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王曾才会更加小心,他熬了多年才好不容易熬到宰相的位子上,自然不想轻易的失去,更何况他身上还有一重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有他和鲁宗道等在朝堂上看着,刘娥至少不敢乱动。不过就在对曹利用的处置还没有下来,朝堂上却又发生一件事,那就是有官员为了巴结刘娥,忽然上书请求为刘氏修建七庙,所谓七庙,天下间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修建,也就是三昭三穆外加太祖,但刘娥只是太后而不是皇帝,根本没有资格修建七庙。本来对于这种巴结奉承的奏折,刘娥大可以直接扔了,但她的态度却显得有些暧昧,竟然在朝堂上当众拿出奏折,并且询问大臣们的意见,这让很多大臣都有些不知所措,最后还是鲁宗道大声呵斥道:“若是刘氏修建了七庙,以后的皇帝该怎么办”有了鲁宗道的带头,下面的大臣也有不少人反对,但这却让刘娥十分的生气,当下甩袖离开了大殿,而当这件事传出来时,李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刘娥的野心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她恐怕根本没想过这件事赵祯知道后会怎么想当下李璋立刻进宫,果然,当他见到赵祯时,对方正在喝闷酒,这让李璋也无奈的上前道:“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吗”“记得,表哥你放心吧,我只是一时间想不开,想要把自己灌醉罢了。”赵祯这时举了举酒杯道,看他两腮发红的样子,估计在李璋来之前已经喝了不少酒了。“我陪你”李璋知道赵祯心中不痛快,当下也坐到他的对面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与赵祯碰了一下酒杯,两人也一饮而尽。以前李璋把该说的话都说过了,赵祯也知道他现在只能耐心的等,无论刘娥做什么他都要接受,所以接下来两人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一杯接一杯的喝酒,最后赵祯第一个倒下,而李璋的酒量本来就不行,所以很快也第二个倒下。因为鲁宗道等人的反对,修七庙的事终于还是不了了之,这让所有人都是松了口气,这天李璋像平时一样去火器监,只是走到皇城门前时,却忽然看到一队奇装异服的人走向城门,而李璋看到这群人也不由得惊讶地叫道:“怎么会有倭人来皇城”第三百零二章 倭国使团李璋在皇城门口看到一群倭国人进城,当下也十分的奇怪,他之所以能一眼认出对方是倭国人,因为对方的发型实在太特别了,头顶上那块直接被剃掉,后面的头发绑成一个发髻压在脑袋上,据说这叫唐轮头,是倭国学习唐朝男子的发型,但不知为何到了倭国就变成这副模样。“奇怪,能进皇城的应该是倭国的使节吧,可是倭国使节什么时候来的京城”李璋这时再次自语道,对于倭国,他可不是一般的感兴趣,只是两国距离遥远,中间又有大海间隔,李璋平时也没想过倭国会出现在大宋的京城。出于对倭国的好奇,李璋也不去火器监,扭头也进了皇城跟在那些倭人的后面,结果却发现这帮倭人最后去了政事堂,估计是由王曾这些大臣接待,毕竟并不是所有使节都能见到大宋的皇帝,更何况现在是刘娥当政,她一个女子更不方便见使节。李璋在政事堂外站了片刻,犹豫着自己是不是要进去,说起来政事堂可不是一般人能进的,除非是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得到允许后才进去,毕竟里面是大宋朝堂的核心,像他这样跟踪着外国使节来政事堂的,恐怕也是第一个。“李都尉你怎么这里”正在这时,忽然只听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而当李璋扭头看去时,却发现竟然是王曾从外面走来,看他脚步匆匆的模样,似乎是有什么要事“参见王相,刚才我看到有一队倭人进到政事堂,一时好奇于是就跟了过来。”李璋这时也没有隐瞒,当下笑着对王曾道,对方掌管着政事堂,所以应该知道这些倭人的事。果然,听到李璋提到那些倭人,王曾也当即笑道:“原来你是为了那些倭人而来,其实那些是倭国的使节,今年从明州上岸,于是明州守臣就将他们送到京城,只是太后不方便见他们,于是就让我们代她见一见这些倭国使节,顺便打发他们回去。”李璋听到这里也了然的点了点头,大宋立国之后,虽然在军事上不如辽国,但是在经济、文化上却是吊打周围各国,所以每年都有不少国外的使节前来。