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声,随后拖着嵬名山遇下去了。“各位,你们对此怎么看”赵振沉默了片刻这才向大厅中的众将开口问道,李元昊逃到辽国边界,他们到底是追还是不追,接下来的战略计划又是什么,这些已经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了。“将军,斩草要除根,咱们都已经打到兴州城了,如果就这么眼睁睁的放李元昊逃离,我实在是不甘心,而且辽国现在正在内乱之中,恐怕根本不敢与咱们发生冲突”曹俣年轻气盛,当下第一个忍不住道,他的话也得到不少年轻将领的赞同。不过在场的几员老将却都没有开口,过了一会这才只见周美站起来道:“将军,咱们劳师远征,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而且现在又是冬天,万一遇到大雪封路,恐怕与后方的联系就要断了,所以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巩固战果,先把兴州城以南控制住,这样李元昊也少掉一半的地盘,实力也大大削弱,日后再缓缓图之也不迟”“周将军所言极是,所谓穷寇莫追,李元昊舍弃了兴州,说不定就是想让我们追过去,这样拉长咱们的补给线,到时他还有翻盘的可能”大将郭遵这时也出言赞同道,他虽然以武力闻名,但却不是满脑子只长肌肉的武夫,否则也不会做到现在的位置上。对于这两种意见,赵振也都感觉有道理,不过他从理智上来说,他更倾向于周美与郭遵的意见,毕竟他们最初的战略目标就是打下兴州城,至于是否抓住李元昊并不是第一目标,而且现在打了这么久,将士疲惫、物资消耗也极大,再追下去实在有些冒险,曹俣这些年轻人有冲劲很好,但他身为主将却不能冲动。想到这里,赵振终于做出决定道:“传我军令,全军驻扎兴州城,同时火速将战况报于朝廷,由朝廷来定夺此事”所谓所于朝廷,其实就是放弃了对李元昊的追击,毕竟光是战报送到京城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等到朝廷那边传来命令,说不定都开春了,到时大军也休整过来了,物资也能跟上了,如果朝廷再想打的话,也会少掉许多的风险。急脚递也就是大宋的八百里加急,虽然名字有点挫,但速度却一点也不挫,传信的信使日夜赶路,换人又换马,官道上的行人车马遇到这种信使都得立刻闪避,否则撞死了也是白死。半个月后,兴州城的捷报也终于送到京城,而赵祯接到这份捷报时,也立刻召集大臣议事,虽然赵振打下了兴州,但却给朝廷出了一个难题。第四百九十五章 磨刀石今天本来是旬日,李璋带着豆子去拜访一下韩琦,顺便还和韩琦吃了顿饭,现在韩琦已经不在火器监,而是去了开封府做推官,主管审理案件,开封府设有左右两厅,每厅各有推官一名,轮流坐镇审理案件,虽然品级不是很高,但权力却很大。开封府在大宋十分的特殊,甚至很多宰相都在之前担任过开封府尹的职位,而一般进入开封府为官的官员,日后也更容易进入中枢,所以韩琦只要在开封府表现出色,日后很可能会直接进入中枢,可以说已经半只脚踏入朝堂的核心了。韩琦对豆子的事也十分尽心,不但当场传授了许多考场上的经验,甚至还让豆子经常来他这里,这样他也能时时指点一下豆子的学问,而李璋私下里也问了一下韩琦,结果韩琦对豆子的学识还是十分肯定的,只要发挥稳定,考中进士应该不难,这也让李璋再次放下心来。不过就在李璋和韩琦刚吃过饭,宫里召他进宫的人就找来了,李璋只能告别了韩琦进宫,而当他见到赵祯时,这才知道赵振已经打下兴州城,但李元昊却出乎他们预料的带人逃跑了,要知道现在可是冬天,他带着那么多人迁移,可是冒着极大的风险,也许一场大风雪就能让他们损失过半的人口。“赵振派人来送信由朝廷决断,显然是已经放弃了追击李元昊的准备,各位对这件事怎么看”赵祯等所有人看过战报后,这才缓缓的开口道,他现在对朝政也越来越熟悉,所以对赵振的做法也一眼就看穿了对方的打算。“启禀陛下,臣以为赵振做的很对,大军出兵数月,而且西北苦寒,军中将士已经十分的辛苦,若是再追下去,说不定会发生什么变故,甚至可能会让党项反攻,到时前期的战果也可能要全部丢弃,所以我觉得巩固现在的战果才是最重要的事。”这时只见宰相吕夷简第一个发表了看法道。说起吕夷简,在原来的历史上,赵祯亲政后不久他就被罢相了,倒不是他做错了什么事,而是赵祯历史上的皇后郭氏说了吕夷简的坏话,再加上赵祯出于一些考虑,这才将吕夷简罢相,不过很快他就官复原职,反倒是那位郭皇后被赵祯给废掉,一生清灯古佛为伴,当然这个郭皇后被废并不是因为吕夷简,更多的她自己作的。