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明末好国舅>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10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108(1 / 1)

d只是因为李进忠听了他的话,敢带着张璟进乾清宫,那就说明张璟带入宫里的那些箱子里,装得肯定是那十万两银子无疑。想到他空手套白狼,靠着嘴皮子,凭白得了十万两银子,朱由校不高兴才怪了。内帑里还有多少银子,朱由校心里也是有数的,随着这些年大明战事的不断增多,国库经用早就不够,不时都靠内帑拨银救济,可是内帑又不是造银子的机器,哪有那么多银子给外朝挥霍而且,内帑银子都给外朝了,朱由校这个大明皇帝还怎么过日子大明皇室各项支出不要钱吗从张璟那里索要来的十万两银子虽然不多,但也不少,朱由校凭白得了这好处,自然是高兴不已。“臣,遵旨”张璟回道,随后起身,至于朱由校说的不要拘礼,一家人之类的话,他才不会当真的。张璟十分佩服那些真敢把这种话当真,并且愿意主动和皇帝交朋友,根本不守朝廷礼仪的人。君臣大礼,永远都是朝廷法度,就算皇帝暂时不当真,但若是给那些言官知道的话,一个大不敬之罪弹劾你,看你受得了受不了再说了,现在你和皇帝关系好,皇帝可以跟你说不必行礼,甚至忍受你的无礼,但若是日后皇帝对你有了差印象,和你关系淡了,到时候你看皇帝会不会把你不守礼的事情拿出来说道,甚至列为罪名和你清算。张璟可不想做那种作死的事情,所以该怎么守礼,他就怎么守礼,绝对不逾越一分,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就算那些敢上疏骂皇帝的文官,见了皇帝,他们也一样行礼,绝不逾制。当然,朱由校说的话,张璟听了,明显也是感觉到他的高兴,只是张璟有些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高兴。殿首,朱由校看了眼周围伺候的太监宫女,而后对李进忠道:“进忠,把殿内的太监宫女都带出去,你去外面守着,没朕的吩咐,谁也不准进来。”“是”李进忠行礼应道。他明白朱由校应该是有话和张璟单独说,毕竟这事关于那十万两银子,而殿内谁知道被安插了多少耳目,所以李进忠不敢怠慢,连忙把殿内伺候的太监宫女都赶了出去,自己守在殿门口,严阵以待。183、薛侯爷很守信用待殿内太监宫女都出了殿,朱由校这才对张璟急切问道:“那十万两银子,运进宫了吗”闻言,张璟这才明白朱由校为什么那么欣喜,想到李进忠在宫门也问过他这事情,看来是二人之间,早有什么默契,让朱由校早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回禀陛下,那十万两银子,臣已经运进宫了,现下应该被李公公派人运进内库里,封存了。”张璟行礼回道。“都是现银吧那薛钲没和你玩什么花样吧用古玩字画这些东西搪塞,这些东西虽然值钱,但真不如金银实在。”朱由校又急切问道。那急切的样子,给张璟看了,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执掌天下的皇帝,完全就像一个讨价还价的市侩之人,让人看了,端是觉得可笑。“陛下,给的都是现银,薛侯爷做人还是很守信用的。”毕竟是收了薛钲兑现的财货,张璟也不想说人家坏话,应付道。虽然薛钲给的不都是银子,但张璟可不像朱由校这样,要求这么高,不要古玩字画什么的。这些古玩字画,或许皇宫里多得很,朱由校见得这类的御用之物太多了,而他却现银,所以不在乎古玩字画,只要银子,但张璟不同。张璟可清楚得很,这些东西,日后可都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的,而且,张璟可不像朱由校那么富有,宫里不缺这些东西,张璟就是把这些古玩字画装扮在府里,用来装逼,凸显他的逼格,其实也很不错。