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个时辰了,军队还没有集结,可见他这个旅帅非常不合格。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不悦的神情,反而饶有兴致地对孙伯灵问道:“伯灵,你祖上可是兵家,可曾学过兵法。”“伯灵年幼,还不曾学过,只是听过一些长辈的交谈,不胜其解。”孙伯灵乖巧的回答道。苟变的眉毛都快兴奋的飞起来了,心中大喊:“来了,来了。”“有何不解”边子白也想了解一些这个时代兵家的思想。他倒是对兵法类的书籍知道不少,也看过。得益于穿越福利,记忆力暴涨,他竟然能够背上几本古代兵法,比如:孙子兵法、司马法、六韬之类的,真不少。但要说融会贯通,肯定是不可能的。或许是因为有了掌兵的机会,此时的边子白似乎对兵法有了更多的理解。孙伯灵还有点害怕,扭头看了一眼,在应龙的鼓励下,这才开口问道:“何为良将”边子白心中暗探,兵家的孩子苦啊才十来岁的下屁孩,脑子里整天想着要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缺德事。就连孙武的玄孙孙伯灵,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成为优秀的将领。“这不是你这个年纪该问的问题,罢了,既然你问了,我就说说。”边子白一副胸中计谋万千的样子确实很欠揍,但让人更加好奇的是这家伙真的知兵,懂兵吗连南卓都被吸引了过来,甚至被国相子思风评为卫国良将的苟变,也支起耳朵听着。像庞涓、孙伯灵这样的聪明人,恐怕用不严谨的语言和逻辑是无法让他们信服的。唯有佐证殷实,逻辑合理的论述才能得到共鸣。边子白顿了顿,整理了一下对良将的概括,这才开口:“在我看来,良将分为五种。”“其一,身先士卒者可为良将。夫战勇气也,将为兵之胆,兵是将之威,相辅相成,强军自成。此乃见效最快,但坏处最大的为将之法。乃莽夫之法。好处就是几次小胜之后就能积累将威,一旦大败,必然全军覆没。只有不断的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乃至成就无敌之姿,才能真正的成功。所以说,见效快,但是难以达到最终的目的,属于为将之中的速成之法,不学也罢。”说完,边子白还扭头看了一眼苟变,这家伙还真有这方面的迹象。苟变发现边子白在看他,很快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顿时心头大怒,什么意思为什么看耶耶难道耶耶就如此不堪造就,学了这么多年的兵法,就学出了一个莽夫之法这不会是指桑骂槐吧说实在的,苟变心中很复杂,一方面他很认同边子白的说法,身先士卒的将领确实能够在极端的时间内获得士兵的认可,士气也很容易建立。唯独让人担心的是,一旦主将失利,甚至被杀,全军覆没的可能很大。将是兵之胆就是这么来的,没有了胆子,士兵也如同被拔掉了牙齿的老虎,连猴子都能欺负一二。但虽说这样的为将之法危险重重,但很多将领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这样的办法,因为这是一个他们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也是唯一一个有效的办法。边子白的答案姑且不论对错,在有些人耳中并不为奇,最多就像是南卓、丁祇等人知道了边子白还懂兵法。至于效果和能力如何,天晓得。毕竟成为良将需要立威,需要排兵布阵,需要长期摸索,是一个经验铸就的赫赫威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高度。尤其在旁人眼里,边子白的口才是很不错的,大家都不懂带兵打仗的情况下,边子白说的头头是道,最多也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新鲜感。但至于干货和能力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啊唯一懂得带兵打仗的也就是苟变和赵武。应龙是游侠出身,早年间的名声很大,被子思降服之后,几乎步步不离子思。或许对于政务,他在子思跟前能够耳濡目染的知道一些,但是如何当将军,恐怕他比丁祇这个老太监好不了多少,都是两眼一抹黑。