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22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225(1 / 1)

d以说在燕娘的家人中,也只有这个弟弟才让她最为牵挂。算算年纪,耶律智让今年也已经成年了,而那位辽国太子比耶律智让小两岁,他们两人关系一向要好,而李璋这次出使辽国,如果遇到什么难事的话,可以拿着这封书信去见耶律智让,到时对方看在燕娘这个姐姐的面子上,也许会给李璋提供一些帮助。“大哥,燕娘真的很中意你,难道你就不考虑一下”正在这时,忽然只听旁边的野狗开口道。李璋听到野狗的话却是吓了一跳,当下也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他,因为他记忆中的野狗应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才对。“大哥别这么看我,人都是会变的,当然这句话是秀秀让我替她说的。”面对李璋奇怪的目光,野狗这时却是无奈的一摊手道,这大半年来他的变化很大,总的来说就是越来越有人味了,估计是他报了大仇后,整个人也开始慢慢的变得正常了。“我就知道这话不是你能想出来的,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你和秀秀已经走到哪一步了,有没有考虑过什么时候成亲”李璋先是呵呵一笑,随后就转移话题道,他并不想回答和燕娘有关的事。“早着呢,秀秀想把豆子安置好再考虑自己的事,另外我也没做好准备,所以成亲的事倒是不急。”野狗立刻开口回答道,说到最后时,他脸上也露出几分黯然之色。李璋听到这里也立刻明白过来,秀秀那边先不说,野狗这边估计也对自己没信心,毕竟他也知道自己不是个正常人,所以对是否能给秀秀幸福这件事也心存怀疑,暂时不敢成亲也很正常。“你和秀秀也都到了成亲的年纪了,是时候考虑一下了,秀秀那边我会去说,毕竟豆子还有我,哪怕她出嫁了,也不用担心豆子的事,至于你也不必太过怀疑自己,成亲也没你们想像的那么复杂,等路上有空了我给你讲一讲婚姻这方面的事。”李璋这时笑着拍了拍野狗的肩膀道。就在说话之时,马车也终于来到了鸿胪寺,鸿胪寺掌着外宾之事,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前来大宋的各国使团也都要鸿胪寺接待,而外派的使团一般也会在鸿胪寺集合,而这次去辽国的使团早就到齐了,只是之前正使的人选一直没定下来,直到后来刘娥想到了李璋。今天是使团出发的日子,李璋也是第一次见到使团的成员,不过没有关系,反正路上的时间还长着呢,足够让他们互相熟悉,而李璋来到这里时,立刻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官员上前行礼道:“下官富弼见过李都尉”“富弼”李璋听到这个名字也不由得一愣,随后惊讶的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年轻人,他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与韩琦齐名的富弼,历史上两人都是大宋名相,号称“富韩”。“富兄不必多礼,你也是出使辽国的人之一”李璋当下好奇的问道。“下官这次担任使团的副使,是李都尉的副手,这次也是第一次出使辽国,到时还望李都尉多多指点”富弼这时十分谦虚的道,他也是刚考中进士没几年,曾经在将作监和开封府都担任过职位,这次则被安排为李璋的副手。值得一提的是,富弼极受范仲淹的喜爱,并且将他推荐给晏殊,结果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之前范仲淹上书刘娥,要求刘娥还政于赵祯,结果最后被贬,而富弼也为范仲淹仗义执言,只是他官小位卑,非但没能帮上范仲淹,反而还把自己也连累了,所以这次去辽国的苦差事就落到了他头上,从这点来看,他和李璋还有些同病相怜。“原来如此,那这一路就要有劳富兄了”李璋听到富弼竟然是自己的副手,当即也是大喜道,他对出使的事同样没有任何经验,有富弼这个精明强干的人在,至少也能让他遇到事情时,有个商量的人。时间已经不早了,朝廷规定使团必须今天出发,所以李璋他们也不再耽误时间,当下李璋下令起程,随后就请富弼坐上自己的马车,这样李璋也能边走边向富弼打量使团的事。