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原最强诸侯的国君。如果能够称王,就好了,魏击如是想到。他现在最头痛的是两个儿子,公子罃和公子缓。都很出色,让他举棋不定,到底该选哪一个魏国自从文侯时代就非常注重继承人的培养。魏击是享受到了这种态度的人,当年他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太子,年纪很轻,乐羊灭了中山国之后,文侯就让魏击在中山国治理,并封魏击为中山君。这锻炼了他的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他的眼界。但是他的父亲文侯就对他一个人使劲地培养,并没有兄弟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可是魏击却遇到了难题,他有两个儿子,都很出色。这让他迟迟没有办法下决心侧立太子,决定好继承人。优柔寡断似乎成了魏击性格之中最大的缺点。“君上,喝一杯蜂蜜水解解渴。”用冰激过的蜂蜜水,散发着阵阵的寒气,确实是消暑佳品。魏侯魏击并没有将摆在他食案上的蜂蜜水拿起来,反而问了一句近臣王钟:“新郑的消息没有传来吗”“还没有,不过郑人已经坚持了半年,恐怕坚持到冬天并不困难。”中原的诸侯对郑国有着一种谜一样的信心,就连魏击也是如此,他颔首道:“新郑六万郑军,恐怕韩屯蒙又要百忙一场。”这源于魏击对郑国难缠的印象,他也带兵进攻过郑国,很尴尬的是,没打赢。将心比心,他觉得韩侯韩屯蒙也没有本事灭掉郑国,郑国当年高光的时候,晋国都带着盟军去攻打,然后不过是互有胜负,表面上郑国是失败了,低头了,认怂了,可实际上谁都知道,郑国牛的一逼。晋国当年带着六七个诸侯的军队都没有能够奈何得了郑国,就凭韩国这不是开玩笑吗魏击丢下韩国和郑国的菜鸡互啄的戏码,反正他也乐的韩国被郑国这个死敌给消耗着,只要韩国消停了,对他来说就是省去了一桩大麻烦。他最怕的就是韩赵联合在了一起,然后不断的消耗者着魏国的实力,让他无法对外征战压制齐国。别看魏国挺富裕的,但是和齐国相比,差远了。齐国有崛起的所有条件,唯独缺少的是时间。这也是为什么魏击当年支持田和代姜氏取代齐国的正统。原本是希望看到一场大乱的。可问题是,魏击等了好几年,却发现齐国根本就没有乱。姜齐的支持者竟然选择了认同,这让等着看好戏的魏击犹如吃了一口翔似的难受。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以田和逼死齐侯,联合起来去齐国抢一把呢。“让辛贲来见我”作为臣子,辛贲等被国君召见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惜他长年在卫国,根本就没有机会聆听魏侯的教诲。好吧,作为一个被放逐的小官,辛贲甚至以为他在魏国的仕途已经终止在下大夫的位子上。等到死后,获得国君的一点封赏之外,别无他求。他甚至连谥号这等荣誉都得不到,悲哀啊可魏侯来卫国了,辛贲顿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可是眼巴巴的凑近了国君的车队,却迟迟没有听到国君的召唤,这让辛贲很忧心,难道他贪墨的事被发现了但是边子白很明确的告诉他,这是销售提成啊对此,辛贲深信不疑。因为钟离氏的铁器工坊卖出去的熟铁,每一次结算之后,都是铁器工坊给他的分红,他一直拿的很心安的。至于销售到何地,自然是魏国了。这也是辛贲孤弱寡闻,从来都没有那个官员会将销往自己国家的货物当成销售,这是采购好不好至于提成,就更无从说起了,肯定是回扣啊魏击的车很大,虽然拉车的马匹数量有点不上不下,但是魏侯对于自己的车架还是非常注重的。尤其是在次于诸侯会盟的聚会上,在座的还有其他国家的国君,他这个盟主的车如果不是最奢华的车盖,最宽敞的车厢,最雄壮的战马,这不是丢魏国的脸吗“臣等离少梁经年,在外邦交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思少梁之风采,悲切涕零,不能言语。