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3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315(1 / 1)

d心,就像是吃了只死耗子似的,毕竟他可是绝对的直男,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一向是不反对不支持,只求他们别出现在自己身边就行“老爷,那个李植肯定是看上您了”老刀这时嘿嘿一笑再次补刀道。“我操,老刀你还嫌不恶心吧,再说我可真要吐了”李璋当即怒斥道,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他本能的感到恶心,真的有点想吐的感觉。不过李璋说到这里时,却忽然想到了什么,当下一个箭步离老刀远一点,随后用一种狐疑的目光打量着他道:“老刀你怎么对龙阳之好这么熟悉,难道说你”李璋并不是无端的怀疑,而是老刀他老婆早逝,但老刀却一直没有再娶,而且他也不缺钱,再加上刚才老刀竟然一眼看出李植可能是同性恋,这让他也不得不怀疑,毕竟只有同类对同类才会这么熟悉。老刀看到李璋怀疑自己的性取向,当即也是脸色一黑,随即开口解释道:“老爷您放心吧,我对男人没兴趣,不过我认识的三教九流也有不少,其中就有几个有这种爱好,所以才对他们有些了解。”其实大宋好男风的风气已经颇为盛行,特别是在贵族和读书人中,而且类似伶人巷的男妓聚集地不但京城有,其它各大城市也都有,时人称之为“蜂窠”,只不过李璋对这种事情十分排斥,平时也没有接触,所以自然也不是很清楚。听到老刀的解释,李璋这才放下心来,而且他也想到老刀虽然没有续弦,但外面也养有女人,听说还生了个儿子,这些事情他也懒得管,毕竟社会风气如此,男人三妻四妾简直再正常不过了,他自己也同样不干净。“咦如果他是同性恋的话,那逃婚也就可以解释了”李璋这时忽然醒悟过来,当下猛然一拍手掌惊喜地叫道,之前他还真没往这方面想,可是如果李植的性取向有问题,那么一切也就能解释了。“嘿嘿,老爷您有所不知,两个男人在一起行那事,其中必定有一人扮演女子的角色,俗称为小伶,而扮演男子角色的则称为鲍老,我看那个李植烟视媚行,肯定是个小伶,就看老爷您愿不愿意做个鲍老了。”老刀这时再次笑嘻嘻的道,他是家中的老人,也只有他们才敢和李璋开这些玩笑。“老不正经,我看你倒是更像个鲍老”李璋这时也大笑道,鲍老是戏剧里角色名,一般都是形象滑稽怪诞,京城的瓦子剧场里经常见到这类角色,却没想到它竟然还有另一重意思,所谓小伶、鲍老,无非也就是受与攻的意思,这点李璋还是懂的。如果李植是个受的话,对女人不感兴趣也就更能解释通了,只不过一想到对方竟然对自己产生了兴趣,再次让李璋感觉有点恶心,难道自己看着就那么像同性恋“老爷,那明天您还去不去赴宴”这时老刀忽然再次开口道,李璋可是答应了明天要去李植家中赴宴,不过现在已经猜测李植很可能好男风,他觉得李璋也没必要再去了。“去必须要去现在一切都只是咱们的猜测,必须要证实一下才行”李璋这时却是一副大义凛然的表情道,为了赵祯能解开心结,他也只能强忍着恶心再见一见那个李植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李家宴会上第二天中午,李璋带着老刀再次离开了客栈,这次他带着一股悲壮之情准备去那个李植家中赴宴,昨天不知道也就罢了,可是在知道李植很可能是个对自己感兴趣的同性恋后,李璋就有些发怵,这也是直男的正常反应,不过为了给赵祯一个交待,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了。李植家住在城北郊外,距离芒砀山不远,而李璋住的客栈却是在城东,所以需要穿过小半个永城,而就在李璋的马车进到永城后不久,老刀忽然指着一个街道边的大宅子向李璋介绍道:“老爷,那个宅子就是曹家”李璋听后也抬头看去,只见远处的曹家门面虽然很大,建筑也颇为气派,但是门上的油漆却已经有些斑驳,有些建筑也变得颇为老旧,似乎很久都没有修缮过的样子,与京城曹玮的府邸根本没办法比。不过这其实也正常,曹玮兄弟八人,而且早在当初他父亲在世时,兄弟几人就分家单独过了,曹玮是众多兄弟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他最像父亲曹彬,在军中立下功劳无数,哪怕从军中退下来后,也依然在武学中发挥余热,现在随着武学学员进入军中,曹玮在军中的威望也是不降反增。