可他听边子白的解释,心里是认同的,觉得很有道理,只是不敢肯定需要有人给予支持就低声问苟变:“小郎君说的如何”苟变很想反驳,不过要让他指出边子白的错处来,他还这的办不到,只能愤恨道:“算他说中了。”听众之中,反倒是只有十岁的孙伯灵听明白了,尤其是那句将为兵之胆,兵是将之威,让他顿时有种震耳发聩的感觉。他是兵家传人,加上天资聪颖,难道就真的没有度过家传的兵法肯定不可能,他是倒背如流之后才出门开始求学的。只不过孙子兵法是孙武的传世兵法,但同时也是孙家的重宝,轻易怎么可以示人而孙伯灵更不敢让人知道他胸怀重宝。可边子白却有点意犹未尽:“此乃莽夫之路,下下之选,全靠士气支撑而已。也是最难走的一条路,可一旦成功,那么就是无敌战将,天下莫不为之颤抖。试想一下,还未交战,对手就已经胆寒,可见优势有多大”武无敌,恐怕真没有几个。历史上靠着这种近乎疯狂的战术获得一次次胜利的武将,恐怕只有一个人,霸王。可霸王是真猛啊全天下的武将有一个算一个,都打不过他。别说一对一,一对群都难以取胜。苟变听到下下之选,莽夫之路这类的词,顿感一顿暴击。他很想说,身先士卒怎么了难道也错了吗这是他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啊还被鄙视了,有没有天理第154章 慈不掌兵 求订阅智者说话,听不懂的都是蠢材。就算是因材施教的孔夫子,恐怕也没有去给愚笨的弟子解释的心思。对于边子白的胡说八道,至少最懂军事的苟变是认可的,因为有理有据,得到的结果也会八九不离十。他很难想象,如果自己连在领兵打仗上的能力都不如一个熊孩子,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唯独有人听得津津有味,这个人就是孙伯灵。或许,他是真的怕边子白,别看长得白白净净的样子,可边子白的长相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宽厚之人的相貌。尖嘴猴腮倒不至于,至少面目如玉还是差不离,但嘴唇有点薄,眼睛不大,但很有神,眉毛恰到好处,却过于尖锐,不符合温良美玉的时代审美观。总之,到处都是一些小瑕疵,却并没有在相貌上长出事故的地步。谁让华夏古代对于男子相貌,都以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为标准。用人脸来比对的话,就好像后世演员中唐国强年轻时候的相貌为最佳,面如玉、瞳如漆、清瘦身、眉如剑、皓齿美髯,当然唐国强年轻的时代不流行留胡子,那时候的美男子的标准基本上就是奶油小生的评价。边子白只能哀叹,他也很帅,但帅的有点另类。要是他听到有人这么评价他的相貌宽厚长者的话,肯定要气得发疯:“那个混蛋想要长成宽厚之人的相貌了”没错。在后世,你是一个好人、你长的很诚实、你看着是个厚道人,这似乎都不是什么好词,反正听着似乎人生就剩下了被人坑一条坦途了,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最小的孩子,却听得如痴如醉,就连边子白也是赞叹不已。这天才,从小就应该是脱颖而出的,如同囊中利锥,一不留神就会破囊而出。孙伯灵之所以如痴如醉,他是将家学中很多无法理解的问题联想起来,加上边子白的解释,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孙伯灵是个小孩子,不耻下问这样的心理建设是不需要任何心理负担的,想不通的地方就开口问:“大人,此可有讲”这话,倒是很好理解。以武威慑全军,身先士卒,这样的领兵方法,虽说变故太多。但是对于一个平庸的,却有超强无力的将军来说,无异于是一条通天坦途。至于孙伯灵问的总结性的归纳,恐怕真没有。但边子白可以临时编一个,比如现在,他在心头琢磨了一会儿之后,笑道:“此乃以战聚势之法,见效最快,但是军心不稳。唯以狼兵辅之,方能成事。”“以战聚势”孙伯灵想了想,问:“古来可有之”“可知鲁国名将叔梁纥。”边子白之所以将此将排在头名,主要是这家伙太有名了。当然,他更牛逼的是一连生了十二个女儿,快七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而他的儿子比他还要有名叫孔丘。“左传襄公十年: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显然,孙伯灵也是知道叔梁纥的,从左传中找出了一段叔梁纥人生最高光的时刻。