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用赵元俨坑吕夷简,应该也是被吕夷简故意泄露出去的,或者说李迪身边被吕夷简安插了自己的人,故意让李迪想起这件事,结果最后却被吕夷简反杀,这应该就是吕夷简对李迪的反击。“李少傅,这份任命书绝不是我拿给你的,想必你应该是记错了,只是我的名字是补签,那第一个签名的应该是你才对”这时吕夷简忽然再次补刀道。丘吉是赵元俨的人,谁第一个在任命书上签字,就代表着谁与赵元俨有联系,而上面一共只有两个名字,既然不是吕夷简,自然就是李迪了。“你你血口喷人”李迪听到这里指着吕夷简怒斥道,这时的他气的眼睛都红了,全身也不停的颤抖,他本想借此扳倒吕夷简,可是没想到最后却烧到自己身上,偏偏这件事明明不是自己做的,这也更让他感到无比的憋屈,甚至有种想吐血的感觉。“证据确凿,李少傅何必嘴硬”面对暴怒的李迪,吕夷简这时则是十分淡定的道。“好了,都不要吵了”这时上面的赵祯也终于打断了两人,吕夷简这时则十分恭顺的退到一步,李迪则是气的呼吸急促,这时更是捂着胸口直哆嗦,这也让旁边的李璋更加担心他被气出病来。不过现在胜负已分,李迪根本就不是吕夷简的对手,甚至从头到尾都被对方玩弄于股掌之间,可以说李迪相比奸诈的吕夷简简直差太远了,当然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当年吕夷简就能做到如此的谨慎,连一点把柄都没有留下,反而还甩锅给他这个老上司,这一手简直玩的太漂亮了,连一丝的破绽都找不到,别说是李迪了,就算是换成更精明的人恐怕也要上当。“李少傅,你年纪大了,不要因这件事气坏了身体,先下去休息吧”只见赵祯犹豫了一下这才对李迪道,不过李迪犯下这么大的过错,甚至还疑似与赵元俨结交,所以这件事肯定不会轻易了解,说不定刚来京城的李迪就又要被贬到地方了。李迪听到赵祯的话似乎还想解释一下,但张了张口却最终还是没能说出什么,最后只能长叹一声道:“老臣告退”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功臣王曾李迪回京时踌躇满志,甚至准备扳倒吕夷简大干一场,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惜谁也没想到他来的快走的更快,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李迪就被吕夷简算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那封任命书非但没能给吕夷简定罪,反而成为他结交赵元俨的证据。赵祯对李迪虽然十分信任,但现在这件事却是证据确凿,而且当消息传出去后,李迪也立刻成为朝堂上的笑柄,毕竟他被吕夷简算计的实在太狠了,为此李迪也是气的大病一场,最后主动上书请辞,赵祯考虑到李迪留在京城也是受人嘲笑,所以就暂时罢免了他原来的职务,但却让他到亳州任职。李迪这时也巴不得立刻离开京城,所以在接到任命后也不顾病体,甚至也没有通知其它人就带着家眷离开了京城,当李璋得知这个消息时,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其实李迪之所以落到如此下场,也怪他实在太心急了,而且也没有领会赵祯召他回京的意思,如果他在回京后潜心处理政务,不那么刻意的针对吕夷简,日后赵祯肯定会委以重任,甚至扶持他成为吕夷简在朝中的对手,毕竟对于皇帝来说,他也需要平衡大臣手中的权力。不过李迪虽然离开了,但朝中必须有人能制衡吕夷简,这并不是赵祯不相信吕夷简,而是不能让一个大臣大权独揽,这也是为君之道,所以赵祯很快又把目光投向另外一个人,而这个人的来头比李迪还要大。这天李璋再次进宫,赵祯找他商量西北党项的事,而当他来到这里时,发现吕夷简等人也在,看到李璋进来后,赵祯也把西北刚传回来的情报转交给李璋。李璋看了一遍这才知道,原来调集过去的厢军大部分都已经到达兴州,而且也开始了屯田,效果还不错,而赵振也在开春后派出郭遵为首的骑兵骚扰逃到黑山的党项人,春天不但是耕种的季节,也是游牧民族放牧的季节,特别是很多牲畜都是在春天发情繁衍,如果错过了春天,对游牧部落的打击也是极其惨重。党项人全民皆兵,也就是说他们的军队无法脱离生产,相比之下,宋军却完全没有这个限制,而且还是在敌人的地盘上打仗,他们更是无所顾忌,一阵烧杀之后立刻遁走,等到党项人反应过来想要堵截他们时,他们早就跑的没影了。