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丞相保重> 丞相保重 分节阅读 18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丞相保重 分节阅读 183(1 / 1)

d修行的法门,而是记载着泰古之前,人族的大宗师与神族的神王共同参悟天地之间的奥秘,最终因为见解不同,分道扬镳。这类似于赌约一般的东西,无论是人族的大宗师还是神族的神王,都是相当傲气的存在。他们立下了这石刻,似乎便想要看看千万年之后,究竟是谁的道统更胜一筹苏婴看完,心中却是疑惑。既然上面记载的不是什么玄奥的法门,可为什么历代的蛮族帝王在这里修行之后,实力会增强呢苏婴走上前去,用手摸着这块古老的石刻,上面斑斑的纹路,经历着风霜。金黄色的光芒忽然溢出石刻表面,苏婴抬首而观,橙色的光球从这石刻之上缓缓浮现。“这是神族的第九识”394第三百八十七章 危机重重白雪飘飞,神都夜晚格外的寒冷。桓磬走在街道之上,身前则是金凤高大的身影,两侧则是一队梁兵。桓磬心中感到不安,毫无征兆,今夜的他便从府中被唤醒。若不是来者是金凤,这位桓武最为亲近的亲卫统领,桓磬几乎会认为这是一个阴谋。与桓玢不同,桓磬等兄弟在成婚之后,便迁出了梁侯府,有着独自的府邸。桓磬的府邸离梁侯府不远,不过一刻钟便到了。可是让桓磬意外的是,等待他的不是什么刀山火海,而是一副副熟悉的面孔。这其中,有桓氏一族的耆老,有着南北两军中的诸位大将,亦有苏氏、常氏、羊氏之中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看待桓磬的目光,很是复杂。欣喜的有,不解的有,便是嫉妒的也有。桓磬便在这复杂的目光之前前行,一直走到桓武的卧室之前。在那里,桓仲与桓恭,这两位桓氏一族中举足轻重的上将军正在等待着。“仲叔、恭叔,你们是什么时候回到神都的”桓磬显然有些诧异,不过这两人并没有露出多余的表情。在这种场合,他们不需要也不应该对于桓磬有着过多的表示。“磬公子,主公正在里面等着你,快进去吧”桓磬很敏锐地察觉到桓仲口中对于他的称呼有所改变,因为以前,桓仲总是称呼他为磬儿。这样的变化,加上这样的场合,桓磬忽然想起了常虞走时所说的话。做好为人臣子的本分这就够了这个时候,桓磬感觉整个心脏像是要爆裂一般。可他终究还是在几息之间调整好了情绪,向前一步。何车便守护在门前,看着桓磬走来,缓缓拉开了门。屋中温暖,甚至可以说是炙热。桓磬从雪地寒风中走来,乍入屋中,反而觉得有些不适应。桓磬稳住了步伐,向前走着。他的父亲,当今最为强大的诸侯便躺在卧榻之上。而他的身旁,站着两个人。方雨亭和赵业这两个对于桓武霸业至关重要的人,也是桓武这么多年来最为信任的人。他们似乎刚刚和桓武说完什么事情,见桓磬来,纷纷行了一礼,便向外间走去。桓磬跪在了桓武的床榻旁,却听得桓武的声音响起。“从今日起你便是梁侯的世子,高兴么”桓武的目光并没有转回到桓磬的身上,而是一直向上看着,似乎没有理会他钦定的继承人的意思。“儿臣只感到万钧重担在肩,不敢有丝毫喜乐。”桓磬的语气很是严肃,也很认真。作为桓武的儿子,以前他的光辉一直便桓玢所掩盖,少有人知的是,桓磬的谋略、手段乃至心计,并不比桓玢差。“你有这份觉悟不错。你比不上玢儿,但你的一众兄弟之中,最能承当大任的也只有你了。”“父亲”“七州之地、百万大军、三卫一府中的修士,如今这大梁留给你了你将来想要怎么做是你的事情。可是要记住,我大梁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我已经令楚遂移军宛城,桓易筑城庐阳。吴楚两军善水战,但缺乏步骑,守则绰绰有余,攻则不足。有桓易、楚遂在,扬州与荆州两个方向应无大碍。但蔡通奸诈当世少有,侯陶勇悍不让其父,你不得不防。至于东海,莫都死后,海族分裂,暂时海族中还没有海王能够继承莫都的地盘与势力,赵宫驻守徐州,时时盯防,五年之内亦无大忧。而北面,妖帝乌昊和他的父亲一样,有着很大的野心。妖族不乏菁才,大妖比比皆是。不过,燕军北拓,或多说少能够为我们分担一部分压力。