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明末好国舅>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17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好国舅 分节阅读 172(1 / 1)

d至于有些人老成精的人,心里也在嘀咕朱由校会不会想让李进忠担任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要是那样的话,那不就发了卢受的身份太高,他突然死了的消息肯定是瞒不住的,张璟在宫外,也听到了这个消息。“确定吗消息属实吗”张璟也是怀疑问道。“确定”于庆建行礼道:“这是我在东厂的番子朋友说的,卢受去城外感染风寒,结果就此一病不起。”“原来如此”张璟点头,而后想到什么,说道:“也不知这次之后,东厂会交给谁管理东厂呢”说完这话后,张璟就陷入深思起来。原来,这卢受是病死的,不是被竞争对手王安和东林党人一起扳倒的。想想也是,毕竟年岁不小,一个伤寒感冒,就算明代医学体系发展不小,但很多病在他这个年纪,依旧有性命之忧。而旁人也很难简单的扳倒卢受,毕竟内廷和外朝有别,除非是皇帝动卢受,否则就算王安势力再大,也弄不倒卢受,就和后来东林党人靠着崇祯帝,才能办倒政敌阉党魏忠贤一个道理,否则,天启不死,东林党早没机会蹦跶了。说实话,张璟和卢受根本不是什么熟人,而且也因为东厂很多时候,在外面做的事情,张璟手里的人会经常和东厂的人发生冲突。而且无论是张璟还是卢受,得到发生冲突的时候,都是第一时间护短,这也就让两者的下属也有对立,特别是张璟收留赵进教之事,卢受本就不满,要不是张璟有个好妹妹,卢受不敢得罪,害怕投鼠忌器,恐怕早和张璟闹腾朝堂了。不过,现在好了,卢受死了,而且也算是寿终正寝了,也没有什么卢受死得不对劲的消息,而随着卢受一走,想来赵进教也不需要害怕了。一想到赵进教,张璟又不由想到了他的拜把子兄弟李进忠,想必,这位未来的九千岁,看来终于要崛起了。只是,这一世,不知道没了客巴巴,魏忠贤该怎么和势力庞大王安竞争张璟不由想到,他是不是要让历史出现大乱子了万一九千岁崛起不了,那该怎么办他该拿什么来拯救九千岁呢280、王安有想法九千岁该怎么救,张璟没想清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在适当的时候,帮帮李进忠了。要是帮不了他,让九千岁登顶夭折了,那张璟只能找其他人代替九千岁了,让他和九千岁一样,对抗外朝。终究,内廷这个对抗外朝的部门要是出了问题,张璟想都不敢想那后果。在东林党众正盈朝主持的朝局,没了内廷牵制,就算天启和崇祯不同,恐怕天启也逃不了崇祯朝局的混乱腐败。所以,张璟想着,无论如何,即使九千岁失灵了,但他也绝对要让内廷安稳住,换一个人替代九千岁的话,那也不能让内廷乱了,更不能让内廷只当摆设,比如让那和东林党人走得极近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接任掌印太监。内廷,绝对不能被外朝渗透,他们永远只能做外朝的敌对牵制,绝对不能做附庸,这一点,才是封建皇权的保障。且说,随着卢受的遗体刚到京师城外,提前接到李进忠通知的东厂诸位大珰,一边听从皇命,安抚住下面的人;一边又派人通知卢受亲属,并为卢受准备的上好的棺材,为他的遗体换上司礼监掌印太监死后该穿的寿衣后,就把遗体装入棺材,拉到了卢受府邸。很快,待卢府也紧急装扮成灵堂模样后,东厂的番子们,也就接到各自大珰的令,去京师和天下各处报信去了。一时之间,京师因此乱了。而且,卢受死了,还死得这么突然,虽然是正常死亡,但他的死亡,一时间却是让大明不正常。毕竟,作为内廷权利部门的最高领导,他这一死,如何平稳的让权利交接,不出乱子,这都是问题。当然,这些都是皇帝要急的,张璟可不急,况且,卢受赶在这时候死,可真是帮了张璟的大忙。终究,原本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杀害客巴巴的真凶上面,现在,卢受的死亡,可以预见,很快就会成为京师茶余饭后的讨论度第一的,终归,总有好事者,不信政府的话,他们对于一个内廷权利高层的突然死亡,总是认为里面有强烈的高层斗争的内幕。首辅叶向高府邸,从宫里出来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接到卢受死亡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卢受府上奔丧。反正,宫里都知道他和卢受是对头,王安去不去其实旁人都理解。