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57(1 / 1)

d东方的天际刚刚发白,外面还是一片昏黄之时,李璋穿好衣服来到前院,结果发现家里大部分人都起来,老刀、瘸子和瞎眼三人正在院子里活动筋骨,眼神却一直往野狗那里瞟,因为野狗把一个上百斤的石锁拿在手里耍的像玩具似的,虽然他们也能做到,但绝无法像野狗这么轻松。吕武也住在家里,这时也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下身体,然后就让野狗停下,开始教他练一套拳法,其实李璋也看出来,之前吕武虽然教野狗武艺,但心中还是有些防备,所以只教了野狗基本的练法,直到后来他遇到鬼丐的埋伏,野狗拼死救了他一命,这才让吕武完全放下戒心,开始教野狗一些真正的武艺。武艺在后世习惯称为武功,其实武和功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功”是练法,主要是增加人的力气、速度、反应能力等等,这些野狗有天生的优势,甚至别人苦练也比不上他,而“武”就是将身体的能力发挥出来,以最小的代价击倒甚至杀死对手,简单来说就是杀人的技巧。吕武的武艺来源于军中,也就是太祖长拳和一套太祖盘龙棍,赵匡胤虽然得位不正,但却不得不说是一位武学大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太祖长拳和一套棍法,而且他也不是敝帚自珍的人,将自己的武艺记录下来送到军中,供军中的将士研习,所以这两套武艺在宋军中几乎人人都会。不过人人都会并不代表着人人都精通,同样是学习这两套武艺,有人能以一敌十,有人却连个泼皮都打不过,吕武的武艺相当精湛,哪怕是放到军中都是不可多得的高手,现在教起野狗也十分认真,而野狗对这方面也颇有天赋,一套拳也是打的杀气腾腾。吕武和野狗在这边练拳,老刀三人这时却也停下活动站在一旁观看,而且看他们连连点头的样子,似乎对野狗十分满意,这让李璋也是心中一动,以后得想个办法让他们也把自己的绝活教给野狗。“大哥,我真的能行吗,要是出错了咋办”正在这时,豆子忽然一脸忐忑不安的来到李璋面前问道,这时虽然天色还早,但他和李用和等人却已经吃过早饭,准备动身去城东的京仓草场交接,日后李用和就是这座草场的主官了。“有什么不行的,草场的进出都有定数,你只需要按照咱们店里的记账办法,把这些进出项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就行了,记得晚上把账本带回来,我帮你检查一下”李璋这时拍着豆子的肩膀道,在这些孩子中,就数豆子最聪明,学东西也最快,现在店里的账本全都是出自他之手,所以李璋让他去帮李用和,顺便也锻炼一下他的能力。“少爷,按照各个衙门的规矩,账本是不能带回私宅的,否则被人抓到了可不太好”就在李璋的话音刚落,只见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吏凑过来笑嘻嘻的道。这个老吏姓仇,本来是祥符县衙中一个不得志的老吏,混了几十年还是个最低等的书吏,吕武和他早就相识,觉得他这个人还算不错,而且对官场上的事也门清,所以才将他推荐给李用和,老仇对这个机会也是欣喜若狂,毕竟京仓草场可比小小的县衙有前途多了,所以这段时间他也是跑前跑后,几乎都快成李家的管家了。“哦,那老仇你应该有解决的办法吧”李璋这时笑呵呵的对老仇问道。“其实也简单,大不了让豆子再抄一份做副本就是了,少爷看完就烧了,这样别人也抓不住什么把柄。”老仇这时笑呵呵的道,这老头是个人精,他早就看出李家虽然有李用和,但真正当家的却是李璋,更何况李璋还是太子伴读,日后前途无量,所以这几天他也是百般巴结。“啊还要抄一遍”豆子听到这里脸上更是一垮,他现在有些后悔了,感觉还不如守着店里更舒服。“就当是你练字了,而且你可以直接写数字,不要标注汉字了,这样一般人也看不懂。”李璋当即再次开口道,阿拉伯数字还没有流传出去,现在除了他和豆子这帮孩子,其它人也根本看不懂。听到李璋这么说,豆子也只能无奈的点头答应,其实李璋也是为了豆子着想,做生意的出路毕竟还是太小,而且他们父子进到官场,也需要帮手,所以现在他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豆子,甚至还有豁子他们,只要他们愿意,他都可以想办法让他们进到官场。这时李用和也准备好了,当即叫上豆子和老仇,一行人上了早已经准备好的驴车,这个驴车是家里新买的,为的就是方便李用和日后去草场。