我已经下令郑大移军幽州,再令十万军北上并、冀,震慑妖、蛮两族。上犀骑一成,则妖族亦不为患。而朱梓、景云之流,虽修为高深,麾下精锐甚重,但不足为患。控制住关市,便能够让他们消停。”桓武枯瘦的手从被褥之中伸出,抓住了桓磬的手。他转过身子,目光如鹰一般的锐利,看向了桓磬。“我大梁真正的大患在蜀,你要牢牢记住。我快要死了,可杨羡还活着。凭你,不是他的对手。”桓武的目光在桓磬的脸上巡视着,对方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请父亲指教。”“常虞、羊检、孟清用好了这三个人,则是对付杨羡的关键。”桓武松开了握着桓磬的手,脸上露出一丝莫名的笑容,说道:“我知道这三个人暗中已经都与你效忠。”“父亲,我”桓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变化,似乎想要解释,却被桓武掐住了话头。“你不必多言,但要记住,这三个人都是当世雄杰,你既得用,也得防。还有那些世家大族,不要将他们喂得太饱,否则他们终究会觊觎不该觊觎的东西。也不要将他们饿狠了,不然他们终究会反噬到你的身上。”“儿臣谨记。只是要对付杨羡,光凭这三个人够么”桓磬思略着,终究还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桓武看着桓磬,很是欣慰。他伸出了一根手指。“十年只要你能够稳住雍州的局势十年,那么梁蜀两国之间的国力只会越来越大,我大梁的江山也将越发稳固,便是杨羡,也撼动不得。而这十年之内,要稳住雍州的局势,最为关键的一个地方,不要去碰凉州。”说到这里,桓武一笑,声音很是戏虐。“何况他杨氏皆短命,杨慈如此,杨忠如此。杨羡嘛说不定十年之后,亦会如此。”“儿臣明白了”“那就去吧”桓武挥了挥手,便像是交接完了工作一般,松了一口气,十分疲累,重新躺回了病榻之上。桓磬应诺,可他看得出来,这其中并无半点情谊。桓武是将大梁交给了他,却不是因为桓磬是他最喜欢的儿子,而只是认为桓磬合适。桓磬艰难起身,走到一半,却又转身跪倒了桓武榻前。“父亲,我有一事不明怕现在不问,此生便没有机会知道了。”“何事”“为何从小到大,父亲总是不喜欢我,甚至对我很冷漠,远不如三弟、四弟他们”这个幼稚的问题显然不适合在这时问出,甚至不应该由一个成年人问出,可却是桓磬从小到大都想要知道的。可桓武还是回答了,沙哑的声音摩挲着桓磬的心头。“因为你和我最像看着你便如看到过去的我一样。”“什么”桓磬显然没有想到桓武的答案会是这样,几乎以为这是一个天大的玩笑。“人总是讨厌和自己一样的家伙。”说到这里,桓武叹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丝的亏欠之情,“玢儿仁厚,他有着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拥有的一切的品质,是我理想之中的继承人。而珩儿神勇,珝儿豪纵。可如今这天下,如今的大梁,危机重重,作为君王,他们的优点却是最大的缺点。也只有你,能够承担大任。磬儿,护好这大梁的江山,护好我桓氏的天下。”“儿臣知道了”轻轻的几个字,却有万钧之力。桓磬跪倒在桓武的身前,重重地磕了一个头。永和九年冬,梁侯桓武薨,立二子桓磬为世子。395第三百八十八章 外结强援楚国,郢都。寒冬腊月,楚侯府中。蔡通裹着一件破旧的貂裘,正坐在侯府庭院小筑。蔡通节俭,桌上的除了一壶烫着的酒,就摆了几碟小菜。咸菜、花生、小鱼干。这些通常在寻常渔家的桌上的菜,这位镇守一方的楚侯吃来却是丝毫也嫌弃。自从云氏之乱被平定之后,蔡通便逐渐将楚国的政事交给了蔡允去处置,而他则逐渐清闲起来。蔡通退居幕后,其实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不过,楚国的一系列重要决策,蔡允此时还做不了主,需要蔡通拿主意。“父亲,自从上一次我军将十艘战船交付蜀国之后,这些日子以来,我军又建造了六艘。而吴国那边,建造得比我们快,已经建造了十艘。”蔡允站在蔡通之前,并没有坐下,很是恭敬地汇报着。蔡通喝了一口热酒,咂了咂嘴。