“臣也觉得赵将军做的很好,兴州即已打下,之前的目标已经实现,现在天气太冷,已经不适合再用兵,倒是可以准备一下明年接收兴州等地”这时其它的大臣也开口赞同道。李璋对这件事也是比较赞同的,而且当初之所以选赵振为主将,并不是赵振比别人更有才能,事实上如果论起统兵的能力,刘平等人并不比赵振差,甚至还要强上一些,可是赵振却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点,那就是沉稳,毕竟这是赵祯亲政后的第一战,哪怕不能赢,但也绝不能输,而这点赵振显然比其它人更合适。看到所有人都对赵振的决定表示赞同,赵祯这时也点了点头道:“朕也觉得赵将军的决定很好,只是李元昊带着主力逃跑了,据战报上所说,李元昊抛弃了大部分的妇嬬老弱,带走了两万精锐,朕担心明年开春之后,他会带兵反扑,到时可能会影响到兴州后续的计划。”之前李璋向赵祯建议,可以派驻厢军到兴州屯田,这件事赵祯也与吕夷简等人商议过,虽然有人反对,但大部分人觉得这件事其实是可行的,毕竟兴州是新打下来的土地,如果没有人口填充的话,日后也无法统治,而很多厢军本来就是朝廷的一个负担,现在能利用起来也是一举两得。不过现在兴州虽然打下来了,李元昊却逃跑了,而且手中还有两万兵力,如果日后他不断的派兵骚扰兴州,肯定会打乱朝廷在兴州屯田的计划,甚至会让宋军不得不在兴州驻扎重兵,这又会是一个新的负担。“陛下,可还记得当初我提过的唐太宗攻高句丽的旧事”李璋这时却忽然笑呵呵的开口道,之前他和曹玮都预料到李元昊可能要逃,只是当时他们觉得李元昊应该会在春天暖和后再逃跑,却没想到对方竟然更加果断,直接舍弃了兴州城冒险出逃,不过李璋虽然意外,但对这件事依然有所准备。“表咳,李卿你的意思是主动出兵骚扰”赵祯听到这里也是眼睛一亮道,只是因为太激动差点叫出“表哥”这两个字,这个称呼平时在私下里叫一叫倒也没什么,可是在这种议事的正式场合就有些不合适了。“陛下英明,党项之前占据着兴州之地,治下之民近百万,李元昊的声势也是如日中天,可是现在他败了,而且连兴州也丢了,哪怕他还有两万可战之兵,但对咱们大宋已经形不成什么太大的威胁,不过他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作为咱们大宋军队的磨刀石,时不时派出军队侵扰一番,即可以练兵,又可以让李元昊无力发展农牧,而少了农牧,党项人必定物资匮乏,日后也许不用咱们出兵,他自己就会倒下”李璋这时淡定的一笑道。不过李璋的话一出口,特别是当听到“磨刀石”这三个字时,吕夷简与薛奎等人全都是一惊,因为他们全都听出李璋话中有所暗指,如果李元昊是磨刀石的话,那么磨好的刀又将用在哪里又有哪里值得大宋用这把刀这个问题根本不用回答,所有人心中都有答案。想到上面这些,吕夷简等人也都是彼此对视一眼,然后又看了看年轻的赵祯和李璋,相比他们这些大臣,赵祯显然与李璋更有默契,哪怕李璋现在只是个小小的武学校监,但却已经可以参与到政事之中,而且李璋的大胆与进取也在影响着赵祯,这对大宋来说也不知道是件好事还是坏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圣二军上随着兴州的攻陷,大宋对党项的战事也暂时告一段落,不过大宋内部却开始了紧张的忙碌,各地闲置的厢军纷纷接到调令,开拔后赶往西北,这些厢军不同于正规的禁军,一般都是拖家带口的,军营里也允许家眷居住,所以厢军的驻地一般来说和普通的村庄差不多,只是更穷一些罢了。东京城外,李璋与韩琦踏着积雪并肩而行,野狗与几个衙役跟在后面,两人在前面边走边闲聊,自从进入官场之后,两人虽然经常见面,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公事,而且两人都很忙,又都有各自的家庭需要照顾,所以已经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闲聊了。天寒地冻,京城附近的厢军也有一部分要迁移到兴州城,而这可不仅仅是枢密院的事,另外还需要开封府等各个衙门的配合,韩琦身为开封府推官,今天刚好要去一个厢军驻地查看,李璋刚好遇到他,于是就结伴一起来,他对厢军的生存状态也颇为好奇。“李璋,朝中都说你现在虽然无宰相之职,但却有宰相之实,这可不是什么好风头,你也要小心一些,不要被人算计了”韩琦这时忽然开口道,他在开封府任职,消息也十分灵通,对于朝堂上的一些动向也颇为关注,而对于李璋的现状,他也有些担心,因为李璋其实已经犯了官场上的忌讳。