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下未免也太心急了,火器一道,本就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研发的,臣接手军器局这才多久,就算有了突破,但想要制成火器,离研发成功,还要有不少时间了。”张璟连忙解释道。“既然如此,那你怎么来朕宫里老老实实呆在军器局,监督研发火器不很好难道你就不怕你不在了,军器局那帮人偷懒不成你说你跑进宫来,对得起朕对你的信任吗”也不知朱由校今日怎么了,上来就给张璟戴了一顶好大的对不起他信任的帽子,要不是张璟听出朱由校话里语气有种发泄的怂人语气,知道另有其它原因,张璟都以为他犯了什么事情,朱由校准备要针对他了。好在,这次进宫,张璟来乾清宫也有准备,不然要是无缘无故的来乾清宫,说不得还真被朱由校喷死。“启禀陛下,臣此次来是想向陛下请旨借书的。”张璟回道。“借书借什么书”朱由校有些疑惑道。“禀陛下,近年来民间关于火器的书籍有不少,甚至不少兵书里,对于火器也有涉,可其中多为朝廷不予流通之书。因此,臣想向陛下请旨,选一些涉及火器的书,发往军器局,想来对军器局研发火器,说不得有所裨益。”张璟解释道。“原来是这样。”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道:“朕准了待会就让王体乾准备一道中旨给你,你找到什么需要的书,若是朝廷不予流通,就用朕的中旨拿走吧”“臣谢陛下厚恩”张璟行礼道。“不用如此行礼不用如此”朱由校直接称赞张璟道:“你这么做,证明你是有心了,是想给朕干实事的,不像其他人,干不了多少事,却只会耍嘴皮子。”知道张璟一直是刻苦努力的带人研发火器,朱由校说话时的语气,都有所缓和。这事情解决,张璟想着他今日的主要事情,便转移话题问朱由校道:“陛下近日得了什么烦心事了吗怎么火气这么大”“烦心事我有太多,而且几乎个个都让我生气。”朱由校气呼呼道。张璟听了,连忙问道:“还有什事情,竟然能气倒国舅爷”“事情多了去了,你看看这成雪花一样送进乾清宫的奏疏,就知道有多少气人的事情了。”朱由校说道。“陛下,这些奏疏,臣能看看吗”张璟问道。“看吧看吧反正内容都差不多。”朱由校说道。得了令,张璟向朱由校行礼后,便上前取来那些奏疏查看。这些奏疏亲一色都是东林党人上书的,那样奏疏里的内容也都差不多,都是希望让朱由校赶快和王安把君臣谦让礼仪搞完,好让王安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言语里,那些奏疏有不少上书的,竞争十分激烈,就差仿佛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这些外臣也真不知道好歹,陛下的事情,岂能是他们胡乱说话的”张璟说道。说完后,张璟故意又说道:“陛下,你是不是真准备不让王安坐上司礼监掌印的位置要治罪他吗”“你怎么知道的”朱由校听后,面露惊讶道,弄王安这事情,他谁都没有告诉,怎么张璟就知道了呢同时,张璟这话说出,在一旁伺候的王体乾,却是被吸引了注意,他仔细观察着朱由校,想要验证他的想法有没有错。“刚刚看奏疏,猜得”张璟说道。“猜出来的吗”朱由校眼中闪着几分莫名的光芒道,也不知道,信或者不信。“正是毕竟宫里面要陛下和王安快点结束谦让礼仪的奏疏这么多,可陛下却一直留中压着王安推辞的奏疏,臣也只能猜测陛下是不想让王安做那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而不让他做的话,那似乎只有治罪他,罢了他的官最合适。”张璟回道。“猜出来就猜出来吧,不过,你最好不要告诉别人,朕现在还没想好怎么治罪王安的,毕竟,刚被东林党那帮人逼着册封他,现在又要治罪王安,传出去朕的颜面何在”“陛下让臣不四处说,臣自然不会四处说。”“这就好”“只是,陛下可能考虑过,王安被治罪,那些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该给谁呢”张璟突然问朱由校道,而这一问,也是又吸引了王体乾的目光。“嗯想是想过,但一直没有太好的人选。”朱由校回道。“司礼监这么多内廷的人才,难道陛下一个满意的都没有吗”张璟又问道。