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种藩王表面上无比光鲜,其实他们比普通文武大员更容易被统治者忌惮。以外姓权臣篡位,除非是在其彻底丧失人心基础之后,否则就根本不可能成功。像曹操、司马炎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的。但是像王敦、桓温、王莽、安碌山之流,却不能成功。冉明连连叹息,颓废的道:“难道孤也要像那些功高盖主之臣一样,遭此厄运一代杀神白起,一代兵神韩信,一代军事家吴起,名将伍子胥、李牧、周亚夫。我冉明何德何能,可以和你们并列啊”就连李业也不知道怎么劝说冉明了,他只是下意识的道“殿下,慎言”李业顿了一顿道:“当务之急就如何应对”“应对”冉明背着手站在书房的落地窗前,久久地凝视着窗外,尽管他不想面对,但事到如今,他已经无路可走了,就算他逃亡西方,只要冉闵真想让他死,也一样会把他抓回来,现在冉明就是无法确定,冉闵此次是决意杀他,还是一次试探。如果是试探那还好说。如果是决意杀他,那就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孤现在能怎么办”冉明的语气有一种苦涩,道:“孤原打算不停地动战争,让他下不了这个决心,但我还是低估了他杀我的决心,或许他就想杀我了,但是孤还有点用,现在燕国已亡,凉国也消失了,代国也被取缔了,北汉国不敢招惹魏国,晋朝也是有心无力。外部失去威胁,孤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呵呵,可是孤不甘心啊,不甘心”李业也听出了冉明的决心,他再不犹豫,便道:“殿下其实不用急,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一步,既然明旨命令谢艾来坐镇长安,只是收回殿下的都督之权,那说明他还是有点投鼠忌器,既然如此,业有一计,还能给殿下争取至少半年的时间。”“什么计策难道是养寇自重”冉明摇摇头道:“这招对任何人或者都有用,但是对于陛下来说,太小儿科了。谢艾自白身入仕,从参军做到凉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他谢艾的名字在雍、秦、凉三州的就可以抵上千军万马,陛下任用谢艾为镇西将军的目的就是于此。况且上邽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近了,只有区区六百里,长安一旦出兵,我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冉明的也有担心没有,别看秦军战斗力不俗,别看那些军队都是秦王冉明一手训练的。不过,这些军队对付魏国之敌还可以,哪怕冉明因私废公也行,但是若是让他们拿起刀枪对付魏国朝廷,恐怕十个有九个都会吓尿了。在封建时代,敢挑战朝廷的人可真没有几个。历朝历代敢起兵造反反朝廷的农民义军,那也只是因为朝廷黑暗,贪污腐败横行,实在活不下去了才敢反的。魏国如今建立才八个年头,吏治还算清明,尽管也有贪污不过却是极个别的少数。远远达到不民不聊生的地步。况且冉闵还是开国皇帝,在军中拥有冉明也无法比拟的威望。只要冉闵下决心处理冉明,他除了投降,根本就没有其他出路。李业道:“不是养寇自重,而是另外一计。”冉明蓦地回身,大喜道:“先生请说”李业轻捋鼠须阴笑道:“此计还是落在谢艾的身上,既然陛下欲除殿下之兵权,不如痛痛快快让出兵权。不仅要让出兵权,还要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如今关陇士族豪门皆心向殿下,不如殿下派出人给各大家族通个气,让他们向谢艾输诚。谢艾本是凉国大将军,现在回归,如果秦凉各地无论士族还是豪强,大大小小数百上千家族的家主都去长安迎接谢艾,万众仰望,众望所归。殿下你说,如果陛下知道这个情况,还会放心谢艾吗”“此计高明”冉明拍着大腿赞叹道:“谢艾本是降臣,他的忠诚问题本来就会被陛下猜忌,若是再来这么一出,恐怕陛下会寝食难安”李业也看出冉明并不是一个屈居人下之辈。有野心不算坏事,当然前提是具备与野心相符合的能力。如果空有野心而无能力,这样的人只能夸夸其谈,百事无成。可是冉明不仅有野心,更有能力,这样的人,就具备了人主的资本。跟随这样的人,他才有机会施展更大的报复。