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18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189(1 / 1)

d清淡一些,而且他还是那种不喜欢调味的茶客,崇尚原汁原味。“太子,请。”子思自顾自的喝了一小口,微微有些苦,却顺着喉咙吞咽之下之后,却有种清神醒脑的回甘职之味,让人称奇:“这帝丘的茶也是边子白搞出来的,原本不过是一剂清肠的草药,却不想烹饪一番之后,别有风味。”边子白太子听到这个人的名字就有点说不出的感觉,他知道南卓似乎对边子白很有信心,他当然更不知道的是南卓是因为对苟变没有信心,才会对边子白更有了信心,他是被逼的。这话很拗口,但不失其南卓当下的真实心情。苟变是军将,但是白纸一张,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有荣誉。他的老师子蒙虽说曾经风光一时。但要说行军打仗,恐怕也是不入流的一类。这倒不存在故意贬低苟变,而是子蒙连卫国的对手都没有打赢,恐怕在诸侯争霸战场之中,水平真不怎么样。可苟变却面对边子白,却如同老鼠见了猫,更奇妙的是,苟变虽说和边子白没有师徒名分。但是他们却意外的有了师徒之实,反正苟变这段日子整日浑浑噩噩,仿佛学傻了一般。唯一不同的是在军营里,苟变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从谨小慎微的小学生,突然成长成为了一个叱诧风云的大将军。可惜,这一切都没有人告诉太子训,他也无从知道。要不然也不会以为南卓被边子白灌了迷魂汤了。这也是太子训不知道边子白的为人,还以为边子白是个靠着溜须拍马,上赶着要窃取高位的小人。可他根本就不知道,边子白只相当咸鱼,至少在卫国的官场是如此。他被顶上去,多半是被逼的。太子训装模作样的放下茶杯,他品不出什么好坏来,反而将心思放在了过来的目的:“国相大人,孤今日来是想要请国相大人解惑一二。”“太子,但说无妨。”子思当然明白,这是太子第一次登门。真要是以为太子没事过来串门的话,他早就被卫公一脚踢开了。就这智商,还怎么当国相。太子训突然正色起来,表情很凝重,似乎有种依稀记得三十年前,父亲教导他如何做一个受尊敬的上位者的样子,端坐着,后背挺地笔直,开口道:“国相大人,我大卫何人可以为将”“左右仆,尹公氏,石伯氏等,加之司马氏等,数十人皆可为将。”子思不假思索道。“我大卫兵将可以广也”太子训自己给自己点了个赞,迷之自信一般的有种兵出大河,谁与争锋的自大。子思看着太子训的表演,心说:老夫什么时候说过这些人能用了太子训自我激励了一番之后,疑惑道:“可孤却收到执政府和司马府的奏章,为何只有两个人才能为我大卫出征”子思笑道:“太子,别看我大卫练兵知兵之人不少,但都不堪重用啊老夫敢保证,这些人上了战场之后,要么就是躲在大城大邑之中不敢出城作战。要么就是发现了敌军之后,全线溃败回来”见太子已经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的望着子思。子思也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其实大卫的军将似乎对外战都不怎么在行。这是有传统的,当年我大卫数万兵将,郑国自从周王动迁之后,跟随迁移到阳翟一带,对我大卫虎视眈眈。可惜数万兵将,却奈何不了三千郑军。”“然后呢”太子训不甘道。子思惆怅道:“然后我大卫认输了。”“何其惨痛也我煌煌康叔后裔,文王血脉,却不及郑国卑贱之人。”太子训气地咬牙切齿,卫人从来不说祖先如何能征善战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让人说出来很尴尬,如同是伤疤一样,揭开一次,疼一次。太子训也是无奈之极,只能听子思说下去:“如果我大卫只想应付一下赵军,谁为将都可以。但如果想要在边境给赵军一痛击,不言胜败,只为让赵军知道我大卫还有抵抗之心,只能是苟变和边子白。”“苟变是军将出身,可为何两位老大人都对边子白另眼相看呢”太子训见子思的表情略带疑惑,不得不将魏侯的要求提了出来:“魏侯被赵国胁迫,不得已对赵军可能会放任一二。