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明末好国舅>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6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64(1 / 1)

d领命,当即便欲转身离去。不过,却被张璟连忙叫住“慢着”。而后,张璟又特别叮嘱命令道:“记住,那阳武侯府,一定要给我通知到位,绝不能漏过”“是”大宝听后,眼中一凛,行礼后领命而去。看着大宝离开,张璟心里才稍稍安定。这下子,薛钲那里可就通知到位,而他本人,也不得不来,到时候就可以借机敲打一番,先拿钱填朱由校的坑才行。其实吧,按理来说在自己这宅子举办宴会最好,可是一来他的宅子小;二来,府里就四个仆人,根本接待不了宾客,因此只能在外面订了。看来,这招仆人必须得抽时间早点做了,不然说出去,他张璟都觉得的丢人了,堂堂的国舅爷家里,一共就四个人伺候着,这也太艰苦朴素了吧入夜,凉风习习,今夜,注定京师不会太平。阳武侯府书房里,只有一盏微黄的灯光点燃。薛钲看着桌上张璟府邸的请柬,左右为难。想到他才凑了八万多两白银的现银,剩下的都是一些还没卖出去的古玩字画,还有一部分田契,现在又要去见张璟,可是愁死他了。如果张璟和他要钱,他那这些去,能不能让张璟满意呢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终究他是要见张璟的。薛钲心里,如此想着。而国子监内,库房里,突然冒起无数火光。“走水了走水了”经过一夜救火,经国子监祭酒吴庭礼调查,然后上奏朝廷,因为天干物燥,库房纸张失火,导致国子监一部分文档被毁,所幸无大碍,没有人员伤亡。正沉浸在新婚时刻,还有辽东局势的朱由校,根本没心思理吴庭礼的奏折,特别是这还是常见的藏书地方失火事件,直接就让内阁批复让吴庭礼自行处理善后,注意防火措施,以防下次在发生类似的事情。一切,都在有序进行90、张辅之大宝请人选的宴请邻居,庆祝乔迁日子,定在十日后,看日子的人说是什么黄道吉日,那天办一定大好。当然,对于张璟而言,这些倒是无所谓日子,反正都是请客,到哪一天请客都一样,关键是能不能完成他预定的告诫阳武侯府的目标。而后,日子慢慢的熬着,终于,到了帝后大婚后,百官上任的日子,朝廷正式重新开始运转。也就在这一日,张璟也正式去工部报到。说来,现任的工部尚书也姓张,叫张辅之,字子赞,他是朝堂内少有的什么党也不是,凭着以往的功绩,一步步爬到如今位置的狠人。不过,这位张尚书,其实本来不姓张,本来姓尤,却因“为张振之所知”,后改姓张。张振之是已故的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名臣,做过杭州知府,兵部员外郎等要职,其服官二十年,益厉风节,为官正直,不趋附嘉靖时期的权臣严嵩。其生平自誓一念不私,平日所吃饭食,几乎见不到什么肉食荤腥,后来安稳去官回乡,囊中也仅有二金而已。嘉靖时期有名声极大的清官海瑞,其实张振之的品行也不差,名声不显,也只是没有海瑞把英明的嘉靖帝,上疏骂得狗血淋头的事迹而已。当然,张振之除了品行高洁外,识人的能力也高,最有名的便是他曾经识拔大戏曲家汤显祖,显祖因此恩情,以师事之。而张辅之也是因为张振之晚年对其有知遇之恩,毅然决定改姓。到了工部衙门,告知守门的役卒自己的身份,在役卒恭敬的神情里,张璟很快便见到了那位改姓的工部现在的主管人,已经两鬓霜白,老态龙钟的尚书张辅之。只是,这位张尚书,看着实在是过于老了,老的张璟都有些害怕对方会不会在任上猝死了。“见过张尚书。”张璟拜道。当然,见了上官,张璟也就只是一拜而已,至于什么大礼参拜,那基本没可能。不过,以张璟的另一重身份,现在来讲,恐怕也没什么人敢让他行大礼了。“嗯”出乎张璟的预料,他对这位张尚书态度不佳,而张尚书同样对他也没好态度,淡淡应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完全没有其他人见了张璟都要恭维几句的样子,倒是有些“特立独行”的感觉。