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宰相终于确定了,只是这个宰相人选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刘娥竟然再次启用大名鼎鼎的五鬼之一,也就是号称瘿相的王钦若为相,李璋家住的府邸以前就是他的。李璋听到王钦若再次为相时,一时间也是呆愣了好久,自己明明推荐了寇准,结果倒好,刘娥却偏偏选择了王钦若,不过仔细算起来,王钦若也符合他说的那些要求,有资历、有威望、有能力,而且还曾经做过宰相,当然王钦若的名声可比寇准差远了。不过王钦若也有一点被寇准强,那就是当初王钦若倒台时,仅仅只是被贬官,他依然在杭州那边任职,严格来说并没有离开官场,但是寇准就不一样了,他是被流放,而且远在雷州,再加上刘娥和寇准的恩怨极深,所以刘娥不愿意用寇准也在意料之中。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不由得苦笑一声,其实他推荐寇准也有一点私心,对于寇准这个人,历史上虽然有些争议,但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宰相之一。另外李璋还知道,现在寇准年纪大了,雷州那边又是条件恶劣,如果再不让他回来的话,明年寇准就要死在雷州了,说起来寇准的死还颇有传奇性,他年轻时曾经在一首诗中写出“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的诗句,结果他死在雷州的寓所时,刚好离海十里,但离老家却隔着万重山。“尽力而为,只求问心无愧就好”李璋最后轻叹一声自语道,他很想亲自见一见寇准这个颇有争议,同样也颇有传奇性的宰相,只可惜现在看来,却是难以达成了。收获过土豆后,天气也一天的开始变冷,刘恕那边的火枪作坊终于有成果了,第一批火枪经过测试后,终于发放到呼延守信手下的将士手中,而在李璋的指导下,将士们也开始进行实弹训练,刚开始有些人太大意,结果军中竟然发生误伤的情况,这让李璋也大为恼火,数次整顿之后,这才让将士们遵守火枪的操作规范,比如不准将枪口对准人,不准让明火靠近子弹等等。燧发枪属于前膛枪,装填弹药有些麻烦,哪怕李璋已经使用了定装弹药,但还是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让这些士卒熟练弹药的装填,另外还有枪支的保养等必备的技能,也需要他来传授给军中的将士。万幸的是李璋还有呼延守信这个好帮手,火枪的各项操作呼延守信几乎都是第一个学会,然后李璋将一些操作规范定下来,交给呼延守信去执行就可以了,这让李璋也省了不少的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枪营也慢慢的步入正轨,土豆存在仓库里,每天都有专门的人去查看,也用不着李璋操心,于是他找了个时间安排一下,骑着马就回到京城,这段时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骑术越来越好了,以前乘马车要走一天半才能回到京城,但现在骑快马只需要大半天就能回去。“大哥”李璋回到家中,狸儿立刻第一个冲上来扑到他身上,短短一年时间,狸儿个头也长高了许多,而且也变得越来越白了,看起来白白嫩嫩的,比当初漂亮多了。“哈哈狸儿你长高了,再过几年恐怕大哥就要给你找婆家了”李璋也是抱着狸儿转了几圈,然后这才放她下笑道,这一年里狸儿也多次去探望他,不过皇庄那边条件不太好,李璋不愿意狸儿跟着自己再吃苦,而且那边也没有她的玩伴,再加上李璋又给家里的孩子请了先生教他们读书,所以狸儿一般只能住几天就被李璋送回去了。这时家里的其它人也纷纷围了上来,晚上吕武和李用和等人回来时,也都是十分的高兴,秀秀也准备了几大桌好菜为李璋接风,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一直闹到半夜才休息。不过就在第二天早上时,李用和却忽然告诉他一个让他惊讶的消息,而这个消息则和刚刚再次为相的王钦若有关。第一百九十五章 初见王钦若“升官了”李璋听完李用和的话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道,因为李用和在京仓草场虽然干的不错,但也没什么亮眼的表现,而且连一任都没有到期,现在却忽然升官了,这也未免太快了。“刚开始我也有些奇怪,后来请武哥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新上任的王相公亲自发话,让我担任考城县兵马都监,不但品级升了两级,而且这个兵马都监可是握有兵权,比京仓草场可强多了。”