李业微微一笑道:“这其实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冉明一愣,不解的道:“元美这是何意”李业哑然失笑,看来冉明还是不信任自己。才成为冉明的秘书丞之后,李业接触了更多的隐秘东西。尽管天眼的情报非常凌乱,李业还是从中找出了蛛丝马迹。特别是看到了所有的语气,李业居然惊出了一身冷汗。太子冉智居然敢联合外人谋害亲生父亲。李业百思不得其解,冉明既然都掌握这么多的证据,冉明居然隐忍不发。如果把这些证据交给李业去运作,哪怕冉智不死,李业也可以玩得他生不如死。弑父,这可不是什么小罪名。在汉人传统道德中,这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更何况冉智的父亲还是魏国皇帝。或许冉明是为了所谓的皇室面子吧,如果这件事捅出来,丢的肯定是冉氏的脸面。但是冉明的妥协,并没有换来冉智的感恩泣德,他反而变本加利。冉明想要息事宁人李业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冉明如果真想息事宁人,他肯定会销毁那些证据,可是冉明偏偏保存得非常完整,而且花了大力气寻找相关枝节。也许,冉明想着对冉智这个太子一击必杀吧争储事关国体国运,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冉明掌握着这一份证据,其实就相当于拿捏了冉智的命门,只要冉明愿意,随时可以置冉智于死地。冉智若死,除了冉智,冉明就是皇位的最佳人选。一种奇怪的兴奋之感在李业心中油然而生,他紧紧的攥紧了拳头。“太子不死,秦王永无宁日”第683章当皇帝也不容易第683章当皇帝也不容易论出身,冉明是董皇后所出嫡亲次子,仅次于冉智。论战功,冉明少而成名,战功赫赫。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平慕容、亡鲜卑,把氐秦、败桓温,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论名气,冉明首创千字文、三字经成了蒙学开山鼻祖。他创办书院,开创启明书院,依然成为士子代表之一。至于人有脉,冉明和众多士族豪强都有往来,而且还是密不可分的利益结合体。细算之下,李业发现,冉明除了比冉智晚生一年之外,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不比冉智差。不过,很出乎李业的意料。李业的这番破天惊的话就像在大海中丢进一颗小石子,不仅没有引起惊涛骇浪,甚至连一丝涟漪都没有形成。冉明淡淡的笑道“元美,真是说笑了”虽然如此,可是冉明的动作却没有停止。冉明派出人很多信使分别奔赴各地,通知各大家族。冉明的信其实非常简单,直言不讳的告诉他们。谢艾升任镇西将军,都督雍、秦、凉三州军务。能在千年历史浮沉中屹立不倒的家族,哪一个家主都不是政治白痴。别看这一句看似不着边际的话,他们都隐隐约约猜测到了冉明的意思。现在秦王是三州军事统帅,结果被夺了军权。这事放在谁的身上,谁都不会舒服。既然不舒服,冉明自然会反击。其实这些关陇大族豪强也有点看不惯谢艾,原因非常简单,谢艾出身太低。他仅仅是寒门出身,一跃而成成为了凉国大将军,他们这些豪强反而成了他的属下,他们岂会舒服。有人愿意要谢艾好看,他们自然乐意见到。更何况冉明现在还是他们的金主。别说冉明是秦王,就算他是一个白身,只要有冉明那点石成金的手段,他们也可以奉为上宾。冉明要对付谢艾,他们自然举双手双脚赞成。再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动身去长安恭维谢艾一下,这又不是让他们掉块肉。浩浩荡荡的豪华车队开始向长安奔去,无论哪一家都非常重视这件事。即使家主不方便出面,也让族中极有份量的人或下一任家主出面。他们每家都带着大量的仆役前往长安。这细小的车流,就像小溪越是靠近长安,这股车流越大。程志写书,会有夸张,但是绝对不会无厘头,更不会弱智。在封建时代,就要考虑封建时代的社会背景。在这个时代,你不能搞民主。更不能动不动就造反,特别是在一个王朝度过初生的那几年危机时期之后。一个深得民心的王朝,可以被外来力量颠覆的,但是对内却别想篡位。拥有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没有用,再强大的兵马也没有用。哪怕是兵神韩信,也逃脱不了被诱杀的局面。