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9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95(1 / 1)

d个异族诸侯。可意外终究还是出现了,燕国竟然要做好人,破坏他好不容易想出来的计划。只要魏国没有了这五万大军,实力顿时少了至少三成,赵国不是没有机会击败魏国。按照以前他的脾气,燕国这么不识抬举,必须要狠狠地教训一段才能解恨。但是,赵章已经看不上燕国了,太穷,比赵国都穷,根本就没有打劫的价值。赵国不是没有和燕国打过仗,双方一度在边境大打出手,没有意外,赵国都赢了战争。可是燕国很穷,就算是从燕国掳掠来的人口,连种地都不大会,根本就没什么用。这一点不像卫国,卫国到处都是工匠,就算是个农夫,也能够掌握最先进的农业工具,事半功倍。他看上了富庶的卫国,有钱,地势平坦,还是中原重要的产粮地。赵章固执的认为,卫国就该是赵国的,魏国不让赵国吞并卫国。赵国偏要这么做,不仅要做,还要当着魏国的面去做。这也是为什么赵章几乎在近几年经常发动对卫国的战争。除了打劫挣钱之外,恐怕还有故意恶心魏国的心思在里面。当然,眼下并非是说他威胁魏国的筹码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就算是魏军去了燕国,这支五万人的军队想要回到魏国,就不得不从赵国借道回去。只要赵国拿住魏国的这个命门,至少在魏军回国,或者全军覆灭之前,魏国不得乖乖的就范。高高在上的赵章,坐在国君的宝座上,小心翼翼的扭动了一下腰,很久没有参加朝会了,自然不习惯如此正式的跪坐。加上放眼望去,都是战战兢兢,深怕惹怒了国君的臣子们,赵章心中不太满意,没有一个有用的人才,悲哀啊赵章心中想到,却摆摆手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算了,此事就此为止。庞爰安在”庞爰从大殿的右边武将区走出来,站在大殿中间位置,恭敬道:“臣在”“寡人问你,将五万大军,需要多久能够灭卫,为寡人开疆扩土千里”赵章一副吃定了卫国的笃定,让很多人头痛。不仅仅是赵国的武将们,就连周围几个诸侯的国君都很头痛。谁也不想和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做邻居,可是有些事并不是他们不想,就不找他们了。别看魏国自从战败了秦国之后,就一直以为霸主自居。实际上,魏国确实有称霸中原的实力和底气。魏军这些年也是连年征战,但是中原主动发起战争最多的诸侯并不是魏国,而是赵国。而且对手除了卫国之外,都不弱。齐国、魏国、燕国几乎所有的另据都让他惹了一遍。虽然发动的战争不是每次都赢,但是也没有输的太难看。至少赵国的国土并没有减少,而且战争之中并没有吃大亏。这个事实给了赵国从国君到将军一种假象,赵军很强,周围的对手很弱。尤其是卫国,还沿用春秋时期的惯例,设立三军。就算是征兵之后,卫国的总兵力也就几万人,六七万顶天了。如果六七万魏国的武卒,足以让赵国头痛一阵,但是卫军赵章听到这个实力对比,会从心底自发的发出呵呵的笑声。太简单了,摁死他,根本就不用费大劲。国君能这样想,但是国相和大司马不会这么想。当然,被国军任命的将军更不会这么想。庞爰听到赵章的话,顿时有种哔了狗的发懵,不是说好了攻破卫国的戚邑,吞并卫国大河以北的领土吗怎么又改了计划,要灭卫不同于郑国,卫国在诸侯之中的风评还算不错。不会像郑国那样,仅仅获得了盟主魏国的口头支持,却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对郑国有实际的军事援助。至少,郑国和韩国厮杀了几十年,就没有援军这一说法。但卫国不一样,盟主魏国哪一关就过不去,鲁国和宋国恐怕也不会答应。反正想要吞并卫国,很麻烦。而且还不是眼下赵国能够做得到的。但是赵章想蛮干,庞爰必须要拿出对策来。要不然,他在国君眼里就是一个废物,对废物,赵章从来没有心慈手软过。庞爰吞了口唾沫,硬着头皮开口:“君上明鉴,卫国在大河以北有中牟,朝歌,信邑等城邑,规模都不算小。如果目标是这些城邑,那么只要进攻戚邑,将卫国航运掐断之后,这些城邑没有了濮阳之地的支持,自然坚持不了太久。