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21、茅元仪献书“不过,按你这么说,把火烧到高进身上,那势必要烧到军器局,那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让朝廷的人怀疑到我们头上”张璟闻言,不确定的反问道:“而且,朝廷里的人不傻,若是这件事情真是东林党人做的,那他们为何不从高进那里直接拿雁翎刀和火器,反而是要大费周章的去黑市上买呢毕竟,高进可掌管着咱们得军器局,军队里什么样的制式兵器,他搞不到,还需要东林党人花钱雇凶后,还要去黑市上买军械”对面,茅元仪笑道:“或许,这也正是东林党人的高明之处,他们故意去黑市买兵器,而不从高进手里取兵器,为的就是让旁人以为,这事情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呢”“额”这话,茅元仪说得有些没头没脑,绕得糊涂,但就是让张璟有些回答不了。确实,谁能反驳这些是那些作为“幕后主使”的东林党人,为了避嫌,所以自己作局,宁愿多绕些圈子,多花点钱,就为了防止被人查出兵器的渠道呢毕竟,若是换位思考,东林党人真是幕后主使,他们会用那些可以查的到兵器来源的兵器,让凶手使用去杀客巴巴吗很明显,不会的,正常人都宁愿兵器过几次手,让人查不到来历最好。想明白了这点,张璟不由摇头笑道:“止生计谋,令我佩服此等工于心计之计,若说出来,不管他们东林党有多少张嘴,可都说不清楚了。”“谢国舅爷妙赞,只是,属下计策再好,于朝堂之中,还需国舅爷寻人做此事最好否则,属下纵有千万计谋,若朝堂无人相助,又如何能成功呢”茅元仪变着法的恭维张璟道。张璟闻言,笑道:“止生言重了,没有止生所献的计策,我又如何能施为呢想我身边计谋之士甚少,而通兵器战事者更少,日后若是军器局抽离,还需要止生这等大才,尽心助我才行”关于朱由校要从工部单独把军器局抽离的事情,张璟在朱由校下旨后,为了安抚众人,就已经和茅元仪、陈明遇、冯厚敦等人解释过了。张璟告诉他们,皇帝朱由校只是要单独制造军械,避免腐败,让他们放心,不会影响他和他们的仕途。茅元仪听后,心里很是感动,毕竟这世上能像张璟这样,刚刚接纳他们,就安心给他们他们如此重任的上官,哪里有多少当下,想到张璟身边无什么大才,又对军械知识匮乏,又想到他身上携带着的前几日完成的新作,若是能让张璟看过,为他推销,假如能送到皇帝那里,那可就更最好了。终究,他写书除了想要报效国家外,也是想在仕途上,有所收获。作为一个士,茅元仪深知他不是吃正经科举取士的那条路的人,而当初有了再杨镐身边的契机,他便想出了利用兵事晋升仕途的法子。想到这里,当下,茅元仪便把他那本书的初稿拿了出来。“国舅爷,这是我近日完成的一本兵书,里面是我根据昔年在辽东战场的见闻经历,结合古今存世兵书,选取其中精髓,所编写的兵书,相信国舅爷看了,会对国舅爷有所裨益,还望国舅爷笑纳”很快,茅元仪便双手捧着一本明显是手写的初稿书,交给张璟道。闻言,张璟一愣,茅元仪话里所说的,该不会是那本书吧当下,张璟毫不迟疑,双手接过那本没有封面的初稿,而后问道:“止生大才,竟可出书立作,不知此书何名”“此书多古今兵家之言,又是属下目睹建奴逆贼为祸辽东,才想作的,故而属下取名武备志”茅元仪正声回了句,而后有谦虚回道:“属下拙作,还望国舅爷笑纳了”“武备志果然好名字那我便看了,止生稍带”张璟笑着,而后匆匆翻阅起来。“国舅爷,请”只见得里面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而且明显做的功夫很足,可谓是收百家之精髓,依现世之环境,辑成的一部适合明代的战争教育书籍。前世的时候,张璟也看过被螨清修改的武备志版本复刻本,还有后来流传海外的明代版本的武备志复刻本。