李用和这时再次开口道,考城县就是后世的兰考县,离开封极近,他也是刚接到任命,现在正在交接草场的事,准备交接完了就去上任。“王钦若他怎么会对咱们家的情况这么上心”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再次惊讶的道,他和王钦若倒也有些交集,除了住的这座府邸外,上次王钦若还曾经给他家送礼,不过当时王钦若给很多人都送了礼,也不单是李璋一家,可是这次他已经贵为宰相了,却还帮着李用和升了官,这可就让人有些想不通了。“不仅仅如此,就在前几天王钦若刚回来时,他还派人送来请柬,说是要宴请我和你过府一叙,只是当时你不在府上,我又摸不清王钦若的底细,所以就没去,结果没过几天我就升官了。”李用和这时再次开口道。李用和做官以来,虽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但却做到了两个字,那就是“谨慎”,不但戒了赌,平时该收的例钱之类的也全都不收,倒不是他不爱钱,而是担心收了钱日后会出事。平时李用和也做到了不媚上也不欺下,所以哪怕身为宰相的王钦若请他,他也不敢去,说好听点是谨慎,说难听点就是胆小,生怕做出一点出格的事而引来大祸,当然以他特殊的身份来看,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毕竟身为皇帝的亲舅舅,却不敢表明身份,上头还有个刘娥就像是一把宝剑悬着,再加上李用和本来就胆小,所以有这些举动也就可以理解了。“有意思,既然他主动请咱们了,咱们也不能不去,我看干脆找个时间去拜访一下这位新相公好了”李璋这时摸着下巴开口道,对于王钦若这个人他也十分感兴趣,而且对方现在主动表达善意,他也不好当做没看到。“这个王钦若的名声不太好,而且我听人说,王钦若只是暂时担任宰相之职,日后很可能会被替换下去,咱们和他走的太近是不是”李用和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担心的神色,说起来王钦若虽然回来了,但是他的相位也坐的不太稳,而且刘娥也怕他再专权,所以给他安排的一帮属下全都和他不一条心,结果东京城也流传着王钦若只是个过渡,日后宰相之位很可能会再次换人的流言。李璋也看出李用和还是有些担心,担心和王钦若走的太近引发什么事情,于是他考虑了一下就再次开口道:“这样吧,还是我自己去吧,反正我年纪小,就算日后有什么事情,也不会因此烧到咱们家”李璋年纪小在很多时候都是劣势,比如许多想做的事做不了,但有时年纪小也是优势,比如他可以随时进宫,而且随时去见刘娥,而且小孩子就算做错了事,一般也不会被太过责怪。“这这能行吗”李用和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道。“没事,我知道分寸”李璋却十分有主见的道,李用和也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儿子,所以这时也没有再开口,只是叮嘱李璋去的时候带齐礼物,不要失了礼数。当天下午,李璋就把自己的拜贴送到了王钦若府上,毕竟像王钦若这种人,平时根本见不到人影,哪怕你想拜访,别人也不一定有时间,所以先送上拜贴通知一下。很快王钦若那边就有了回应,于是李璋在这个月的三十号,也就是旬日前往王钦若府上拜访,而当他带着礼物来到王府大门前时,只见一个身材不高,但却极为精神的老者站在门前,脖子上也有一个十分显眼的瘤子,不用问,他肯定就是被人称为瘿相的王钦若。“晚辈李璋拜见王相”李璋也没想到王钦若竟然亲自在大门等候,当下也快步上前行礼道,同时也打量了一下对方,只见王钦若大概五六十岁的模样,须发花白,脸上也有一些皱纹,五官也长得很普通,但精气神却是极佳,腰板更是挺的笔直,丝毫不显老态。“李伴读不必多礼,听闻你小小年纪就已经担任指挥使一职,足见太后对你的重视啊”王钦若这时也急忙上前扶住李璋,然后十分亲热的大声道。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惊讶,自己兼任火枪营指挥使的事应该是个秘密,除了刘娥外其它人并不知道,可是王钦若才刚来京城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难道说是刘娥告诉他的“王相客气了,在下这段时间不在京城,听闻您前段时间请我们父子过府一叙,可惜我未能收到消息,否则必定连夜回京也要见王相一面”李璋这时也笑着开口道,王钦若可不是什么暂时担任宰相,事实上据李璋所知,王钦若这次为相后极受刘娥的信任,一直死到了任上才结束,所以和他打好关系也是必须的。“哈哈哈我也是早就听闻李伴读的大名,所以才想见一见咱们大宋的这位少年英杰,却没想到你竟然不在。”