臣以为,五万大军,费一年之期破戚邑”庞爰偷偷抬头看了一眼赵章,见国君赵章脸色阴沉了下来,顿时心头一惊,他暗骂自己糊涂,外头还挂着连死都不明白为什么会国君杀死的官员,自己还用正常的战争来给赵章解释,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五万人,一年打下戚邑,对于庞爰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战役。毕竟,他面对戚邑这种临水的城邑非常头痛。在船只不足的情况下,赵军根本就堵不住卫国通过濮水和大河进入戚邑的援军和物资。庞爰有时候在半夜里会惊醒,被自己的梦境吓出一身冷汗,因为戚邑之战,很可能会在他的指挥下成为一场拉锯战。但是这份担忧他不能说。赵章是一个薄情的国君,有用的臣子,他不会肆意就动手杀了,但要是没用的,或者谁都能代替的臣子就难说了,就像是大殿外身首分离的邯郸大夫,就是一个谁都能代替的倒霉蛋。庞涓警觉的发现,自己似乎让赵章失望了,顿时改口道:“不过卫军不堪一击,遇到我赵军,更是闻风丧胆,臣以为,半年足矣。”“太慢了”就算是庞爰说了一个自己都觉得不太现实的破城时间,赵章还是觉得太慢:“眼下魏军被困中山,最多一年之内就有分晓,半年,寡人等不起。”就这一会儿的功夫,庞爰的额头隐隐见汗了,他忽然想起卫军的对手是边子白,那个在帝丘遇到的卫国宠臣,乳臭未干的小子,自己是沙场老将,对上他,应该可以更加顺利一些。于是,庞爰咬着牙道:“君上,如果我军努力一些,或许可以三个月攻下戚邑。”赵章还是有点不太满意,不过庞爰的话已经快接近了他的预期了。但是戚邑已经满足不了赵章的胃口了,他瞪着眼问:“那么帝丘呢”庞爰傻眼了,不是说好了吞并卫国大河以北的领土吗怎么突然变成了要灭卫了,这恐怕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将军能够解决的问题吧庞爰脑洞中流露出一个想法,不会是赵章要御驾亲征吧第418章 探子不得不说,庞爰还是没有看穿赵章这个人。身为国君,赵章很没有为赵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这位君上甚至能躺着喝酒,就绝对不会坐着喝酒,怎么可能去带兵发动一战劳心劳力,让他累死累活的战争还御驾亲征,用赵章的标准来说,心里有这种念头的臣子,都是居心叵测之辈,是要被镇压的对象。回到了府邸,庞爰看着着已经做好的作战计划,一直坐到了后半夜,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命令仆人道:“拿火盆来”一卷卷简牍被丢进了火盆之后,火焰照射的阴影,如同庞爰幽暗晦涩的心情,一点点燃烧,直到变成了灰烬。前期做的所有的计划都付之一炬,不仅如此,赵章还对庞爰下达了更加让他棘手的命令,提前出兵。如果目标是戚邑。赵军的进攻方向就应该是从平邑,中牟,朝歌,一路和卫军对峙在戚邑附近,然后寻找机会渡河,步步为营。让卫国明知道赵军的作战意图的同时,却束手无策。但如果改变作战意图,对于庞爰来说,前期所有的作战部署都将毫无用处了。因为他所有的计划都是以占领卫国的土地为目标。而眼下,国君要求他将目标变成灭国,彻底将卫国在舆图上抹去。灭国之战的艰难,就看郑国和韩国三十年的战争就能看出端倪来。双方你来我往,几次先手交替,直到几个月前,才彻底有了分晓。这主要是因为韩国也好,郑国也罢,双方主力军队的进攻目标都是对方的国都。而国都的防御,肯定是这个国家最为坚固的防御。就算是卫国很弱,但要是面临灭国之战,以全国之力,数百年积累作为赌注,恐怕赵国起兵十万,花费数年时间也不见得能够一举攻克帝丘。尤其是,灭国之战,不可能步步为营。而是一场直来直去,你死我活的较量。一城一地的得失,在整个战役之中,不能左右任何战局。整整三天,庞爰呆在府邸没有出门,甚至没有出他的书舍,眼睛如同中邪一般死死的盯着舆图上卫国的城邑,一个,两个,三个三天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卫国大河边上的一个不起眼城邑上,咬着牙暗暗发狠道:“只能这么做了。”半年攻下帝丘,恐怕只能走捷径。甚至放弃戚邑的威胁也在所不惜。庞爰甚至心中发狠道,只要他的大军出现在帝丘城外,就算是边子白在戚邑或者朝歌有一万多卫军,恐怕也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是放弃戚邑救援国都,还是冒着天下之不韪的念头,见死不救后者,非人臣之举。