“赵将军果然没有辜负陛下的嘱托,只要轮流派骑兵北方袭扰,也许用不了两年,党项就不攻自破了”李璋看完这份情报后也不由得兴奋的道。“陛下,我大宋一向仁义,现在任由军队对党项人烧杀抢掠,会不会背弃我们大宋的仁义之名”这时只见参知政事宋绶却上前一步开口道,宋绶是吕夷简的副手,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写得一手好文章,当初刘娥专权时,他也曾多次替赵祯说话,所以在刘娥去世后,他也很快得到了重用。“宋参政此言差矣,圣人有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当初党项入侵边境烧杀抢掠,无数百姓被掳走做了奴隶,赵振打下西平府时,光是解救的努力就数以万计,死在党项人手中的汉人百姓更是不可计数,现在我大宋强势,自然要以牙还牙”只见李璋这时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宋绶道。“李都尉说的不错,宋参政其实也不必太过纠结这些细节,我大宋出兵袭扰党项,主要目的就是尽量削弱党项的实力,不杀人不放火怎么能削弱对方”吕夷简这时也对李璋表示的支持道。其它人看到吕夷简表态,这时也纷纷赞同李璋的话,其实宋绶还是有些书生意气,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放在平时,恐怕根本不会有人提出来,因为所有人心中都默认了大宋军队的所作所为。宋绶看到所有人都反对自己,他也没有再坚持,事实上他也是刚刚上任,所以有些事情还不是很熟悉,出现错误也很正常。“赵振他们做的确不错,首次出兵袭扰就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环庆等路的驻军也向北进发,占据了长城以南的区域,不过最近一直按兵不动的李成遇却忽然率兵向西退却,而且还攻打唃厮啰,听说现在已经打下了猫牛城,而且还下令将城中的吐蕃人屠戮一空,对此各位有何看法”赵祯这时再次开口道。“李成遇与李元昊皆是虎狼之辈,只是他败于李元昊之手,无奈之下才与我们大宋联系,希望可以借我们大宋之手牵制李元昊,现在李元昊兵败,他肯定也心生恐惧,而且又不甘向我大宋投降,所以只能向西逃窜了”吕夷简听到这里也立刻将自己的判断讲了出来道。李璋听到这里也暗自点头,他的看法和吕夷简几乎完全一样,李成遇之前接触过大宋,甚至还露出投靠之意,但这种投靠其实只是名义上的,最重要的兵权还握在他手中,大宋对他的影响也不大。不过现在李元昊败了,大宋也占据了长城以南的领土,如此一来,大宋与李成遇的势力范围就有了交界,而李成遇如果投靠大宋,就必须交出兵权,如果不交的话,大宋也不会容忍另一支党项武装力量存在自己身边,所以他只能向西逃窜了。“朕也是如此想的,只是对于李成遇该怎么处理,吕相可有什么想法”赵祯这时点了点头,随后再次问道,李成遇虽然被李元昊打残了,但经过这两年的休整,现在也有上万可战之兵,人口也有数万,这股势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毕竟当初李继迁就是靠着一小股党项人崛起的,所以谁也不敢肯定李成遇日后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李继迁“启禀陛下,臣以为可以联系一下唃厮啰,他一向亲近我大宋,以前我大宋也给过他不少的支持,这次李成遇派兵攻下他的猫牛城,他肯定也是怀恨在心,而且这几年唃厮啰的实力增长的也很快,只要给他一点支持,他未必不是李成遇的对手”吕夷简当下再次开口道。吕夷简的建议也得到其它大臣的支持,事实上唃厮啰为首的吐蕃人一向受党项人欺压,为此他也一直亲近大宋,依靠大宋的支持抵抗党项人,之前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只是这次李成遇出兵太突然,唃厮啰也毫无准备,这才丢掉了军事重镇猫牛城。赵祯对唃厮啰还不是太了解,当下也询问了一下吕夷简关于唃厮啰的事,这才知道对方并不像他想像中的那样是个吐蕃小部落,而是个实力不弱的吐蕃部落联盟,吕夷简之所以想用唃厮啰对付李成遇,同样也是想削弱一下唃厮啰的实力。关于李成遇的事情商议完毕后,赵祯又拿出几件与西北有关的事情,大家各自发表意见,李璋发表的看法不多,主要是赵祯问起他时,他才会开口说上几句。