“用和,现在你已经是官身了,以后不要再赌了,好好做事,千万别给别丢脸”这时吕武走上前语重心长的道,只是说到最后时,却不知为何顿了一下,脸上也露出几分默然的神色。今天的李用和身穿官服,脸上的胡子也修剪的十分整齐,这时听到吕武的话也郑重的点了点头道:“武哥放心,我绝对不会再乱来了”李用和说到这里时,目光也看向李璋,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却还是没能说出口,反倒是李璋这时主动开口道:“我要说的话武叔都替我说了,草场事务繁多,你也要注意身体”“嗯”李用和听到李璋的话也是鼻子一酸,随后重重的点了点头,虽然这段时间李璋为他做官的事出了不少主意,但他总感觉自己和李璋间有道隔阂似的,不过这也不能怪李璋,毕竟是他先对不起李璋兄妹,现在李璋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时间已经不早了,李用和等人终于赶着驴车走了,李璋这时也去吃了点早饭,因为按照约定,接他去资善堂的马车也快到了,说来李璋这个伴读的待遇可比李用和强多了,虽然没有品级,但来去都有马车,而且还有进宫的腰牌,可以随时进出皇宫。果然,就在李璋刚吃过早饭,宫里接他的马车就来了,李璋当即上了马车,虽然马车有两个禁卫保护,但吕武还是不放心,于是就让瞎眼跟着,等李璋进了宫他再回来。告别了吕武等人后,李璋坐在马车里看着窗外开始热闹起来的街道,他租的官舍在西角楼大街一带,离吴起街并不远,这也方便李璋时常去吴起街的店铺看看,至于豁子和丑娘他们因为要照顾生意,所以并没有住在这里。马车沿着西角楼大街走了几百步就来到踊路街,这条大街位于皇城南侧,沿着这条路绕过皇城,最后来到皇城的东侧,这才转到紧挨着皇城的高头街一路向北,最后通过东华门进到皇城,没错,就是那个科举后张贴黄榜的东华门。大宋的皇宫不像唐朝时有专门的东宫,但是在皇城的东侧却有一个重要的地方,那就是供皇子读书的资善堂,也就是今天李璋的目的地,而在资善堂旁边,则是一个名叫六尚局的地方,所谓六尚,其实就是尚食局、尚药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辇局六局,主要是负责皇帝平时的生活诸事。这时太阳才刚刚升起来没多久,当李璋下了马车进到资善堂时,发现这里其实与其说是学校,其实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园林,到处都是假山池塘,曲径小道更是随处可见,一不小心还可能会迷路。“真是腐败啊,赵祯一个人读书就要建这么大一座园林,我住的那个院子和这里一比简直太寒酸了”李璋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围,同时嘴里也低声嘟囔道,赵恒在位时可没少建宫殿,本来大宋的皇宫很小,建筑也很简陋,可是等到赵恒做了皇帝,整个皇宫几乎被他翻修了一遍。另外上次刘娥召见他的那个玉清昭应宫,李璋当时只感觉耳熟,后来才想起来,这个所谓的玉清宫也是赵恒建的,而负责督建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奸相丁谓,为了建成这座规模宏大的宫殿,赵恒花费了上亿贯铜钱,几乎是大宋两年的财政总收入,甚至可以和秦始皇的阿房宫相媲美。另外玉清宫中还供奉着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赵恒自导自演发现的天书,也难怪李璋上次去玉清宫时,感觉那里很有宗教气息,事实上那里本就是皇宫与道观的结合体。李璋跟着前面引路的小内侍穿过重重走廊,最后终于来到一处修建于一个小湖上的精巧凉屋之中,所谓凉屋,其实是一种夏天的避暑房间,一般修建于水边,旁边的水车将水提到上方,然后从屋顶流下,以此来降低屋中的温度,现在也快到夏天了,特别是中午也颇为炎热,所以赵祯读书也搬到了这里。李璋刚一进到房间,立刻看到屋子里摆放着两张书案,赵祯已经坐在其中一张书案后面摇头晃脑的正在读书,当看到李璋时,他脸上也是一喜叫道:“表哥快来,我都等你好久了”第八十九章 资善堂下“咳”赵祯的话音刚落,就见站在他前面的一个中年人就干咳一声,随后瞟了李璋一眼道,“你就是太子的伴读吗,为何来的这么晚”“这位先生,学生家住的比较远,而且又是第一次来这里,所以路上耽误了点时间”李璋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当下只能胡乱的以“先生”相称,另外他觉得自己今天来的够早的了,平时这个时候他的早点铺也是刚刚开门而已。