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27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279(1 / 1)

d所有人去回味斋大吃了一顿,虽然是自己的产业,但李璋早就规定了,无论谁来都得付钱,毕竟家里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只要是家里人来回味斋就不用花钱的话,日后迟早会把店给吃垮,同理其它的产业也一样,哪怕有再多的份子,来到店里就得公事公办。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家里都在为野狗和秀秀的婚事而忙碌,李璋为此也减少了去宫里和武学的次数,武学那边已经步入正轨,哪怕李璋和曹玮经常不露面,武学也能正常的运转,至于宫里的赵祯,对政务也越来越熟悉,当然他现在最期盼的就是张皇后肚子里的孩子,李璋曾经几次进宫都没找到人,不用问也知道在张皇后那里。不过张皇后这次怀孕的确让人担心,主要是在之前竟然生了场病,而且曾经有一段时间孩子没动静,这可把赵祯和张皇后吓坏了,幸好后来张皇后的病好了,肚子里的孩子又闹腾起来,这也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李璋的姑母李太后这段时间几乎是住在张皇后那里,用她的话说,一天见不到张皇后她就不安心。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到了野狗和秀秀成亲的日子了,野狗在几天前就住到了新家里,李璋家中也是张灯结彩,秀秀和豆子是孤儿,自己家就是秀秀的娘家,而这天一大早,狸儿与青织等人也都一起来给秀秀化妆,然后穿上华丽的喜服,至于李璋则和豁子等人去了野狗那里,吉时一到就要陪着野狗来迎亲。第四百九十九章 长兄如父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的来到李璋府中,李璋与豁子等人拥簇着野狗来到秀秀住的院子,不过刚进门被青织等女子当头暴打,随后又被狸儿这些没成亲的女子拦路要红包,好不容易来到秀秀的房门外,野狗还要念催妆诗请秀秀出门。不过别看野狗杀人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但让他念诗却是要了老命了,李璋让人写的几首诗本来让野狗都背熟了,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竟然给忘了,最后还是李璋看不下去了,在他背后提醒一句念一句,这才把几首诗给背完。最后这才见豆子背着秀秀出了房门,作为亲弟弟,也是秀秀唯一的娘家人,豆子也十分的不舍,背着秀秀出来时眼泪也流个不停,看向野狗的目光更是颇为不善,意思其实也很明显,如果野狗婚后敢欺负他姐姐的话,他肯定会和野狗拼命,虽然十个他加一块也未必是野狗的对手。送着秀秀上了轿子后,李璋陪着青织与狸儿等人也都上了马车,这次他们也没有请外人,都是家里的人参加,毕竟野狗和秀秀也都没什么亲戚,所以家里的人等下也全都要去野狗新家那边参加婚礼。不过就在马车正准备离开时,却没想到忽然又有人上了马车,结果狸儿看到对方也立刻炸毛道:“你怎么来了”“我为什么不能来”妙元这时双手一叉腰理直气壮的道。李璋看到妙元也是一阵头疼,虽然狸儿和妙元已经是亲姐妹了,但两人的脾气依然不对路,见面就要吵架,根本相处不来,也不知道她们两个是不是天生就相冲。“没大没小,见到姐姐就是这么说话的吗”狸儿当下一挺胸脯做出一副气场十足的样子道,她比妙元大一些,所以自然是姐姐。“哼,姐姐又怎么样,有哪一个姐姐像你一样,天天找妹妹的麻烦”妙元同样是毫不示弱的道,对于狸儿变成自己姐姐这件事,她一开始也有些无法接受,但是后来也慢慢相通了,就算是狸儿是自己姐姐她也不会弱对方一头。“好了,你们两个都不要吵了,今天是野狗和秀秀大喜的日子,等下都给我老老实实的喝喜酒”李璋这时也听的头疼,当即拿出一家之主的气势道。听到李璋的话,狸儿也立刻很老实的闭嘴了,而妙元看了看李璋又看了看旁边的青织,当下坐到青织旁边拉着她小声聊了起来,结果狸儿看到这里再次冷哼一声,竟然坐到青织另一边,两人争抢着与青织聊天,搞的青织也是哭笑不得。幸好野狗的新家不远,新娘子也很快迎进了家门,随后就是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司仪的主持下进行婚礼,不过在拜高堂这个环节时,两人都是无父无母之人,本来是要去掉这个环节的,但是野狗和秀秀这时却一起来到李璋和青织面前,并且行了一个大礼,李璋想拦都拦不住。