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来如此,说起来当初太后前来探望王相时,我也在旁边,而王相当时也向太后推荐了您接替他的位子,看来两位虽然政见不和,但却彼此惺惺相惜啊”李璋当下再次点头道,王钦若和王曾同姓,而且又都是宰相,称呼起来还真是有些麻烦。“呃王相真的向太后推荐我”王曾听到李璋的话也明显一愣,这才开口反问道。“王相不知”李璋听到这里也露出惊讶的表情道,虽然刚才王曾嘴上那么说,但李璋本以为王曾是知道王钦若推荐他的事,所以才特意前来祭拜,但现在看他的样子,似乎并不知道这件事。“我的确不知道,王相去世后相位空悬,朝堂上虽然在讨论这件事,但太后一直没有做出决定,我也更不知道王相在去世前曾经推荐过我。”王曾这时神色诚恳的解释道,这时再提到王钦若时,他脸上也多了几分复杂的神色。李璋这时也终于确信王曾的确不知道这件事,看来刘娥并没有公布这个消息,这让李璋也感到有些奇怪,按理说相位一般也不会空缺太久,而且王曾的资历、威望都足够了,再加上又有王钦若的推荐,这件事应该早点定下来才对啊,难道刘娥是在犹豫着什么“等下我明白了”就在这时,忽然只见王曾猛的一拍脑门,脸上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大声道,“原来如此,他临死前都要摆我一道,好一个王钦若啊”“王相你明白什么了,为何这么说”李璋看到王曾的样子却是一头雾水的问道。“哈哈哈这种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李都尉你能想明白最好,想不明白也没关系,以后你自然就会知道”王曾虽然嘴上说被王钦若算计,但脸上却是一副高兴的表情,而且在说完后直接向李璋一拱手,转身就进到了王钦若的府中,留下一脸莫名其妙的李璋呆立在那里。“难道做宰相的人就不会好好说话”看着王曾离去的背影,李璋也不由得有些郁闷的道,说完也转身准备上马车。不过就在李璋刚登上马车,忽然只感觉脑子中灵光一闪,当即也忽然明白过来,这让他猛的一拍脑门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真是好算计啊”王钦若之前曾经评价过王曾,说王曾智谋不如丁谓,稳重不如王旦,才智也比不上王钦若自己,但王曾却有一个三人都比不上的优点,那就是有底线、有原则,遇到不公之事也绝不妥协,可以说他和鲁宗道一样,都是朝堂上的硬骨头。而只要王曾这样的做了宰相,那么日后刘娥就算不愿意交出皇权,也不敢做的太过分,这才是王钦若的真正用意,毕竟他虽然是刘娥的心腹,但同样也是大宋的臣子,这个江山姓赵不姓刘,当然他也可能是不想让刘娥走上错路,毕竟历史上也只出过一个武则天。“大娘娘应该知道这一点,所以才迟迟不肯公布由王曾接替相位的消息,不过除了王曾外,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人选了,总不能把丁谓再调回来吧”李璋这时再次自语道,丁谓现在还在海南岛钓鱼呢,不过丁谓这个人野心可比王钦若大多了,刘娥肯定不会放心调他回来。刘娥亲自主持王钦若的葬礼,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毕竟刘娥也根本没有这个时间,王钦若是新喻人,也就是后世的江西新余,按照他的遗嘱,他死后要把遗体运送到老家安葬,所以等到京城这边虽然举行了葬礼,但并没有安葬,而是选了个日子,由他的子孙运送棺椁出京,刘娥因为身份的原因无法前去送行,于是就拉了李璋这个壮丁,作为刘娥的亲戚,他自然也是最适合代表刘娥的人。李璋本来就准备为王钦若送行,只是在送走了王家送葬的队伍后,他需要回皇宫向刘娥禀报一下,只是当他来到垂拱殿时,却发现刘娥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批阅奏折,而是坐在那里入神,好像在沉思着什么事情。“大娘娘,王相的棺椁已经出京了”李璋上前轻声提醒道。听到李璋的声音,刘娥这才从沉思中醒来,只见她这时神色黯然的点了点头,随后忽然开口道:“璋儿,你可知我为何对王卿如此恩宠吗”“这个臣不知”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禁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苦笑一声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其实他早就想问刘娥这个问题了,毕竟她对王钦若的恩宠实在太过了,否则坊间也不会传出那种流言。