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入官场后,从来没有上过一道奏折,因为一般有什么事情,他都是直接来找自己,也根本用不着写折子,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李璋懒得写字。虽然惊讶,不过刘娥还是接过李璋的奏折,不过当她打开看到奏折上的内容时,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最后更是“呯”的一声把奏折拍在书案上。“这些都是真的吗”刘娥这归一脸怒容的看向李璋问道。“千真万确,这些将门子弟早已经没有了他们祖上的勇武,每天斗鸡走狗只顾着玩乐,更有不少人横行不法,这几个都是其中罪大恶极之辈,臣实在看不过眼,所以这才奏了他们一本”李璋这时一脸义正言辞的道。奏折上的内容全都是记录着一些贵族子弟在京城横行不法的事,而比如夺人妻子、占人田产等等,只不过这帮人都很小心,并没有惹出人命,再加上他们家大势大,一般人也根本告不赢他们,所以最后只能无奈的吞下这口恶气,而这些贵族子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出身于将门。“哼,张家、李家、王家,当初全都是赫赫有名的将门,可是现在却出了这种纨绔子弟,不但丢他们家的脸,连朝廷的名声都被他们败坏了,传哀家的旨意,立刻让开封府去彻查,必须要给那些苦主一个说法”刘娥当即传旨道,旁边也立刻有人记录下来。“大娘娘,这些将门子弟有祖上的蒙荫,就算再怎么不成器,日后也能在禁军中某个一官半职,再加上家大势大,一些人更是在外面胡做非为,哪怕现在处置了一批,日后也难免会再出现一批,所以臣以为必须想个妥善的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李璋这时忽然再次上前一步建议道。“哦你有什么想法”刘娥这时也看向李璋问道。“臣的确有个想法,其实当初在西北时,臣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咱们宋军的士卒其实并不弱,一对一打起,无论是党项人还是吐蕃人,恐怕都难占到便宜,如此精锐的士卒,咱们宋军本应该比那些部落的军队更强才对,可实际上却是同样数量的军队,咱们的军队与境外的军队打仗时,却往往落于下风,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刘娥听到李璋的话也是皱起眉头追问道,其实她也知道,宋军在面对外敌时,一般都是以数量取胜,要么就是占据城池之利,否则宋军遇到同样数量的外敌,往往会战败,对此大臣们的解释是军纪败坏所至,但刘娥却有些怀疑。“刚开始我也想不明白,后来我在军中呆了那么久,又询问过曹将军等人意见后才发现,其实真的原因是军中无将可用”李璋当下将自己得出的结论讲了出来道,其实这个结论也不是他自己得出来的,而是从曹玮等人那里总结出来的,毕竟他们都是军中的宿将,对军队可比李璋了解多了。“怎么可能无将,曹玮不就是咱们大宋的名将吗,另外边军中也有不少的将领,有他们在,军中怎么可能无将可用”刘娥听到李璋的话却是再次皱起眉头问道。“大娘娘有所不知,我说的将并不仅仅是指曹将军这样的名将,另外还有军中的统制、统领、正将、副将,以及各级指挥使等等,他们都是军中的中低级将领,真正指挥士卒的也是他们,而像曹将军这样的大将,都是将自己命令下达给下面的中低级将领,由他们执行命令,但这些中低级将领却大有问题,也正是因为他们,所以才导致军中的战斗力不强”李璋这时毫不客气的指出军中的一个大弊端道。“到底怎么回事,你给哀家仔细说说”刘娥这时也坐直身子道,她知道接下来李璋要说的肯定是军中的弊端,而这些也是她平时无法从大臣那里听到的。第三百五十二章 武学大宋军中的弊病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冗兵”的问题,不过这个冗兵主要是指厢兵,厢兵的主要来源是受灾的百姓,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军队,大宋的朝廷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厢兵主要是驻守在屯田之用,很少会让厢兵上战场。相比之下,西北与河北一带的边军才是大宋的主力部队,但这些边军的问题同样不少,比如朝廷对将领的职权削减过重,导致将领统兵的权力下降,甚至出现将不知兵的情况,另外还有边军粮饷受到层层盘剥,导致军需不足等等。李璋今天要和刘娥说的也是军中的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中低级将领素质低下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李璋从曹玮等军中宿将的言谈中得出的结论。