前者,庞爰有信心在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一口吞掉卫国的上军,为灭卫成功的第一步。披头散发,如同一个壮硕的老疯子似的,庞爰在自己的房里赌咒发誓:“边子白,老夫就那你祭旗了”而舆图上的平邑,却在庞爰的纠结之中,用笔划上了一个圈。这个圈的意思,谁也不知道,估计连庞爰心中都有点说不清楚。吞并卫国大河以北的国土,平邑作为最靠近赵国的城池,作为后勤补给最为重要的一个节点,就变得很重要。但是要是灭国战争,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前者讲究稳扎稳打,后者讲究雷霆之击。“算你命大,放过你了。”庞爰最近总是神神叨叨的,给人一种着魔的错觉。这不能怪他,国君赵章给他带来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他根本就不敢懈怠。就算是在梦里,他也不敢放松哪怕一丁点。平邑。数千工匠正在对城墙做最后的加固和修葺工作,但是城内的工作还刚刚开始。整个平邑并不大,这是一个作为后勤补给为目标修建的城邑,规模要比普通的城邑都要小一些。但是城墙和防御工事却异常坚固。而且修建这座城邑的人是赵人。赵人定都中牟的时候,修建了这座城邑。原先的目的很简单,作为前线作战的补给站来修建的。是堡垒和中转军需结合的城邑。可是定都中牟的计划只不过停留在面上,当时赵国的国都还在晋阳。赵国一下子动用了三十万的民夫修建新都城,却在修建之初,就遭受了两个邻居的巨大不满。卫国是敢怒不敢言,主要是因为卫国军队打不过,当年卫公姬颓也被赵人的无耻气得够呛。中牟可是卫国的国土,你丫在卫国的国土上,修建赵国的国都,赵章小儿,你把寡人当死人了同时魏国也不能接受赵国的无耻行为。甚至连齐国也加入了教训赵军的行列之中,最后的结局都知道了,赵人灰溜溜的离开了中牟,不仅如此,还将平邑给让了出来。不让不行,平邑也是修建在卫国的国土上。赵国又打不过当时的以魏军和齐军为主力的联军,就算是不管不顾的赵章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怂。中牟之战,也是卫公姬颓人生之中最为高光的一刻。他成为收复领土的明君,成为卫国中兴之君的代表。但是之后的岁月里,卫国依旧没有强大起来。在卫人的心目中,对平邑的心情很复杂。这是一座卫国边境的重要堡垒,但是营建这座堡垒的是赵人。“将主,城墙的营造基本快结束了,但是城外”负责督造的官员来自于司空府,也成为考功府,是专门督造营建工作的官员。他对于上军将主的要求也颇为不解,为什么要在城外还修建一个小堡垒,只能进出数百人的堡垒,有什么用。而且还和城墙靠地那么近,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可是边子白却视察之后,颇为满意道:“不错,这是为了弥补城墙防御的不足,你就不用多问了。城内的营房要尽快建造。物资运送也将转运,入冬以前,要全部移交到上军手中。”“诺”官员无奈,只好答应。边子白随即询问:“最近有没有探子靠近”官员想了想,笑道:“这里靠近赵国,距离边境不过数里,他们几乎天天来。”对方想了想,笑道:“按照寻常赵军的规律,他们快来了吧”担任边子白安全的公子虔瞪眼道:“你们就看着赵军探子在眼皮子底下刺探军情”司马府的官员低声道:“他们不进城,只是远远的看着,本官也奈何不了不是”作为秦国公子,公子虔在军营生活的日子比他在府邸里的时间更长。对于军营,他有着一套秦国人独有的见解。就是拔掉一切不顺眼的钉子,杀死一切在眼前晃荡的探子。可是卫人的反应,让他瞠目结舌,这哪里是打仗啊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敌人天天来刺探军情,这不是对赵国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秘密了吗可是司空府的官员也有理由,而且很强大:“我等有什么办法本官手下只有数千民夫而已,就算是有军队,也不过几百人,还不见得能打得过对方的探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