需要我卫国军队抵挡赵军一阵,等待魏国从中山抽身之后,才能恢复我卫国被赵国侵占之国土。”“如此一来,我卫国军队必须要孤军作战,情况允许之下,甚至要将赵军遏制住在大河以北,孤却不知谁可为将,实乃糊涂之极也。然大司马极力举荐边子白,而南氏也有此意,不得已之下,孤下令边子白为上军副将。至于大宗伯已经表示,上军副将一旦委任,上军就将托付给副将训练和指挥。既然苟变比边子白更加熟悉军队,为何不让苟变去呢”“苟变在向边子白学兵法。”子思觉得这事没有必要纠结,甚至连苟变也不会不服。而太子训却愕然道:“此子到底何许人也,似乎什么都会”“我也不知。”子思沉吟了一会儿,将他心中最大的隐忧说出来:“但是我能够猜测,边子白也不愿意担任这个上军副将,他可能也是被逼无奈而已。至于太子,我执政府和司马府不过是建议,但据老夫所知,边子白被任命为上军副将,应该在我和公叔旦上表奏章之前就已经确定,不知太子是受何人举荐”“此人恐不便言说。”太子训也是无奈,有些涉及到身边的宦官,还有宫廷内的一些人,他要是说出来,保不定外臣们会这么去想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不已的消息之后,太子训也起身告辞了子思,他要回到自己的太子宫仔细盘查一番,到底是谁和边子白过不去因为不管从哪里,太子训听到所有关于边子白的消息都是这个人是小人,毫无能力而言,却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可是如果真的边子白如此不堪,为什么会受到国相子思的青睐连公叔旦都会不计前嫌,放下和南氏的矛盾,推荐边子白呢这让太子很愤怒,在对待朝政方面,他简直就是一个瞎子和聋子,到底谁在诱导他他虽然不聪明,但还不至于傻到身边的宦官有如此大的野心。第273章 吓破胆鉴于对魏侯的重视,太子在边子白和南卓受魏侯召见之前,提前见了两人。可太子训见边子白的时候,还产生了一点不太好的情绪,主要是他之前的那次霸妻风波,而帮忙处理的两个人,一个是亲信南卓,另外一个就是边子白。虽然眼下南卓和太子训在对待赵国威胁的问题上,产生了一些分歧,但毕竟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表兄弟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处理仲叔牙的问题上,还牵扯出了赵军骑兵的意外,从而激发了边子白的军事才能。但所有的才能似乎都无法抵挡一个事实,边子白做的任何一件事,基本上都是佞臣该做的,而且还是敢于顶撞的忠臣所不屑的。这让太子很尴尬。他愣是干坐着,就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仲叔牙的小妾生了女儿。”南卓似乎是故意恶心太子似的,开场就让太子训很难受。可他没办法,自己之前太天真了,以为魏国知道了赵军要进犯,会立刻派兵帮忙。太子训多半的心思是,反正也打不过赵国,不如让魏国帮忙出手得了。结果让他有点触不及防,魏国因为要收复中山之地,故而被赵国掐住了七寸,进退不得。只能等待魏国在中山战事结束之后,在做打算。这等于是默认了赵国对卫国的侵犯,这让太子训一下子慌了神起来。他可不知道赵国到到底想要得到多少城邑和财富,才愿意收手。万一要像是韩国和郑国交战一样,打到对方的国都,甚至有了灭国的想法呢郑国地盘不大,人口却和韩国在伯仲之间,尤其是军队的战斗力,要比韩国强大很多。似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韩国覆灭郑国的新郑之战。可是卫国就没有郑国的底气了,郑国当年是独自扛过楚国为首的南方联军,晋国为首的北方联军,怼天怼地怼周王的存在,属于人狠话不多的主,要是不发生内乱,韩国被郑国吞并也不是什么怪事。卫国要是有这样的底气,早就没有晋国和齐国什么事了,统一北方也不是奢望。毕竟当年卫国的底子是非常好的一流大国。