他韩信看不出吕后想杀他吗还有岳飞,他真的是政治上的小白吗不是,你让韩信和岳飞造反试试,他麾下的兵马十有部,借着宇文部的刀,把金昌杀得血流成河,整个金昌张氏因而灭族。那些凉国旧将有罪吗他们不过是怠慢了冉明而已,也没有造反,只是借机想要点好处。古往今来,哪一个武将不是这样做的。冉明倒好,因为这一点怠慢,居然让上万颗人头落地。哪怕冉明战功赫赫,哪怕冉明机谋权变无双,谢艾还是看不起冉明。谢艾认为冉明才能虽然不俗,就像汉之韩信,蜀之法正一样,因为性格缺陷,注定难得善终。当然,谢艾虽然洞察了这些阴谋,因为还没有发生任何事实,再说他也没有证据,也没有妥善的应对之法。他是可以写信给冉闵,阐述他的忠诚。可惜谢艾还不满足,他还想着借着这个机会,给冉明一点教训。邺城魏国皇宫御书房,冉闵照例批阅奏折。对于那些符合冉闵的奏折,冉闵只需要御笔写下一个“准”字既可。可是一些和冉闵政见相左或有些出入的奏折,冉闵就需要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平均冉闵每天需要批阅一百多道奏折,数万字,并且写下三千余字的意见。第684章司马聃得了婚前恐惧症第684章司马聃得了婚前恐惧症或许有人说,这数万字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完,就算三千字也就是一个小时的事情。可是这不是后世的那种白话小说,而是文言文,也就是经过压缩的密码文。特别是毛笔写字,三千字,或许只有写过毛笔字的人才有真实的心得体会。烛影摇曳着,月光从阁窗上泄入。冉闵一边喝点浓茶水提神,一边让小宦官给他揉揉发麻的胳膊。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当然,当个昏君非常容易,当一个好皇帝,却能把人累死。尽职尽责的皇帝如朱元彰,雍正之流,都是在任上累死的。终于冉闵批完了一天的奏折,在御书房侍候的小宦官黄小丁也松了口气。作为御书房的总管宦官,冉闵每天熬夜多晚,他就陪着熬多晚。一天两天还能受,可是这日子一长,黄小丁就受不了了。他没有休假,也没有冉闵那近乎变态的精力。御书房总管这个别人眼热不已的肥缺,让黄小丁痛苦难奈。冉闵放下奏折,黄小丁把冉闵批阅的奏折进行分类,有的需要留中,有的需要驳回,也有的照准,还有部分是冉闵提出修改意见的。这些事情容不得半点差错,一旦出错,就是掉脑袋的大事。黄小丁道:“陛下,时候不早了,不知陛下今夜哪位娘娘的牌子”冉闵虽然独宠董皇后,可是架不住那些大臣的苦劝,这不除了阴妃、兰妃之外,又往皇宫塞了十几个。冉闵微微一皱眉,他很不喜欢那种任人摆布的感觉。那些大臣逼他纳妃,冉闵同意了,可是洞不洞房,大臣可管不了。冉闵倒是够狠,放着那十几个如花似玉的美女不动,宁愿妻妾和谐。冉闵冷哼一声,径直走了。冉闵虽然贵为皇帝,可是并不喜欢动不动就乘车坐轿。哪怕再忙,他还要时不时的骑着朱龙去溜一圈。皇宫虽然很大,可是冉闵还是喜欢步行。西汉刘邦登基之后,命丞相萧何主持修建未央宫。整个未央宫分为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宣德殿、昭阳殿避讳司马昭的昭字改为显等。后历朝历代,无论都城建在哪里,宫殿基本都是沿用未央宫诸殿殿名。直到隋朝开始更改。就像椒房殿,就是皇后的寝宫。魏国邺城皇宫,自冉闵登基以来,基本上没有修缮,但是唯独椒房殿,进行了修缮。夯土承重外墙,内部是木构梁架,析梧重叠,建筑宏伟,壁带为黄金钉,含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五色流苏,绿文紫绶。金银花铤,幡施光彩,照耀一殿。仅仅椒房殿的修缮费用,就比冉明平地建起一座上千亩的秦王府略低一些。不过这个椒房殿仅仅两千余平方,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也不为过。冉闵正欲迈进椒房殿,就在这时,张平似一阵风似的递给冉闵一封信。这是“天聋地哑”送给冉闵关于关中发生的事情,情报上说谢艾抵达长安,万人空巷。几乎整个长安所有的百姓都跑去迎接谢艾了,而且雍、秦、凉三地各地豪强和士绅皆前去拜见谢艾。就在这时,董皇后看到冉闵居然来到殿前而不入,甚是奇怪。她命人打开殿门,由于空气的对流作用,一股寒风向冉闵吹来,让冉闵的精神不自觉的一振。自从默默无闻的次子冉明进入冉闵的视野,冉闵无时无刻都会拿冉明与冉智进行比较。冉智是一个心狠手辣、杀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