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16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168(1 / 1)

d惊讶的道,益州在设立交子务之前,都是由交子铺发行的交子,但由于行业混乱,最后由名臣张咏整顿交子行业,专由十六家商户发行交子,交子的样式也得到统一,后来才专门设立了交子务负责发行交子,而现在京城也出现了交子铺,但由于没有官府的管束,所以整个行业也显得有些混乱。“不错,不过我不打算发行普通的交子,而是真正的纸币,所以自然也不能叫交子铺,干脆就叫钱行吧”李璋笑呵呵的再次道。刘娥不想在京城设立交子务,但交子作为一种便利的纸币已经出现,根本无法禁止,所以李璋就想到干脆设立一座私人的银行,将纸币发行起来,反正银行也不一定非要归国有,比如后世许多国家的银行都是私人的,而且同样有货币发行权。当然银行这个名字肯定不能用了,后世明清时期,白银作为货币可以流通,所以才有银行这个名字,但大宋时期白银却不允许作为货币流通,铜才是法定的货币,但叫铜行总感觉有点别扭,所以干脆叫钱行算了。“交子我自然知道,最近京城也出现不少交子铺,特别是益州的一些商人有经验,他们在京城开设的交子铺也很有名,咱们能干得过他们吗”豁子这时却提出自己的疑问道,虽然他相信李璋,但他之前对交子的了解有限,所以对这种陌生的行业也是一头的雾水。第二百八十三章 钱行的筹备在后世人的印象中,开银行肯定需要极其雄厚的资本,这种想法虽然很对,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比如在大宋这个时代,以交子铺为代表的银行前身刚出现没多久,本身就有很多的不完善,益州那边还好一些,京城这边却是才刚出现,更是混乱不堪,很多有点实力的商人看中了交子的潜力,于是纷纷携带家产杀进了这个新行业。这种混乱的局面对李璋却是最有利的,他本身的资本也不是太雄厚,这主要是他以前对挣钱不太上心,认为只要够花就行,幸亏豁子他们有本事,使得家里的生意都很红火,这才积累了不少的家产,但就算是这样还是不算多。不过资本不雄厚没关系,接下来就是他的优势了,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后世人,对银行的了解远不是大宋这个时代的人能比的,而这也是他最大的依仗,现在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钱行,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打败其它的交子铺,统一京城的纸币发行市场。对于李璋的这个想法,豁子和丑娘刚开始有些担忧,不过等到李璋给他们详细的讲解了一下自己对钱行的构思后,他们两人也感觉十分可行,秀秀和豆子姐弟二人也十分支持,当下他们把家里的财物清算了一下,包括今年家里的收益,准备全都投入到钱行当中来。时间就是金钱,特别是现在交子市场正处于刚开发的混乱状态,城中的交子铺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现在还没有一个霸主级的人物出现,这对李璋来说也是最有利的时机,所以在做出决定后,他也立刻开始筹备钱行的事宜。以前李璋开早点铺时,几乎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所以生意的规模也很受影响,但现在他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当然钱虽然还是少了点,但人却是不缺,豁子和丑娘都已经能独当一面,再加上豆子也精于账目,他们三个就成为了钱行的骨干,同时也从回味斋和早点铺调来一批有经验的伙计,然后又租了一个大门面,钱行的架子也就搭起来了。想要发行钱币,肯定需要一定的备本钱,李璋的全部家当,再加上赵祯自己的家当,最后总算筹备了五万贯,这已经不算少了,当初朝廷在益州发行官交子时,也不过准备了三十多万贯的备本钱,那可是一州之地,而李璋现在只是开一家钱行,五万贯的准备金,按照百分之二十的准备金比例来算,也足够发行二十五万贯纸币了。不过李璋还是比较谨慎的,认为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还是太低了,毕竟钱行属于新事物,刚开始客户对钱行肯定不放心,所以准备金一定要充足,免得发生无法给客户兑换,从而导致钱行名声受损的情况。说起来当初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时,准备金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多,李璋没有官府的信用做保障,所以他决定将准备金比例暂时定在百分之四十,如果日后名气打响了,客户对钱行也信任了,到时再下调准备金比例也不迟。