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27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271(1 / 1)

d这样做的确有好处,比如将大权集于一身,对朝政的把握也更加精细,可是这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你看看大娘娘自从执政之后,整个人就老的飞快,你虽然年轻,但如果像大娘娘那么消耗精力的话,恐怕”李璋说到最后没有再说下去,虽然大殿中只有他们两人,但现在赵祯毕竟是皇帝,有些比较忌讳的话还是不方便说出口,否则被人听去容易带来麻烦。赵祯听到这里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的确,当初刘娥刚当政时,其实整个人显得很年轻,甚至还是只是中年贵妇的模样,可是仅仅十年时间,刘娥就已经衰老的不成样子,而他如果也事必躬亲,恐怕也难以长寿。想到这里,赵祯也看向李璋笑道:“多谢表哥的提醒,以后我会注意的,不过说到大娘娘,安葬的事准备的怎么样了,这件事一直是表哥你负责,我可是十分放心的”“安葬的事已经准备完毕,现在就等着安葬的日子到来了,到时陛下也要亲自送太后去皇陵,可能需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才能回来。”李璋这时立刻回答道,他这段时间的主要精力也放在刘娥的葬礼上,因为停灵的时间长,所以葬礼也准备的十分充分。赵祯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刘娥虽然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但毕竟有养育教导之恩,特别是她没有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这才给了他们母子团聚之日,这也是赵祯感激她的主要原因之一。“安葬那天我肯定要去的,而且前天我听母亲说,她也想送一送大娘娘,到时就请她与小娘娘等人一起去吧”赵祯当下再次开口道,他母亲李顺容已经被尊为太后,不过相比刘娥,李太后却是个安静贤淑的性子,平时都是呆在宫中不见外人,也从来不参与朝政,这也让不少大臣松了口气。“没问题,到时我会安排的”李璋当即点头道,不过说到这里时,他忽然露出犹豫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不过在太后安葬之前,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没有确定下来,现在礼部的那些官员也是争吵不休,我估计最后还是要吵到你面前。”“什么事情”赵祯听到这里也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脑门两侧的太阳穴道,刘娥生前有太多的逾越之处,这也使得她的葬礼存在着许多争议,为此他已经不止一次听礼部官员的争吵了,本以为过几天就要安葬了,却没想到最后还有这样的问题。“这件事还是与太庙有关。”李璋这时也苦笑一声道。第四百八十二章 该谁进太庙又是太庙,刘娥生前因为祭拜太庙的事,就已经搞得满城风雨,可是谁也没想到刘娥去世后,却又因为太庙而再次引发了一场风波,这次同样也是因为进太庙的事,只是这次不是刘娥亲自进去,而是她的灵位要进太庙。皇后在生前虽然没有资格进太庙,但是等到她们去世后,灵位却可以进到太庙,而且还要与皇帝的灵位摆放在一起,供后世子孙祭奠,一般来说皇后只有一位,当然也特殊情况,比如赵恒就有三位皇后,第一位是潘氏,只是这个女子短命,赵恒还没登基就去世了,所以后来才被追封为皇后。第二位则是郭皇后,然后很可惜的是,这位郭皇后也不长命,在三十二岁时也去世了,最后才轮到刘娥做了赵恒的皇后。当然后来又追封了两位皇后,那就是赵祯的生母李氏追封为章懿皇后,以及杨太妃追封为章惠皇后。现在李氏与杨太妃都还在世,而且她们两人也不是赵恒亲自册封的皇后,所以暂时不在讨论之中,而潘皇后去世时赵恒还没有登基,所以也排除在太庙之外,如此一来,有资格进太庙陪赵恒的皇后就剩下两人,那就是郭皇后与刘娥。相比早逝而且声名不显的郭皇后,刘娥显然更有资格进太庙,但是以前刘娥把大臣们压制的太狠了,这也使得许多人对刘娥心怀不满,以前刘娥在世时自然无人敢明着反对,但现在刘娥去世了,他们却把这股不满发泄出来,比如在皇后灵位进太庙这件事上,许多大臣都建议请郭皇后的灵位进太庙,因为她才是赵恒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皇后。