日盼夜盼睹国君霸主之风采,以报效君上之仁爱”辛贲一个劲的表忠心,丝毫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变了。完全不像魏侯魏击心目中的那个辛贲了,却茫然不知,还在清新脱俗的说着奉承话。边上的王钟如临大敌的死死顶着辛贲,心中哀叹道;“毕生之敌啊”原本性格直不愣邓,容易得罪人的辛贲,没想到在卫国住了几年之后,变成了马屁精,关键是比自己还会拍马屁,这怎么能忍魏击虽然听地心花怒放,但他也知道正事要紧,摆手道:“寡人让人去做的事,做了吗”做事辛贲愣住了,他已经十年没有见过魏击了,至少六七年没有见过使臣,三四年间,根本就没有国内下达的命令,他要做什么辛贲完全懵了。第263章 人心散了“幸有君上谕下,我等肝脑涂地,一刻不敢懈怠,遵上意而披荆斩棘,顺天意明天下至理。兢兢业业,不敢有负君恩;诚惶诚恐,不敢逆国人志向,唯有一死而已。幸有君上护佑,违臣等行错逆之事,一切如旧。”辛贲是很紧张的,他压根就不记得国君给他下达过什么命令开什么玩笑,他不过是一个被发配的小官,又不是国君的心腹,哪里有机会承担国君的重托这完全是魏击的随口一说而已,可没想到的是辛贲回答的还挺好。魏击哈哈大笑起来:“辛贲,这些话你是从哪儿学来的,真不像你了。”“臣不过是肺腑之言。”辛贲心惊胆战的撑了撑脖子,后背都湿透了,他可不像是哪些长年在魏击身边的卿大夫,能够经常观察国君的喜好,并投其所好。他得到任何来源于国君的消息,都是道听途说而已,反而处处得小心谨慎,根本就没有出错的机会。魏国拍马屁的人不多,能够啥也不干就让国君开怀大笑的更换少见。上大夫王钟眼神微微的冷冽起来,心中顿时对辛贲大为紧张。魏国从相国开始,一个个都是妒忌贤才的家伙,自从构陷吴起之后,更是没有不敢做的。只不过辛贲位卑言轻,还勾不起朝廷中大人物的忌惮。但是就凭这小子如此能说,绝对不能让他回到魏国。至于上眼药,王钟觉得很有必要:“君上,不止当年中大夫来卫国,您嘱托了什么”魏击很尴尬,他压根就记不起来啊可作为国君,错了,也不能承认,只能威逼的眼神看向辛贲。“王钟,你这卖屁股的小人爷们是睡你家的婆娘,还是把你儿子丢井里淹死了这么害爷们,你良心都让狗给吃了。爷们就算是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都已经十年没有回魏国了,你还这样陷害爷们,是人吗”辛贲一肚子的委屈,当然这话肯定只能放在心里。他可不敢说出来,不然连魏侯都要被他一并得罪。得罪了王钟已经够严重了,如果得罪了魏侯,他恐怕只能跑路了。辛贲搜肠刮肚的回忆着当年他被发配来卫国的时候的场景,当初的情况很特别,卫公姬颓竟然派兵进攻了赵国这是卫国很多年来的唯一一次高光的时刻。卫国对赵国的不满早就不是秘密了,赵国想要南下蚕食卫国,为赵国开拓足够多的产量地和人口。但是魏国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赵国越来越强大,肯定第一个受到挑战的就是魏国,然后是齐国。当初田氏代齐,魏侯也是出力了的。当年魏击亲自去了洛邑,威吓了周王,不得不给田氏发布诏书,给予诸侯的侯爵爵位。田氏也是在那个时候,获得了诸侯的地位,并将姜氏取而代之。但是田氏会做人,周王就算是一开始很不情愿,之后的几年里,田氏年年派遣使臣,可以说是年年进贡,岁岁纳钱,在洛邑的周王年年收到齐国的进贡,这对于有年头没有受到进贡的周王来说,简直是破天荒的喜事,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哪里像是韩、魏、赵三个白眼狼,自从威逼他下了诏书,获得了诸侯的爵位之后,就再也不搭理他了。不搭理还算是好的,韩国和魏国还看上了周王的地盘,一直来打秋风。这可把周王给恶心坏了。当然,辛贲的存在不是让他去见识卫公和周王之间私底下的往来,卫国已经没有这份实力了。当年姬颓之所以敢对赵国出兵,主要是后面站了两个大哥,齐国和魏国。这也是齐国和魏国有数的几次联合,在赵军节节败退,实际上是将兵力退守回邯郸,保卫国都。赵军从来都没有怕过卫国军队,他们是害怕跟在卫国军队身后的魏军和齐国军队,当年的卫军着实狐假虎威了一把。将赵国在地方上的小封君收拾了不少,战绩斐然。