“这是下官的告身,请尚书过目。”看了眼面前这个似乎真的不在乎他大明国舅身份的张尚书,张璟暗道一声有趣,便递上朝廷提前发给他的任命就职文书,交给对方。慢悠悠的接过文书,张辅之的眼神发出他这个年龄和身体不该有的精光,张璟这才感觉到几分对方能继续留任的原因。匆匆浏览一遍文书后,张辅之起身对张璟抱拳笑道:“告身齐备,我这便代表工部全体同仁,欢迎张员外郎就职。”“多谢张尚书。”张璟谢道。“张员外郎所司之事,陛下早有特旨告知我,我也不会多问,这便命人带张员外郎去军器局。来人呐,带张员外郎去军器局”张辅之客套完,也不废话,直接喊了人来,让对方把张璟带到制造研发火器的军器局去。至始至终,这位张尚书似乎就像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样,一点儿也不想和张璟有过深的接触,实在让张璟有些搞不懂,难道他很讨人厌反正,不是张辅之有毛病,就是他张璟不知哪惹得这位工部尚书不满了。当然,张辅之也透露了一点,很显然,朱由校对他耳提面命过什么。莫非,张辅之之所以敢对他这么有恃无恐,不搭不理的原因,就是这个原因吗他的背后是天启帝朱由校被张辅之安排给张璟带路的,是个工部摘抄资料文书的书吏,叫邓健,不过他对张璟的态度,却是和张辅之有天壤之别。一路之上,这邓健可谓是不断的献殷勤,主动为张璟介绍沿路来工部的一切,但凡张璟感兴趣的问题,他都是详细讲解,直到张璟听懂为止。很显然,这个热情的邓健,对张璟是别有所图。细细一想,张璟也就明白了,张辅之让邓健带路,其实和让邓健以后跟着张璟有什么区别邓健做了这么多年书吏,自然想着能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如今跟了国舅爷张璟,只要他办事好引得张璟注意,说不得就有机会永远留在张璟身边。到时候一旦有什么好机会,有国舅爷出面,他说不得还能混个比书吏更好的差事。想到张辅之对他的冷淡态度,张璟就气不打一出来,以他大明国舅的身份,只有他对别人爱理不理,如何有别人敢对他如此当下,张璟就想出口气,喊来邓健询问张辅之的事。不过,越听,张璟越觉得张辅之脾气虽然:臭,但是处理事情来,确实厉害。即使现在张辅之年龄大了,手脚不方便了,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他对于整个工部的掌控。当然,从邓健的话里,张璟也知道张辅之对自己这样,不是为了搞特立独行,是他从来都这样,对谁都不会过分亲近的。念及于此,张璟的心情却是稍微好受了些,同时也在暗道,恐怕这也是他能在这党争四伏的明末,能不参与党争,还做到一部尚书的原因。毕竟,是个皇帝都喜欢这种能干事,却不结党营私的家伙,也难怪张辅之这么老了,都没人要求他致士。想到这,张璟不由得佩服起张振之来了,他的眼光确实毒,看他识拔的那些人,似乎都和他一个臭脾气,不喜欢恭维客套,趋炎附势,都是特立独行,不怕强权的人。如张振之使拔的汤显祖、张辅之这样的,其实都是中了进士,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人,值得所有事。只是可惜,汤显祖看不下去官场黑暗,不愿和对方亲近,辞官回乡了,最终在创作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91、军器局就这么点人张璟的这个工部员外郎,因为皇帝朱由校的意思,特管火器研发制造,所以给划到了工部虞衡清吏司,专掌火器研发制造。知道自己那个上司张辅之大概是个怎样的人后,张璟对他的兴趣便不大了。反正,只要对方不反对自己改革研发火器,不给自己找茬便行了,其他的张璟也不用管。而看今天张辅之对他的不好不坏的态度,显然是不会刻意反对他的,这对张璟来说就够了。大明中央朝廷有两个军械研发制造部门,军器局和兵杖局。