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30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301(1 / 1)

d的话而成耳旁风。这可是赵章,一言不合就杀人的赵章。怎么可能把说出去的话不当回事他可是一口唾沫一个钉的人,就算是朝臣看他的眼神不对劲,不要说仇视了,就算是轻蔑,也要招惹杀身之祸的住。更何况,赵章属于那种醉生梦死的国君,清醒的时候不多。但可怕的是,他清醒的时候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想起来,并在第一时间报复。“大司徒,除非赵国的国主赵章宣布不进攻卫国,在赵国恐怕没有任何人一个人敢不将国君的话不当回事。”边子白苦笑道:“小子的意思是,赵国恐怕并没有进攻戚邑,破城抢劫的打算。他们的战略和军队的布置有问题。”“问题什么问题”子南靳刚才还着急忙慌的,现在总算是平静了不少。至少边子白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听的真真的,可联系到赵军的布局,战争的目的,这就让人抓瞎了。他要是有这份本事,恐怕也没有边子白什么事了。毕竟他和卫公姬颓是堂兄弟,本身在朝堂有很重的威望和实力。统帅卫国的所有军队都不是问题。但是要命的是,他听不懂。听不懂不要紧,只要有能能懂,并且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他,对他来说完全没有区别。边子白让孙伯灵展开舆图,地图上正是边子白靠着府库的记录,还有通过属下堪舆重新画的地图。赵国和卫国的边境,卫国全境。子南靳装模作样的看着舆图,频频点头,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大概是要表示郑重。“这是平邑。”边子白很快在舆图上指着一个小点道:“这里陶丘,这里是邺城,曾品字形在地图上。从原先对赵国进军路线的猜测,赵国如果想要入侵卫国,目标是戚邑的话,根本就不需要在陶丘囤积粮草,因为从邯郸运送粮草比陶丘更加快。但是情况在不久之前被证实了,陶丘堆积的粮草根本就不像是简单的收税转运的粮草,而是几万大军的粮草规模。”“这是什么意思”子南靳觉得这没有什么区别啊打仗囤积粮草很简单,唯一的区别可能是路稍微远了一点,但是距离并不是太远,相比邯郸的话,陶丘作为粮草囤积点,路途上最多会晚上一天。他是大司徒,这笔账还是能够算得出来的。但是边子白却蹙眉道:“但是大司徒,你想过没有,如果赵国的目标不是戚邑,而是从陶丘一路南下,到大河边上,这里就是马邑,越过马邑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抵达帝丘。”都已经说到这跟份上,大司徒子南靳要是还不懂,就当真是老糊涂了。此刻,他老人家已经是冷汗连连,嘴角一个劲的哆嗦,惊恐道:“贤侄,这不能开玩笑。”边子白却沉声道:“大司徒,小子没有开玩笑。陶丘的虚实我已经派探子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已经被证实,陶丘的粮草足够供养五万大军三月之久。”“至于说马邑,应该有守军两千多,加上公子岐的下军人马,抵挡赵军一两个月是恐怕没有问题的。但时间长了,就难说了。”边子白不无忧虑道,任何带兵将领都希望对手能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或者准备的计划而行。但是对手也不傻,更何况庞爰是军中老将,那么可能让边子白如意,让卫军以逸待劳呢第427章 将计就计子南靳被说服,不过是在意料之中的事。事实上,在边子白发现赵军对小队骑兵被歼灭之后,毫无反应,就已经觉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赵军不该表现的如此软弱,这不符合赵军的性格。赵军就算是面对魏国武卒,就算是明知道打不过,还要和对方厮杀一场的主,怎么可能怕了卫国这显然出乎任何人的预料。