卫国的大军一度攻破了赵国的防御性城邑中牟。这也是卫国在军事上最辉煌的时代,也是姬颓人生中最高光的时代。可惜,后来魏军和齐军都相机退兵了,卫国的军队发现没有带头大哥的站台,顿时慌了神,早早的退兵回到了国内。而辛贲也就是那时候,被魏侯魏击留在了帝丘。意思多半是为了监视赵国的动向,其次就是监视卫国。作为盟主,卫国强大,魏击会觉得很不舒服,但要是过于弱小,动不动就要喊他来帮忙,就会被他嫌弃。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情。辛贲虽然没有记得当年魏击到底对他下达了什么命令,但他却觉得不外乎监视卫国和赵国,反正对错都在国君的嘴里。辛贲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始说起来:“君上,臣莫敢忘。”魏击略微惊讶了一下,连他都不记得了好不好没想到臣子却一直放在心里,这让他非常欣慰,颔首道:“不错。”王钟都是着急了,什么就不错。辛贲根本就没有说什么呀难不成君上已经老糊涂了吗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还王钟担心太过明显,会让魏击看出来,于是只能用迂回的战术:“不知中大夫可有成效”辛贲反应再慢,也知道这是王钟故意刁难他。可惜,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谁让他比人家品级低,还几乎没有在国君面前开口的底气,只能吞下这口怒气,脸上平静道:“上大夫教导的是,下官愧疚,既不能让卫公完全听命于我主,又不能阻击赵军之铁蹄。只能安排一些密探刺探双方的情报。君上,赵军又要南下了。”“啊”王钟大惊失色,要知道赵军之前可是一点迹象都没有啊甚至这一次,魏国被赵军捏住了命门,恐怕已经帮不上卫国。在此之际,赵军突然南下,目标肯定是卫国的土地和人口。帮,魏国恐怕有心无力。不帮。盟主的脸面怎么办卫国可是魏击最忠臣的小弟,这时候要是让小弟寒心了,他这个盟主恐怕真的要众叛亲离了。“君上,公子求见。”“让他进来。”公子缓拿着一份密报,看了一眼辛贲,后者心领神会,躬身道:“君上,臣先行告退。”魏击摆手道:“不必了。”都是自己的臣子,没有理由将辛贲排斥在外。这让王钟内心的嫉妒之火更加旺盛了起来。公子缓将密报递给了魏击之后,低声道:“君父,赵国拦住了我军粮车,无法运抵前线。”哼魏击这才意识到了失态的严重,怒吼道:“赵章小儿,欺人太甚”第264章 无药可救的卫人中山国一直是魏击心中永远的痛。这个诸侯国是在魏文侯时代,被乐羊率军攻破国都,并灭国的诸侯国,一度还是魏击第一个封地,他被老爹魏文侯敕封为中山君。当然,他是太子,不可能总在中山国窝着,魏文侯让魏击担任中山君,更多的是给自己这个太子养望,好今后顺利继承魏国国君的宝座。三年之后,让其弟魏挚执掌了中山国,成为新的中山君。可是在魏击的心目中,中山国一直是他的封地。但对于魏国来说,中山国是一块飞地,这是一片远离魏国,中间隔着一个赵国的魏国领土。管辖起来非常麻烦,周围还有赵、齐这两个敌人,想要固守却缺乏足够的力量。赵国是绝对不允许魏国的大军来中山国驻扎的,要不然,赵国夹在中间,酒要腹背受敌了。被灭国的中山国残余势力退到了赵国境内的太行山。在几年前,中山国在赵国的支持下,中山又一次脱离魏国的控制,复国了。只不过在之前的几年里,魏国的军事重心一直在河西之地,秦公赢师隰的态度非常模糊,不得不让魏击将这个魏国养了三十年的秦国公子放回去非常后悔。要是秦国在出公的手里,才一个两岁的毛孩子,魏国根本就不用担心秦国的威胁。毕竟国君年幼,封君势大,没有十几二十年的成长,秦国是不可能对魏国有任何威胁的存在。只能说,当时的魏击脑袋被屎给堵住了,他竟然以为赢师隰回到秦国之后,会对魏国言听计从。可实际上,一开始赢师隰确实是这么做的,他回到秦国之后,杀了秦出公母子,安抚了国内的贵族之后,并且派遣使臣来到魏国又是献地,又割土,俯首称臣,做到了一个亲魏国君该做的一切。但是不同的是,赢师隰也开始了变法。当然,他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