纸币的印刷也是重中之重,毕竟万一日后有人仿造纸币,这也是个大问题,其实在交子刚出现时,假交子也随之出现,大宋这个时期的假币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后世的假币,造假者按照纸币的样子刻模,然后印刷假币,第二种则是涂改纸币上的数额,因为大宋的交子数额并不固定,需要后期往上面填写,而最后一种就是印刷交子的人直接将真模卖给别人。对于李璋来说,真正有威胁的假币还是第一种,因为他准备发行的纸币是固定数额,无法再涂改数额,而纸币的印刷他准备去找赵祯,让赵祯直接调宫中的匠人印刷,这些匠人不但技艺高超,而且保密性也强,远比交给别人要放心。至于第一种假币,李璋也只能想尽办法,在纸币上做一些防伪的手段,比如编号、花纹、颜色,甚至是纸张的材料等等,这些都用上后,别人想要伪造恐怕也十分的困难。其实想要防止别人伪造的话,还有一个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在纸币上印一句“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钞五锭银子”,这也是后来官府发行纸币上的一句话,只要是伪造纸币就是死刑,而且知情不报者也会受到重处,这让古代敢于伪造纸币的人也大大减少,可惜李璋虽然有官方的背景,但他的钱行毕竟不是官府,自然也没有这样的权力。赵祯在钱行中占了份子,这也是李璋故意为之,因为钱行日后的影响力巨大,甚至可能会成为大宋唯一能发行货币的机构,李璋也没打算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他让赵祯先占一些份子,日后再加大赵祯手中的份额,然后让整个钱行归皇家所有,毕竟像钱行这么重要的机构,除了皇家外,别人掌握在手中只是取死之道。在赵祯的帮助下,纸币也很快就印刷了出来,李璋将纸币分为三种面值,分别是五百文、一贯和十贯,其中十贯属于大额纸币,一般人不会用到,但是在做生意时需要的数额巨大,所以这个面值主要是为商人制定的。不过纸币印刷好了,但接下来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该怎么把纸币花出去,当然白送肯定不行,毕竟每张纸币都是可以在钱行兑换成等额的铜钱,所以花出去其实就是一个让别人认可自己纸币的过程,相比之前的那些,这个认可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李璋最为头疼的。对于这个问题,豁子和丑娘他们也纷纷给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他们可以回味斋或脂粉铺做生意时,拿纸币来做交易,反正纸币可以随时兑换,刚开始那些人拿到纸币后肯定会立刻兑换成铜钱,但时间久了,他们也会慢慢的接受纸币。但是李璋却感觉这种办法实在太慢了,而且影响力也有限,所以必须要想一个办法,让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纸币第二百八十四章 阎士郎的提醒天气越来越冷了,前几天下的雪堆积在道路两侧,完全没有融化的迹象,李璋从一家金铺走了出来,叹了口气这才上了马车,今天他闲来无事,于是就到大街上转一转,顺便看看钱行的纸币的接受度,结果让他失望的是,他一共走了十家店铺,但却只有一家店铺愿意接受纸币,而这家店铺还是和回味斋有生意上的来往的。钱行在两个月前正式开张,纸币也随之发行,钱行的名字叫东京钱行,本来李璋想直接叫大宋钱行的,但却告之以国号为店名可能会引来别人的非议,所以干脆改为东京钱行,而发行的纸币则称为钱钞。只不过这两个月来,李璋他们虽然想尽办法推广钱钞,但进展还是太慢了,用出去的钱钞往往在第一时间就会被人拿到钱行里兑换成铜钱,很少有人愿意长期持有,而且钱钞也只是在小范围内流通,别说普通人了,连大部分的商家也不认可这种新出现的纸币。当然相比之下,钱钞的发展还是很快的,而且在流通的范围内,因为可以随时兑换,所以名声也相当不错,至少相比那些各式各式样的交子,李璋的钱钞算是表现十分抢眼了,按这个速度下去,也许过上几年,钱钞就能在整个京城站稳脚根,达到李璋的第一个目标。“还是太慢了,区区一个京城就要花费好几年,我哪有这么多时间耗费在这上面”马车中的李璋这时低声自语道。这段时间为了钱行的事,李璋也把火器监的大部分事交给自己的副手刘恕,当然现在火器监已经步入正轨,事务虽然繁多,但却没什么太重大的事,所以李璋也乐得清闲。不过现在李璋却把清闲的时间都投入到钱行中,比如今天他更是亲自做了一下市场调查,只是反响并不乐观,钱钞想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就必须增加新的途径,只是李璋暂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毕竟一种新事物的出现,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来让别人接受。