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还请君上从河西、少梁抽调精锐之士,进攻赵国,兵围邯郸。”边子白嘴角抽抽了两下,他很怀疑,王钟这家伙是公子缓的仇人,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害死在中山作战的五万魏军。公子缓急忙开口道:“君父,此举不成,我大魏数万士卒还在险境,恐赵人狗急跳墙。”要是公孙痤那个阴险的家伙说这话也就算了,可王钟确实让他很失望,公子缓还有一个舅舅在中山平叛呢万一赵国狗急跳墙了,反正打不过魏国,干脆把中山的魏国大军给浇灭了,说不定还能发点小财。总好过让魏国按在地上一顿暴揍吧魏击也不敢鱼死网破,因为代价太大。另外他似乎还抱有一丝期待,中山是他父亲这辈子最大的功绩。河西之战是很辉煌,但是这是华夏诸侯内部的较量,属于窝里斗。但中山不一样,中山是异族,剿灭异族的功绩是被中原各个诸侯都称赞的义举。就像是齐桓公的功劳数不尽,可最大的攻击还是统帅诸侯联军击败了异族。这是不是功勋,而不是小小的一场战役。魏击眼神在大帐内扫过,顿时叹息不已。他甚至有点不想参加盟会了,而是回到少梁,找重病中的田文商量对策,召回在河西统帅大军的公孙痤询问,该如何解决眼下的困境。不过,当魏击的眼神停留在边子白的脸上之后,心头猛地冒出一丝的期待,或许这个年纪不大的家伙可以带给他足够的惊喜。不同于公孙痤已经是年纪不小的将领,边子白很年轻,年轻到公子缓都要比边子白大很多。这么年轻的谋士如果追随他这个小儿子的话,大儿子公子罃似乎会有更大的压力。毕竟魏击一直以来都在寻求一种平衡,也是对两个儿子的历练,没有让任何一个儿子的实力有太多的差距。目的也很简单,他需要观察,他无法割舍任何一个儿子,总想着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继承人,来继承魏国庞大的基业。如今的魏国,是有史以来最强盛的时代。局面对魏国来说非常有利,如果能够吞并一两个强大的诸侯的话,魏国甚至有机会吞一中原,将周王室取而代之。“边大夫可有要说”边子白小口啜着卖茶,挺香的,根本就没有要帮忙的意思啊他一直以为自己的任务已经结束了,甚至打算齐声告辞了,毕竟魏国君臣谈论国家大事,他一个外臣就不要在这里碍眼了。被魏击点名之后,茫然地抬起头,看看公子缓,再看看魏击,心说:“什么情况”“外臣惶恐,恐不合规矩,还请告辞”边子白肯定没有打算去魏国当官,魏国马上要经历一场龙虎斗,作为一给怕麻烦的人,肯定不愿意被卷入一阵一场政治漩涡之中。一不留神,小命不保,太可怕了。魏击听到边子白的回答,大失所望。王钟却乐了,他熊熊的嫉妒之心稍稍平复了一些,气势涨了起来,口气很不善道:“怕是没什么良策,让人贻笑大方吧”“哎,王大夫说的是”边子白软绵绵的太极功夫,根本就不给王钟攻击的机会。这让王钟很恼火,站起来,咚咚咚地走到了边子白的面前,居高临下的俯瞰而视,边子白甚至能够仰头看到王钟鼻孔中如同韭菜一样茂盛的鼻毛,心中暗自恼怒。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毛病,都说了小爷不掺和你们的事,还不依不饶的,怎么动不动就针对他难不成魏国的官员都是这副德行可似乎辛贲的性格挺好啊人家也是魏国的大夫,从来没有像王钟欺软怕硬的性情。“王大夫有何指教”“大魏君臣商谈国事,却让你一个外臣听了去,万一你要是通了赵国,我大魏岂不是要吃哑巴亏今日你说也得说,不说也得说”王钟认为魏、赵、中山、卫的局面一团乱麻,他想一想就觉得脑子很糊涂,更何况像边子白这样的年轻人或许边子白看出赵国挖坑陷害魏国,不过是灵光一现而已。而边子白此人的眼见、学识,根本就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强,王钟决定戳破边子白的伪装,将他这个不入流的小人物如同爬虫一样碾死在地上。是啊魏国君臣商量国家大事,有外人在,确实不妥。可魏击不觉得边子白有出卖魏国的可能,因为没有理由,卫国和赵国是死敌,边子白怎么可能去投靠赵国再说了,要是投靠赵国的话,还不如投靠大魏,这是一个非常容易选择的问题,并不难选。