“侯家的那几个小崽子,不可小看啊”此刻南海之上,蜀国的海军独大。西南郡的水军掌握着最大的地盘、最多的战舰、最强的海族战士。吴楚两国的水军与相比,差了不止一个等级。不过,这并不影响吴楚两国发展水军。毕竟,广袤的海洋之中有着巨大的利益,每年都可以为吴楚两国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除了吴、楚两国官方的水军讨伐海族所获得的直接收益,还有着与之关联的各项产业和相应的商业税收入。这些收入大大缓解了吴楚两国的尴尬的财政状况,也让吴楚两国在之前与梁军的战争中所遭受的创伤之中很快缓了过来。虽然吴楚两国的国力下降了很多,但是经过了最初的动荡,还是稳住了局势。如今这个时代,各个诸侯之间所掌握的地盘已经稳固,但也都在向外拓展生存空间。景云开拓丰原,朱梓经营荒域,便连桓武也进军河湟之地。而蔡通和侯陶,便向着海域扩展势力范围。“的确侯家几兄弟相当齐心,吴主侯深死后只一年,他们便已经稳住了吴国内外的局势,并且国力也开始稳步发展。”“稳住局势”蔡通摇了摇头,看向了蔡允,却是一笑,“当年侯深夺了严氏一族的基业,而后以军治国,防范吴地的世家大族,手段虽狠,却是不及他的几个儿女。这短短的一年时间,这几只小老虎吃了多少人吴地的世家大族的确是老实下来,可他们杀得太狠了,吴国的局势并没有想象之中的安稳。”“父亲的意思是”“侯陶毕竟年轻,又没有什么威望。为了稳住内外的局势,他必须要做些什么。而此时对外用兵很不明智,最好的手段便是联姻,外结强援,用以震慑国内。”“联姻”蔡允有些疑惑,“侯陶能够向谁联姻”蔡通嗤笑一声,瞥了一眼蔡应,说道:“傻小子,当然是你啊难道还能是杨羡么”“我”蔡允吃惊得指了指自己,根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可脸上不觉的浮上了喜色。侯氏两女,都是花容月貌的美人,艳名传遍了大江南北。“傻小子,你以为与侯氏联姻是享福么娶了一只小母老虎,以后有你受得。”蔡通拿起了一根鱼干,嚼了嚼。他修为高深,便是如今这个年纪,依旧是牙齿稳固。“主公”便在此时,樊越从外而来。一路风霜,他看起来很是急切,两肩上的雪花还没有散去。“发生什么事情了”“从神都传来的消息,桓武死了”樊越的神情很是严肃,可蔡通的表情却很是复杂。蔡通先是一愣,似乎有些不敢置信,随后又变得有些诧异与落寞,最后,他脸上所有的表情都湮灭,多年抑郁在心中的恐惧都化为了一声长笑。“桓武,你终究还是走在了我的前面痛快,当浮一大白。”蔡通脸上所表现出的快意,那是蔡允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蔡通早在多年前便统一了现在的楚国的疆域,可是之后十余年,他先是受到南阳靳秀的压制,后又受到了桓武的欺凌。这么多年来,何尝能够松一口气尤其是桓武,他给蔡通带来的压力绝对不是靳秀可比,而是生死之患。蔡通这十多年节衣缩食,将所有资源都用在了前线的襄水防线之上,一厘钱都恨不得分两半花,便是受到桓武的压力所致。而现在,桓武死了,压在蔡通心中的一块大石便悄然移开了。可蔡通还没有高兴多久,脸上便又重新露出了愁容。“桓武死了,可杨羡还活着啊”自掌握楚国以来,能够带给蔡通那种几乎喘不过气来的压力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桓武,另一个便是杨羡。而现在桓武死了,可杨羡还在蜀国,五万折冲军还驻守在江州,居高临下地注视着他们,威胁着楚国的生死。更可忧的是,桓武死了,当世还有谁能够制衡杨羡冷静了下来,蔡通看向了樊越,问道:“桓武临死前是怎么布置的”“桓武让桓磬继承了梁侯世子之位,并让常虞出任了雍州大都督,节制雍州军政大权。另外,还让羊检留在了河湟之地,继续建立上犀骑。”“常虞、羊检,桓武倒是打了一副好牌啊”蔡通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接着问道,“其他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