不过讨论到最后时,赵祯却忽然看了一下吕夷简等人,随后这才再次开口道:“三司使薛奎病重,最近一直无法上朝,朕虽然准他在家中处理公务,但他的身体却大不如从前,因此也数次请辞,朕怜他年老,已经准了他告退折子,只是他这一走,又该由何人接替他的位置”赵祯的话一出口,下面的众臣全都露出沉吟不决的神色,薛奎不但是三司使,同时也兼任参知政事,与宋绶都是副宰相,他的位置现在空下来了,朝堂上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借此机会上位“启禀陛下,臣推荐一人可以接替薛计相”正在这时,只见宋绶这时再次上前开口道,不过旁边的吕夷简看到宋绶却是微一皱眉,脸上似乎有些不悦,毕竟他才是宰相,接替薛奎的人选如此重要,自然要由他来先开口,但宋绶却抢在他的前面。“宋卿想要推荐谁”赵祯这时却是笑呵呵的问道。“启禀陛下,臣推荐昭文馆大学士,现任彰德军节度使王曾”只见宋绶上前一步开口道,结果当王曾的名字一出,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吕夷简身上,而吕夷简的脸上也闪过一丝不自然,但随即却又坦然自若。相比李迪,王曾的来头可太大了,人家可是三元及第出身的大才子,而且还是一代贤相王旦的得意弟子,当年丁谓权倾朝野,可还是被王曾给斗倒了,后来王钦若复相,也同样被王曾压的死死的,而王曾做宰相时,吕夷简却只是刚刚出头的后起之秀。另外王曾之所以被贬,就是因为他坚决拥挤赵祯,这才被刘娥贬出京城,可以说王曾是不折不扣的帝党,相比之下,吕夷简就显得有些摇摆不定,尽量不得罪刘娥,否则也不会被刘娥任命为宰相。可说论资历、论功劳、论信任等等,吕夷简面对王曾都是一败涂地,如果王曾回京的话,那他这个宰相真的还能坐稳吗第五百一十九章 勾心斗角宋绶推荐了王曾,李璋发现赵祯并没有露出丝毫意外的表情,这让他也立刻明白过来,看来这根本就是赵祯与宋绶演的一场戏,无非就是因为李迪淘汰出局后,赵祯希望有个人在朝中能牵制吕夷简,于是就想到了王曾这尊大佛。李璋能猜到上面这些,吕夷简这些官场上的老狐狸自然也能猜到,所以这时其它人都在看着吕夷简,等着看他的反应,而吕夷简这时却淡定的一笑道:“启禀陛下,臣以为王公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远胜于臣,若是王公愿意回京,臣愿将宰相之位让出,甘居王公之下”对于吕夷简的临场反应,李璋也不由得暗自叫绝,这招以退为进简直太妙了,表面上看,赵祯只是想召王曾接替薛奎的位置,但以王曾的资历,说不定赵祯真的想用王曾顶替吕夷简,不过现在吕夷简主动让位,反而让赵祯不好意思下手了。果然,只见赵祯这时颇有些尴尬的一笑道:“吕爱卿不必过谦,这些年你在宰相之位上兢兢业业,朕也都看在眼里,断然不会忘记爱卿的功劳的”赵祯的话不但肯定了吕夷简的功劳,而且也稳固了他的宰相之位,一些想看热闹的人也露出失望的表情,而旁边的李璋则是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王曾可不是李迪,他若是回京,吕夷简就多了一个劲敌了,只是不知道吕夷简又该拿什么态度来面对王曾呢吕夷简不反对,王曾入朝的事也几乎成为定局,当下赵祯立刻让人拟旨,今日的议事也总算是结束了,吕夷简等人也先后告退,李璋本来也想离开,但却发现赵祯向他使了个眼色,这让他也立刻领会,所以就留在了最后没走。等到别人都离开后,赵祯让周围的内侍也都退下,随后整个人这才像是完全放松了似的,一下子瘫坐在龙椅上,冲着李璋苦笑一声道:“真累啊,以前我觉得最累的是处理政务,可是现在才发现,原来最累的是和这些大臣们勾心斗角,做皇帝简直太不容易了”“能者多劳,我看陛下倒是学得挺快的,连吕相在私下里夸陛下进步神速。”李璋这时却是笑呵呵的开口道,赵祯向他抱怨做皇帝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他天生就是皇帝命,这个谁也改变不了。“这次王公入京,吕相恐怕不怎么高兴,听说他与王公也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赵祯这时再次开口笑道,吕夷简性格圆滑,而王曾和李迪都是性格方正之人,做事也有自己的原则,这也导致了他们对吕夷简都不怎么喜欢,但在刘娥当政时,反而是吕夷简笑到了最后。“陛下想在朝中安排一个能牵制吕相的人,以我对他的了解,他肯定不会喜欢,甚至可能还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