军中的中低级将领一般有两个来源,第一是将门子弟,这些将门子弟靠着祖上的蒙荫,成年后一般都可以进入军中,但这帮人早就已经腐化不堪,平时里大都是走马遛狗,很少有人像呼延守信和曹俣一样勤习兵法,甚至有些人连马都不会骑,这种人进到军中就是混资历的,若是真让他们上了战场,恐怕会第一时间逃跑。除了将门子弟外,剩下的中低级将领就是那些从底层被提拔起来的人了,他们一般都是出身低微,因在战场上立功所以才得到提拔,这些人倒是不怕打仗,甚至还十分勇猛,但他们却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绝大部分人都没读过书,也不识字,连上头下达的命令都看不懂,更别说什么兵法了。当然在这些底层出身的将领中,也曾经有不少名将,比如现在同样是低级将领的狄青,他号称是大宋第一名将,但狄青其实不算是真正的底层出身,他家是富农,不但读过书,而且还从小习武,再加上擅长在战场上总结经验,所以才能慢慢的成长为一代名将,类似狄青的还有岳飞,他们都是读过书,学习过兵法的人。可以说在底层出身的将领中,出现狄青或岳飞其实是极小概率的人,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只能在低级将领中混,不但自身没什么前途,甚至连自身的职责都无法完成,毕竟将领可不仅仅率领士卒打仗,平时还有许多其它的事务要处理,可这些人因为本身的能力有限,根本无法胜任自己的职位。统帅的作用虽然很大,但中低级将领却是军队的中坚力量,若是统帅下达的命令无法得到执行,就算是孙武再生,统领这样的军队也没办法打胜仗。听完李璋的讲述,刘娥脸上也露出了凝重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军中的情况真的有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军中的情况只会比我说的更加严重,其实军中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出在人身上,哪怕再严格的军纪,再严厉的处罚,但若是执行的人出了问题,那一切都只能沦为空谈”李璋最后十分严肃的再次道。这可不是李璋危言耸听,事实上军中的情况十分复杂,问题之多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这也严重的制约了宋军的战斗力,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出在人身上,所以他才会挑出这个问题向刘娥禀报。刘娥听到这里,脸上的神色也更加凝重,当下沉思片刻再次看向李璋问道:“既然问题出在人身上,那依你之见,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那就是仿照国子监为武人设立一所武学,专门为军中培养将领”李璋终于将自己的目的讲了出来。武学并不是李璋发明的,事实上他是抄袭原来历史上范仲淹的想法,范仲淹在“庆历新政”时,曾经设立过武学,只是这所武学在招生方面很有问题,再加上武人的地位低下,所以根本没有人愿意报考,结果仅仅设立几个月就关门了。“武学这个方法能行吗”刘娥听到李璋的建议却露出怀疑的神色道,她年纪大了,思想也比较偏向于保守,所以对于武学这种新事物还是有所怀疑。“肯定能行,武学设立后,凡是想要进入军中的将门子弟,还有从军中选拔有功之士,必须要进入武学中学习数年,这些人不但要学习兵法,另外还要灌输忠君爱国之道,学成之后进入军,也能更好的保证他们的忠心”说到这里时,只见李璋顿了一下接着又道:“除此之外,在武学设立之后,军队的中低级将领的选拔也将尽数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且这些将领深受皇恩,哪怕真有什么人大逆不道想要谋反,恐怕也难以指挥动他们,可以说武学的设立对朝廷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听到李璋这么说,刘娥也有些意动,当下也认真的将这件事仔细的考虑了一遍,最后终于点了点头道:“也好,那就先试一试,左右不过是个学校而已,也花费不了多少,只是这个武学该开设在哪里,又该由哪个衙门负责呢”刘娥对李璋还是十分信任的,特别是李璋的火器监,以及钱行都大放异彩,所以她对这个武学也有些期待,只不过武学与军队有关,牵扯重大,比如大宋的军队由三衙掌管,但却无调兵之权,而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却不掌管军队,所以刘娥也不知道该把这个武学放在哪里“大娘娘万不可把武学交由任何衙门掌管,就像国子监那样,它们都是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所以应该独立出来,而且武学关系重大,最好由一位久居军中、战功赫赫的老将坐镇,这样一来可以压制将门,二来也不会让三衙和枢密院有什么异议,三来这位老将军经验丰富,又精通兵法,自然也能培养更多的军中将才”李璋最后再次开口道,开设武学是他的主要目的,让曹玮回京养病则是他的直接目的。