但魏击并没有阻止王钟,一来,边子白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一般,还不足以为了一个边子白去羞辱王钟这样的老臣子。其次就是,他也很好奇,边子白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反倒是公子缓开口了:“王大夫,边大夫不可能出卖大魏,这一点本公子可以作保。”能够替一个见过数面,认识不过几天的人作保,公子缓已经做到了一个上位者该有的胸襟和明睿,已经是难能可贵的表现。紧接着公子缓继续说:“卫赵乃死敌,边大夫是卫国大夫,将来很有可能是指挥卫国上军的将领,知道一些大魏对赵国的应对之策,也是应该的。”王钟有点始料不及,魏击没有反应,他自然是清楚魏击的性格。多疑,所以行事不够果断,但是公子缓地反映让他很吃味,这家伙胳膊肘往外拐,太打击人了。难道公子缓不知道,没有他王钟,这家伙在宫掖之中将是双眼一抹黑吗边子白也觉察到了魏击的反应,似乎是个难以做决定的人,另外,刚愎自用也是有的。反正说好听点是个不为外部环境所影响,有主见的君主。说难听点就是,眼高手低做事犹豫,却又非常固执的糟老头子。而边子白在之后,恐怕需要仰仗魏国的支持,上军独立抗击赵军显然是不可能的。想到此书,边子白的表情凝重了一些,心中暗道:“必须要说些干货了。”表情顿时凝重起来,语气也变得非常平缓,仿佛古井无波,但一出口,确实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场面。煞有其事的作揖之后,边子白平静道:“外臣有平赵三策,不知君上愿听否”第286章 平赵三策中“狂妄之极”“无知小儿,岂不知天下英雄”王钟非但没有被边子白的气势震慑住,反而气地笑了起来。魏国不是对赵国没有想法,而是完全没有办法。当然,文侯时期魏国和赵国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文侯一直努力想要维持三晋一体的局面。虽然也有对赵国不满的时候,但总是尽力不让这种结盟彻底的瓦解。原因很简单,三晋一体的魏国才拥有霸主的真正实力。至少三晋一体时期,魏国不仅仅能够欺负日渐衰弱的秦国,还能同时欺负齐国,爽爆了。作为三晋之首的魏国,只有在统合了赵国和韩国的力量之后,才拥有对任何对手无视的实力。仅仅凭借魏国一家,恐怕连赵国和韩国联合起来都不见得能有必胜的把握。可是自从魏击继承魏侯爵位之后,就发生了变化。韩国就不说了,没有什么存在感。尤其是自从三家分晋之后,韩国一直和郑国打的死去活来。而且韩国军队经常打不过郑军,丢人都丢到姥姥家了。连内乱不止的郑国都打不过,却拥有和魏国和赵国一样的身份,就连魏击都觉得韩屯蒙这个土鳖,越活越回去了,真他娘丢三晋的脸面。即便弱成了这副鬼样子,韩屯蒙竟然还派兵攻打过一次齐国,简直让人无法看懂这位韩侯的脑子里到底是长蛆了,还是灌浆了可魏击最恨的还是赵国,太不服从管束了,处处和魏国过不去,几次忍耐无果之后,魏击甚至一度有心剿灭了赵国。要不是实力不允许,他还真这么做了。等到两国的关系已经跌入冰点,甚至赵国在楚国的帮助下大败魏国之后,彻底成为了死敌。吞赵的心思越来越重,但是魏国君臣上下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魏国的军队一直都有行军训练,还是诸侯军队之中最为严苛的。但是比起赵国的骑兵,步兵速度再快,能快的过四只脚的畜生虽然有万般的念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突然听到边子白说什么平赵三策,魏击也觉得对方是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在他看来,这种不着边际的想法根本就是空谈而已。没有一点实施起来的可能性。顿时,魏击也兴趣寥寥起来。反倒是他的小儿子公子缓却很有兴趣,也可能是装的。毕竟饷食的时候就替边子白说了不少好话,这会儿功夫,总不至于变卦吧公子缓眉飞色舞道:“边大夫大才,还请不吝赐教”儿子的表现尽收眼底,说不是失望,还是欣慰。