,张璟心动了,他清楚熊廷弼能尽快去辽东,对于大明就越好,毕竟辽东可还有个王化贞在了。要还是像真实历史上那样,那时熊廷弼选择依靠东林党起复,而东林党内当时已经选不出懂兵事的人收拾袁应泰的烂摊子,两者合拍,放下前嫌,真心实意帮熊廷弼复职。结果,虽然熊廷弼真的复职了,可是因为朝廷要议论姚宗文等人弹劾是否有罪,熊廷弼欺君之事是否是真的,朝廷再派专门派人去辽东查访,这几番折腾,搞得王化贞那家伙运气好,在辽东做出点成绩,那可就惨了。要不是王化贞这个东林党嫡系,突然异军突起,在大明辽河以东尽失,辽东又无人主事的情况下,运气好在广宁搞出了点成色,又凭白得了一个毛文龙这样的大礼包,让朝堂的东林党又内讧一番改了主意,选择大力培养嫡系出身的王化贞,压制走投无路才依靠他们的熊廷弼的话,也不会有后来辽东经抚不和,广宁惨败的事情了。因此,张璟是真的心动了,若是熊廷弼入京复职,能够不像历史上那样拖沓折腾的话,以熊廷弼的能力,早日复职辽东经略,镇抚广宁前线的话,哪还有王化贞什么事毕竟,那时候熊廷弼是王化贞的主官,就是王化贞真的又瞎猫撞上死耗子,走了大运立功了,这功劳不也得有熊廷弼之功,东林党人即使想提拔王化贞这个嫡系东林党人,也绕不开熊廷弼,更别提让王化贞做辽东巡抚,分权压制熊廷弼了。当然,张璟想着,若是有机会,日后把王化贞调出辽东最好,就是调不出,也不能让他在辽东前线待着,谁知道这小人闹肚子坏水,会不会为了想出风头。又搞出什么幺蛾子而且如果可能的话。日后最好学习后来大明的做法,辽东前线只要有一个能力强的主将便好,否则若是突然东林党找到一个掌兵厉害的,比如孙帝师这些去抢辽东权柄,那说不得又要出大损失。毕竟,这种战场前线,有两个主将,互不统属,那就完全是在拿朝廷国家的钱粮兵员当儿戏,给建奴送钱送粮送装备的。“方相公,此事我只能说尽力而为,陛下也是圣聪灵敏之人,定不会妄加定罪言官。但希望方相公也能记得承诺,熊廷弼进京,言官知罪,不再弹劾。”最终,张璟如此说道。于张璟而言,这不过是想办法让朱由校不那么痛恨间接害大明大败的姚宗文等人而已,但是于大明的整个辽东局势而言,却是会极大避免广宁大败的。这笔交易,值得张璟去做,毕竟,大明国力不空耗,越发强盛,对他这个国舅爷自然越好。而有了方从哲的出面,想来姚宗文等人是肯定会收手的。记得真实历史上,哪怕满朝都觉得熊廷弼重要,他们身为言官,都坚持弹劾熊廷弼,原因还不是他们没台阶下,不能自己打自己脸说熊廷弼是无故的不是这是最丢他们面子的现在,以方从哲的面子,这些人明知不能再弹劾熊廷弼,肯定会选择和方从哲合作,放弃弹劾的。至于熊廷弼那里,张璟更不担心了,记忆里,熊廷弼虽然脾气差,但对于公事一丝不苟、不添加私情的他来说,明显不会把注意力放这种小事情上的。“老夫话既然出口,自然不作得假,国舅爷放心,姚宗文虽与熊廷弼有怨,但以老夫的面子,他不会再多造次的。至于熊廷弼那里,我也修书一封,待其入京,再无弹劾之事。”方从哲饮了一口茶水,徐徐说道。闻言,张璟大喜拜道:“有方相公这话,辽东当无忧也”“哎国舅爷说笑了”方从哲叹了一句,失笑道:“若辽东真无忧,萨尔浒大败又怎会出现在老夫手上”看方从哲眼神愁眉模样,显然,刚才张璟这话,让他想起了伤心往事。张璟见此,也是不知如何劝解了,萨尔浒大败,虽然主要责任不在方从哲,但这确实是让方从哲倒台的主要原因。若非这场葬送大明数万精锐的大败,再加上他的长子方世鸿,在狎妓时牵涉入妓女坠马事件,使得方从哲从政治到个人的形象威信大跌,东林党就算想要靠着光宗朱常洛登基揽权,实现“众正盈朝”,也没那么容易在和方从哲的内阁火拼里胜出。