“哀家知道,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许多人都对哀家对王卿的赏赐大感不解,甚至还有人胡乱猜测,可是他们却并不知道,哀家对王卿之所以如此恩宠,无非也就是两个字。”刘娥这时轻声开口道。“两个字”李璋听到这里也露出讶然的神色看向刘娥,只是他实在想不出来是哪两个字“尊恭”刘娥这时忽然长叹一声这才吐出这两个字道,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对刘娥来说却十分的重要。“尊恭”李璋听到这里却是感到一头雾水,尊恭这两个字拆开来,无非是尊敬和恭顺,可刘娥是太后,朝堂上的大臣不都是对她的旨意毕恭毕敬吗为何只有王钦若才能得到刘娥的如此看重第二百九十一章 原因看到李璋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刘娥这时也不禁一笑道:“你不明白也很正常,因为在满朝文武之中,能做到尊恭这两个字的也只有王钦若和你了,你是哀家的晚辈,又是我看着长大的,对我尊敬又恭顺也很正常,但是你再看看那帮文武百官们,虽然表面上不敢违抗哀家的旨意,但他们心中又有哪个是真正看得起哀家的”刘娥说到最后一句时,也不禁激动的加重了语气,而李璋听到这里也总算明白过来,朝堂上的大臣表面上对刘娥的确是十分恭敬,但说句实话,这帮大臣又有几个能真的看得起出身极低,而且又是个女子的刘娥再加上赵祯年幼,所以当初刘娥垂帘听政时,可没少受这帮大臣的气。当然后来刘娥手段频出,连权倾一时的丁谓都被她贬到了海南,一时间让朝堂为之一新,剩下的大臣也不敢再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但他们对刘娥依然有些看不起,特别是他们知道刘娥年纪大了,迟早都要还政于赵祯,所以他们也都在耐心的等着刘娥与赵祯的决裂,等着刘娥倒下的那天,而晏殊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在这些大臣之中,却有一人是真心的尊敬刘娥,对刘娥的旨意也会不折不扣的尽力去完成,而这个人就是王钦若,这也是刘娥力排众议,再次启用王钦若为相的主要原因,而在最初的几年里,王钦若也成为了刘娥在朝堂上最大的支持者,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刘娥才能一步步的稳固了手中的权力,不至于让大宋发生太大的动荡。可惜王钦若的年纪大了,他比刘娥还要大六岁,再加上这几年繁重的政务压在他身上,更让他的身体时好时坏,今年也彻底的离开了朝堂,而刘娥也失去了一个最得力的助手,这也是刘娥为何会那么悲痛的原因,而对王钦若的赏赐,也是这些年他对刘娥的支持换来的。“大娘娘也不必太过生气,大臣有自己的心思也很正常,只要不影响到政务,就随他们去吧,毕竟有句俗语说的好:我不是铜钱,没办法让所有人都喜欢。”李璋这时也开口劝解道,最后还把后世的一句网络用语照搬过来调侃道。果然,听到李璋最后那句不伦不类的话,刘娥也不由得大笑起来,刚才的不快也一扫而光,最后也不由得一拍李璋的脑门道:“你这个小子就会说一些怪话,不过你好像就要变成铜钱了,那个钱行不就是你开的吗”对于刘娥知道钱行的事,李璋并不感到意外,当下只见厚着脸皮一笑道:“启禀大娘娘,在下家里的兄弟姐妹太多,特别是很多都到了婚嫁的年纪了,我这个做大哥也要给他们准备彩礼和嫁妆,所以不想办法挣点钱可不行。”“哼,光顾着给别人操心了,你自己怎么不多操点心,那个刘家的女子我觉得就不错,你也见过对方好几次了,也是时候把事情定下来了”刘娥听到李璋的解释却是白了他一眼道,赵祯已经成婚了,现在也只有李璋的婚事才能让她记挂在心里。“这个嘿嘿,不急不急,我再想想”李璋听到刘娥再次提到自己和青织的事,当下也立刻陪笑道,他本来只是想给钱行找个借口,却没想到最后竟然把火引到自己身上了。“你是不急,可是人家姑娘却等不起,虽然守孝这三年不能婚配,但却可以把婚事定下来,你要是再不决定,恐怕人家可不会愿意等你”刘娥看到李璋嬉皮笑脸的模样,也不禁再次气道,她实在想不明白李璋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早点把婚事定下来看到刘娥有些生气,李璋也无奈的一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刘娥看他也有种恨铁不钢的感觉,不过最后还是叹了口气道:“罢了,再过几天就是上元节了,那天你也早点进宫,和祯儿一起来陪陪我,人上了年纪,也就越来越怕孤单了。”