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36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363(1 / 1)

d将边军的精锐带回去。只要人在,一切都可以从来。主将陷入病榻,给赵军的未来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相比之下,在卫军在河滩上的交战越来越顺利。苟变指挥步卒方阵在赵军部分士兵渡河成功之后,就破了雷横的中军,赵军顿时陷入散乱的局面之中。而渡河庞诩也傻眼了,连带着跟着一起来周兴也没有了对策。回去,恐怕更难。卫国水师无暇顾及他们,那是因为他们上岸了。真要是带兵登船下水,恐怕就要作为河水中的冤魂了。无奈之下的庞诩只能选择指挥渡河成功上千士卒朝着赵军河岸大营靠拢,准备收拢溃散的赵军士卒之后,朝着巨鹿方向退兵。一来赵军河岸大营里有粮食,可以支撑他的退兵计划;二来,就凭借他手下的一千多人,就算是脱离战场,恐怕也逃不出卫军的追击。可惜,他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在高处观察战场变化的边子白终于放出了手中最重要的一支军队,秦军。两千秦军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要对付庞诩手下的赵军,难度并不大。赵军甚至连对付骑兵的任何办法都没有,他们甚至连战车都无法运送过来,除了主将和副将周兴各有一匹战马之外,全军都是步卒。赵军一动,就被穿插进入战场的公子岐拦住,看着公子岐身后的军旗,庞诩心中愤怨不已,想要走是不可能了。步卒就算是脚下生风,也跑不过骑兵。他目光恹恹的盯着战场上那面最奢华的旗帜,心中发狠:“就算是死,也要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结果。”庞诩举起手中长剑,大喊道:“儿郎们,看到土丘上的卫人中军没有”“看到了”士卒大喊,他们大概也知道自己恐怕凶多吉少了,被重病死死压制在狭小的河滩之地,没有辗转腾挪的机会,除了投降就是战死。但能够在庞诩身边的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庞氏的家族精锐,他们在战场上悍不畏死。投降这等屈辱,是说什么也不会答应下来的。庞爰大喊道:“我等崛起于塞外,今日乃我等在中原大放异彩之日。冲入卫军之中,斩杀卫军主将,方显我等豪迈。”“斩杀卫军主将”“誓死不退”“杀啊”公子虔还真被庞爰的不管不顾打了个措手不及,骑兵没有冲刺起来,很难对步卒产生大量的杀伤。骑射的效果也会大大折扣,毕竟骑弓力量小,没有速度的加持,杀伤力不如步弓。公子岐果断下令:“骑兵左向移动。”他的打算是就是移动到赵军的左边,然后拉开距离之后开始冲刺。庞诩看到了这么一个机会,立刻命令军队猛攻。可是战场距离虽然在视线中似乎很近,但是真要跑起来,一时半刻难以达到。没有冲到边子白面前,却被侧翼的仲叔牙部拦住,双方根本就没有多费口舌,一上来就是你死我亡的绞杀。赵军是以必死的信念支撑著作战。而仲叔牙没有赵军的这份舍命的架势,一时间军中手忙脚乱起来,让他也不禁有点脸红,他可是陶丘之战的主将。自己的军队竟然被一支数量才不及自己一半的赵军给大的手忙脚乱起来,这让他面子上如何能够下得去“全军后退一步者,死”“消极怠战者,死”连连下死令之下,才让军队稳住了防线。而赵军却已经快冲到了他的车阵面前,不得已,仲叔牙只能咬牙将自己手中最后的机动兵力投入战场指挥车阵冲击:“兵车脱离士卒,冲击”厮杀在这一刻进入最惨烈的程度,赵人悍不畏死的眼神让人胆寒。尤其是伤势过重的赵军还在用尽身体里最后一丝的力量发动进攻的那一刻,仲叔牙这才发现自己能够打下陶丘,绝对是侥幸,至少九成的功劳至少要算在应龙的身上。好在这时候秦军也到了,冲刺起来的秦军骑兵如同切瓜砍菜般从赵军背后攻入,赵军的进攻再也无法延续下来。不就,受伤的庞诩被擒,战斗也预示着结束。此时,看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仲叔牙这才抹了一把额头的虚汗,心虚的往后看了一眼,两里之外,就是将主的车驾,差点闯下大祸。在庞诩进攻失败之后,战场也渐渐的只有零星的反抗,活着的赵军茫然的目光之下,渐渐的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翌日,赵军主力继续攻击马邑,这让好不容易喘了一口气的公子岐气地差点在城头上跳脚,还打,欺负软柿子也够了。