不过野狗和秀秀这一礼也的确该拜,正所谓长兄如父,他们两人从小被李璋收留,又被李璋教导着长大,特别是野狗,如果不是李璋的教导,以他的本事,说不定早就走上歪路了,到时大宋只会多一个身手高强的江洋大盗,绝不会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所以他们对李璋也都是充满了感激。等到拜过李璋夫妇后,这才夫妻对拜,然后秀秀被送入洞房,野狗则在李璋的带领下挨个给来的宾客敬酒,不过今天来的都不是外人,除了李璋这些兄弟姐妹外,也就只有李用和一家、吕武、瘸子等人,大家都是熟人,野狗这时也不再拘束,特别是几杯酒疯下肚后,话竟然多了起来,与平时不善言辞的模样大不一样。其实野狗受李璋的影响,平时也不怎么喝酒,李璋怕他在今天喝醉,毕竟等下还要洞房,所以就和豆子一起帮他顶了不少酒,后来吕武和瘸子等人的酒瘾上来,当场拼起酒来,这也让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从野狗身上转移了过去。说起来吕武和瘸子等人都是野狗的老师,虽然野狗的武艺青出于蓝,但对吕武他们依然十分的尊敬,这次野狗成亲,他们几个做老师的也都送了厚礼,当然吕武私下里也和李璋说,他以前一直以为野狗会和他一样一辈子不会成亲,却没想到他竟然把家里最贤惠的秀秀给拐走了。最后吕武与瘸子等人喝的大醉,连带着豁子和豆子这帮年轻人也喝的东倒西歪,李璋虽然被灌了几杯,但他一向不喜欢喝酒,而且还耍奸把酒倒到袖子里,但就算这样,最后也是喝的面红耳赤,但神智还算清醒,送野狗回去洞房后,李璋亲自指挥着下人把喝醉的人都抬到前院的厢房休息,随后他才和青织一起登上马车,不过回到家后李璋也是倒头就睡,等到再睁开眼睛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野狗不在家倒没什么,可是秀秀却是家里的大总管,她忽然离开也给家里造成了一些麻烦,幸好之前青织就已经开始接手家里的事务,而且她身边也有几个刘家陪嫁过来的管家婆,这几个管家婆都是后来刘家送来的,青织心中有疙瘩,刚开始不愿意用她们,不过现在倒也慢慢放下了,有这些人帮忙,她暂时倒也可以应付家里的事。李璋起床后吃了早饭,想到这几天忙着野狗和秀秀的婚事,已经好多天没去武学了,于是就让人准备好马车,刚登上马车正准备离开家门,却没想到赵祯忽然派人召他进宫,于是李璋只能调转马头去了宫里。马上就要过年了,政务也变得更加的繁重,许多事情都要在年底前结清,这也让赵祯异常的繁忙,当李璋来到垂拱殿时,发现赵祯坐在书案后也正在专心的处理着政务,这让李璋竟然有一阵的精神恍惚,好像又看到了当年刘娥处理政务时的情景。“表哥你来了,快看这份奏折”赵祯听到脚步声这才抬起头,随后拿起一份奏折向李璋招呼道。第五百章 时政十议“时政十议”李璋接过赵祯递来的奏折,打开看到奏折的名字,随后一条条的看了下去,赵祯这时也放下手中的奏折,似乎饶有兴趣的看着李璋的反应,只见李璋时而点头时而摇头,这让赵祯也摸不清李璋到底是什么意思等到李璋把这份奏折看完,最后这才发现上奏折的人是知诰制李淑,所谓知诰制,其实就是替皇帝草拟圣旨的大臣,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实权,但却是一个十分清贵的职位,而且又是天子近臣,平时也能上折言事,日后升迁也更加容易。“表哥你觉得李淑的这份奏折如何”赵祯看到李璋看完,立刻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这十条建议有些十分中肯,有些则是狗屁不通,或者说他别有它意,陛下可以选择那些中肯的建议考虑一下。”李璋这时十分淡定的放下手中的奏折道。李淑这个人李璋也知道,而且也见过几次面,不过对于这个人他并不喜欢,事实上朝堂上的其它大臣对这个人的评价也不高,因为这个人属于那种行事阴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此得罪了不少人。比如李淑喜欢收藏书籍,如果用正常的途径也就罢了,可是有时为了一本藏书,他竟然会动用官场的身份强取豪夺,为此曾经被人告到开封府去,幸好闹的不大,最后被当初还在世的赵恒训斥了一顿,这才收敛了一些。