王钦若再次大笑一声,随后就伸手请李璋道,“这里不是讲话之所,老夫已经在里面备好了酒宴,咱们边吃边聊”王钦若说着,亲手抓着李璋的手臂就往府中走,这种姿态可十分的亲密,一般只有长辈对自家子侄才会有这样的动作,而李璋虽然感觉有些别扭,但也不好拒绝对方的热情,当下也跟着对方进到府中,而在王府的客厅之中,也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宴,只是让李璋更加惊讶的是,厅中竟然连个坐陪的人都没有,换句话说,今天的酒宴只有他和王钦若两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脂粉店一般来说,宴请客人时,主人家都会叫上几个亲戚朋友坐陪,这样酒宴上也更加热闹一些,免得只有主人家和客人,万一找不到话题的话,双方都感到尴尬。不过王钦若宴请李璋却十分特殊,客厅中只准备了两张桌子,然后他和李璋相对而坐,侍女们送上了酒菜后,也都下去了,直到这时王钦若这才开口道:“李伴读,这次老朽能再次回到东京,也多亏了你在太后面前的美言,太后也特意让我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话,恐怕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刚开始甚至有些摸不头脑,但是当听到刘娥时,也立刻醒悟过来,估计是上次自己向刘娥说的那些话起作用了,可是自己明明推荐的是寇准,结果她却选了王钦若,而且还让王钦若欠了自己的一个人情,这可真是出乎李璋的意料之外。“咳王相客气了,其实这种事本来不该是我插嘴的,可是太后那边可能是想和我开玩笑,结果我就不知天高地厚的说了几句,却没想到太后竟然当真了。”李璋这时也厚着脸皮道。既然刘娥把这个人情送给自己了,李璋也不要白不要,难怪王钦若刚一回来就送他们父子,又给李用和升官,原来都是想借此向李璋示好,同时也是让刘娥看到,他是个有恩必报的人,以此来获取刘娥的信任。想明白了上面这些,李璋也终于放下心来,而王钦若也十分的热情,频频主动找话题聊天,李璋也是个博学之人,而且口才又好,无论王钦若说什么他都能搭上话,这也让王钦若对他有种刮目相看之感,一时间两人倒也相聊甚欢。“李伴读,我这次回来后,太后对你也是赞不绝口,另外我也已经知道土豆的事了,听太后的意思,明年下半年就可以大规模推广,只是对土豆我了解不多,不知李伴读可有什么建议”聊了一些闲话后,王钦若终于转到正题上来,土豆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明年想要大规模种植,就需要朝廷的配合了。“其实土豆这东西倒是十分好活,也没什么特别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一些,到时我会亲自列出来交给朝廷,另外皇庄那边也有不少有经验的佃户,朝廷也可以征用他们去传授一下经验。”李璋也并不感到意外,当下笑着开口道。“那就好,不过土豆真的能亩产数千斤吗,不是我不相信李伴读,只是这个产量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我在杭州那边时,最好的稻田亩产也不过四五百斤,而且还需要精耕细作,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产量大减。”王钦若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有些不敢相信的道。其实王钦若也是刚知道土豆的事,刘娥之所以告诉他,就是让他从京城附近挑几个地方,作为明年下半年的试种之地,只是王钦若对土豆的产量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不敢当面问刘娥,所以只能借机询问李璋了。“呵呵,王相你不必怀疑土豆的产量,说起来您可能还没有见过土豆,这东西其实和芋头差不多,成熟之后称的是湿重,如果晒干再称的话,恐怕亩产也就在千斤左右,当然土豆最妙的地方就是不用晒干也能保存大半年,所以完全可以按湿重来算。”李璋当下再次笑着介绍道。“原来如此,老夫自问也算是见多识广,却从来没想到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奇物,说起来这也是咱们大宋之福,即能够得到土豆这样的神物,又有李伴读这样的少年英才,难怪太后对你也是赞不绝口啊”王钦若先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又给李璋送了顶高帽道。李璋当即又谦虚了几句,随后王钦若又询问了一下土豆的详细情况,李璋也一一做了回答,这时李璋才发现,王钦若不愧是能做宰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