面对南卓的奚落,太子训脸色有些不悦,却并非是恼羞成怒的阴霾,而更像是做错事的半大孩子,有点不敢见人的样子:“贤弟,为兄错了”南卓惊叫道:“你又犯什么傻事了”对此,太子训很迷茫,他最近挺消停的,根本就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可被南卓一吼之后,整个人都像是被吓破胆了,不仅怀疑起来,难道最近孤又有什么把柄落在朝臣手里想到这里,整个人都不好了,紧张道:“贤弟难道听到什么风言风语”“没有”南卓犯傻才去关心太子的近况,他都要被赵国被逼疯了,哪里有这份闲心。太子训很委屈,耷拉着眼皮问:“没有你还来吓我”连在边上一直缄默的边子白都是一副愕然,这太子训以前没有什么正面接触,可第一次见面,这孩子似乎不怎么坏啊对于官二代的纵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边子白还不至于以为太子训是一个可以效忠的人。主要这家伙的性格上有点让人无语的,熊孩子般的气质,还是胆子小的那种小受气包类型的熊孩子。似乎总是在犯错和认罚之间摇摆。这样一个倒霉蛋,似乎想要做坏事,也有限度。毕竟储君的危害力,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倒霉。而是拖着整个国家一起倒霉。可在太子训身上,完全看不出这样的迹象。这家伙竟然害怕了,在卫公深入简出之后,国家大权落在他手中之后,竟然还会因为街头的风言风语而害怕。说好听点,太子训是爱惜羽毛;要是不中听起来,恐怕就是没有君王的担当。“殿下,不知召见臣等所为何事”边子白见场面尴尬,开口将话题引开,这一幕,让太子训颇为感激。总算是脱离了尴尬的话题,咳嗽一声,才说起他和魏侯见面的内容,末了他不无担忧道:“卫国在入冬之后恐怕要独自面对赵国的威胁,而魏侯也因为中山国的战事,无法顾及卫国的战事。所以,我大卫要独自面对赵国的侵犯,如何是好”“太子,你之前不是让我南氏放弃边境,等待魏国的援军吗南氏如今对边境根本就没有防御的准备,而且上军兵力有限,固守戚邑都已经很困难了。野战,你也知道的,非我军长项。”南卓一点都不客气,似乎对太子训的怨气很深。太子训无奈,转而问向了边子白:“爱卿,善于野战”“殿下,您恐怕不知。当日臣侥幸而已,而且禁军数倍于赵军,且有地理兵种优势,结果却伤亡相当,上军的训练和武器还不如禁军,想要击退赵军,万难。”边子白也不可能给自己增加难度,本来手中底牌几乎都是烂牌,打出去就死的那种。而很明显,南卓对太子训不客气,更多的想法估计就是要人要钱,作为同党,绝对不能给南卓扯后腿。反正到时候要来的钱粮和军队,都是他来用。边子白愁眉苦脸道:“据臣估计,我上军如野战,可抵挡十日左右。野外交战,人一过万,无边无际,我军难以协同,一旦野战溃败,兵将无所依,必然如同冲散的羊群,成为待宰的羔羊,损失将是全军。所以,为今之计,只能是选择一二地固守,才能抵挡一些时日,但最后结果还需要魏军帮忙。毕竟出邺城,魏军攻击邯郸不足百里,以武卒的彪悍,一日之内即可抵达邯郸城外。”太子训想来想去,也是心中没有了方寸,问道:“当年赵人无理,在中牟建都,实在欺人太甚。不过中牟如今还我大卫手中,而且城高堑深,不若在中牟抵挡来犯之敌可否”“不可。”边子白拒绝道:“中牟早已荒废,营建时间不允许。且赵国在此扩建过。一来赵人对中牟很熟悉,难免在营造过程中有所保留,而我军不知。另外,城太大,而我军兵少,恐防守不利。故不能作为交战之地。再者,中牟在朝歌和邯郸中间,距离邯郸也不近,赵军就算是知道我大军在中牟驻扎,也不会担忧,反而会让防御大河的城邑因为抽调士卒太多,而产生空虚。”中牟本是卫国的城邑,三家分晋之后,赵国欺人太甚,主要是欺负卫国。在侵吞了卫国的中牟之后,在中牟建立都城。结果引起魏国和齐国的不满,被一套组合拳之下,大军跟着卫国的军队进入中牟,并且逼迫赵国退出所有侵占卫国的国土。这引发了赵国的极大不满,加深了赵国和魏国之间的矛盾。可中牟这座城,却成为卫国和赵国双方内心永久的痛。对卫国来说,赵国在卫国的国土上建立都城,这简直就是骑到卫国的脖子上拉屎,太恶心人了。卫国虽然打不过赵国,但这口气不能忍。这也就是有了姬颓反攻赵国的赵卫战争。但主角其实不是卫国,也和卫国的军队没有多少关系。主角是魏国和齐国的十多万大军,在卫国的军队后面跟着呢赵国想教训卫国,就不得不面临魏国和齐国两大豪强的联手。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