“下雪了”就在这时,李璋忽然被路上的一声惊呼打断了沉思,当他打开车窗时,发现外面果然飘起了雪花,现在已经十二月份了,前几天刚过了承天节,也就是赵恒的生日,那天下了好大的雪,结果现在雪还没化,就又开始下雪了。现在才刚到中午,但外面的天色阴沉沉的,也不知道这场雪要下到什么时候刚好李璋这时发现自己竟然在高头街,西边就是皇城高大的城墙,于是他干脆吩咐车夫进了皇城,准备去赵祯那里混顿午饭吃。赵祯也没想到李璋会在这种天气造访,当下也十分高兴的请李璋进来,然后吩咐人准备了火锅,这还是李璋教给他的,最适合在这种寒冷的天气里暖身子。“外面下着雪,表哥你这是去哪里了”吃了几口羊肉后,赵祯也十分好奇的向李璋追问道。“还不是钱行的事,我去了几家商户转了转,但愿意收钱钞的却只有一家,而且这还是皇城周围最繁华的区域,如果去了偏远一点的区域,恐怕人家连听都没听过钱钞。”李璋这时边吃边摇头道,这些话他也只能和赵祯吐槽一下。“的确是慢了点,那有没有办法让更多的让人知道钱钞”赵祯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道,他对钱钞的事也很上心,一来是李璋向他说过纸币的重要性,二来他把全部身家也都投到了钱行里,整个钱行他占了四成的份子。“有啊,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官员们也要发放俸禄了,你要是能把官员的俸禄都变成钱钞的话,肯定能让钱钞在一夜之间变得声名大振”李璋当下连吃了几口羊肉,头也不抬地回道,新鲜的羊肉的确好吃,就是没有辣椒,总让他感觉不太过瘾。“表哥你别开玩笑了,官员的俸禄哪是轻易可以更改的别说我现在没有亲政,就算是亲政了也不敢这么乱搞,大娘娘也更不可能同意。”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苦笑一声道,官员是皇家统治天下的基础,如果真是动了他们的俸禄,哪怕出一点问题也可能动摇朝廷的统治,而且还会引起极大的反弹。李璋当然知道上面这些,他本身就是官员,自然也知道官员的俸禄成分很杂,而且俸禄其实并不是只有钱,其中大部分都是实物,比如粮食、布匹等等,而且官员的俸禄一年发一次,所以才有“年俸”之称。“李都尉,奴婢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就在这时,忽然只见站在赵祯身边伺候他吃饭的内侍开口道,这个内侍名叫阎士郎,是赵祯身边最宠信的大太监,从赵祯小时候就一直伺候他,平时赵祯的衣食用度都要经他的手,他也是赵祯最离不开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他。“阎都知客气了,你有什么话尽管说”李璋对这个阎士郎还是很熟悉的,平时只是尽心尽力的照顾赵祯,很少见他说话,由此可知是个十分谨慎的人,而他今天忽然开口也让李璋有些意外。“表哥说的不错,士郎你是不是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赵祯这时也笑着问道。看到赵祯和李璋没有怪罪自己多嘴,阎士郎也不禁松了口气,他们这些内侍虽然有品级,但其实地位很低,在外面别人也许不敢招惹他们,但是在赵祯眼中,他们其实就是家仆,一言就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死,所以他平时也不得不谨慎。“启禀李都尉,擅自更改官员的俸禄也许很难,但宫中的用度却皆是出自皇家,您为何不在这方面想一想办法呢”阎士郎这时笑呵呵的道,作为赵祯的身边人,他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李璋对赵祯的影响力,所以他自然也希望与李璋打好交情,而今天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呯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阎士郎的话音刚落,赵祯就用力的一拍桌子兴奋的道,宫里生活着几千人,每天的开支用度极大,如果能把这些开支用到的钱全都换成钱钞,肯定会让钱钞的影响力大增,毕竟连宫里人都用钱钞了,外面的商人和百姓还有什么理由怀疑李璋听到这里也是眼睛一亮,不过随即他又有些担心的道:“这倒是个好办法,可是现在皇宫的开支用度都是由谁来掌管”理论上来说,皇宫的开支用度都归皇后管,但张氏才刚做了皇后,而且现在刘娥当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