相比之下,曹玮的其它兄弟则是表现不一,他大哥曹璨的成就不比曹玮低,官至殿前都指挥使、忠武军节度使,累赠太师,谥武懿,但其它兄弟就表现一般了,而曹玘更是文不成武不就,曾经做过虞部员外郎,但是后来很快又退了下来,这些年一直闲在家中,仅靠祖上的余荫度日,可以说早就没落了。不过曹玘却有一对好儿女,他儿子曹佾进到武学,现在在军中表现优异,已经成为军中的中层将领,日后也会走上与他伯父曹玮同样的道路,相信用不了几年,他就能重振家门,而现在曹玘的女儿更是被选为皇后,可以说曹玘一家注定要一飞冲天了。而曹家聚集的人群也证明了上面这一点,虽然曹家的门楣有些破旧,但李璋却看到一群又一群的人拿着拜帖,身后的仆人担着礼物,站在曹家门前等候拜见,毕竟所有人都不傻,眼看着曹家要一飞冲天,他们自然要趁着对方还没有飞起来前,想尽办法巴结上。甚至李璋还可以肯定,在这些拜访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是给曹佾提亲的,曹佾这位八仙已经被李璋打落凡尘,从一位出世的神仙变成了杀人的将军,而且现在也没有成亲,所以现在恐怕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把女儿嫁给曹佾这位未来的国舅一直等到马车过了曹家门前的街道,李璋这才把车窗关上,只是他的脑子里也一直想着曹家的事,特别是曹玘这个人,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李璋也只知道他是曹玮的弟弟,但却对他的脾气禀性一点也不清楚,再加上他平时不在京城住,所以之前曹玘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通过曹氏立为皇后这件事,李璋却能看出曹玘此人绝不简单,至少胆量远超常人,否则也不会敢冒着杀头的重罪,把自己二婚的女儿报上去,哪怕这件事有吕夷简的参与,但曹玘依然冒着极大的风险,这样的胆识与魅力,也的确让人佩服,只是李璋也在奇怪,如果曹玘真的有如此的胆识和魅力,可为何之前名声不显,等到他人过中年,才忽然做出这种惊天大事就在李璋想着曹家的事情时,马车也穿过永城来到城北,李家说是住在城外,但其实离城很近,出了北门走不数里,然后穿过一片树林,就来到了一片庄园,这里名叫李家庄,据说方圆数十里都是李家的田地,而李植一家也住在庄园中。当李璋的马车来到李家庄园的大门前时,刚巧也有几辆马车一同到来,当李璋下了马车时,那几辆马车上的人也下来了,而李璋也发现这几人都是昨天游园会上见到的熟人,比如那个身材瘦长、脸色发青的男子,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这个人好像名叫郑关,字子夫。“李兄也来了,真是好巧”郑关等人也看到了李璋,当下也都是笑着上前打招呼道。“子夫兄别来无恙”李璋这时也笑着打招呼道,这个郑关一副纵欲过度的模样,而且昨天看他与李植的关系似乎很亲近,这让李璋也不由得怀疑起对方的性取向郑关倒是对李璋十分热情,当下与其它人一起请李璋进府,李璋也借机与对方聊了几句,顺便打听了一下郑关这些人的出身,事实上也像他猜想的那样,郑关这些人要么是官宦人家,要么就是京城的一些勋贵旁支,反正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平民百姓,甚至连富商子弟都混不进他们这些人的小圈子里。李家的庄园占地颇大,甚至可以与李璋在京城的庄园相比,要知道李璋的庄园原来是皇家的皇庄,而李家的庄园竟然能与皇庄相比,足见李家虽然离开了官场,但却依然是一等一的富贵人家。郑关行人明显不是第一次来李家庄园,对庄园里的道路也十分熟悉,也没有让下人引路,直接带着李璋就来到了庄园的后面,这里也是修建成园林模样,而在园林中间有一条缓缓的溪流穿过。“李兄你终于来了,一日不见,真是让在下有如隔三秋之感啊”李植看到李璋进来时,当即也立刻出来迎接道,只是李璋看到他的笑脸却感觉全身发麻,当下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一些的与对方寒暄几句,随后李植就请大家入座。今天的酒宴颇为特别,因为酒宴并不是设在室内,而是沿着园林中的溪流而设,溪流两侧分布着许多高高低低的石台,三台上也摆放着桌椅,今天的天气虽然不错,但还是有些寒冷,所以在桌椅旁还准备了炭盆,可以借客人取暖,准备的十分周到。