魏击在心头也是暗笑:还是太年轻了,太容易被心绪所左右了。边子白也不在乎听众的不配合,开始说起他的办法,战略的部署其实很简单。赵国拥有的国土差不多是后世山西的中北部,且有太行山和太原谷地,但是邯郸和晋阳的道路,并不通畅,这就给他的计谋找到了突破口。针对赵国南北交通不便,赵国南部产粮,无法北运。但在北方边境赵国有很大的防御压力,主要是来源于草原异族的侵袭。尤其是赵国的国都邯郸在魏、卫、齐的交界处,防御压力本来就很大的弱点,从晋阳周围的粮食需求和使用,开始剖析起战争的部署。“赵地狭长,中部又有太行之险,阻碍了大魏东进的交通要道,但这也是赵国的致命弱点。赵国尚武,但并非是虎,而是狼。狼头虽坚硬无比,但是弱点就是腰太脆弱,一旦晋阳受困,赵国不得不从边境调兵。那么对于在中山的魏军来说,机会就来了。”“因为赵国根本就不敢冒着丢弃晋阳的威胁和魏国来一场正面的较量,这也是为什么打狼打腰的战术,原因就是攻克晋阳虽然很困难。但是对于魏国来说是有利的局面,而且还是最有理的局面。因为晋阳在赵国的中部,邯郸的赵军北上困难,还有国都抽调军队之后,国都空虚的担忧。”王钟还以为边子白有什么雄才大略,原来是对晋阳动手。难道魏国就没有想过这个办法不但想过,还多次讨论过。但是魏国君臣统一认识之后发现,魏国根本就没办法攻击晋阳,因为晋阳很久之前就是晋国的都城,城市规模也好,防御也罢,都会让攻城部队陷入绝望之中。损失太大,魏国甚至担心一场大战下来,损失会让魏国的国力达到伤筋动骨的局面,恐怕再也无力压制赵国。王钟呵斥道:“边子白,你也太想当然了,你知道晋阳城高几丈,护城河,城外沟壑有多深你根本就不清楚,不知兵事,却出口言兵,岂不知贻害无穷”王钟瞬间就给边子白按了一顶帽子,就差指着边子白的鼻子说他是个祸害了。魏击也点头认同道:“晋阳城高五丈,城外沟壑三丈有余,又有忻口之险,汾河之便利,依山伴水,易守难攻,虽有数十万大军,却难以逾越,大魏武卒虽有天下强军之名,却也难撼此等坚城,实乃不智之举。”他倒是很明白,就算是魏国武卒天下独步,也要在晋阳下吃瘪。晋阳曾经还是晋国的都城,营造数百年,城高壑深。就算是三家分晋之后,晋阳成为了赵国的大城,还一度将都城设在晋阳,原本就高墙坚城的晋阳还经过了多年的营造和修缮,规模更是超越以往,达到了历史最巅峰的状态。就算赵国后来定都中牟,被魏国胖揍一顿之后,选择邯郸作为都城。但晋阳还是赵国防御最好的城邑,其防御能力甚至超过邯郸。这也是赵国为什么敢在魏国家门口的邺城边上建立都城邯郸的原因,就算是邯郸被攻破了,他们还有晋阳。而建都邯郸地好处也太明显了,都城内必然是重兵囤积,这么多的军队如果放在晋阳,周围都是山,毛用都没有。但是放在邯郸就不一样了,赵国将军事重心南移之后,可以从容往东和南下扩张。而且赵人尚武,不停的攻城略地可以保持这种尚武的作风。这也是赵国数百年强大的秘诀。最近五十年很悲催的遇上了崛起的魏国,也是赵国自认倒霉。要不然,吞并卫国之后的赵国可能会将目标选择鲁国和齐国,真要是被赵国接连吞并数个大国,到时候恐怕楚国也拦不住赵国一统天下的趋势。说来说去,赵国君臣对晋阳的安全非常放心。可是边子白说晋阳,并不是让魏国去攻击晋阳啊这只是一个幌子,一个消弱对手的幌子。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什么晋阳。他静静的听着王钟和魏击的评论,不置可否,却突然问道:“不知魏侯有没有信心攻下梗阳和榆次”“怎么可能”王钟很想说:怎么可能攻的下来可忽然反应过来,边子白说的是梗阳和榆次,这是晋阳边上的两个小城邑,规模不大,但是城外是富饶的农田,是晋阳周围最大规模的产粮地。想到这里,王钟的脸色顿时古怪起来,这是两个小城邑,什么产出都没有,似乎只有种地还算凑合。翻着白眼道:“这等小城打下来有何意义”魏击表示打下两个城墙还不如他宫殿的围墙高的小城邑并不困难,自信道:“此事易尔。”“十万大军可让晋阳之兵不敢出城吗”边子白追问。“五万足以让赵军龟缩城内,惶惶不可终日。”魏击有种被边子白小瞧了的羞恼,说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