坦白来说,对于方从哲所在的浙党,对比起东林党来说,张璟还是有些好感的。虽然二党严格来说就是狗咬狗,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比起东林党坚决维护江浙大地主利益来说,浙党却是在方从哲的领导下。愿意在某些方面妥协,让出部分利益的。这其实便够了,他们让出的那些利益,完全就够大明延续的了,这也是万历帝在叶向高去职后,亲点了根本不可能为相的方从哲为首辅,并让他一人独相的原因。若非方从哲懂得大局为主,愿意和各方交流妥协,万历也不会选他,毕竟相比较脾气死硬的如叶向高的那些东林党人,方从哲这种会主动退让,给皇权和相权都留面子,还多给朝廷不然利益的首辅,更合皇帝脾气。不过,也正是如此,方从哲让了利益给朝廷,使得不少人少了不少利益,令的方从哲领导下的非东林党派联盟内部不稳,最终被汪文言寻到机会,彻底击败了非东林党。86、师夷长技难可成主要的事情讲完以后,张璟和方从哲又开始聊其他的事情。当然,这是二人主动闲扯,增进关系而已。方从哲想更加了解张璟一些,而张璟,心里面也想和这位才下台不久的内阁首辅交朋友。毕竟,像方从哲这类的人,就算不在庙堂,身处乡野,但他们多年仕宦所积累的政治人脉,依旧不可小觑,更何况眼前这位,还是自沈一贯死后,浙党唯一的领袖。“陛下任命国舅爷做了工部员外郎,应该有深意吧”两人聊着聊着,聊得很愉快,直接聊到张璟最近的官职任免。很显然,作为政坛老手,方从哲却是从朱由校的任免之中,感受到了一些不寻常。张璟听后,稍微愣了一下,想了想,还是决定将朱由校让他研发新式火器的事情说了出来。反正,这事情等他过几日正式去工部上任,肯定会被人知道的,倒不如现在就告诉方从哲了。看这老狐狸的架势,明显有点播他这个官场新人的意思,对于这种政坛大佬的经验传授点播,张璟求都来不及求了,又如何会去拒绝呢“好教方相公知晓,陛下深感辽事糜烂,建奴逆贼深知我军火器战术战法,特令我主持研发新式火器,以胜建奴逆贼,使其不可从容应对我大明军队的火器。”张璟说道。谁知,方从哲听后,却是立刻皱起眉头来,沉思片刻才说道:“陛下聪慧,萨尔浒、浑河之战,足以证明,我大明确实到了必须改进火器战术战法的地步,否则如此下去,这对付建奴逆贼的利器,便难有大用了。只是,朝廷以往便责令工部研发新式火器,甚至萨尔浒大败后,也再三催促,然而,一直都收效甚微,恐怕国舅爷这次去工部,很难完成陛下的嘱托了。”“这也不是很难吧如今西洋的火器技术战法,在某些方面,已然超过我大明,其火器之法,我大明多有可取借鉴改进之处。在下听闻,我大明乡野之中,多有西洋传教士聚集,这些传教士里,就有不少懂得火铳火炮制造之术,若是能将这些传教士招揽一、二,借鉴其技艺,加以改进,不就很容易改进我大明的火器了吗甚至于,他日我大明军队的火器战术,也可以招募一些西洋的流浪军官兵卒,帮我大明改进火器战术战法,训练新式军队。”张璟随口说道,在他印象里,改进火器这东西,也没什么难度。毕竟,后来明朝就选择对了方法,并且做得非常有成效,他的提议就是有借鉴才会这么提的。历史上,大明后来就是主动购买西洋火炮,甚至派人主动学习西洋火器的制造技术,自己改进,并且还雇佣了一批西洋军官,训练新军,使得自己的火器实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