当然,那时候,张璟也只是抱着对这本名书的好奇,匆匆看过而已,也没留下什么印象,不过这一顿翻阅,张璟明显感觉茅元仪的初稿,好像有些少了,和前世看得,好像内容有些不足。想了想,张璟觉得,大概是这书日后茅元仪也在不断的添加内容,毕竟按照记忆,这本书茅元仪前后用了十五年完善,现下,只是他刚刚完成大体框架,其他的内容还需要他慢慢补足才行。毕竟,茅元仪后来可是靠着在军事上的才学,在天启、崇祯年间,也作为少数的不走正经科举道路,而在仕途上有大斩获的人。一边认真的翻阅比对着,张璟一边暗道,果然是武备志这本书看来可能是茅元仪也看出他是真要在军器局有所动作,加之他这些日子待茅元仪很信任,这才让茅元仪拿出来的。心里面,张璟不由庆幸,幸好方从哲推荐的茅元仪那几人后世都有名气,才让他放心让他们做事,比如对茅元仪,连杀客巴巴这样的事情,张璟都让他参与,否则,他是断然不会收到这种回报。毕竟,这可是武备志啊现下旁人或许不知道这东西,但张璟能不知道甚至于,张璟都在想,他若是现在就把这书呈给朱由校,告诉朱由校这是自己写的,不知道会不会让朱由校高兴的直接让他把熊廷弼的辽东经略给替换了当然了,这种事只是想想而已,张璟现下可没信心,对抗努尔哈赤那隐忍老贼,还是用已经取得成果的熊廷弼对付他最好。况且,张璟还不想让这书这么早出现。一方面这书内容还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这么早出来,某些程度而言,并不是太好。另一方面,这种书若是出现得早,传印天下,说不得就被建奴奸细送到努尔哈赤那里了。虽然不知道历史上建奴有没有重视过这本书,学习里面的军事理论,战术知识,但张璟还不想冒这个险。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哪里都没错,张璟可不能给建奴壮大的机会223、会学习会反思的鞑子最可怕大堂里,茅元仪连连感谢张璟,毕竟,张璟能为了帮他完善书籍到这种地步,确实已经不能说是对他有知遇之恩这么简单了。与张璟帮助他的相比,茅元仪觉得,他找李易帮张璟杀客巴巴,都不算什么,这也更加坚定茅元仪对张璟的忠心了。终究这么礼遇他的人不多了,而上一个,如此礼遇茅元仪的人,却是在狱中的杨镐。最终,张璟笑着看着茅元仪带着他的初稿高兴离开,心里面,张璟也是有些安定下来。在张璟看来,武备志这种对这个时代而言,绝对是高级军事教材的书,还是迟点出世最好,否则,还真不能保证会不会被大明的敌人,特别是建奴,看上眼,盗了去。对于张璟而言,他从不觉得建奴那些鞑子军事潜力可怕,毕竟他们就那点人口地盘,就算他们兵马再精锐,只要他日后能有机会让明军的实力提高,到时候用人口优势,堆也能堆死建奴那群鞑子。鞑子拼死一个人,那大明就拼死十个甚至百个人,还怕堆不死他们反正大明社会里的无业游民太多,多余的劳动力释放不了,与其让他们成为社会隐患,还不如让他们做士兵炮灰了。只是,建奴鞑子的实力是不可怕,但他们可怕的是他们会学习,会反思。在张璟看来,一个只会用刀剑武力统治的民族并不可怕,因为当他们的刀剑锈了,武力下降了,就会衰败,但一个会反思、会学习的民族,那就很可怕了。想想看,老奴努尔哈赤的军事素养,除了在战争中学习以外,剩下的基本就是百万\小说来的,而他看的却只是三国演义那有兵书成分的小说故事而已,可是努尔哈赤却从故事里反思学习,摸索了自己的一套兵法韬略,进而提升自己的军事水平。甚至于,后来很多不识汉字的螨清统治者,仅凭当时少数有螨翻译的三国演义,不仅在军事上学习里面的兵法韬略,甚至还从三国演义里,摸索出了驭下、治民等等的政治手段。当然,这并不是说三国演义不行,真是历史上,后世开辟天朝的太祖,不也对三国演义赞不绝口,活学活用故而,三国演义里,自然是有一定的关于军事政治的可学之处,但再可学,那也得有认真学习的人去看去学习才行,而不是让百万\小说的人,把自己当老客一样,只看里面的故事,而不去学习应用。