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歼灭了”“这个战果可以啊等战役结束之后,可以给你报首功。”战功的记录,是非常严格的一套程序,关系到士兵升迁,或者是战利品分配,还有战后赏赐的数额。作战军队是没有这个权力去独自统计的,只有军法司的人在场,战果才可以被确认下来。苟变一听两个师,顿时蔫了吧唧道:“将主,你这不是臊我吗这粮道上民夫肯定比士兵要多啊不过据军法司的人计算,我军在半个月之间的收获惊人,足足有一千五百人赵军被我军歼灭。其余的都是民夫,我军还缴获了大量的牲口和粮车,还有粮食也不少。”“嗯,还可以。”边子白点头道:“这点损失恐怕赵军要忍不住了。”“忍不住”苟变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打仗了,要打大阵仗了,想到这些,整个人都激动的发抖起来。他等这一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开始,他偷袭一个运粮车队就很满足,毕竟,虽然一次消灭的赵军不过百余人,但是毕竟是战功,这在卫国军中很少见。可是随着自己消灭的赵军越来越多,他已经不满足于零敲碎打的战功了。他想着要做一笔大买卖,一次吃撑的那种。可是赵军粮道上,哪里有什么机会打一次能够彰显他本事的大阵仗就算是赵军数次抛出的诱饵,也仅仅是一个旅的士卒最多了。即便如此,对于苟变来说,也没有什么盼头。一个旅才多少人,就那么五百人。而苟变手中呢步卒是一个满编的师,两千五百人,骑兵三千多。而且骑兵的实力要比赵军高上一大截。秦军之前一直不被重视,主要是秦国数百年间很少在中原战场表现而已。公子虔带的秦军又是秦国最为精锐的锐士,秦公赢师隰的禁军护卫,战斗力要比赵军强大的不是一星半点。骑兵加上步卒,庞爰有信心就算是对上一个师的赵军,将对方全部留在战场上也不难。可惜,陶丘的赵军士兵实在太少了,最近连粮食都不敢押运了。这导致,陶丘赵军一直都不敢孤注一掷,将所有的军队化妆成为运粮民夫,然后引诱卫军偷袭。因为赵军恐怕也没有把握依靠步卒歼灭步卒。而且从逃回去的士兵的口中知道,卫人之中有骑兵。能够对付骑兵的军队,永远是骑兵。这也是赵军陶丘守将只能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求援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庞爰。而庞爰做出的判断是,卫军出动的军队至少有三四千人。这么大规模的军队,想要隐藏起来虽然不算太难。可一旦被骑兵发发现了踪迹之后,就再也无法隐藏下去了。这也是他派遣边军骑兵的原因。步兵,是永远无法追上步兵的,尤其这个对手还是卫军。以善于行军闻名于诸侯之中的卫军。见机会,自然没有让出去的道理,苟变拍着胸脯挡住了边子白的去路,高声道:“将主,我部善于作战,在上军之中战斗力也是最强的一个师,既然要大战,我部要求首战。除了我的这个师之外,上军还有那个师有如此多的实战经验”苟变说的在理,边子白想了想之后,从善如流,点头道:“既然你要求,就将你的这个师从步大夫哪里领取物资,然后埋伏到这个位置。”“这”苟变大眼瞪小眼的瞅着舆图上的标记,他在赵军补给线上来来回回这么多天,不管是在卫赵边境,还是在大河以北的卫国国土之上,对于周围的地名颇为熟悉。可是边子白指出的这个地方却让他迟疑了,这根本就不应该是能够发动战争的好地方。事实上,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会忽略的地点,大野泽。一片湖泽之地,春夏大河水位上涨,这是一片泽地,鱼肥草美,可是如今已经是冬季,这破地方除了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地,什么也没有。而且这还是一片洼地,芦苇很茂盛,藏几千人玩似的,可是这地方地势低,不利于观望,军队埋伏下来倒是不成问题。但想要观望周围都很费劲,躲在这地方,岂不成了瞎子聋子苟变担忧的询问:“将主,这不是大野泽吗”“就是大野泽。”边子白肯定道。这地方边子白之前还去实地查看过,很其他的一个地方,宛如葫芦一样,入口小,肚子大。显然是大河发大水的时候泄洪的区域。