朱由校闻言,想了一下,这才说道:“也罢,既然你这么问了,我就说说吧,这些话藏在朕心里很久了。其实,不是司礼监没有人才,只是朕除了李进忠可以完全信任,其他人,朕却不能完全信任,毕竟,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又成为下一个和外臣勾结颇深的王安。”“那陛下怎么不选择让李进忠当司礼监掌印太监呢”“他吗资历太浅,字又识得不多,也没什么在司礼监任职的经验,批红这等大事,朕交给他,不放心。”“原来如此,陛下圣明”张璟闻言,连忙恭维起朱由校的英明。同时,张璟余光也扫向了王体乾,这下子,你该没有反水的后顾之忧了吧既然张璟没有还和王体乾说破他反水,就可以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那么,索性不如让朱由校把话说出来,让王体乾这个聪明人,自己去想道理。335、王安有罪一旁,正如张璟所料,王体乾在听到朱由校的话后,真的开始动起心思来了。毕竟,朱由校言语之中,并没有考虑治罪王安后,立即让他的心腹李进忠立即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意思,而是想从其他司礼监秉笔太监里,选一个靠得住的能够信任的人接替。什么是靠得住的能够信任的人,这句话就很微妙了,毕竟,想要成为能够信任的人,那就得有成为能够信任的人的实力。换而言之,你得做些什么,证明你是一个能够被皇帝信任的人。到了这时候,王体乾再傻,也明白张璟为什么会说今天给他一个惊喜了。确实,朱由校的话,对于想要在王安倒台前,提前寻找靠山的王体乾而言,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惊喜。所以,在张璟离开乾清宫后,王体乾在给朱由校磨墨的时候,见朱由校眉头皱着,连忙请示道:“皇爷为何愁眉是奴婢哪里做得不好吗”“和你没关系,朕只是被这些奏疏气得,什么时候,朕的家事,由得这些外人插手了”朱由校看了眼王体乾,本来不想对他说什么,但心情激动之下,还是对王体乾说了话。“皇爷息怒,话是这么说没错,可皇爷的家事,他们一直都管得不少,这又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让他们做哑巴吧”王体乾安慰道。“哼哼朕还真要让他们以后做哑巴,省得天天给朕呱噪”朱由校冷哼几声,狠狠道。王体乾不知道朱由校说的让外朝那帮臣子做哑巴的意思,在他看来,嘴巴是长在别人身上的,你还能封了别人嘴巴,让他们一辈子都说不出话吗除非,朱由校是要他们再也说不了任何话朱由校之后,想到了什么,看了眼王体乾问道:“体乾,现在宫里面有什么流言没有”“流言”王体乾小心翼翼的试探问道。“嗯”朱由校应了一声,点了点头道:“就是宫里面的人,最近都在谈什么”想着他一直留中王安的推辞奏疏,外朝都不管不顾的为此上书,要他赶快走完君臣谦让的礼节,让王安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朱由校觉着内廷里,也应该有些传闻才是。当然,这话朱由校也不只是今天问王体乾一人而已,其他在乾清宫伺候的太监,他也都问过。这么做的原因,除了朱由校想要打听宫里面对于王安的真实看法,另外也有试探身边的这些太监,在王安和他之间,谁对他更忠心而已。对于太监的忠心,朱由校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信任他们的,但如果是拿他和在宫廷里,培植势力多年的权宦相比,朱由校也不敢保证宫里的所有太监都对他忠心。终究,大明可也是有太监跟着太监造反的例子的,最出名的便是夺门之变拥立英宗的宦官曹吉祥,他最终就是率兵谋反失败,被英宗下令凌迟处死的。虽然朱由校不敢保证王安会不会有反心,但他敢保证肯定有太监会比忠心他,更忠心于王安,所以对于身边司礼监的这些太监,他自然要个个试探,以便将来真对王安动手时,知道该如何保证内廷的安稳运作。听了朱由校的话,王体乾思索一番回道:“回禀皇爷,宫里面现在都在讨论司礼监掌印王公公的推辞奏疏,被皇爷留中的事情。”