前者隶属于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辖,为天下兵马提供军械,属于外朝;而后者,却是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由宦官掌管,专为京营提供军械,属于内朝。工部军器局并不在工部衙门里,毕竟工部说到底是个大衙门,每日往来人众多,人流量大,而军器局制造火器,肯定要囤积大量火药,这样危险品,一旦发生意外,那可就不得了了。因此,真要设在工部里面,那危险隐患就大了,说不得一不小心就炸了,工部可没傻子会拿自己的性命当儿戏的。张璟跟着邓建出门,上了自己马车,便由他领着往军器局赶去。军器局离得还算远,即使坐马车,也有段时间才能到。对于这点,张璟深以为然,就是他自己知道身边有一堆易燃易爆品在制造,估计也不会呆得安生的。当然,如果说有让张璟不满意的地方的话,那就是军器局还是建在京城里,虽然可能不会伤及到工部,但如果出事的话,还是会波及无辜百姓的。一旦那地方囤积火药多,管理人员大意的话,但凡有一丁点儿火星子溅出,那炸起来定然是不得了的。不过,说来也有些无奈,若是放在城外,真遇到土木堡之变那样的祸事,鞑子包围京师的话,军器局生产的那些火器火药说不得要成了鞑子的嫁衣,故而建在城内,也算情有可原吧。“国舅爷,军器局到了”随着邓健的一声大喊,张璟推开车帘,便看到被兵卒包围守护的军器局了。由着邓健带路,进入了这座供应大明天下卫所兵马的武器制造点了。很快,他们便到了火器制造地了。可是,这火器制造所在之地的相遇,实在是出乎了张璟的预料之外。只见得,那宽大的造火器院子里,约有两百多人,正忙里忙完的制作火器。这两百多人里,还有不少人并非是专业的工匠,而是工部的帮闲,换句话说,真正能制作火器的工匠可能只有一百多人,而这一百多人,还有不少去制作火药。“这这里,真的是我们工部军器局所在吗怎么会只有这么点人在造火器呢”看着面前这两百多人的建造火器的队伍,张璟一脸吃惊的问道。毕竟,说到底工部军器局为天下兵马提供军械,以各卫所使用火器的人数,再怎么样也不会就这两百多人在做吧这点人数的制作量,怎么可能满足得了全国的军队用量,而且就算是边地有些卫所,能够自制火器火药,以满足他们的战争需求,但也不会说工部军器局两百多人,就造出全国的使用量来,更何况这些人还肩负着研究新火器的任务,这一点,可谓是让张璟疑惑不已。“国舅爷切莫惊疑,这里确实是我工部军器局所在。”邓健看张璟的样子,显然早有准备,不疾不徐的说道。终究,每一个稍微对战事有所研究的人,见到军器局这一幕,都会惊疑他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就是他邓健初入军器局,也是这般惊疑的。“那为什么军器局就这点人你千万不要诳我,我可不信这点人能满足全国军队的火器火药用量。”张璟问道。“咱们军器局现在确实只有这点人了,当然这点人自然是不够军队那些丘八火器火药的用量的,只是咱们军器局现在也不需要完全给他们生产火器火药。”邓健侃侃而谈道:“边地那些丘八,嫌弃咱们质量差,价格又贵,都闹腾好几次了,到现在可以自己造些火器火药了,并且满足自己所需了,就是他们没那么多银子而已,故而咱们工部只要按价格给银子就行,其他的让边地卫所自己造,这就可以满足边地军队需求了,至于内地的卫所,因为承平日久,没什么战事,自然需要的火器火药用量没多少,咱们这些人的制作量,完全够他们用的。”“付钱让边地自制这是何章法你给我好好说说。”张璟诧异了一下道。心里面,他也在想,这就是方从哲那日不好说,只让自己亲自来看的原因吗邓健听后,想着张璟是国舅爷,而且也是他们工部的人,说话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就把他们工部军器局的事情全说出来,里面甚至包括一些外界不知道的内幕。按理来说,大明自开国时便极重视火器,军器局这样的中央兵工厂,发现至今,应该规模越来越大才是。不过,实则却不然,军器局的规模到如今是越来越小,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