好在赵军虽然攻势不小,但马邑守军发现赵军的战力不强。很容易就挫败了赵军的攻击,而公子岐哪里知道,庞爰的这次攻击之所以战力不强,是因为他用的大部分是民夫。他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同时他需要保下来最精锐的军队,等待撤离的时机出现。好在公子岐没有脑袋一热以为赵军战力不足,带兵攻出城去。要不然,等待他的恐怕就是马邑失手,外加全军覆灭的结果了。短暂的停战之后,卫军也好,赵军也罢,都在舔舐着战争带来的伤害。而此时,大河上的流冰也越来越多起来,早在几日之前,戚邑守将南哲就带着他的水师撤离了前线。他的战船要是在不拖到岸上,一旦大河冰冻,戚邑水师的这单家当恐怕都要损失在马邑城外的大河之上了。两日后,流冰彻底消失,大河上如同一张冰制的镜子一般平整。大雪之后,卷起的雪花,时而如同旋风一般飞起,时而在冰面上如同浪花一般滚动。这日,边子白照例站在了河提上,身边的士卒正拿着木锤在大河边上敲击着冰面,咚咚咚。声音沉闷却不见破碎声传来,不就之后,士卒回来禀告道:“将主,河岸已经冻死了,河面上最多一两日就能走人。”边子白心说,终于要见分晓的时候到了。在此之前,他还是有机会避免和赵军面对面的交战,一切都在他的决定之中。第512章 冷落齐国,五都之首,临淄城。临淄城的规模相比帝丘要大得多,也雄伟的多。齐国虽然经历了国祚的更替,姜氏失国,而田氏以臣子身份取而代之。可是齐国的都城一直没有改变。临淄城经历了六百年的营建,在诸侯之中,也是一等一的超级大邑。甚至繁华程度远超魏国的少梁和赵国的邯郸。也只有在这样一座庞大的城市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商业的繁华带来的改变。四通八达的通商大衢,栉比鳞次的商铺,街上摩肩擦踵,过往的商队络绎不绝。在冬日的清晨,这座超级城市终于回归到了宁静之中。馆驿区内的一个小院子中,这是卫国使臣临时下榻之所,院子里一个气宇轩昂的男子矗立在院子中央,从背面看笔直的后背给人一种挺拔的秀美,着装得体的华服,处处彰显着此人身份的不凡。可是正面看,正茫然的看着大门,目光略显呆滞。“南兄,你又早起了,小弟愧不如也”突然身后传来的说话声打断了男子的发愣。他回头惨然一笑道:“公叔朋,你我是带着国君之令而来,却数次被齐人拒绝,无法面君,就完不成君上的任务,可不是来比谁能早起”南卓嘴角扯动了一阵,他也不想早起,可是睡不着他又有什么办法南卓已经来了齐国快半个月了,进入临淄城之前,他是信心满满。认为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想要说服齐侯放弃对赵国的支持并不难。但是入城之后他所遭遇的一切,都让他气馁起来,他卫国的青年翘楚,竟然在齐国如同一只恼人的苍蝇一般不受人待见。以使臣身份来到齐国之后,竟然连齐侯的一次会面都没有达成。这让心高气傲的南卓难以接受,同时也为卫国的处境担忧起来。齐国不认为卫国有和齐国对等的地位,这才是齐侯多次拒绝他会面的原因。这让他如何能不担忧卫国的未来卫国就算是魏国的盟小弟,但可不是魏国的附庸。不是一切都听魏国的臣子,卫国也有国君,也有宗庙,也有自己的军队,却无法获得一个诸侯该有的体面。这让南卓忧心忡忡之余开始反思,自从五十年前,卫公彻底投靠魏国之后,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卫国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就像是曹国最终沦落为鲁国的附庸,就连国君继位,都需要获得鲁国国君的点头。难道卫国将来也要步曹国的后尘吗公叔朋低声问:“南兄,要不我再出去问一问”南卓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对公叔朋的耐心非常敬佩。这也是这趟出使之后得出的结论,在此之前,他只知道公叔家的小子是个懦弱的性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娘炮。长相俊美又能如何能够担负起家族的责任才是他们这些人最重要的才能。但是耐心有时候,最残忍的事不是被当面拒绝。而是被无情的忽视。他和公叔旦如今的尴尬正是如此。南卓不置可否,突然问了一句:“公叔兄,我们来齐国多久了”“要是以入齐来算,二十日,进入临淄城有十四日了。”公叔朋不假思索的说道,对他来说,来到齐国的每一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排斥和嘲讽。