富弼可不是李璋这个空降来的正使,事实上他是第一批就确定要出使辽国的人之一,甚至整个使团的人员调动也是他一手策划的,所以他对使团也极为熟悉,当下就将使团内的情况给李璋介绍了一遍。整个使团主要的人员并不多,除了李璋和富弼这两个正副使节外,还有十几个随官,剩下的都是一些小吏了,主要是负责照看送给辽国皇帝的一些礼物,毕竟现在耶律隆绪重病,作为侄子的赵祯派人去探望,不带点礼物实在不像话。当然除了这些随行的官吏外,还有一营禁军,也就是五百人,充当使团的护卫,毕竟带着这么多的礼物,自然需要人保护,大宋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路上经常可以遇到盗贼,特别是辽宋的边界那里更加混乱,时不时就能见到剽悍的马匪,如果没有军队护卫的话,说不定还没到辽国,他们这帮使团就会被马匪杀掉。介绍完使团后,富弼又将一些东西交给李璋,这些都是使团的印信、文碟之类的,这些本来都需要李璋亲自去办的,但因为他上任的太突然,所以之前就由富弼代他收下了。使团出京城时,也有不少人前来送行,不过李璋并没有让青织他们前来,免得徒增伤感,而且之前要说的话也都说完了,她又怀着身孕,实在没必要再跑这么远为自己送行。告别了送行的人后,使团也终于离开了京城,沿着官道向河北的方向进发,这时马上就要过年了,道路上也满是冰雪,但朝廷有令,他们也只能加快速度赶往辽国,而在第三天时,使团也到了黄河边,这时的黄河早已经冻上,浮桥也被拆掉,人马完全可以从冰面上经过。不过冰面上并不平整,虽然大的裂缝已经被人用水填平了,但马车想要过去依然并不容易,李璋也特意下了马车,然后蹲下来敲掉一块冰块,这块冰并不像人们印象中那么晶莹剔透,反而带着几分浑浊,这让李璋也不由得皱起眉头。“李都尉在看什么”正在这时,旁边正在指挥车队的富弼也发现了李璋的异样,当下也禁不住开口问道。“我在看黄河的水,之前我也曾经路过过黄河,当时河水并没有结冰,河水虽然浑浊,但比现在还是要强多了,但这次我再来时,却发现河水结成的冰比当初浑浊多了。”李璋这时无奈的叹了口气道。因为唐时大建宫殿,再加上黄河一带的人口增长,使得黄河两岸的树木被大肆砍伐,许多林木草地变成了农田,如此一来,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黄河越来越黄,上游的泥土被冲积下来,而开封这段河道比较平缓,于是泥水落下,导致河床越来越高,也就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地上河,这也是开封为什么那么容易受水灾的主要原因。“这也很正常,春夏之河水中的泥水较少,但冬天时河水中却是泥水俱下,这件事只要是黄河两岸的人都知道。”富弼当下开口道,他是洛阳人,老家离黄河也很近,所以对于黄河的情况十分熟悉。李璋听到这里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春夏时草木旺盛,泥土不容易被河水冲下,但秋冬时草木枯萎,水土流失自然严重一些,这也导致河水中的泥土大增,古人虽然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但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黄沙年年水患,朝廷也必须要重视了”李璋当下自语一声,现在的黄河的泥水含量虽然高,但比后世还要少得多,只要朝廷肯治理,还有让黄河变清的希望,而且这件事越早越好,只是现在大宋外有强敌,内部同样也隐患重重,恐怕暂时还无暇顾及治理黄河。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不由得暗叹一声,自己的影响力还是太小了,想做的事情又太多了,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一天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完第三百九十章 遂城上过了黄河之后,李璋他们就沿着河岸一路向东北而行,值得一提的是,大宋这个时期的黄河走向与后世大不相同,王莽时期黄河改口,河水泛滥近六十年,最终经过治理才形成了东汉大河,但到了唐宋时期,因为下游河口段淤高,排泄不畅,曾出现多次决口,导致黄河也数次改道,入海口也不是后世的山东东营,而是山东的滨县一带,后来甚至还从天津入海。李璋前世时也没少来过黄河这里,但大宋这个时代的黄河却让他感觉十分的陌生,后世的一些城镇位置,现在却是一片汪洋,这让李璋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沧海桑田之感。