大宋刚开始也很大方,使节带来的礼物收下后,一般都是翻倍赏赐回去,结果这样一来,这些周边的小国尝到了甜头,几乎每年都会派使节前来,甚至有些更是一年几次,这下大宋也受不了了,毕竟谁也不愿意做冤大头,所以大宋也开始对进贡的小国限制来大宋的次数,同时赏赐也少了许多,但再怎么少还是比他们进贡的要多,所以对小国来说,进贡依然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可是我听说有不少异族的商人经常冒充使节,从而换取朝廷的赏赐,这帮倭人使节会不会是冒充的”李璋这时忽然发出自己的疑问道,这可不是他无中生有,事实上冒充使节这种事时有发生,比如今年初时,就曾经有一支倭国的商队冒充使节,但因为拿不出国书而被大宋赶出去了。“今年的确是有人冒充倭国的使节,不过这支使节却有国书,而且使节的队伍极大,送来的贡品也十分丰富,应该不是假的。”王曾当下也笑着回答道。听到对方这么说,李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而且看王曾的样子,似乎也没有请他进去的打算,毕竟政事堂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地方,而且王曾又是个极有原则的人,哪怕之前李璋帮过他,他也不会因此而徇私,所以李璋也只能告辞离开,而王曾也笑着送他离去。不过李璋人虽然走了,但心却一直记挂着那些倭国使节,确切的说他其实是在记挂着倭国的另一样东西,那就是银矿,要知道倭国石见银矿可是天下少有的大银矿,而且开采十分容易,开采出来就能换钱。虽然白银在大宋不能直接流通,但对李璋却有大用,钱行发行了纸币,但却缺少一种真正的本位币,后世实行的是金本位,黄金就是纸币的保障,虽然后来的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但依然不能影响金本位的本质。相比之下,钱行其实还是铜本位,虽然铜也是一种贵金属,但那主要还是因为大宋这边缺铜,铜的产量太少,所以才被当成货币,但如果以后与外界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大,再使用铜本位就有些吃亏了。比如有个地方盛产铜,铜价很低,这种地方在世界上还真不少,毕竟铜的产量可比黄金白银强多了,到时这个地方的人就可以直接挖出铜就能来大宋换铜钱,用铜钱来买走大宋生产的物资,对大宋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事实上后世的西班牙就用这种办法买走了明清两朝的许多物资,当然他们用的是白银。所以李璋早就想将铜本位换成金本位或银本位了,但很不幸的是,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大宋的产量都不高,至少无法满足作为本位货币的需求,这让李璋也十分苦恼,但如果能把倭国的石见银矿搞来,那银本位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虽然银本位也不是很安全,毕竟美洲那边的白银也很多,最安全的还是黄金,但白银相比铜还是强多了。当然了,以现在钱行的发展,考虑这些好像是有些太远了,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李璋不可能只看到眼前,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也要考虑到,毕竟他熟悉历史的发展进程,这也是他最大的优势,如果放弃了这个优势,那他和古代人又有什么区别所以在下午的时候,李璋特意早点离开了火器监,然后跑去找赵祯打听倭国的事,不过赵祯对倭国使节到来的事也知道的不多,毕竟这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事,估计刘娥那边也是一样的想法,否则也不会让王曾代她见倭国使节了。在这种情况下,李璋只得让赵祯多留意一下倭国使团的事,然后这才离开皇宫回到家,不过就在他刚进家门,却看到狸儿和豆子等人围成一团站在院子里,也不知道在做什么李璋看到这里也感到十分好奇,当下迈步走上前问道:“你们在干什么呢”听到李璋的声音,狸儿等人这才发现他回来了,当即只见豆子笑嘻嘻的凑过来道:“大哥快看,有人给你送礼来了”“送礼什么礼”李璋听到豆子的话也是一愣,随即就发现在豆子他们中间竟然围着一个女子,只见这个涂着满脸的白粉,眉毛被画成一团,偏偏嘴巴又点了一点绛红,而当看到李璋时,这个女子也立刻微笑着向他行了一礼,结果露出满嘴的黑牙,吓的李璋差点拔出随身的手枪自卫。“这这哪来的倭国女人”李璋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当即板着脸问道,今天还真是邪门了,在皇城遇到倭国使节也就罢了,怎么家里又来了个倭国女人“豆子哥刚才不是说了吗,这是人家送给大哥你的,刚好大哥你还缺个随身的丫鬟,要不就她吧,毕竟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一片好意。”