不过李淑这个人的私德虽然不好,但却不能否认他的才能,事实上李淑这个人也是神童出身,当初赵恒大搞天书运动,曾经去过毫州,结果当时才十二岁的李淑就向赵恒献上自己的文章,得到赵恒的亲自接见,于是被学员赐童子出身,试秘书省校书郎,后来更是凭着自己的本身考取了进士出身,因为他博学多才、详练朝廷典故,文章又写的好,所以一直坐在知诰制的官位上,哪怕历经赵恒、刘娥和赵祯三朝,他依然是岿然不动。“哦,不知表哥你觉得哪条中肯,哪条狗屁不通”赵祯这时再次笑呵呵的问道,其实他和李璋的看法差不多,李淑这个人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却写的一手好文章,对时政的看法也颇为犀利,当然有时候会夹杂着太多的私心。“第一、四、五、六、七这几条倒是颇有见地,至于第二条则是狗屁不通,其它几条则是老生长谈,不说也罢。”李璋这时也放下手中的奏折淡定的道。“呃表哥你觉得李淑的第一条时议很有见地”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道。李淑的五六七这三条都是论择官和取士,大义就是去掉一些老迈无能的官员,给优秀的年轻官员让路,另外还有科举方面的一些改革,至于第四条则是说大臣的权力太大,消弱的君权,这几条赵祯也十分赞同。至于第二条则说是连年灾荒,使老百姓背井离乡,是因为朝廷违背天意,是上天对人世间君主和臣民的惩罚,这种鬼话根本没人相信。不过第一条的时议却十分大胆,因为李淑把矛头直接指向外戚与宦官,他在奏折中说刘娥当政时,宦官、外戚相继专权,比如罗崇勋的权力就很大,另外还有外戚刘美、钱惟演等外戚也参政朝政,对朝堂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表面上来看,李淑是在指责刘娥放纵外戚专权,但如果往深里想一想,这也未尝不是在提醒赵祯,因为赵祯现在对李璋太过信任,朝堂上已经有人说李璋虽无宰相之名,但却有宰相之实,所以李淑的这条时议也可以看做是直指李璋,因为整个外戚中再也没有人值得用上“专权”二字了。李璋这时也是面不改色的道:“这是当然,李淑的这第一条其实是十分中肯的,历朝历代外戚与宦官专权都是一大问题,不过他的这份奏折只写了表面一层,却没有说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表哥请讲”赵祯这时也坐直了身子道,他知道每当这个时候时,李璋都会发表一些极其深刻的见解,这也是他平时从其它大臣那里听不到的,并不是那些大臣不懂,而是他们根本不敢、也不愿意说。“其实这第一条是要和第四条要结合起来一起看,李淑在第四条中说大臣们的权力太大,严重的消弱了君权,这一点可谓是一语中地,毫不夸张的话,陛下现在手中的权力比之前唐可是相差太多了,这点陛下应该也明白吧”李璋这时也坐直身子看着赵祯笑道。“这个”虽然李璋说的是事实,但被人直接说自己手中的皇权不如前唐的皇帝,赵祯还是有些尴尬,不过很快他就调整过来点头赞同道,“这是事实,当初太祖与太宗皇帝担心我们这些后辈儿孙们一意孤行,所以才刻意限制了帝王的权力,增加大臣对皇帝的制衡,所以如果论到帝王的权力,我大宋的确不如前唐。”其实赵祯的话还是美化了他们赵氏皇族,如果有可能的话,没有皇帝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只是当初赵匡胤起兵夺得皇位,对手下的武将也不再信任,于是就用文官集团压制武将,这也导致文官集团的崛起,最后甚至威胁到皇权。为此赵匡胤兄弟二人拆分宰相的权力,使得大宋宰相手中的权力大为消弱,但这种做法只是减小了宰相对皇帝的威胁,对于整个文官集团来说的影响并不大,反而因为拆分的相权,导致更多的大臣参与朝政,而皇帝一人面对这么多的大臣,很难保住手中的权力不流失,最后也就导致了大宋的皇帝在面对大臣时比较弱势。“陛下明白这点就好,皇权被限制,如果一个平庸的皇帝,对他的影响也并不太大,但是对于一个有野心,想要有一番作为的皇帝,大臣们的限制却像是一道道绑在身上的枷锁,而想要挣断这些枷锁,只靠皇帝一人肯定不行,必须要有人帮皇帝与大臣们夺权,而对于皇帝来说,最亲近的人自然就是身边的宦官与外戚了。”李璋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刘娥当初的确依靠了外戚与宦官,她也主要是为了夺权,同时增强自己对朝堂的掌控力,天圣三年后,刘娥对朝堂的掌控达到顶峰,当时朝堂上连个敢反对她的人都没有,当然这并不仅仅是依靠外戚与宦官就能达到的,同时也与刘娥自己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