但是这时候想要着手改变排兵布阵,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就算是明知道处于劣势之中,也不可能在赵军没有彻底暴露战役目标之前,做出改变。因为这样自乱阵脚的结果,会更加糟糕。甚至会造成前线卫军奔溃。加上卫国国土并不大,没有战略纵深的优势,能够在兵力布置上做文章的机会太少了。几乎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就这么几个城邑可以驻兵,一旦赵军不上套,或者上来就忽视卫军的存在,对于卫国来说,一点办法都没有。临走,边子白告诉子南靳:“大司徒,骑兵很快也会上战场。护送大司徒回到邺城之后,恐怕要立刻出兵。为今之计还是迁移百姓。在大河以北,除了驻军的城邑之外,所有的村庄和城邑都要放弃。只要人在,卫国的国力过几年就恢复了。一旦被赵国掳掠了太多的人口,卫国就没有将来。”对此,子南靳是深有体会的,开口道:“贤侄放心,这事已经在做,而且大部分国人都已经迁移去了戚邑。部分安置在马邑。如果赵军的目标是马邑的话,那么恐怕马邑也不放心,干脆将马邑的百姓迁去帝丘。至于毁坏房屋,不太现实,但是粮食和牲口都不会给赵军留下。”“至于骑兵,不用护送老夫了。平邑虽然是前线,但是去邺城是很方便的,距离也不远。赵军想要追上老夫也不现实。”边子白作揖感谢道:“老大人豁达。”“哈哈哈,只要能够让赵人无功而返,老夫也算是对得起国人和君上,其他的不说了。上将军保重”子南靳的车队刚刚出了城门,就化成一团烟尘,尘土飞扬之下,是驭手不遗余力的催促战马快跑。可见,这位就算是做了一把硬气的举动,但内心还是紧张的不行。边子白一开始就提出,要对作战区域彻底的完成坚壁清野,目的也很简单。赵国的粮草一直是妨碍赵国扩张的大问题。有时候赵军打仗明显是战局占优的情况下,打着打着,就退兵了。就是因为粮草不足。赵国的人口不少,国土也是三晋之中最大的诸侯,但是能够耕种的土地太少,产粮地就在邯郸附近。这大概也是赵章力排众议将国都迁移到邯郸的原因了。当然,赵章一开始想的是在中牟建造都城。这是卫国的国土上建造赵国的国都。要不是被魏国、齐国阻止了,说不定整个卫国的北方区域都被赵国吞并了下来。大军过境,如果让赵军能够在卫地补充给养,对于赵军来说,绝对是如虎添翼。此消彼涨,赵军得利,自然会让卫军被动。这绝对不能容忍。对此,子南靳也是一拍即合。他在大司徒的官位上二十年,对于赵国掳掠的统计看一遍就让他义愤填膺,可是就卫国的军力,想要报仇别指望了。求魏国出兵,也要有一个充足的理由,要不然,魏国也不愿意耗费巨大的粮草和财力,去一次次的进攻赵国。除非有一天魏国朝堂上认为魏国吞并赵国的机会来了。才会发动声势浩大的国战,彻底解决赵国这个麻烦。但是眼下,不成熟。对边子白来说,他已经将自己能做都做了,至于结果,他却无法预料,但是他知道庞爰恐怕不好对付。边子白从一开始做的是循规蹈矩的布置,不算出彩,但也没有明显的失误。如果庞爰带着赵军主力攻击平邑,那么对于边子白来说,他完成了既定战略。之后的一切就只能看天意了。毕竟两军交战,影响结果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恐怕在战争之中,他就算是才智超群,也无法左右最终的胜利。毕竟就上军的实力,想要出城作战是自寻死路。可面对数万赵军,一旦城墙防御被破,也是一场溃败的结局。从排兵布阵上来看,边子白自始至终的目的就是利用平邑靠近邺城,加上加固的城邑和训练的士卒,在家门口消耗赵军的锐气。毕竟在卫国的国土纵深交战,对于卫国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一点。等到战争拖了几个月之后,赵军的锐气不复存在,加上魏军在中山的麻烦解决之后,才是反攻的好时机。当然反攻轮不上卫军,主角肯定是魏国的武卒。但这些庞爰能看不出来吗乳臭未干的小子,这就是沙场老将庞爰对边子白的看法。从来没有改变过,当然,他也不会认为卫国就这么点军队还能给他的大军造成多大的威胁。他自始至终的目的就是完成国君对他的作战要求,威胁甚至要攻克帝丘。真要是没有打下来也不要紧,毕竟攻克一个诸侯的国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卫国的帝丘营造三百年,比钱粮,卫国从来不会认为自己不如赵国。