然而,自古以来,便有“死者为大”的传统,只要不是那种以性命相搏的血海深仇,一般听到亲友死亡,哪怕是不熟的,但有一些联系的,都会主动去对方府上奔丧,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这一点,放在后世也一样,后世也一直都有“喜事要请才赴宴,丧事听到就上门”的说法。想到王安一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就空悬,皇帝必然要选人填补这个位置。一直以来就渴望更进一步,掌控内廷的王安,自然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说什么他也要在这次成为掌印,否则,失去这次机会,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有机会,毕竟想要扳倒司礼监掌印太监,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故而,出了宫门后,王安便赶来叶向高的府邸了。因为,在宫里,王安便打听到今日首辅叶向高,料理了内阁的一些主要的事情,便让其他阁臣呆在内阁,自己提前回府了。而王安来找叶向高,自然是来找他讨论怎么合作,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弄到手的。此时,叶向高府邸大堂内,也有一些东林党人在暗中讨论,他们讨论的不是别的事情,而是近来外面讨论的高进被张璟抓捕后,招供他和东林党人一起雇凶杀人的事情。毫无疑问,不管高进到底有没有招供,反正他们东林党近日的名声有所不好,所以叶向高才会召集一些人谈论如何挽回东林名声的事情。“还谈什么谈依我看,这事情就出在张璟那家伙的身上,要不是他把高进抓了,咱们东林现在如何会这么被动所以,依我看,咱们直接去张璟府邸要人,他不给我们就弹劾他,直到他怕了给我们车和场地没止。”大堂内,高攀龙对众人喊道。这方案说得中规中矩,不失为一个救出高进,了解事情经过的好提议。“是啊是啊景逸先生说得极是,必须要给张璟那厮看一看,不能这么对我们东林党人,恩将仇报,他也不看看当初皇后为客氏所逼时,是谁救了皇后的。”“对对必须要让这不学无术的国舅爷,认清楚现在的形势才行。”大堂一片嘈杂之声,众人虽知道高攀龙刚才说直接找张璟要人,是因为他心疼高进这个本家徒弟,但也因为张璟这么动高进,却是让他们不满。虽然东林党是朋党,凝聚力不强,但在官职、官位、权利等统一都有被张璟剥夺的风险时,这帮人自然也爆发出了同气连枝的赞同力量。堂首,叶向高待众人说完,并未立即出言说什么,而是思考如今局势是对张璟用软好,还是用硬好,毕竟,他的身份有些特殊。不过,还没有想清楚方案,府外便有下人来报,说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王公公来了。大堂内的东林党众人,闻讯都有些诧异,不明白这时候王安来干什么。此时的他们,因为商讨对策,还不知道卢受死的消息,否则肯定立马猜透王安的心思。叶向高想了想,便当下原先议论,令下人把王安请进来,当然,他也没有让在场的东林党人离开。281、张璟可成“客巴巴”王安的到来出乎在场东林党人的预料,可他带来的消息,也是同样令在场一众人等惊讶。卢受那在万历时候就在的老太监,竟然死了这可不得了不对现在的情形已经不是用“不得了”可以形容的了,应该说,这对他们东林党人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才对“好好好”人到老年,见过太多事情,早就练得比人精还精明的叶向高,听到这消息,也是不由得老怀大笑般的连道三声“好”。而在场的其他东林党人,听到这消息,也是一脸兴奋的大叫起来,说着各式高兴言语,真是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们这般高兴,其实也不怪他们,毕竟谁都知道卢受一死,便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空了,而原本他们就在谋划帮助王安夺得这个位置,并且一直在谋划。然而,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终究非同小可,先不说他们要扳倒卢受的困难,再加上卢受倒了,怎么让王安即位的问题,这两样,都是摆在东林党众人面前困扰他们许久的难题。现在,卢受一死,那根本就不需要他们费力去想办法扳倒他了,如今只要全力保王安拿下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那便可以了。