刚开始这件事还只限于礼部内部的争论,但是很快就吵到了朝堂上了,结果很快又出现了第三股声音,这股声音也代表着赵祯的想法,那就是他希望由自己的生母李太后进太庙,虽然李太后现在还在世,但日后若是驾崩,自然该由自己的生母进太庙陪自己的父亲。当然赵祯并没有直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讲出来,但朝堂上最不缺的就是揣摩上意的大臣,所以很快就有人代赵祯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这也取得了赵祯的支持,结果这股势力也很快成为朝中最大的声音,无论是支持刘娥还是支持郭氏的人,都无法与支持李太后的势力相比。这天早朝,朝堂上又因为上面这件事吵了起来,最后虽然暂时没有做出决定,但还是显露出支持李太后日后进太庙的决定,这也让不少大臣的态度有所松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次朝会很可能就会把这件事定下来。朝会结束后,李璋陪着赵祯回到垂拱殿,后天就是护送刘娥的棺椁离开京城去皇后的日子了,所以有些事情还需要两人商量一下。不过这时李璋心中也十分的纠结,对于谁进太庙陪赵恒这件事,他一直没有发表什么明确的态度,因为他对这件事也是左右为难,双方都是他尊敬的长辈,所以他也不知道该帮哪一边赵祯似乎也知道李璋心中的为难,所以也没有逼李璋表态,这时也开始商议后天护送棺椁的事,李璋也打起精神将护送棺椁的详细事宜仔细的讲解了一番,赵祯如果有哪里不满意的地方,现在还可以修改。“太后驾到”就在这时,忽然只听一个高亢的声音传来,随即就见李太后缓缓走了进来,赵祯和李璋也急忙站起来先皇行礼道,“儿臣参见母后臣参见太后”“不必多礼,后天就是太后娘娘去皇陵的日子了,不知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李太后这时微笑着开口问道,她虽然也被尊为太后,但在提到刘娥时,她依然使用“娘娘”的尊称,似乎甘心居于刘娥之下。“启禀母后,我与表哥商量的差不多了,应该不会出什么差错”赵祯这时上前亲自搀扶着李太后,然后请她坐下道,经过那么多年的幽禁生涯,李太后的身体也不是很好,特别是因为思念赵祯,导致她的两鬓早早的生出白发,看起来似乎有些苍老。“没有差错就好”李太后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随后这才看了看赵祯开口道,“我听说朝堂上因为谁的灵位进太庙之时发生了争吵,是不是真有其事”“这个”赵祯听到这里也是一愣,随后这才点头承认道,“不错,朝堂上的确因为这件事发生了一些分歧,不过母后是朕的生母,父皇身边的位置自然应该给您留着”赵祯的话一出口,李太后却是一皱眉,随后只见她摇了摇头道:“陛下,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可是无论是于情于理,太后娘娘都比我更适合进太庙,所以这件事不必再争了,还是请太后娘娘的灵位进太庙吧”“母后您”赵祯听到这里也是露出震惊的表情,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谁也没想到李太后竟然会主动放弃进太庙的机会“陛下,我素来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想让太多的人议论当年的事,本来连太后这个封号我也不愿意接受的,只是想到陛下的一片孝心,我也不忍拒绝,只是除了封号之外,我实在不愿意再从太后娘娘那里抢夺应该属于她的东西”李太后这时也拉着赵祯的手缓缓的道。其实李太后的性子与李璋有点像,两人都对名利不怎么放在心上,李璋是两世为人,所以看透了一些事情,而李太后则是心无旁骛,只要能与赵祯母子团聚,其它的她都不放在心上。感受到母亲话中的真挚,赵祯也明白了她心中的想法,当下也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既然母亲志不在此,那我也不强求了,下次朝会我就会下旨请大娘娘的灵位进太庙”看到赵祯答应,李太后也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随后她又陪赵祯聊了会天,李璋也在一旁坐陪,不过最后李太后要告辞离开时,却忽然对李璋开口道:“璋儿,今日阳光不错,陛下政务繁忙脱不开身,不如你陪我去花园散散步吧”第四百八十三章 狸儿的婚事深秋时节,御花园里也一片金黄,石子小径上也铺满了落叶,李璋陪着姑母李太后踩着落叶欣赏着花园中的秋景,随意的聊着一些家常,前段时间青织带着安然进宫探望李太后,结果让她高兴坏了,抱着安然就不肯撒手,看得出来她的确是很喜欢孩子,可惜赵祯现在生不了,狸儿又没有成亲,她也只能抱着侄子的女儿过过瘾。