还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小气候,后面还有一条干枯的河道相通。当然这不是关键点,因为这是在大河边上最大的一片芦苇泽地。这个理由就足以让边子白冒险尝试一次,要是成功,一劳永逸。要是失败,如果是之前的苟变带着五千人,恐怕真难以对付赵军这次来扫清他的军队,因为在边子白看来,庞爰也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恐怕也猜到了卫军偷袭军队的虚实。一旦派兵过来,人数绝迹不会太少,八千一万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数字。至于再多,庞爰就要担心分兵太多,无法继续给马邑造成足够的压力。毕竟在庞爰的计划之中,马邑永远要比平邑重要的多。他就是要让边子白这乳臭未干的小子眼睁睁的看着,他的上军面对战争只能作为一个看客,直到卫国失败。第456章 如期而至卫国,马邑渡口。卫国守军们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赵军难得休战,赵军之中的主要将领都在渡口送一个人,副将赵广。虽然和庞爰在很多时候有分歧,但赵广作为赵氏公族安插在军队中的成员,本来就不会和庞爰走的太近。他的利益和赵国的利益是一起的,更多的是代表了国君,而非边军将士,这才是庞爰和他最大的分歧。尤其当庞爰有保存实力的念头的时候,矛盾会更加的尖锐一些。可赵广毕竟是赵国公族,对于外敌,他没有理由,也不会故意拖庞爰的后腿。公子重在发现边军付出很大的代价,却无法一举拿下马邑之后,心情也陷入了急躁的情绪之中。因为马邑很可能会成为赵军南下的最大阻碍。尤其粮道还不稳的情况下,更是让人担忧。邯郸的态度,作为前线的主将不得不考虑。让公子重尤其担忧的是他的父亲,国君赵章,甚至自始至终都命人来军中训斥一番,仿佛忘记了赵国正在发动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这让公子重很担忧,他深知他的父亲的脾性,越是平静的时候,将来掀起的风暴将越凶狠。加上卫军迟迟没有参战的上军和中军,公子重这才发现赵国就是面对孱弱的卫国,也不是十拿九稳的胜券在握。战争永远要比想象的复杂,也要困难的多。“此去,将军还需尽快找到卫军偷袭之敌,解除我军粮道之危。”公子重站在岸边,对马上就要上船渡河的赵广嘱咐道。“公子放心,末将一定不辜负众望,将卫国宵小斩落马下。”这时候的赵广意气风发,似乎没有了在庞爰麾下的那种迟疑的反应,不过这点细微的差别旁人很难注意到。公子重就算是感觉到了异样,也不会在出征前给赵广难堪。“将军,您老是否有嘱托”赵广转身对庞爰躬身施礼,随后询问道。在边军,庞爰一直就是那个神,那个从小军登上了主将之位的军中传奇。庞爰对赵广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也是在军中多年的老将,骑兵又是赵广的老本行,指挥骑兵作战对他来说没有太多的困难。唯一但心的就是贪功冒进。可是庞爰想来想去,在大河以北的赵地,有什么军队可以威胁到六千赵国铁器的军队吗有,当然有,但那是魏国的大军。放在卫国身上,这支骑军可以纵横无敌的存在。不过提醒几句也是必要的,不在于险情难料,而在于作为主将对部下的一些警醒。庞爰捋着胡髭,开口道:“赵广,行军打仗这些我就不说了。”庞爰停顿了一会儿,左右明知这是将军对赵广面授机宜,于是都退后了两步,而庞爰又拉着赵广的手走到了河岸边上,才开始说起来:“此次骑兵出征,非我所愿。”“将军难道是在担心边子白此人”赵广有点不可思议,这个卫国的上军将主上升至快,地位之高,权柄之重,在列侯的朝堂都从来没有出现过。就算是当年的吴起,也是用两万鲁国军队将十万齐军打得屁滚尿流,才揽下了偌大的名声,获得了魏文侯的重用。而边子白呢这家伙就是凭借出身好,这一点,让很多将领都非常嫉妒。就连赵广都觉得边子白这家伙的运气要比实际本事高的不是一星半点,难免有些嫉妒的心思。可是庞爰却不这么看,或许之前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双方交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上军将主边子白还是按兵不动,就让庞爰产生了担忧。