第三百五十三章 武成王庙为了帮曹玮回京,李璋把武学都搞出来的,本以为不会被人察觉,却没想到他的话音刚落,刘娥就别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过了片刻这才道:“武学要由一个久居军中,而且还战功赫赫的老将坐镇,你不会是想推荐曹玮吧”“果然瞒不过大娘娘,遍观军中,也只有曹将军才适合坐镇武学,而且他在外征战多年,身体早就被伤病所折磨,刚好也可以回京养病,如此一来,也能显示出大娘娘您的仁慈”李璋看到瞒不过刘娥,索性也直接坦白道。“就知道你是无利不起早,原来是想用这个办法给曹玮铺路”刘娥当下瞪了李璋一眼道,她是气李璋在给自己弄心眼,毕竟她平时和那些大臣们勾心斗角已经够累了,却没想到李璋也来这一套。“大娘娘恕罪,我我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军中的弊端,至于曹将军只是顺手帮一下而已。”李璋说到最后也是厚着脸皮嘿嘿一笑道,以他对刘娥的了解,也看出对方并不是真的生气,所以倒也不紧张。刘娥的确没有生气,事实上她现在脑子都在考虑着武学设立的利弊,武学的好处刚才李璋已经说完了,当然也不完全是好事,比如武学的设立肯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这也是刘娥需要考虑的,不过总的来说,武学的前景还是十分诱人的,特别是可以加强她对军队的掌控,这让刘娥也十分的动心。“曹玮虽然合适,但西北也同样需要他坐镇,若是将他调回来,西北生出乱子怎么办”刘娥最后还是有些担心的道,朝廷之所以不愿意让曹玮回来,就是因为西北需要他在那里坐镇,毕竟西北那边一直不太平,甚至比河北还要让朝廷操心,也只有曹玮这样的名将才能镇住那里。“党项已经被打残了,至少十年内都无法恢复元气,而通过上次的党项一战,西北各族也已经胆寒,再加上火枪军坐镇西北,所以大娘娘根本不必担心西北再出乱子,而且曹将军年事已高,再加上又多伤病,若是一直让他呆在西北那种苦寒之地,万一他有个什么意外,不但让军中将士心寒,也会让西北一些图谋不轨的部族拍手称快。”李璋当下再次开口劝说道。听到李璋的话,刘娥也再次露出沉思的神色,大宋武将现在已经面临着人才凋零的局面,将门中也只剩下曹玮还能撑住门面,而军中也没有出色的将领涌现,所以她才担心若是将曹玮调回,西北会面临着无人坐镇的局面,不过武学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了点,但总比现在强。“好吧,既然你都开口了,那就让曹玮回京养病,顺便也能坐镇武学,不过他年老多病,恐怕还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帮他把武学建起来。”刘娥终于点头道,只是说到最后时,眼睛也看向了李璋。李璋也没想到刘娥最后竟然把火烧到他身上,这让他也是吓了一跳,本能的想要拒绝,可是看到刘娥眼中威胁意味,这让他也立刻服软,当下主动站起来表示愿意做曹玮的助手,帮他把武学建立起来,毕竟这个建议是他提出来的,如果他拒绝的话,说不定刘娥会推翻之前的想法,否决武学,到时曹玮也别想回来了。“不错不错,少年人就得多做些事情,哀家老了,以后还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支撑门面”看到李璋主动应下这件事,刘娥这才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道。第二天朝会,刘娥就宣布了设立武学的决定,虽然有不少人反对,但同样也有不少人支持,特别是身为宰相的吕夷简也表态支持,所以设立武学这件事倒是十分顺利的通过,并且在朝会后,刘娥立刻下旨,将曹玮从西北调回京城。李璋的目的达到了,但也把自己陷进去了,他本来从火器监脱身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钱行上,结果现在钱行发展迅速,周围几座大城也开设了分行,再加上豁子与丑娘、豆子三人也慢慢的成长起来,分担了他大部分的事务,这让他总算有点清闲时间,可是现在却不得不投入到武学的筹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