加上卫国属于那种被打怕了的诸侯,天生的受迫害狂。曾经朝歌几百年的王城都被攻破了,帝丘想要不被攻克只有一个办法,不停的修建,耗费巨资不停的营造。城墙不停的加厚加高,防御设施一再扩建,就连护城河都要每年冬天挖一遍,拓宽一些,要不然卫国君臣总觉得有种这一年白过了的感觉。可以这么说,卫国的国都比赵国的邯郸还要难以攻克。就算是察觉到赵军的反常,但边子白还是无法确定,赵军的真正目的。因为从进攻的点上,马邑是卫国腹地,赵军势必要延长他们的补给线,才能让大军安稳的发动进攻。一旦马邑难以固守,就必须增援。帝丘的中军是不指望了,下军倒是有可能。但公子岐已经进驻马邑的情况下,恐怕也无法拿出太多的兵力增援。要是平邑还没有战事恐怕,上军就不得不放弃大片朝歌以北的国土和城邑,将兵力调去马邑。可以说,一旦赵军的目的是戚邑,这么做会增加赵军破城的难度。因为卫军在戚邑的防御实力会增强。但如果只是为了卫国大河以北的国土呢这岂不是将大片的国土都拱手让给了赵人想到这里,边子白也是紧张不已,这是阳谋,庞爰地阳谋。既然是阳谋,想要破除就不那么容易了。边子白立刻招来应龙,给他下达了命令:“应龙。”“末将在”自从当上了中大夫之后,应龙的心气一下子高了起来。立功心切的心情在整个刀营都弥漫开来。所有人都知道,要是刀营没有做出让人信服的功劳,恐怕最后他们这些人多半会被冷落。最后泯然众人而已。但是这对于好不容易获得衣冠身份的游侠们能容忍吗所以,想要保住这份容易和富贵,他们必须要立功,立首功。边子白指着舆图上的几个城邑道:“带着你的人,潜入赵国,想尽一切办法混入陶丘城内,伺机而动。”“大人,意思让我们烧毁赵军的粮草”应龙试探的问。边子白沉吟之后,摇头道:“潜伏下来即可,等待破城的机会。”应龙听到边子白竟然想要破城,顿时瞪大了眼睛,上军的兵力就这么点人,怎么可能破城这不是开玩笑吗可边子白却不为所动,丝毫没有改变心意的打算。也没有给应龙解释下去的想法。反而等应龙离开之后,整个人如同被抽空了一般,无力的坐在了席子上,盯着眼前的舆图怔怔地发呆。良久,才开口询问子弟孙伯灵:“我做了怎么多的准备,但是庞爰仅仅是改变了一个进攻的方向,一切布置都变得毫无用处,是否很可笑”孙伯灵眨巴了一阵眼珠子,他虽然也很失望。当然失望的是,他没有机会看到几万大军在城下厮杀的大场面。但要说失误恐怕真没有看到,躬身道:“老师,弟子看来,老师能够做的都做了。但毕竟赵军实力强大,尤其是卫国幅员不足以,才有了如今的困局。但是弟子认为,老师做的对。如果从一开始防御目标放在戚邑的话,结果可能更糟。”这话在理。边子白不是没有考虑过在戚邑抵御来犯的赵军,但是那样一来,赵军可以肆无忌惮的控制大河以北所有的卫国国土和城邑。总不能还没有开战就陷入巨大的被动之中吧孙伯灵见边子白情绪有点低落,问道:“老师,接下来我们怎么做”边子白抬眼的那一刻,似乎想到了对策,目光再一次汇聚起来,给人一种深邃的光芒:“等,等庞爰大军攻击马邑之后再说。显然,庞爰将大军的集结点放在陶丘附近,之所以一直派遣斥候,不过是迷惑我们。不如就将计就计,让他先得意一阵好了。”第428章 吓死本公子了对于老师的回答,孙伯灵一点反驳的心思都没有。这也就是老师,能够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都估错了赵军的进攻方向了,还能如此淡然处之,就这份定力,足够让他学好几年了。至于庞爰这家伙毕竟是赵国的大将,曾经在燕赵战争之中表现抢眼,同时在赵国的边境有过不错的表现。如果他能够率领赵国击败齐国、魏国之类的强大对手的话,可以一跃成为名声斐然的名将。就算是现在,他手中的战绩虽然无法让真正的强大对手信服,但也可以成为名将了。毕竟,庞爰带兵指挥作战上的能力,已经不比一个名将差多少。他差的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的名字记录在其他诸侯太史府库简牍上的机会。就算是估错了庞爰的战争意图,边子白也没有打算改变布置。一来是来不及了,而来一旦改变,将处处受制于赵军。还不如等赵军彻底暴露战争意图之后,再做打算。但是必要的报警是要有的。而最为重要的是两个地方戚邑和马邑。虽然没有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