如此看的话,那就不得不佩服螨清统治者的学习反思能力了,而这,也是张璟认为螨清鞑子的可怕之处,也是他不希望武备志早出现得原因。想到这里,张璟就不由得庆幸起来,好在螨清那帮狗鞑子,现在多数都不认识汉字,否则真要让他们学习了汉字,派奸细把大明的兵、农、科技等方面书籍带到建州,到那时候,以螨清鞑子的学习能力,还真不好说现在落后的螨清会多出多少人才出来,会成长到怎么样的可怕程度了。武备志的事情,暂时也只能告一段落,对于张璟而言,现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茅元仪的意思,把朝廷关于查杀害客巴巴凶手的案子的水给搅混。只是,虽然利用高进的身份,拖他背后的高攀龙和东林党下水容易,只需要一道弹劾高进在军器局倒卖军械给黑市的奏疏就行,但现下对张璟而言,怎么找到愿意和东林党作对的言官弹劾高进,就成了难题了。毕竟,一来张璟是肯定不能在这件事情上主动露面弹劾的,甚至于就算他让别人弹劾高进,他也不能露面,除非是可以信任的人除外,终究在这事情里,他张璟是最好不要有太多接触的。二来,现在的大明朝堂里,已经成了东林党人“众正盈朝”的趋势,朝堂里还剩的那些非东林党人的言官,有多少敢接下这事情,去和东林党人硬肛的故而,有这两点,张璟也是恼恨,明明他有了办法,结果却是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不就像是明明一个脱光衣服的大美女在你面前,而你却什么都干不了一样吗正当张璟沉思时,赵进教却是恭敬来到大堂,开口道:“老爷,户科给事中姚宗,在府外求见”“姚宗他怎么来了”张璟听后脱口问道。而后,张璟突然想起来,近日听到的一件关于熊廷弼气节度量高的事情。那就是有属于东林党的言官有人上书皇帝,弹劾姚宗等人当初污蔑熊廷弼,致使熊廷弼被罢官免职,让朝廷受到损失,要求皇帝下旨严查姚宗等人。朱由校对于姚宗等人自然气恼,便欲问罪他们,谁知道熊廷弼知道这事后,立即上书,要求朱由校赦免姚宗等人,不要治罪姚宗等人,理由是言者无罪,朝廷不可治罪言官。这事情,传了出来后,当即令朝野称赞熊廷弼品质高洁,宽宏大量云云。当然,至于这件事情的内幕,张璟自然知道这是正在京师整顿兵马,准备去辽东主持大局的熊廷弼,与浙党早有秘密交易,从而要完成的。至于熊廷弼内心到底是不是要放过姚宗等人,那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不过,在张璟想来,熊廷弼应该是真正的以德报怨吧毕竟,记得真实历史上,熊廷弼起复后,也是第一时间请求朱由校不要治罪那些弹劾他的言官,免除他们的官职的。只不过,这提议,后来被朱由校阻止了。当然,这一世,也是一样,朱由校依旧拒绝熊廷弼提议,甚至那些上次被姚宗等人摆了一道的东林党人,这次也跟着出来赞同皇帝提议了。不用猜也知道,这是那些吃了亏的东林党人,要借用熊廷弼被弹劾的事情,借题发挥,打击报复姚宗等人了。毕竟,他们一来可以报上次被摆了一道的仇;二来,东林党和浙党又决裂了,自然要打击异己;三来的他们弹劾姚宗等人,等他们罢免后,完全可以安插自己人,代替他们所在的言官位置。如此一举三得,东林党人自然要破天荒的支持皇帝了。想到这,张璟也猜出姚宗来的用意了,无非是来他这里寻找帮助的,毕竟他当初可是答应过方从哲要保他们的。突然间,张璟想起姚宗等人的身份,眼前一亮,当下对赵进教道:“让姚宗进来”第223章 章节名错了tdoctye ht ubic otw3cdtd xht 10 transitionaenot ottht xnsottheadgtt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