狸儿这时也十分调皮地说道。“小丫头再敢乱说,我就让她当你的贴身丫鬟”李璋听到狸儿的话也不由得白了她一眼,这个倭国女人涂的像个鬼一样,牙也是黑的,大白天看到都能吓一跳,更别说晚上了,如果真让她做了贴身丫鬟,那岂不是天天上演鬼片听到李璋的话,狸儿也调皮的吐了吐舌头,这时秀秀走了过来,将一份礼单交给李璋道:“大哥,这是今天倭国使节派人送来的礼物,这个女人也是礼物之一,你不在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所以就让他们先放在这里了。”“这帮倭国人搞什么鬼,送礼也就算了,怎么还送个女人来”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皱起眉头,使节给大臣送礼的事他倒是听说过,但像倭国这么明目张胆的送女人却是第一次听说,而且还送来这么丑的,虽然他知道倭国古代女子以黑齿为美,但依然有些无法接受。“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也很奇怪,附近这么多的府邸,好像只有咱们家收到了倭国的礼物,难道说倭人也知道大哥的名气”秀秀这时再次开口道,如果一般人送的礼物,她直接拒了也就是了,但这次却是国外的使节来送礼,她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明天把这些东西退回去吧,送礼也不知道挑个好看点的。”李璋当即回答道,说完还看了看那个人鬼难辨的女子,这个女人脸上的妆实在太厚了,连年龄都看不出来,当然李璋对她也没有任何兴趣,豆子和狸儿他们估计也是看珍稀动物的心态才围在这里不走的。听到李璋这么说,秀秀也立刻记下,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韩琦从门外进来,当他看到站在人群中间的倭女时,却也不由得惊呼一声:“怎么府中也有倭女”第三百零三章 借种因为今年增加了恩科,所以韩琦这段时间也一直呆在李璋家中苦读,李璋本以为他今天也在家,却没想到他竟然从外面回来了,而且听他话中的意思,似乎在别的地方也见过倭女“韩兄你这是去哪里了,又是在哪见到的倭女”李璋这时也急忙问道,同时他也感觉有些奇怪,平时在京城很少能见到倭人,但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所有人都见到了倭人,真不知道这帮倭国使团一共来了多少人韩琦听到李璋的话却是看了看狸儿等人,随后尴尬的一笑道:“这件事说来话长,咱们还是去我院子里再说吧”李璋听到这里也明白了韩琦的意思,于是立刻点了点头,然后他吩咐秀秀暂时给这个倭女安排一个住处,明天就退回去,毕竟这个女子的打扮实在不符合他的审美,浓妆能洗去,但牙却洗不白,所以还是退回去,免得留在家里吓到别人。当下李璋跟着韩琦来到他住的院子,韩琦住在李璋家的前院,这里是位于前院东南角的位置,院子前是个幽静的小花园,穿过花园的石子小径才能进到他的院子,所以这里也颇为幽静,十分适合韩琦读书。进到院子后,韩琦关上院门这才笑道:“李兄有所不知,上次你将今年开恩科的消息告诉我,我也通知了几个,让他们早做准备,今天他们请我去外面喝酒,算是对我的感谢,结果就遇到一件十分有趣的事”随着韩琦的讲述,李璋也终于知道了他是在哪见到的倭国人,原来韩琦他们去了马行街那里喝酒,马行街旁边就是国子监,所以那里也是京城读书人的聚集地,经常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士子四处游荡。韩琦他们在一个不大的小酒馆聚会吃饭,这里的饭菜虽然不是很精致,但却份量却很足,价钱也不高,很适合像他们这种年轻又没什么钱的士子聚会。这次是欧阳修请客,几个人中就数欧阳修的家境最好,而且他为人豪爽大方,再加上开恩乎的消息现在已经传出来了,但他们却比别人早知道一个月,所以欧阳修等人对韩琦也十分感谢,这才特意抽出时间向韩琦道谢。不过就在韩琦他们一行人在酒馆里高谈阔论之时,却没想到酒馆外竟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看到许多人往一个方向跑去,这让他们也十分好奇,刚好这时他们也吃的差不多了,于是结账后一行人就出店门,跟着人群也走了过去。结果让韩琦他们没想到的是,人流最后竟然来到了国子监的大门前,说起国子监,这里也是大宋的最高学府,可惜却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必须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