“哦是吗”朱由校假装不清楚此事,随意反问道:“那他们对此事怎么看的可有异议”“皇爷说笑了,下面的奴婢们,哪敢对皇爷的事有异议咱们做什么事情,不都是听皇爷的吩咐吗”王体乾迟疑了下,小心翼翼道,直觉告诉他,朱由校的话里有坑。“好个滑头”朱由校闻言,笑骂道。他知道,王体乾是故意说这种恭维他,却又不会得罪其他人的话,这就证明了王体乾的圆滑,不过,对此,朱由校并不介意,毕竟他的问题,可不是好回答的。当然,这话也让朱由校明白了王体乾的忠心,毕竟,若是忠心王安的人,刚才就是替王安说话,要他赶快下旨拒绝王安的推辞奏疏,和王安把君臣册封的谦让礼节做好了。见朱由校并未发怒,王体乾心中有底又说道:“不过,皇爷留中王公公的奏疏,其实也算是对他的警告。”“嗯警告”朱由校明显注意到了王体乾的说辞,疑惑问道。“是的。”王体乾肯定道。“仔细给朕说说”朱由校命令道。“是奴婢明白”王体乾装出一副迟疑模样,答应下来。而后,便听王体乾回道:“皇爷有所不知,自先帝即位,王公公入了司礼监以来,他在宫外的亲属和家奴,就多行不法之事。而他们出了事情,就会求王公公相助,而王公公对他们也十分纵容,只要能压得住,那就会出面解决的。”“岂有此理竟然还有这事”闻言,朱由校拍案怒道。不过,朱由校的心里却是窃喜不已,毕竟,他手上一直没什么王安的把柄,现下听到王安纵容亲属家奴,多行不法之事,那还不乐坏了,终究这样的话,他可就是找到合适的理由,治罪王安了。然而,想到他对这些事情都不清楚,朱由校又狐疑的问王体乾道:“这些事情,东厂、锦衣卫都没告诉朕,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哪里敢把管王公公的事情终究,东厂、锦衣卫那些人,谁也不干净,真要是捅出来,谁也不敢保证王公公会不会把他们的破事也捅出来。”王体乾回道。“这样啊”朱由校点了点头道,便不出声了,他知道,王体乾说得话是对的。想想也就明白了,这些朝廷重臣,谁家里没个为非作歹的亲属,今天你拿这事弹劾他,也许还不致命,说不得明天他没事了,就把你的事情拿出来弹劾你。终究,这种不能把人弹劾下马,让对方一蹶不振的弹劾,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少用,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罪,弄不死他们的,只有到了致对方死地时候,拿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罪名,数罪并罚,可以彻底在政治上弄死对方。336、王安倒台“王安的那些事情,你有证据吗”朱由校想了想,又问王体乾道。“回禀皇爷,奴婢也只是知道这事情,至于证据,王公公的事情,奴婢怎么敢多问”王体乾回道。“也是”朱由校闻言,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道,虽然他猜测是这王体乾故意不拿出证据,但也没继续去说,毕竟,既然知道了这些事情,自然就有办法去查。当下,朱由校便不再过问这事,留下王体乾一脸疑惑朱由校是要干什么,问了王安的罪名,却对比无动于衷不过,等他值守完了,出宫的时候,朱由校也没动静,这却是让王体乾怀疑他是不是做错了什么。直到后来几天,当朱由校命李进忠,带着他手下的锦衣卫,直接去王安府邸,宣读王安罪名,表示他伺候先帝有功,却不配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后,准了他的推辞奏疏,直接发往先帝陵寝庆陵守陵。或许旁人要弹劾王安,得靠大的罪名,但朱由校不同,身为皇帝,王安说到底就是他的家奴。而只要家奴犯法,作为主人,朱由校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直接想怎么惩罚王安就怎么惩罚他,旁人也根本管不了,所以,王安被朱由校罢官,一撸到底,可是连一点儿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当然,念着王安从朱常洛为太子时,就一直忠心跟着的情分,朱由校也只是罢了他的官,让他给朱常洛守陵,并没有抄他的家,所以凭着这些年的积攒,王安即使没了权利,依旧会过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