听了张璟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道:“那倒不错,看来薛家还是有不少底子的,历经那么多波折,还这么有钱。早知道,你当时就应该和薛家多要些钱,这样朕也能分不少。”“”听了这话,张璟无语,朱由校这话,可真不是皇帝会说的话。“咳咳”大概也是察觉到自己失言了,朱由校假意用手捂住嘴巴,咳嗽两声,而后解释道:“刚才是朕为你考虑的,你刚刚入朝出仕,各个地方都需要用钱,有这样的富户给你送钱,当然该多要一些才是。”不过,朱由校这话说了,还不如不解释了,张璟心里能不明白,还不是朱由校想和自己一起宰薛钲这土豪狗大户吗想想也是,薛家就是再因为内耗争权夺利没落,那也是靖难勋臣的首功家族,没有现银,田产地契,古玩字画这些不动产,可都有不少,也怪不得朱由校为张璟可惜,感觉他当初要钱,要得少了。当然,张璟心里是这么想的,但面上可不想表露,而且薛钲这么守信用,他也不想和这个勋贵大佬为敌,所以张璟还是为薛家说了好话。“薛侯爷家有没有钱,这个臣不知道,不过臣倒是听说,薛侯爷好像变卖了不少田产地契,大概这钱是从这些地方出的,不得不说,薛侯爷真是个守信用的人”张璟说道。“活该让他家那个逆子这么猖狂,连你都敢惹不过要不是你遇上这事,朕还不知道这帮功勋臣子的家族子弟,已经都烂成这样,这般不堪了”闻张璟之言,不知为何,朱由校突然破口大骂道。张璟没想到朱由校会这么激动,连忙低头,想了想便又为薛钲说话道:“大概都是年轻权贵子弟的心性,等大了后,心性收了,想来薛小侯爷便不会这样了。”“哼也就是你心好,真是和皇后一样的性子,薛家人那么得罪你,还替他们说话。”朱由校闻言,冷哼一声道。“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薛小侯爷这般狂妄,虽然有薛侯爷管教不严之过,但并非全因。自古这些不事生产的勋贵子弟,基本再如何管教,也都那样,只有到了年纪大,见得世面,经历得多了,才会收敛。”张璟尽量控制语言不触怒朱由校道。当然,张璟瞧得出来,朱由校刚才提起张嫣时,心情是很好的,不像是因为当着他的面前,故意作假给他看的。看来,朱由校和张嫣这小夫妻两个,新婚以后,感情确实是不错的。一瞬间,张璟突然想到了客巴巴,拳头不由暗中捏紧了。想到朱由校历史上对客巴巴那种比对妻子还纵容的行为,张璟就决定等军器局里的事情处理完,他就去催茅元仪那边赶快解决客巴巴,绝对不能让这女人再如真实历史上一样,压着张璟这个正经大明皇后,朱由校正妻,在大明前朝后宫里作威作福了。听了张璟的话,朱由校想想也对,薛濂这样的勋贵子弟,他见得听得多了,甚至于现在大明中上层人家的富贵子弟,多数不也都如此只是,听到张璟说薛濂这些人年龄大了就好了的时候,朱由校却又怒道:“年纪大了,也好不到哪儿去一个个的,都成了狐狸人精,知道朕不能动他们,遇到事情,在外朝那些文官面前,全不顶事,到了有利可图的时候,就都冒出来,捡便宜了。”张璟听了这话,没敢多说什么,朱由校的话,说得意有所指,却又没头没尾,他也只能听懂一些,不敢多言,防止言多必失,说错什么。朱由校显然也发现他说得多了,不该当张璟这个外戚面前说这些,连忙转移了话题。“既然银子送进宫了,那也没你什么事情了,你就走吧。对了,皇后前几日还和朕提起你和国丈,应该是想你们了,你待会记得顺路去坤宁宫看看她。”朱由校说完,也不知怎么的突然又加重语气又说了一句道:“日后,希望你家,不要学那些勋臣家族”张璟有些不明所以,不过此时此刻,来不及细想,只能行礼应道:“是臣明白了”只是,要让张璟现在就离开乾清宫,那当然是不可能的,毕竟,张璟这次入宫,可还是带着其他目的的。当下,张璟又道:“启禀陛下,臣今日入宫,除了送那十万两银子外,尚有一事启奏”184、各党都腐败“什么事情”闻言,朱由校好奇道。“关于工部军械的事情。”张璟道。“工部军械这里面有什么事情难道朕派你去工部任职,你不喜欢吗”朱由校疑惑道,他还以为是张璟不愿意去工部参与研发制作火器军械,特地来找他说情的。