沿着黄河走了一段后,李璋他们也来到了河北西路,随后脱离黄河沿线北上,很快就到达了真定府,也就是后世的石家庄,这一路上他们也十分辛苦,虽然路上有驿馆接待,但路上寒风凛冽,李璋虽然坐在马车里,但依然感觉冷的要命,至于那些护送的将士就更辛苦了。就像上次去西北一样,李璋这一路也在观察着大宋百姓的生活情况,相比西北那边,河北这边的百姓生活条件倒是要好一些,主要是签订了澶渊之盟后,辽国不再大规模的南下,虽然边境时不时还会有小股的辽国打草谷,但大体上两国还保持着和平,所以河北这边的百姓也得到休养生息,生活条件比西北那边强上许多。不过河北和西北一样,田地中种植的主要是小麦,土豆这种高产的新作物并没有种植,这是因为刘娥担心土豆流到辽国去,从而增强辽国的国力,毕竟辽国也生活着不少的汉人,他们平时也种植庄稼,严格上来说,辽国已经从一个游牧国家,变成一个半农耕国家,这也是契丹打破游牧民族的魔咒,从而得享两百多年国运的主要原因。真定府是大宋在河北的军事重镇,为了防备辽国的再次南下,这里也驻扎着重兵,虽然两国有盟约,但大宋这边也不敢放松,毕竟在失去了燕云后,辽军中若是南下,几乎是一马平川,所以大宋只能驻扎着大量的兵马防备辽国。也正是因为上面这个原因,所以李璋这一路上见到不少军事重镇,里面大都驻扎着不少的河北边军,听说当檀渊之盟前,河北一带驻扎的边军甚至一度超过百万,而现在已经削减了许多,这也算是檀渊之盟带来的一个好处吧。使团一路上都有人接待,有时候更是直接住到军营里,而就在使团来到一个名叫遂城的边境小城时,李璋却露出高兴的神色,因为这里是河北火枪军的驻地,呼延守信就驻扎在这里。“哈哈哈哈李兄,没想到你竟然来我们这里了”果然,当使团来到遂城的城门外时,只见呼延守信一骑飞奔而来大笑道,李璋也激动的跳下马车,他乡遇故知,可谓是人生三喜之一。“呼延兄,你最近怎么样,有没有和辽军交过手”李璋与呼延守信寒暄过后,随后就开口问道。“唉,契丹人现在学聪明了,今天没能捞到什么大鱼,不过这些先不说了,我已经在城中设下酒宴,咱们边吃边聊”呼延守信说到这里也立刻请李璋入城,而李璋也让使团的人跟上。“李都尉还真是交游广阔,竟然在边境中也有熟人”这时使团中的富弼看着李璋和呼延守信的背影,当下也不禁十分惊讶的道。富弼和李璋虽然认识的时间不久,但他对李璋的事迹也早就有所听闻,再加上这一路上的交流,更让他对李璋十分佩服,甚至他还曾经暗中想过,如果大宋的外戚都能像李璋这样,恐怕就没他们这些官员什么事了。进到遂城后,呼延守信立刻让人安排使团在城中休息,随后又宴请李璋与富弼等使团的重要人员,趁着富弼等人安排使团入住的机会,呼延守信也与李璋聊了许多,主要是他打听京城那边的情况,特别是武学那边,因为他想让武学分给他一批学员,毕竟他手下的火枪军更有是需要人的时候。另外呼延守信也知道李璋之前被囚禁的事,甚至他之前还写信给他的父亲呼延必显,让他与曹玮联名向刘娥求情,可惜刘娥根本没有采纳,现在李璋被放出来,他也比任何人都高兴。“呼延兄,辽国最近怎么样,听说辽国那边发生了叛乱,没有影响到咱们这边吧”李璋回答过呼延守信的询问后,这才开口向他打听起辽国的情况,他这次出使辽国,自然要多了解一些辽国的情报,也算是有备无患。“嘿提起这件事我就生气,渤海人大延琳叛乱,辽国内部也是乱成一团,当时我们这边不少人都觉得是个出兵的好机会,于是就联名向朝廷上书,结果却是泥牛入海,没有朝廷的命令,我们连调兵的权力都没有,只能坐视着这个大好机会慢慢消失,现在大延琳的叛乱已经被剿灭,辽国那边虽然还有些乱,但已经不足为虑了。”呼延守信当下也气的一捶大腿道。“叛乱被平息了,怎么这么快”李璋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愣,随后也一脸惋惜的道。“本来大延琳的叛乱就像是滚雪团似的,在辽国内部越滚越大,结果辽国皇帝竟然直接下令,将他们驻扎在南京的精锐调去平叛,连我们对面的辽国守军都少了大半,这帮人是辽国最精锐的大军,区区一个大延琳自然不是对手,再加上大延琳内部有人投敌,打开了辽国东京的大门,结果东京城破,大延琳也被抓住,叛乱自然也就平息了下来。”呼延守信再次开口道。辽国有东西南北中五京,中京大定府为辽国首都,而其它四京为陪都,南京析津府就在大宋的对面,也是辽国的军事重镇,里面驻扎着防备大宋的重兵,轻易不会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