但是他却没有南卓那么大的气性,他忍住了心头的不满和怒火,好吧,他性格好到连怒火都没有,谁让他被欺负惯了呢就这份忍耐力,南卓就认为公叔朋拥有可以成为自己朋友的资格。要不是南氏和公叔家族关系一直不睦,他说不定真以朋友身份和公叔朋交往。公叔朋想了想,开始开口道:“南兄,你的才能在卫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小弟以为,凡事能够让人称心如意的不多,诸事不顺的时候,忍耐也不失为一桩办法。”“多谢公叔兄提醒,卓谨记。”南卓动容道,只有经历过惨败,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重要。比惨败更加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忽视,卫国的使臣来到齐国之后,一直被各种各样的理由给拒绝。齐相倒是见过一次,可也仅仅是一次,田方就拒绝再接见卫国的使臣了。更不要说觐见齐侯,将卫国国君的国书递给齐侯了。这种失礼的行径,在诸侯邦交之中也不多见。但是齐国却表现出对卫人厌恶的态度,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人在实力不允许其张扬的时候,只能蛰伏起来,还能如何尤其是在齐国和魏国之间的蜜月期结束之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都变得微妙起来。魏国是绝对不愿意看到齐国做大。这会威胁到魏国往东扩张的步伐。可是齐国更不愿意看到魏国在东部扩张,因为到时候齐国就不得不对魏国的扩张表态。而这种表态就是以战争的方式来开始。中山国,也就是魏国之前建立的中山郡,就是齐国反对魏国的理由。两个原本根本就没有领土接壤的大国,一下子被放在了针锋相对的局面之中。齐国是和魏国有过和睦的一段时间,但很短暂。只不过是中山复国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当魏国的大军出现在中山国的那一刻,齐国的态度骤然改变也在情理之中。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边境来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而且这个对手还举起了屠刀。这是南卓在齐国被冷落的原因。齐国最希望看到的恐怕是中山国依然存在,魏国退回自己的中原去。而这需要卫国遭遇覆国危机的时候,魏国才可能这么做。在此之前,齐国君臣没有一个愿意表态。见面反而更加尴尬。看到高傲的南卓竟然对他作揖感谢,公叔朋反而不好意思起来,急忙摆手道:“南兄过谦了,在下不过是随便说说。”“仅是随便说说让小弟受益良多,公叔兄如玉中石般的品质,让卓愧不敢当。”南卓正色道,显然不是对公叔朋的调侃,随后又开始忧心起来:“也不知道子白哪里怎么样了。上军能够胜一场已经不易,我等也不敢奢望太多,赵军已经过大河,帝丘之危随时都会爆发。如果齐国无所作为,小弟决心离开齐国,回到卫国去。就算是赵军围困帝丘,我也要那起剑,为家人和家族和赵军一战。”“这个南兄,在齐国我们或许有更大的效果。”公叔朋迟疑了一阵,随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南兄,你不觉得我们在齐国得到消息要比在卫国快的多。而且很多在卫国不可能知道的消息,也会在齐国传播”“你是说”南卓欲言又止。公叔朋畅言道:“我们完全可以将消息传递回去。至于赵军围困帝丘,我看不太现实。鲁国和宋国的联军已经到了边境,随时随地都能威胁到赵军。帝丘安危无忧,不管上军如何表现,都不用担心。”南卓心说也是个道理,他作为正儿八经的使臣,虽然年轻也知道轻重缓急。于是点头应允道:“有劳公叔兄了。”南卓还是做不到想公叔朋一样,每日在临淄宴请田氏的哪些公子哥,整日以游乐为名,就是为了探听一些旁门小道消息。可是让他看不起的手段,还是让公叔旦长了一把脸。这日,公叔旦早早的结束了酒宴,匆匆来到馆驿,不顾及身份和礼仪从车上急切的跳下来,下车之后就匆匆往院子里跑去,一边跑,一边叫道:“南兄,大喜啊,我军大胜。上军接连诛灭赵军骑兵上万,破陶丘城,此时我大卫天兵恐怕已经打到了邯郸。我等回去之日指日可待。”南卓都被听到的消息吓懵了,他不会是听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