尤其是在卫军面临如此被动的局面之下,还能按兵不动,要么就是贪生怕死的蠢材,要么就是憋着什么坏心思,肯定会有后招。当将军的,能够沉得住就有了成为明讲的潜质,这一点庞爰很不愿意说,他也是在三十岁之后才明悟了这些。可是边子白才多大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竟然面对五万赵军,还能够在战争之中沉住气,就足以说明边子白这家伙不简单。要是换一个年轻人,恐怕早就热血沸腾之后,带兵出战了。而野战,卫军兵力不足且不说,训练也不足,战斗力不足以和强大的赵国边军相抗衡。一旦边子白出战,这是庞爰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他指挥的赵军可以在战争一开始就歼灭上军主力,将卫国的实力砍掉三分之一强。而卫国在受到如此损失之后,肯定会吓破胆,再也不敢出城作战,赵军可以随意挑选卫国境内的任何城邑进行攻击,之后的作战对赵国来说简直轻松之极。“你以为边子白就那么简单”庞爰很多话都不想说,因为对他来说,这些话都是猜测,万一要是诱导了部下,就会产生一些列的效应。想要消除就难了。“将军难道有所高见”赵广满不在意的问道,在他看来,边子白不过如此。这家伙仗着楚王后裔地身份,也就能在卫国招摇撞骗,遇到个不靠谱的卫公姬颓。要是来赵国,看看还有没有这家伙的安身立命之地庞爰笑道:“你别小看他,他能够获得卫公的信任,在卫国朝堂上获得支持。本来就有一定的才干才行。至少排兵布阵的办法不少,在推演之中肯定非常出色,要不然卫公姬颓也不可能将上军,连带着平邑到戚邑,还有马邑等战略要地都托付给一个毛头小子。你应该清楚,这些城邑加起来,足足有半个卫国之大。卫公有信任的儿子,也有心腹重臣,为什么最后让边子白脱颖而出了呢他是年纪小,但年纪小并不代表着不行”赵广觉得庞爰有点杞人忧天了,或者说庞爰不相信自己的实力,连一个边子白也对付不了,不服气道:“或许卫国想着拉拢楚国,才予其高位。毕竟君上略施小计,将五万魏军困在中山境内,卫国失去了魏侯的支持,面对强大的赵军,不得不寻找盟友。环顾周围,除了楚国,其他诸侯没有能力帮卫国。”这是实话,但也是推测。毕竟韩国和赵国是盟友,关系还很牢靠。齐国一门心思想要和燕国死磕,当然更大的贼心是吞并燕国,加上齐国要出兵支持卫国,就要越过宋国和鲁国。这两个诸侯对齐国可没有什么好印象。说是怎么说,但实际上,赵广也知道就边子白的身份,就算是来到赵国,即便这家伙一点才能都没有,也能获得优待。剩下能够救卫国于水火之中的诸侯,就只有一个楚国了。楚王熊臧不得人心,封君对其阳奉阴违。而当年阳城君等人被灭门,更是造成君臣不合的导火索。封君恐怕不太会听楚王的话,而边子白和平城君熊肥的关系莫逆,也不见得没有这种可能。对于任何一个诸侯国君来说,边子白这种属于引进人才,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大国的态度。是国君都要优待的对象,一个中大夫的爵位说什么也少不了。想到自己大半辈子的戎马生涯,刀里来剑里去,面对生死多次,也不过混到了一个中大夫的爵位,而边子白才不到弱冠的年纪,就已经是一方大员,赵广很不甘心。可惜再不甘心也没办法,谁让他爹不是大封君呢庞爰从赵广不屑的眼神中就看到了他对边子白的忽视,他心里也有点后悔,赵广太目中无人了,不能说卫国兵力不强,卫国的将军就一定不入流。他想着要是让自己的儿子庞诩带骑兵去,或许经验不如赵广老到,但至少不会像赵广这样轻敌。可惜在军中,主将虽然地位崇高,可以一言决断。但毕竟庞诩是他的儿子,任人唯亲,也是官场大忌,处于这方面的担忧,他才选择了赵广。他微微蹙眉,随即有点自嘲,似乎自己在马邑受到了阻碍之后,对卫军有了一些本能的警惕,可实际上卫军并不强大,马邑的卫军甚至连城墙都不敢出来。但必要的警告还是少不了:“赵广,你不要小看边子白,此人虽然崛起很快,但是他自从战争开始之后,在战局绝对不利的情况下,还能够沉住气,选择按兵不动,就不简单。”“将军发现了什么”赵广问。庞爰看着大河宽阔的水面,沉吟道:“马邑自始自终都没有得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