李植坐在主位,而李璋就坐在他右手边的石台上,两人相距不过数步,不用问也是对方刻意安排的,李璋强忍着不适坐下来,而李植却一直没话找话的与李璋攀谈,李璋只能硬着头皮敷衍着对方。很快人到齐了,几乎全是昨天见过的熟人,而李植这时也拍手让下人送上酒菜,旁边也有乐师舞女助兴,酒宴也随即开始,一帮人听歌赏舞倒也十分的快活。不得不说李植家的酒菜的确不错,难怪昨天郑关他们一直夸赞,哪怕是李璋这个吃惯了京城大厨手艺的人,也感觉李家的大厨手艺有独到之处。“各位,今日良辰美景,又有李兄这样的贵客临门,倒是让我想起了兰亭修禊,刚好今日倒也应景,不如咱们就效仿古人,来一个曲水流觞如何”这时只见李植忽然站起来提议道,所谓修禊是指古人在春秋时节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后来演变成游玩节目,比如兰亭集序就是在兰亭修禊时写下的。“好李兄之也是深得吾心”只见郑关这时第一个带头叫好,而其它人也纷纷出访附和,这时李璋也已经知道了,李植这帮人好玄学,以东晋的士子风流为榜样,好空谈而不好实物,幸好从两晋衰落后这种风气在读书人中也不再流行,只是在一些小群体中还会出现。不过想到曲水流觞时,如果酒杯流到自己面前就要赋诗,这让李璋也不由得头大起来,他这几年虽然读了些书,但让他吟诗作对却还是太难为他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宴会下“咚咚咚咚”一个乐师蒙着眼睛敲打着令鼓,溪流中有一盏酒碗随水飘动,而当酒杯流过最后一个人时,上游就会有侍女再次放下一盏酒碗,以保证人人都有机会中令。“咚”随着令鼓的最后一声响,酒碗在一个矮胖的年轻人面前,这让旁边的李璋也是松了口气,他的运气似乎不错,现在已经行了十几个令,但他却都躲过去了,这让他也暗自庆幸。其实如果真的轮到李璋的话,他倒也不惧,大不了再抄一首后世的诗词应付过去就行了,只是他不太喜欢抄后人的诗词,毕竟那也是别人的心血,如果他现在抄了,那么原来的作者恐怕就要少一首传世名作了。只见中令的矮胖年轻人倒也不惧,当下站起来吟诗一首,李璋虽然不会作诗,但他这些年的书也不是白读的,对诗词的鉴赏力还是不错的,这也让他发现这些号称永城才子们的水平相当的一般,已经有十几首诗词出现了,但却没有一首能称得上佳,唯独李植的水平还好一些,难怪他在这些人中拥有那很大的威望。不过就在李璋暗自庆幸时,令鼓再次响了起来,这次的幸运也终于用完了,木制的酒碗在令鼓停下时,刚好在他面前停下,这让旁边的李植也是大叫一声道:“好,终于可以欣赏一下李兄的佳作了”旁边的郑关等人也跟着起哄,他们与李璋结识,一来是因为李璋来自洛阳大城市,而永城作为一个小城,他们自然想从李璋这里知道一些洛阳那边的风物,二来也是看李璋气质不凡,所以有结交之心,但气质这东西不能只看表面,如果李璋肚子里没什么才学的话,只会被他们看轻,甚至今日之后就不会再有来往。李璋虽然不在乎李植和郑关这些人对自己的态度,但为了打听李植的事,他还需要与这些人保持一定的联系,所以这时他也只能暗叹一声,当下站起来打量了一下园林中的秋景道:“既然如此,那李某就献丑了,刚才观汝培兄这里的秋景心中有感,偶得一首劝学诗,还望各位兄台指点一二”“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首偶成诗是百年后的理学大家朱熹所写,是一首劝学诗,内容也十分的简单易懂,无非就是感叹光阴似箭,人生易老,所以要抓紧时间学习,不过这首诗虽然内容简单,但全诗却以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也十分的新颖,算是一首上佳的诗作。其实李璋作为一个后世人,能让他记住,或者说能流传后世的诗词,几乎全都是传世之作,所以李璋就算是想抄一首平庸的诗词也根本找不到,朱熹最著名的就是在他在理学上的造诣,而诗词歌赋的造诣显然比不上苏轼等人,只是李璋实在不想再抄苏轼等名人的诗词了,至于朱熹少一两首诗词,并无损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好诗没想到李兄在诗词上的造诣竟然如此精深,简直远胜我等,今日总算是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