“璋儿,狸儿已经年纪不小了,我想为她招婿,不知你意下如何”李太后这时忽然话题一转开口道,狸儿的身世已经公开,现在被赵祯加封为惠国大长公主,只是对于女儿的婚事,李太后也十分的操心。“这个”李璋听到这里迟疑了一下,随后这才开口道,“姑母有所不知,其实狸儿之所以迟迟没有婚配,一方面是我不想让她太早出嫁,因为据我所知,女子在十八岁前生育十分危险,极可能发生难产的危险,另一方面则是她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意中人”“你说的是那个姓窦的年轻人,听说你把他当成弟弟看待”没等李璋把话说完,却被李太后打断道。“原来姑母知道他,豆子从小就被我当成弟弟看待,他与狸儿也一起长大,两人彼此也都有些好感,如果不是他们年纪太小,说不定几年前我就让他们成亲了。”李璋这时似乎也看出了些什么,当下也开口解释道。不过李太后这时却眉头轻皱,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虽说你对这个豆子很喜欢,但他毕竟出身太低,而且也没什么家世,狸儿乃是公主,嫁给他是不是有些太委屈了”听到李太后直接把话挑明了,李璋也是暗叹一声,他之前就担心会发生这样的事,不过他这时还是再次开口道:“姑母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不过我觉得与其让狸儿嫁给一个不熟悉的陌生人,还不如让她嫁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而且豆子的品性我也比任何人都了解,狸儿嫁过去至少不用担心日后夫妻不睦。”李太后听到这里也露出沉默的表情,其它的事情她十分愿意听李璋的意见,可是对于关系到自己女儿一生幸福的大事上,她却实在有些不放心,品什么的她倒是相信李璋和狸儿的眼光,可是对方的出身却是个大问题,大宋的公主招婿,大都是从贵族挑选,像豆子这种没有任何背景的孤儿,实在是配不上公主的身份。“姑母,其实豆子也知道自己出身低微,以前狸儿还不知道自己是公主时,豆子就十分努力的读书,为此还放弃了进入官场的决定,现在已经考取了举人,去年还参加了科举,只是因为年轻没经验,所以没能考中,不过明年又是大比之年,到时他还会参加科举,若是夺得进士的话,出身倒也不算什么了”李璋这时再次开口道。这时无论是谁都能看出李太后嫌弃豆子的出身,对此李璋也没有办法,只能把豆子参加科举的事讲出来,大宋以读书为贵,东华门唱名甚至比得胜的将军更加荣耀,所以若是豆子真的能考中进士,被招为驸马倒也合情合理了,当然大宋的驸马可不是那么好做的,主要是在仕途上受到一些限制,所以真正有能力有野心的人其实并不愿意做驸马。“若是中了进士倒也勉强说得过去,只是每年参加科举的人那么多,直接中举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你说的那个豆子真的能中举吗”李太后这时却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的道。“能不能中举我也不敢保证,但豆子为了科举苦读那么多年,而且学问才识也都不比任何人差,所以我相信他肯定有中举的一天”李璋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坚定的神色。不过李璋对豆子有信心,李太后却根本没见过豆子,自然也不会轻易的相信一个陌生人的能力,哪怕有李璋保证也不行,所以只见她沉默了片刻再次开口道:“事关狸儿的终生幸福,而且狸儿的年纪也不小了,不过看在璋儿你的面子上,我可以让狸儿再等一年,如果一年后那个豆子再考不上进士的话,那就不能怪别人了”“这”李璋听到这里也一阵为难,甚至还想为豆子求情,可是当看到李太后严肃的表情时,他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别看李太后好像温柔贤淑很好说话的样子,但其实她是个内柔外刚的人,只要她认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李璋再说什么都没用。想到上面这些,李璋只能无奈的点头,其实去年豆子科举失败时,李璋也并不在乎,甚至想给豆子和狸儿把亲事订下来,狸儿也不反对,事实上狸儿对豆子的感情也很深,只是她平时被李璋保护的太好,所以对成亲的事暂时没有考虑,不过如果真的要成亲的话,她也肯定会选择豆子。但是后来豆子却没有同意,因为他想给狸儿一个体面的婚礼,现在他无官无职,而且为了读书也把钱行的事放下了,所以他想再试一次,等到东华门唱名后再风风光光的迎娶狸儿,但却没想到现在狸儿的身份发生变化,作为大宋的公主,也是赵祯唯一的同母妹,从血缘上来说比妙元都要更亲近一些,这也使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