“并非如此,陛下想岔了,陛下对臣恩重如山,不及弱冠,便任臣为从五品员外郎,臣喜不自胜,岂敢有怨言”张璟回道。“那你想和朕说工部军械的什么事情”“回禀陛下,臣想说得乃是工部在军械上的贪腐一事。”“贪腐”闻言,朱由校眉头一皱道:“有多少,仔细给朕说说。”“是”张璟回道,而后便把他知道的工部在军械上的贪腐细节,一一说了起来。比如张璟早就知道的工部军械质量差,而且价格高,并且工部让各地卫所下订单,自己付钱,从中赚取差价的事情。还有张璟原本不知道的,看过军器局的私账账本才知道的,高进等人将朝廷已经报废的军械,修理倒卖,或者干脆直接出售军器局生产的没有上过军器局专门打上记号的军械给民间或者其他人。这些事情,若非张璟拿到这本私账,也完全想不到军器局已经烂到这个地步,连刚刚生产的军械都敢卖,这可真是利欲熏心“什么竟会如此仅仅是在军械上,这些人就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来你可千万不要诳朕。”听到张璟告发,朱由校依旧有些不相信道。“回禀陛下,臣所言,句句千真万确,绝无虚假之处,更不敢欺骗陛下,对陛下不敬。这些都是臣去工部后,暗中查访了解的,绝不会有假的。”张璟说完,便从怀中,把从高进那里偷来的军器局私账账本拿到朱由校面前道:“陛下,这是工部军器局,在军械上谋利的私账,内中还有军器局行贿朝廷高官的数额。”“证据”朱由校闻言,毫不犹豫的接过张璟送来的账本,快速翻阅起来。只见得,原本皱着眉头,一脸疑惑的朱由校,在看到账本后,脸上的疑惑之色越来越少,转而替代的是一脸震惊和愤怒。不一会儿,朱由校死死握着那账本,而后将它狠狠的摔在地上道:“一帮无耻之徒,整天在朕面前装清高,可实际却都是这等人”张璟闻言,没敢多说什么,账本上的人,他都知道,朝廷在工部的官员,很多人都参与了分赃,包含了各党的人。没错,包含各党虽然如今的朝局依旧是东林党一家独大,对抗其余非东林党的朝中余孽,但这并不代表说东林党分贪腐蛋糕时,能一口都吃掉。毕竟,东林党说是要众正盈朝,但自始至终,他们都很难把朝堂变成真正的东林党一言堂,六部以及言官之中,都或多或少还存在非东林党人的身影。这就造成一场大的贪腐,东林党即使不愿意,也得分些蛋糕给其他党派,而这也是必须的,否则一旦有人不满意没分到蛋糕,捅了出来,到时候谁也拿不到好处。虽然东林党和其他非东林党,争斗了这么多年,但说到底他们都是文官,除了少数人不贪财以外,剩下的人哪个不是有钱就拿在朝堂争是一回事,争斗失败,因此身死也有可能。不过,他们在该拿钱的时候,就得拿钱,这是他们之间的游戏规则,否则,如倒卖军械、在军械上谋利这样的大事,怎么可能一直没人告发如果这原因说是因为军器局内部贪腐,并且隐藏消息,知道的人少,所以没人告发,那也不对。毕竟,仅仅一个军器局,能压制得住大明各地卫所虽说现在武官地位低,不如文官,但这也并不是说武官们能容忍军器局那些文官这么抽兵血,在军械上谋利。若是军器局背后没有一张牵扯着整个文官体系的大网,边地那些大明的武将重臣,早就向皇帝告发工部军器局了。终究,武官们很大程度上,也都在喝兵血谋利,现在凭白让部分文官占了便宜,他们能忍受得住而他们不告发,也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明文官各党,在这里面其实都有利害关系,一旦告发就是与所有文官为敌,所以无论文臣武将,都不能告发,也不敢去告发。事实确实是如此,大明军械的腐化,自明朝中后期以来,就开始了。想想看,戚继光训练浙兵抗倭,自己制刀,除了因为明军当时兵器不适合对付倭寇以外,需要改进,也有明军大部分的兵器,其实都不合格的原因。后来大明朝廷允许各地卫所,自己制作兵器,除了因为这样节省人力物力,最主要的原因不也是各地卫所对于朝廷军器局生产的兵器,不认可的原因吗否则,让军队掌握兵器铸造权,哪个皇帝敢这么放心只不过,大明皇帝在这事上,已经腐败到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