这段故事就是晋国大夫荀罃、荀偃、士匄引十三路诸侯围攻逼阳国,鲁国出兵帮助逼阳国中的故事。当时孔子的老爹叔梁纥在战争危机时刻,以一人之力,举起了城池的千斤顶,十三路诸侯懵逼了,逼阳国的人懵逼了,连鲁国的人都懵逼了。十万人的战场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叔梁纥举起城门千斤顶,从容的让城内的军队撤退,但是晋国联军的将军和士兵都坐视这一幕发生。要是有个家伙弯弓搭箭,举起城门千斤顶的叔梁纥如何能躲避可定是要中箭的,一箭射不死,可以射第二箭,甚至第三箭,完全可以打死了算为目标。但是十来万大军就是眼睁睁的看着叔梁纥举起千斤顶,如同神灵一般傲立在城门口。等到晋国军队惊醒过来的时候,叔梁纥早就放下千斤顶,躲入了城中。要是叔梁纥在城门被乱箭射死,孔夫子就不会出生,恐怕影响和华夏两千多年的儒学恐怕都不会出现。边子白拽文道:“诗云:进厥虎臣,阚如虓虎。”意思是,就像是拥有老虎力气一样的猛士。用这句诗来形容叔梁纥一点也为过,毕竟,老虎恐怕也举不起一座城邑城门的千斤顶。“可叔梁纥猛虽猛矣,但鲁军不强。”孙伯灵想了想,发现了边子白话中的漏洞,有些兴奋道。边子白呵呵笑道:“鲁国以仁义立国,怎可有狼兵”随后,他解释道:“狼行千里之肉,狗行千里吃屎。就是这个道理。狼兵者,只知毁灭,不问对错。这才是狼兵的本质。”孙伯灵明悟了,虽然边子白说的粗俗。但浅而易懂,深入浅出。想象一下鲁国的军队,一直仁义为先的做法,确实无法孕育出如同虎狼一样的军队。这也是为什么鲁国的人才很多,尤其是逼阳国一战,涌现了三个盖世名将,但鲁国军队还是那么一回事。可见武力能够震慑一部分人,或者说震慑人一时,但无法真正被归结到战力的范畴之内。啧啧了两下嘴巴,苟变对于听故事有着一种让人无语的强大兴趣。见边子白不说了,催促道:“怎么不说了,继续说叔梁纥,他后来怎么了”“他后来啊”边子白幽幽道:“生了一个儿子。据说好像是快七十岁的时候老来得子。”这话引起了丁祇的强烈不满,他怒道:“此人不过是一莽夫而已。”对于一个七岁就断了生儿子念想的人,七十岁还能生儿子,这绝对是异端。是绝不能容忍的,太尼玛打击人了丁祇的激烈情绪更多的是嫉妒,恨不得将叔梁纥的坟头扒掉的怒火,席卷周围,肆虐着,咆哮着。孙伯灵张了张嘴,叔梁纥的那个儿子可是很出名的,叫孔丘。就算是在战国时期,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学说,也有无法忽视的超级地位。孔子的学生遍地开花,到处都有儒学,而且人才层出不穷,已经有了兴盛之姿。他原本想要帮着叔梁纥说两句好话,毕竟是孔子的老爹。可是当他偷偷撇了一眼丁祇如同老妪一般,还是一个怨毒的老妪一般的脸色的那一刻,他放弃了。苟变听得起劲,他似乎觉得以战养势很适合自己的带兵路数,虽说这种办法被边子白说的一文不值。可是这东西就像是一个捷径,让人忍不住想要偷偷试一把的念头。再说了,作奸犯科的捷径都有人去试,更何况以战养势也算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领兵打仗不怕对手的强大,最怕的是变数,而以战养战是应对变数最稳定的办法。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战争的容错率很低,但以战养势是不需要容错的战术。唯一的缺陷就是如同比大小,大就是大,小就是小,一把定输赢。苟变焦急着等待边子白继续说下去,却发现边子白盯着辕门方向,似乎没有继续说下去的念头,顿时着急道:“小白,你说以战养势鲁国不适合,但是什么样的情况适合用以战养势成就名将之赫赫威名”“嗯”边子白顿了顿,就算是春秋无大义,强者定章程,什么样的战争模式适合以战养势的办法。最强的恐怕是蒙古军队的作战,近乎疯狂的席卷了欧亚大陆,打出了让人绝望的无敌姿态。再近一点,就是霸王项羽了。但是项羽虽说也是用以战养势来积累他的无敌战绩,但是项羽并非是如同盗贼一样的打法。他是从抗击秦国统治建立起来的威望,他的无敌战绩是通过自己的超强武力还有楚人复仇的信念建立起来的,几乎和历史上所有的猛将都有所区别。想了想,只有一种情况,边子白开口道:“贼”“贼。”贼,这个字并非是后世的意思,专门指小偷。而是指占山为王,落草为寇这样的土匪。“比如说鲁国的盗跖,如果能够在弱小的时候积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