“我姓胡,叫我胡直讲好了,念在你初犯,今天就放你一马,不过明天若是再迟到,先打十戒尺再说”只见这位方脸黑须的胡直讲再次严肃的道,不愧是为人师表,李璋看到他就想到后世上中学时的那个教导主任,两人身上都有同一种气质,那就是严厉“学生明白”李璋当即点头应道,随后就快步来到赵祯旁边的那个书桌后本想坐下,不过地上只有一个蒲团,而且赵祯也跪坐在蒲团上,这让李璋也只能有样学样的跪坐在蒲团上,另外他发现自己桌子上什么书都没有,反倒是赵祯面前放着一本打开的周易,胡直讲也正在给他讲周易中的内容。“不是伴读吗,怎么连本书都没有,难道就让我这么干坐着”李璋这时心中暗算嘀咕道,周易本来就以晦涩难懂著称,李璋又没有任何基础,自然如同听天书一般。宫里的规矩太多,而且这个胡直讲一看就不是那么好惹的,所以李璋也不敢乱开口,毕竟胡直讲旁边的桌子上就放着一根长长的竹板,赵祯不能挨打,所以这根戒尺倒是专门为他这样的倒霉蛋准备的。胡直讲给赵祯讲了将近半个时辰的周易,随后这才合上书本,然后让赵祯自己诵读,这才转而看向李璋问道:“你读过什么书”“啊什么什么书”李璋这时还没从发愣中醒悟过来,当下顺着他的话问道。“论语是否学完,五经你又学到哪里了”胡直讲看到李璋反应迟钝的样子,当下也有些不满的再次问道,在他想来,能被皇后相中,并派来给太子做伴读的人,最少也得有一定的基础,别的不说,最基础的论语应该学完了。“这个大部分的字我都认识,论语倒是会背几句,至于五经”李璋说到最后也颇有些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后世上了十几年学,可是到了大宋李璋却变成了个半文盲,很多繁体字他都是这段时间现学的,论语也只会前几句,至于五经他连是哪五经都说不全,四书他倒是知道,可是北宋时还没有四书这个说法,直到南宋朱熹时才把这四本书放在一起才有了四书的说法,五经则是汉朝就提出来的。“你你的年龄比太子还要大,为何连论语都没有学过”胡直讲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为之气结,他没想到李璋的基础竟然这么差,甚至连刚启蒙的孩子都比他强。“胡直讲有所不知,表哥一家一直流落在外,而且家中也比较贫困,为了生计,表哥一个人开了两家店,这才耽误了读书”正在这时,赵祯却替李璋开口辩解道。“胡直讲,我的基础的确是差了点,但我相信在您的教导下,肯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补上的”李璋这时也开口道,顺便还给胡直讲送了顶高帽。也不知道是赵祯的话起了作用,还是李璋的话起了作用胡直讲这时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当下无奈的开口道:“罢了,就当我收了个启蒙的学生,我去给你找本启蒙的书,你先把这本书背熟再说”胡直讲说完转身出去了,不一会的功夫,手中拿着一本书过来,然后交到李璋手中,这是一本启蒙用的千字文,边角都被压皱了,估计是胡直讲从一堆里翻出来的,这也不奇怪,毕竟赵祯早在四五岁时就启蒙过了,皇宫里又没有其它的皇子,自然也用不着这种书了。千字文的开篇很大,第一句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而胡直讲也给李璋讲解了一下千字文的内容,随后就要求他在三天内背下来,并且还要会默写,毕竟李璋有一定的基础,也不能真拿他当刚启蒙的孩子看待,对此李璋也觉得没什么难度,毕竟这本书只有一千个字,背诵并默写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安排好了李璋,胡直讲继续给赵祯讲解周易,直到这时李璋才反应过来,古代教学都是一对一,也就是老师可以有多个学生,但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不一样,比如他在学千字文,而赵祯却已经开始学周易了,所以一个老师最多也只能教二十个左右的学生,再多就招呼不过来了。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中间除了几次上厕所、喝水的时间外,根本没有半点玩耍的时间,赵祯似乎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李璋却不行,特别是让他跪坐着简直太难受了,最后感觉自己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