“是”听到刘娥让自己在上元节进宫,李璋也当即行礼答应道,同时心中也是松了口气,他真怕刘娥一生气,然后硬逼着自己把婚事定下来,毕竟现在可是封建社会,刘娥可不会给他讲什么婚姻自由,包办婚姻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就在王钦若的棺椁离开京城的第三天,刘娥终于下旨,宣布由王曾接替王钦若的相位,事实上王曾本来就是次相,接替相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只是之前王曾两次都被刘娥否了,只能呆在次相的位子上,现在总算是得偿所愿了。无论一个人生前多么的显赫,但是在生命消失之后,这种显赫也会慢慢的消于无形,连身为皇帝的赵恒在死后也很快被人遗忘,更别说王钦若了,所以仅仅几天之后,王钦若这个名字已经很少有人再提及,人人都在讨论着即将到来的上元节,估计再过几年,人们也只能从史书上寻找这个名字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读书人都追求青史留名的主要原因。李璋家中也在准备着上元节,每年这个时候,李璋都会请工匠在家门前立起一座大灯,事实上他们这条街住的全都是达官显贵,所以每年上元节时,各家门前的大灯也就成了比斗的手段,谁家的灯更大更华丽,那这家的人就越有面子。李璋对这种斗灯并不感兴趣,不过今年家里遇到不少喜事,比如李璋升官授了爵位,钱行也势头极好,李用和也续弦娶了妻子,所以家里自然也要热闹一下,于是就请了一帮高明的匠人,架了一座最大最华丽的鳌灯,一举夺得了街上的灯中之魁。不过李璋却没功夫欣赏自家的花灯,而是按照之前答应刘娥的那样,上元节这天早早的进宫,并且还带上了很少进宫的狸儿赶往紫宸殿,刘娥今天也在这里设了家宴,说是要请一家人好好的热闹一下,所以李璋兄妹也结伴而来。第二百九十二章 刘娥的安排“大哥,皇宫里好热闹啊,难怪京城里的人提到皇宫时,都是一脸向往的表情,甚至不少人说这辈子能去一趟皇宫就算没有白活。”狸儿一边走一边大呼小叫的四处张望道。除了当初刚刚相认时,刘娥曾经让他们一家进宫受封外,狸儿就再也没有进过宫,而且那次因为太紧张,再加上狸儿的年纪又小,所以根本没敢四处看,直到这次被邀请进宫赴宴,她才有机会仔细的打量着皇宫中的景色。“皇宫中也不是一直这么热闹,今天不是上元节吗,所以宫里才放开了规矩,来往的内侍、宫女都可以尽情玩乐,但平时却是规矩森严,连走错路都可能受到责罚。”李璋听到狸儿的话却故意吓她道,其实也不能说是吓她,宫里的规矩的确挺大的,狸儿现在只能看到皇宫的表面,却看不到皇宫中的冷酷与无情。“管这么严吗那是挺无聊的。”狸儿对李璋的话深信不疑,当下也不禁有些失望的道,不过随即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兴致勃勃的打量着宫中的美景。皇宫中也难得在上元节这天放松一下,所以整个宫中也是张灯结彩,再加上去年赵祯成亲,张皇后也是第一次在宫里过上元节,因此今年宫里也显得格外热闹,听赵祯说今年的上元节预算都要比往年要多上不少。李璋对宫里的熟悉程度简直可以和家里相比,所以对宫中的景色早已经见怪不怪,一边走还能一边给狸儿介绍各个宫殿的用处,不一会的功夫,举行宴会的紫宸殿也就出现在他们面前了。当下李璋带着狸儿迈步进到大殿中,结果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上首的赵祯,看到李璋和狸儿进来,赵祯也立刻向他们招了招手,而李璋和狸儿的桌子也就在赵祯旁边。“表哥、表妹,你们来的还挺早,不过今天除了你们外,大娘娘可还请了别人喔。”等到李璋坐下后,赵祯对李璋神秘的一笑道。“请了别人,不是说今天是家宴”李璋听到赵祯的话先是一愣,刚想反问一句,但却没把话说完就忽然醒悟过来,当下也有些无语的道,“不会是刘家吧”“哈哈就知道表哥你能猜到,就是刘家,毕竟大娘娘的亲戚不多,除了表哥你们外,也就只有刘家了,而且大娘娘今天也只请了刘家一个人,不用说表哥你也应该猜到了吧”赵祯看到李璋已经猜到,当下也是大笑一声道。“刘家难道是青织姐姐要来”狸儿听到李璋和赵祯的对话,当下也有些惊喜地叫道,自从上次赵祯大婚那晚偶遇青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