“我知道朝堂上那些人在说什么,不过我不在乎,而且党项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也不会再掺和到其它的事情中去了。”李璋却是十分淡定的道,他自然知道自己对赵祯的影响会引起朝堂上一些人的不满或嫉妒,不过他自己也有分寸,只要不触及到真正的核心利益,一般人也不敢真的针对他。“你有准备就好,其实说起来以你向在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入朝堂,哪怕做到执宰的位置也用不了几年,我相信陛下也很希望你能在朝堂上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的。”韩琦这时犹豫了一下这才再次开口建议道。“我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让我在陛下旁边出出主意,帮他参谋一下事情还行,可是你若是真的让我去处理那些繁杂的政务,说不定会搞成一团糟,到时只会务事,相比之下,我倒是觉得你更适合做宰相。”李璋听到这里却是哈哈一笑道。“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现在只是个小小的推官,哪敢奢望宰相的位子不过你也别太谦虚,现在你在武学不就做的很好吗,曹老将军不管事,现在大小事情都由你来处理,而武学也是蒸蒸日上,哪怕是吕相也夸你有治国之才”韩琦听到李璋说自己可以做宰相,当下也是自嘲的一笑道。“咦这不对啊,我记得你小时候可是十分有自信。”李璋听到韩琦竟然如此不自信,当下也有些惊讶的道,在他看来,韩琦日后封侯拜相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谁还没个年少轻狂的时候,可是进入官场越久,我越是感觉这里面的水实在太深了,对于日后能走到哪一步,我也没有任何的把握。”韩琦先是看了李璋一眼,随后又抬头看向远方道,眼神中也带着几分前路不知的迷茫。李璋这时才醒悟过来,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韩琦也会在年轻的时候迷茫,不过想想也正常,哪怕再伟大的人物,也不可能将自己的一生提前规划好,他们更多的是被时势推到了那个位置上,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可谓是一语道尽天机。“不说这些了,今天咱们要去的厢军是什么番号,一共有多少人”李璋忽然转移话题道,人生的迷茫并不是靠别人指点就能醒悟的,更多的还是个人的体悟,这点别人根本帮不上什么忙。“这队厢军名叫圣二军,人数在五千人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另外还有一千多人的妇嬬。”韩琦这时也从感慨中醒来,随后有些不好意思的向李璋一笑介绍道。“圣二军这个名字怎么这么奇怪”李璋听到厢军的番号也有些惊讶的问道。“厢军本来是作为协助正规军的辅兵,可是后来太祖皇帝为了不让流民闹事,于是每逢灾年,就会把灾民收编为厢军,所以按照不成文的规定,这种厢军一般都是以被收编时的年号为番号,比如圣二军,其实就是天圣二年时,相州赤地千里,无数流民逃到京城讨生活,于是朝廷这才将这些流民收编为厢军,本来人数没这么多,只是后来几年又陆续收编了一些灾民,这才有五千多人。”韩琦当下耐心的解释道,他虽然上任不久,但却耐心的查过资料,对这些事情也十分熟悉。“原来如此”李璋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本来他还想问为何妇嬬这么少,但是想到灾荒年间的残酷,他也不由得叹了口气,曾经他见过灾民逃到京城的情形,几乎每个灾民都是面黄饥瘦,而背后则是一路的尸骨,体弱的妇嬬很少能坚持到京城,所以厢军中大都是青壮也就不难解释了。说话之时,韩琦带着李璋终于来到一片低矮的村落前,说是厢军,其实从外面看起来,就是一片几个紧挨在一起的村落,只是相比普通的村落更加的低矮破败,而且他们也没有土地,又是军籍做不了其它,所以平时只能靠着朝廷发放的那点俸禄过活。本来按照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