那样的话,到时候,王安掌握了内廷,他们再掌控外朝,如此内外结合,试问朝堂还有谁是他们的对手然后,他们再革除大明历年积弊,把不符合他们东林利益的弊政全部清楚,并且整合兵马,剿灭建奴逆贼,试问,到时候天下还有谁敢与他们东林抗衡在场众人越想越觉得东林大势所趋,顿时都在一起讨论该如何助王安上位,拿下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了,甚至于连原本高进被张璟抓捕,外界传言高进和他们东林党人雇凶杀客巴巴的事情都放到脑后了。毕竟,雇凶杀客巴巴的这事情,他们自己都知道那是无凭无据,捕风捉影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是真的,因为他们根本没雇凶过。而那事情与王安竞争司礼监掌印太监相比,孰轻孰重,他们多数都混迹官场多年,自然十分清楚。当下,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怎么帮助王安登上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位了,把前来报信的王安高兴不已,暗道这些年来和东林党合作选择选得是对了。当然,对于这些东林党人而言,身为外臣的他们,其实能支持王安上位的方式并不多,最有用的办法,其实也就是上疏向皇帝建议任命王安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而已。故而,卢受死后,朱由校除了下旨令内廷妥善帮助卢受家属安排卢受后事以外,剩下的便是下旨赏赐了卢受家属不少东西后,之后便按惯例要挑选合格人选,接替卢受死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空缺。是时,当内廷传出皇帝要挑选掌印太监后,外朝的奏疏,就已经成堆成堆往宫里飞传了。外朝建议最多的自然是以王安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其中,东林党人上疏的奏疏最多。不过,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事关重大,也并非是外朝武建议可以决定的,他们最多也只是给皇帝压力而已,真正能决策的也只是皇帝一人而已。对于朝中司礼监掌印太监竞争之事,张璟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上疏什么,毕竟他的身份特殊,而且身边就有一个真实历史上的未来的内廷老大在,而且和他关系还不错,那他还需要支持别人吗当然了,真实历史上,九千岁也没有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而是让他小弟王体乾做得。张璟想来大概这是两人政治分赃的结果,反正就算王体乾做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当时还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九千岁魏忠贤名义上的上官,但真实情况是王体乾一直是魏忠贤的小弟,甚至于按照规定他提督的东厂,都是魏忠贤掌管的,他分到的无非也只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名和利而已。因此,张璟带着赵进教,隔三差五的去找李进忠聊天。不过,这聊天还是需要技巧的,张璟可不会当面对李进忠说要他去竞争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而是打着为他族妹皇后张嫣着想的幌子,和李进忠聊天这宫里有谁能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从而他张璟可以提前去上门结交,结个善缘云云。毕竟,现下的李进忠算是朱由校身边的心腹太监不假,但以他的情况,恐怕还没做好要去争夺那内廷顶级权利的想法。况且,真是历史上,魏忠贤最终崛起得势,那还有客巴巴和王体乾的功劳,否则怎么可能会有魏忠贤顾忌客巴巴,分大量权利和钱财给客巴巴,甚至还愿意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名份给王体乾要说魏忠贤是因为不计名利,从而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名字给王体乾,张璟是不信的。终究,魏忠贤可是非常看重名利,这从他公然接受别人对他的“九千岁”称呼,以及接受各地讨好他,为他建的生祠,这可不是不爱好名的人干的毕竟,这两点,认真来说,就是大明官场对魏忠贤的极端的个人崇拜风气,魏忠贤若非是极其爱好名,爱慕这种虚荣,怎么会接受这两点而权的话,更不用提了,从他后来建立起阉党,培植势力,就知道魏忠贤多爱权了。至于利,从魏忠贤掌权后,没有改变大明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